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91):道业


   日期:2011/2/18 12:0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沙弥日志(91)

    有留学澳洲的朋友回来跟我讲过,说澳洲有一个读书政策,如果你愿意在学校里一直读下去的话,政府会有这方面的资金补助,不多,但是够你的生活底线,如果对物质生活比较知足的话,那就能靠学习度过自己的一生。
  如果这是真的话,那可是值得我们警惕的事情,那就说明,如果我们修道不从道上狠挖狠悟的话,就极有可能成为学者。出家跟终身留学差不多。
  可是,道这个东西,又必须要从学习中过来,这可真是个麻烦事。很棘手。
  出家为求道。
  无论承担什么事情,读什么书,学什么法类,做什么佛事,每天对自己念叨念叨,道啊道,否则搞不好会搞成一个冤大头。
  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六、七岁入学,有的在幼儿园还会有一些教育,这些教育模式是以前苏联的教育模式为基础,经过了中国社会多年的摸索和改变,最终形成现有的这一套模式,这几年,来自西方的一些教学模式和理念也会融入到我们的学习方式中,但是,无论如何,这套模式肯定不是修道的模式。
  我们会拿过来借用一下,并不是因为看中它的优势,而是无可奈何,因为我们和这种方式相应,从小到大就这么过来的,换一个稍微超越一些的模式,我们就会晕菜。
  我觉得最跟道相近的是师徒之间的那种耳提面命的方式,天天吃住滚爬在一起。一点一滴地点拨你,折腾你。
  当然,这也不大可能,现代社会还是需要探索出一个更多的培养僧才的体系出来,把人放进去,经过磨砺,若干年之后,就有僧才出来。
  我想,这个过程,就需要个体在这个环境中有一个抉择和警觉。
  我们道场里有三种说法,道业、事业、学业。
  刚听这三个业不理解是什么意思,现在开始揣摩、思维,我想,道业是第一位的,为修道而出家,为修道去做事业和学业。
  我判断,这三个当中,学业最容易,一个正当年的朝气蓬勃的青年,关在一个封闭的建筑里,过着禁欲的生活,不用把时间耗费在回家的路上,也不用接受电视、杂志、报纸等媒体的信息染污、不用跟朋友吃饭,把全部的精力用于做一件事情。父母亲人一概放下,专攻这个。
  如果是学习佛法科学文化知识的话,只要没有意外,我觉得是绰绰有余的。可以把佛教知识搞的很清楚,很明白。如果有相关的学位的话,可以拿到很高的学位。
  一般学者在社会上有家庭拖累,还可以搞出很高的学业出来。何况出家人。
  事业也是如此,一个在社会上打拼过的,再去搞点事业出来,也不是很难。最难的是道业。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
  可是,最让我们尴尬的是,倘使没有道业,学业跟事业也靠不住。
  从上面的分析就可以推断出来,我们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起初,最愿意的是看书,而且,很多书的封面都很吸引人。读的过程也会觉得有所收获。
  在家人的这个体会可能会更深,而且不通过看书,又能如何呢?最多再听听录音、讲座、参加法会什么的。
  出家人自然也离不开这个方式,看书,研讨经论,出坡劳动,等等。
  但是,道呢?道在哪里呢?
  道肯定不在书里,也不在嘴里,也不在手里,要说在,那都在,但我们就是摸不着,能摸着事业和学业,但那不算。
  这可怎么办。
  现在,我断定,道在我们的宗教生活中。这个宗教生活简单说就是随众。佛法知识肯定是学得来的,早晚的事情,事业也干得起来,也是早晚的事情,这么多正当壮年,抛弃一切的有志青年,搞不出点事业来,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事业和学业也需要道业支持,就是道心。否则,路也不太好走下去。
  对出家人来说,道就是我们正在过的宗教生活。
  在家人来说,道就是通过学习,通过宗教的经验、力量,通过由出家人的引导,通过自己的信心,逐步改变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慢慢地从散乱、迷茫、放纵的方式中扭转过来,变的清净、有序、规则。最终智慧现前。
  我一直在观察我的侄子和他的公司里的青年们的未来,倘使他们没有尽快形成一个良好的接近道业的生活方式,就很难从道业上有所进展。但是,学业上不难,要知道他们做视频创作,从未有什么软件难倒过他们。做作品都不是先学软件再去干,而是先看需要什么,直接去找哪个软件能实现某个效果,然后再去找来边用边学。
  他们学习教理,应该很快也能把理路学出来,但这都跟道没关系,所以,他们的道业,不取决于他们的聪明和机巧。而取决与他们最终所形成的生活方式。
  要说简单,也挺简单,我想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天天叨叨要随众,要随众。只有随众才能实现、强化、巩固一个生活方式。在这个生活方式的积累中,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某种宗教经验和体会。
  否则,学得再精致,学得每次都考一百分,考一千分,一万分,都没有什么大用。
  如果有什么简单而又艰难的修学入门途径的话,那就是随众,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掐算一下自己在这条道上能走多远,能走多高,因为随众不是那么轻松的,一年行,两年,三年,十年、二十年,随下来,我现在可以断定这个宗教生活一定会促动某种觉受。而不是因为师父这么讲过。
  对在家人而言,那就是定课,你的定课能不能坚持下来,能坚持多少年。决定了最终的结果,当然,有一些悟性超高的人可能不在这个规则之内。倘使不是的话,像我照样根器平平的,只能靠随众。
  随众简单,但最不容易做到,而且总是会有很多理由支持自己不随众,这些理由有的会非常非常的合理与崇高。
  但是,我确信,宗教体验一定来自宗教生活。
  问题是,我们习惯用前苏联的学习模式来学习,而不习惯过宗教生活。或者在感性和信心的驱使下,过一段时间朴素的宗教生活,渐渐地就会回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经验之路上来。
  会觉得佛法是学来的。
  我想,佛法不是学出来的,是随众随出来的,是被我们的经验之外的那些手段启发出来的,是悟出来的,是在宗教生活中体验出来的。我猜想,如果非要把它说出来,说出来后,它的特征就是我听起来不着边际,似有道理,但就是够不着。跟我过往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完全不同,如果说的靠谱的话,它一定是超越了我的思维和习惯,让我感觉晕菜,感觉好像没道理。
  道理是我们凡夫搞的东西。不是佛法,佛法不是道理。假如是道理的话,那就不用出家了,看看书什么的,道理就搞出来了。
  或者,一是一,二是二地如一道物理习题那样解出来了。我觉得可能就不是佛法。
  一种体验,怎么表达呢?
  只能是没事就讲两个小故事,两个小段子,小笑话,有趣的语言,生猛的话,能体会就体会吧,体会不到,反过来去纠缠这些个故事的合理性、真实性。
  那也没有办法。
  随缘了。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       贤书)(五明学佛网:贤书:北京龙泉寺沙弥日志       贤书)  

 果林:亲近圣贤书老师 

 黄柏霖:负心郎枉读圣贤书,始乱终弃葬送性命 

 贤书法师:放下痛苦怨恨,其实很简单 

 净土法门法师:读圣贤书才能辨别是非善恶 

 贤书法师: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贤书法师:有一个让我们心碎的问题 

 贤书法师:改变他人的绝招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读经、读圣贤书,目的何在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不读圣贤书怎么行? 

 净土法门法师法语:读经,读圣贤书,目的何在? 

 净土法门法师:为什么读圣贤书而得不到乐趣?这是由於我们在 

 释贤书:不知不觉中我们都已成了手机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