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能上师:《坛经心要直解》定慧品1


   日期:2017/6/12 12: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定慧品第四

  六祖大师给韦使君解答了几个问题后,就开始讲禅定和智慧。我们习惯把戒、定、慧,统称为“三学”。六祖大师在顿法里讲的这个定、慧,比我们平常讲的定和慧就更透彻更直接。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大众!勿迷,言定慧别。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我此法门,以定慧为本。”我这个法门是以定慧为本的。其实不仅仅是禅法,所有的法门都离不开定慧,六祖这么讲是要突出这个禅法。

  “定慧一体,不是二。”这么形容是直接让我们获得一种“等持”的理解,因为六祖直接讲的是解脱、证悟的境界,他不讲先修定再修慧,或者由慧再生定。

  但在实际修行中,还是要有次第的。比如刚学佛必须要有戒律;有了戒律后要选择一个方法,每天要禅修;禅修后慢慢地要有正见;有正见之后,还要在定中把正见透彻地了悟。六祖讲的禅法直接就包涵了这些,比较高深,需要有定力和正见的摄持,慢慢地才能理解到六祖讲的这个甚深的含义。

  六祖讲定和慧是一体的两面,我们的心、真性、佛性在不用的时候,了无一物可得吧,这叫什么?——叫定。那现在我们这心开始要起用,比如我要讲话,大家要听法,这就是“用”了吧,这叫什么?——叫慧。就是说这个真心不用的时候就叫定,用的时候它就叫做慧,也就是体和用的关系。六祖把体叫做定,用的时候叫做慧。进一步讲,在不用的时候,慧就回归到定里边;用的时候,比如我们在听法的时候,一心一意地听而又不产生执著,这时候定又回归到了慧里边。

  所以说六祖讲的这个禅法就是:用的时候,体是在用里边;不用的时候,我们把用回归到体里边。体、用不二的状态,这个叫定慧等持。换句话,也就是无住生心,生心无住。无住叫做定,生心叫做慧。在生心的时候,生过心就拉倒了,这种生心无住就叫等持。

  如果生心了没有做到无住,就是执著了,没有定力的摄持,光用了没有回归体,就不叫等持。等持就是心生要无住,无住要心生,也叫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也就是“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

  这是从体、用上对定慧等持的理解,下面从理和事方面讲等持。

  比方说现在这个道理我懂了但是做不到,懂了就是慧力,事上做不到就是定力不够。真正定慧俱足等持的人,理和事应该是相融的。“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就是慧力到了,道理通达了,而且事情也能跟上,理和事能够无碍了,也就是定慧等持了。否则,光是通达理,事上做不到,这叫光有慧没有定,还没有达到等持。

  要想达到等持,修行就不能争。我修行好,我打坐时间最长,有这种心就不能叫做定慧等持。修行不能争第一,因为争第一的时候就有我相、法相了,也就是“不断胜负,却增我法。”这样是得不到解脱的。

  如果慧力和定力不均等的话,比如慧力非常强,我懂了这个道理之后,就看不起不懂的,这就产生我慢了。我慢生起来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定慧没有等持。懂和不懂都是幻化的嘛,懂也是幻,不懂也是幻,况且不懂的他早晚还会懂的,就是迷悟有迟疾嘛。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产生我慢或者胜负的这种心态了。

  上面六祖是从几个面在讲定慧等持的道理,接着进一步讲一行三昧。

  师示众云:“善知识!一行三昧者,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净名》云:‘直心是道场,直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迷人着法相,执一行三昧,直言:‘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作此解者,即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若言常坐不动是,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却被维摩诘诃。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一行”就是没有间断,包括座上、座下,如果说打坐能够安住,座下就散乱了;或者在没事情的时候还能行,有事情就散乱了,这都不叫一行三昧。

  六祖对一行三昧的解释是,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下,不管是走路还是说话,也不管是做事还是没有事情的情况,“常行一直心是也”,都能够做到平常心。这个平常心,实际上就是刚才讲的定慧等持,能达到这种状态的,只有大菩萨也就是八地以上的菩萨。我们现在如果修行没到这个程度,绝对做不到这一点。一行三昧是非常难的。换句话说,只有重关和牢关的这个证悟的境界,才能做到这一点。

  像禅宗的牧牛图所描述的一样,刚开始见到这个牛之后,要牵着它,跑了还得要拉回来。等时间长了,它就会跟着你走了,甚至不用拉着就跟着你走。这时候,修行就已经非常稳定了,也就不会再丢了。这叫什么呢?叫一行三昧。我们需要在各种事项上能够透得过去,都透得过去了,就叫一行三昧。我们在座的可能有理上通了,但是在事上没有通。比方说打坐,睁着眼睛可能就通了,闭着眼睛可能就不知道是幻的,就通不了。甚至疼痛的时候也通不了。有的居士跟我讲,在疼痛的时候,他还有一个明空,能够做到这一点很不得了。座上不能恒常,这也叫事上不通,这也叫定慧不能等持。

  达到定慧等持、一行三昧实际上特别特别难,需要非常深入和细微的修证。比如在禅修当中得到了清净觉受,但往细里看还有很细的念头,而细的念头之后还有更微细的念头,这些都是我们有待修证和慢慢转化的。

  着相迷惑的人认为“常坐不动,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坐一坐念头没了,认为把根和尘断开了,一坐就空了,这就叫做一行三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在任何时候都不起心动念了,这个不叫一行三昧。比如说六根对六尘的时候,如果产生执著了,就起惑造业,落入轮回,但是要解脱轮回也得靠它。为什么呢?在根和尘相对的时候,比如眼根对色尘,看到它的时候不被它所迷,不迷于这个色相,这就是解脱。正所谓,轮回处即是解脱处。执著的地方知道它是了不可得的,不执著了,也就成了解脱之处。

  六祖实际上就是在阐述根尘相对的时候,了知它是幻的,就解脱了。不是说不看东西、不听声音、不想事了就解脱了。六祖讲的这个一行三昧是尽管看东西、听声音、想事情,就是在看、想、走、坐的时候,都非常了知它,而且都不被它所转,这时候才叫一行三昧。大家一定要理解透这个道理。

  比方说现在这个时代,有一些修行者(不是指的哪个法门),修着修着就压念了:不起念,不起念……保持这个不起念的状态。哎呀!清凉了,解脱了。座下有杂念的时候,也会压下去、压下去……修着修着就百物不思变得跟死人一样了,这就进入了偏空。六祖也正是对这类修行人进行了批评。因为老是保持这种状态,会进入到无想天,或者将来转生成石头呀木头呀,会得到这种果报。

  修行不是压念不起,是起念的时候要清楚了知。不管起落,总有一个明了的本觉。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啊,这个搞清楚之后,就能够达到一种解脱的境界了。

  “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就是这个心不住在任何法上,该干什么尽管干什么,这个解脱的状态就来了。比如有的人跟我讲:“师父,我又看见佛了!我又看见师父了!”我说,看见就看见了,你得明白都是假相,这样你就能解脱了嘛!佛或者师父天天站在你身边,你执著了,这个也不是道。看见佛来了或魔来了,都不理它,这才叫道。你见到魔不执著它,了知它的本体是幻化的,这就是见到佛了。见到相的时候,知道它的性是幻的,即是见到如来!你看到了佛,如果执著了就叫着魔了,不是魔来了就是着魔了,明白这个道理了吧。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见地,这个才叫做慧,叫般若波罗蜜多。

  “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就是心住在这个法上,住在佛上了或者住在名相上了,那就被它所缠缚住了,就不能解脱了。

  六祖这里举了一个例子:舍利弗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当时他的修行是睡觉的时候不脱衣服,就在树下一坐坐到天明,一天吃一顿饭,他这种修行比较艰苦。有一天,维摩诘看到舍利弗老是打坐,他就说,我们坐是坐在心里面,而不是身体非得要坐成什么样,你这么坐是错误的。舍利弗他非常注重戒律,注重外在的这些表象,所以维摩诘说他这个修行不到家,不到位。舍利弗不敢辩论,因为他的智慧超越不了维摩诘。

  维摩诘实际上是一个古佛的化现,他当时示现的是居士身,富可敌国。其实他是在无形当中助佛弘扬佛陀正法眼藏的。《维摩诘经》里边讲,维摩诘示现病的时候,佛让他的大弟子们去看望,结果谁都不敢去。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智慧都不够,都受过维摩诘的批评,最后只有文殊菩萨敢去,文殊菩萨是七佛之师呀。他俩交流的时候,水平差不多,最后到什么程度了,他不说话了,他也不说话了,二人没法说了,这才算是把这个法讲清楚了。

  维摩诘的见解其实就是六祖的见解。尤其是在密法里边,有的大圆满的祖师说维摩诘其实是大圆满第一代祖师。

  维摩诘为什么说舍利弗这么修不是真正的解脱,因为他还执著清净,执著禅定,不知道起心动念的时候也有禅定,就像六祖讲的“即慧之时,定在慧。”就是我们在用的时候,体本身就在。六祖在用最究竟、最了义的等持,来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解脱状态。当然,我们现在还比不上舍利弗,所以还得向舍利弗学习。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能上师       六祖坛经)(五明学佛网:智能上师       六祖坛经)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3)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2)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1)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0)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9)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8)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7)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6)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5)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4)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3)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