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YIN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HT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典所说的实相的含义


   日期:2017/4/27 22: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实相”一词是佛典中常见的教义名词。《金刚经》几处出现“实相”一词。在《无量义经》和《大智度论》等佛典中也可见到这个名词。何谓佛教所说的“实相”?就佛教教理而言,“实相”即宇宙万法的真实本体,在中观学派那里,与“实相”相对待的概念是“名言”。大乘佛教的缘起性空理论和般若真义告诉我们:宇宙中万事万物、一切现象(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都是因缘和合而生,不能独立存在,也不能恒常存在,因此诸法无自性,无实体,即诸法自性毕竟空。《金刚经》所说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种幻相本身都是因缘而起、对待而生的,并无自性,其自性为空。既然诸法空性,所以一切诸法即是实相,而实相无相,实相非相,实相本身是没有相状的,但一切诸法又都是实相的体现,一切诸法都离不开它,故称之为“实相”。

  在佛教经典中,实相(宇宙万法的真实本体)有时也称为法性、真如、如、法界、实际、如来藏、佛性等等。在禅宗典籍里,实相经常被称之为本来面目、本心。在《金刚经》中,真实本体被称之为“实相”、“如”。实际上,“实相”与“如”是同一概念,不同的称谓而已。但这两个名词在实际应用中各有侧重面。“实相”侧重于强调“实相”所显示的本体正是宇宙万法的实际情状和本来面目;而“如”(真如)是指万法的真实性,意谓真实如常,真实不变,即一切法的法性是真实不变、不生不灭的,侧重于表示本体境界在消除了对待分别后的特征——真实不虚、常住不变。真如本来清净不变,它是一切如来在因地发心修行的依据,即一切如来在因地发心修行都是依本来圆满清净的真如而觉悟的,而不是依出离生灭、无常而觉悟的,因为一切皆是因缘幻化,生灭、无常也是六根境界的幻象。凡夫迷惑颠倒才认为有实在的生灭和无常,而佛菩萨以圆满的智慧观照清净法界,则一切本来都是圆满清净的,即清净“真如”中没有生灭,没有无常,一切皆在觉中,只要远离迷惑颠倒,不需要出离生死即可悟道证果。《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意思是说,众生在破除一切虚妄、执着、分别之后,万法的本来面目就会自然显示出来。如果能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种种身相的分别执着,就能进而体证诸法实相,则法理自显,佛身自现。《金刚经》用般若智慧破一切执,扫一切相,破执扫相的目的是为了显示宇宙万法的真实本体,即实相。在大乘性宗那里,真如即指众生本具的自性清净心,或真心、佛性。而在大乘空宗(中观派)那里,所谓“如”(真如)就是中观派依据《般若经》所强调的诸法普遍共具共依的“空性”。按照大乘空宗的观点,万物皆因缘和合而生,缘聚则生,缘散则灭,故万物皆无自性,皆虚幻不实,唯有万物普遍具有的“空性”真实不虚、不变不易、不生不灭,故又称之为“真如”。总而言之,诸法实相就是空性,空性就是法性,法性就是真如,真如就是清净法界,清净法界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佛性。实相、空性、法性、真如、清净法界、如来藏、佛性,这些不同的名词在佛法中其实都是同义词。

  佛教所说的“实相”有其特定的教理含义,决不能望文生义地只作字面意思的解释,更不能等同于哲学所说的潜藏在现象背后的本质。哲学所说的“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常在不变的根本属性,它是某一或某类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质,即哲学所说的“本质”指的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它是事物存在的内在根据,故此,“本质”归根结底仍然是一种“相”,是物质在缘尽而灭之前暂时存在的、可以与其它事物区别开来的一种“相”。而佛教所说的“实相”是一切法本来自有的、不变不改的、不生不灭的体性或本性,其自身不是一种“相”,它离一切相包括无相之相,离一切名言分别,虽离一切相而又无所不相。何以如此?因为“实相”无相,无相即性空,性空才能生万有万相,此即所谓实相无相而无所不相,这跟《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意思是相通的。再者,哲学所说的“本质”是某一事物或某类事物的内在的规定性,凭借这一本质可以将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相区别,所以哲学所谈论的“本质”总是与某一或某类事物相联系,有族类界限,而佛法中的“实相”没有族类界限,它不是单单存在于某一或某类事物中的内在规定性,而是指宇宙万法(包括一切有为法、无为法、一切由名言概念所表述的现象)共同具有的真实本体,这样的真实本体泯灭了事物之间的一切差别和对待,正因为有这样的真实本体的存在,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才显示出内在的平等性。何以如此?因为一切皆因缘而生,一切皆无自性,一切皆是空性,一切众生皆具佛性,凡此种种,故一切的一切皆平等无差别。总之,在“实相”面前,一切等无差别;在“实相”面前,有无、生灭等等一切二元对立皆不存在;在“实相”面前,众生与众生、佛与众生皆平等无别,因为他们都是实相的显现。

  大乘空宗(中观派)的理论宗旨就是以“中道”观破除一切断见、边见、邪见,最终达到亲证诸法实相的目的。怎样才能体证诸法实相?大乘佛法认为,破除种种分别执着,消除一切烦恼无明,即可亲证诸法实相。如果能像《心经》中的观自在菩萨那样“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能亲证诸法实相了。理论上说说很容易,实际做起来却比登天还难,也许修行人一辈子学佛修行只是积累了一点人天福报资粮,却因不能彻底破除执心惑见,不能完全断除烦恼无明而无法体证诸法实相。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气馁,仍需精进修学行持,需知我们在学佛修行路上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向体证诸法实相这个目标迈进一小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佛典       实相)(五明学佛网:佛典       实相)  

 李富华教授:《中华佛典集成》简介 

 韩廷杰教授:《韩镜清佛典翻译手稿》序 

 陈士强教授:梵巴文佛典源流记 

 陈士强教授:藏文佛典导论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二 佛典的汉译 

 高振农教授:试论唐代佛典翻译的特点 

 黄国达居士:实相般若灭苦的过程 

 吕胜强居士:判定佛法真实义之准绳 三法印与一实相印 

 其它:由呼吸通达实相——佛教安般念对空性的开显(覃江) 

 佛恩居士:走近佛教 第二章 人生实相 

 雪漠:浅谈实相大手印的修证过程 

 极乐之光:极乐之光 佛法的原理 ~ 宇宙诸法的实相——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