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如何提高生活质量?


   日期:2017/3/27 12:3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如今,许多人在茶余饭后非常热衷于谈论如何提高生活质量。绝大多数人都认为,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就是改善自己的外部物质生活条件,使得自己在“吃、穿、住、行”等方面具有更优越的物质基础。例如,在吃方面,如果原来吃的是米饭、青菜和豆腐,而现在却能吃上山珍海味,人们就认为生活质量提高了;在穿方面,如果原来只能穿粗布衣服,而现在可以穿绫罗绸缎,人们就认为生活质量提高了;在住方面,如果原来住的是茅屋,现在住的是高楼大厦,人们就认为生活质量提高了;在行方面,如果原来只能骑自行车,而现在却有小汽车了,人们就认为生活质量提高了。

  不容否认,物质生活条件的提高确实可以带给人们一些感官上的享受和行动上的便利,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无前例地给人类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例如,移动通信技术可以使得人们在任何一个地点甚至可以和在地球对面的人取得联系;飞机可以使得人们在几个小时内到达相距千里之外的另外一个城市;电视使得人们当天就可以了解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重大事件……。

  然而,在人类物质生活质量获得极大提高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也同时摆在了人们面前——人类精神上的痛苦和空虚正与日俱增。例如,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如今青少年的自杀率正在显著上升,家庭离婚率也在上升,犯罪率也在上升,暴力事件的发生率也在上升;人们普遍感到人心日下,社会的道德水准正在显著滑坡……。

  显然,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给人们便利之外,对人们所面临的痛苦似乎也一筹莫展。例如,许多人在刚使用手机时,确实感到使用手机可以带来不少便利,然而不久以后,便利所带来的喜悦似乎就荡然无存了。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有人拿着手机,对正在与之通话的人大发雷霆,有人一边拿着手机,一边流着眼泪,向电话另一端的人倾诉着自己的痛苦。又如,有人刚购买了一辆小汽车,开始确实感到小汽车给自己的交通带来不少便利,然而不久之后,使用小汽车的喜悦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剩下的只是交纳过路费、汽油费、养路费、停车费的痛苦,还有交通阻塞时被塞车的焦急和抱怨。

  造成“物质丰富、心灵却痛苦和空虚”这种现状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也就是佛陀告诉我们的一个基本事实:“人的本质是心灵,而不是肉体”。快乐不快乐,其实主要是人心灵层面的问题,如果只是注重外境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提高,而忽略自身“心灵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则“心灵的质量”就会在对外境的追求中恶化。当“心灵质量”恶化的时候,我们就会感到痛苦,此时无论外境的物质生活条件如何优裕,都对内心的快乐无济于事。所以,要想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心灵的质量”,只有自身的“心灵质量”有了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才是有了真正的提高!

  当我们仔细对造成心灵苦乐的原因加以分析和研究就会发现,心灵本身所具有的禀性其实是苦乐的内在原因,而外部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是造成心灵苦乐的外在的原因。从哲学层面来说,内因是主要原因,外因是次要原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产生作用,缺少了必要的内因,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毫无意义。所以,如果心灵自身缺乏必要的使自己快乐起来的条件,则无论外境怎样,心灵都无法快乐起来。

  那么,如何提高心灵的质量呢?大觉世尊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心灵的“贪嗔痴慢嫉”这五毒习性才是招致我们一切痛苦的真正原因,所以当我们通过有效的方法,减少或者去除了内心的五毒,并在内心培养起与五毒禀性相反的“慈悲”和“空性”禀性时,我们的“心灵质量”就有了本质性的提高!

  大觉世尊告诉我们,五毒源于心灵的“我执”习惯。所谓“我执”就是认为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自我”存在。凡夫的五毒都是心为了维护“自我”而产生的种种反映。当我们对外境某个事物生起贪心时,这实际上是心在维护这个“自我”,想使这个“自我”得到满足;面对损害这个“自我”的外境事物,心生起“嗔怒”,实际上也是为了维护这个“自我”;当我们的心深深地执著于“自我”并维护着这个“自我”时,心就处于愚痴的状态,无法认识“自我”和外境的真实面貌;为了维护这个“自我”,面对不如自己的人,心就会傲慢,面对超过自己的人,心就会嫉妒。

  为了摧毁五毒烦恼的根源——“我执”,大觉世尊建议了两种方法——“方便”和“智慧”。所谓“方便”,就是用“利他”的慈悲心来削弱心维护“自我”的顽劣禀性。因为“利他”和“执我”是两种相反的心相,犹如水火不能相容,一者强盛,另外一者就弱小。所以,当我们在内心发展起坚固的“利他”禀性时,内心的“我执”就会有效减弱,“我执”减弱,五毒就会减弱,五毒减弱,痛苦就会减弱,痛苦减弱,快乐就会增加。所谓“智慧”,就是通过中观因明的可靠方法进行观察和分析,使我们认识到我们认为真实存在的“自我”实际上只是自心的一种妄想、虚构和假立,只是自心做的一个梦而已。佛说众生是非常可怜的,因为众生在为一个本来根本不存在的“自我”而活。“无我”的空性智慧可以从根本上消除“我执”,从而根除五毒烦恼,使我们的心得到彻底的自在和解放。

  通过佛陀传授的“方便”和“智慧”这两个方法不断去除“我执”,“我执”去除了,五毒就会消失,五毒消失了,心灵的质量就提高了,心灵的质量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才会真正得到提高!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明如居士       生活)(五明学佛网:明如居士       生活)  

 李向平教授:生活即是信仰 

 严耀中教授:佛教戒律与唐代妇女家庭生活 

 铃木大拙教授:丛林生活的现代意义 

 华方田教授: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 

 韩焕忠博士:生活禅与天台宗的圆融观 

 陈坚教授:学佛修行就是享受生活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后记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碑记序跋及其他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绍琦大师的念佛禅及其对后世的影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单提向上举扬净土——中峰大师之 

 林克智居士:生活中的佛教 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