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中国人这三本书,养大格局,成大境界,人生必读


   日期:2017/6/17 12:1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读《周易》,读懂传统文化的根

  《周易》是传统文化的纲要,是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石。读《周易》,就是给我们打开另一片天空,让我们多个思维方式看待世界,周易这本书,增加我们生命的维度。

  时、位、命:“时”指的是时机、时势;“位”指的是位置、地位。时与位的结合便是人生的处境或者说是境遇。打个比方,时跟位就如同笛卡尔坐标系中的X,Y坐标,坐标确定就可以找到唯一对应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就是人的处境。而一个人的“命”则代表了他的方向,这种方向有来自主宰力量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命运;也有来自自己的,如我们常说的“安身立命”、“正位凝命”。

  读《周易》,让我们更能明了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的使命和道路,有一个通达的人生。

  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万物不离阴阳,当你懂了阴阳就能了解事物发展规律。阴阳,是中国人的一种上通天地、下达幽微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深邃智慧,堪称天地间最大的学问,人生最高的原理。

  变化:《周易》是一部讲变化的书。《周易》中说,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可以说,读《周易》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学到不断适应现实世界的方法。

  易象:中国人的道都是悟出来的,西方人的道理、科学是推理出来的。理解中国文化,离不开易象思维。易象思维是中国文化的根,是中国文化形成的总源头。“易者,象也”,用象可以透过外在的形象,发现万事万物相互间合一的本质。于是,周易就是一种从现象到本质,即能分析又能合一的看待宇宙人生的思维方式。

  读《道德经》,知天行道,成大境界

  道是一个终极境界,无法用语言说出,一句话或许就从中可能会悟出千种万种东西。《道德经》五千言,这是一部旷世的宇宙生命使用书,这是描述生命使用手册的一曲长歌。

  其中,出现的较多的是老子讲的两个“道”,一个是“天之道”,一个是“圣人之道”,这两个“道”有联系,但是不一样,要分开讲。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会隔一段讲一次“天之道”,隔一段讲一次“天之道”,他这种分布、布局是有道理的,提示我们要不断想到“天之道”,那么,效仿“天之道”去做“圣人之道”是《道德经》要做的事,所以“天之道”非常关键。如:

  73章言: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81章言: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道运化万事万物玄妙莫测,纵然世人的命运变化万端,也都没有能超出大道根本的规律。这看不见的神奇力量,平衡着天下万事万物的阴阳变化。不生争斗之心,不弄阴性、尖锐地伤人之事,就不会招致阴性的负面事件。处处慈悲、恭敬、和顺,用阳性气场,用水的柔顺,弓曲之态,应化万事万物,善业、福报自然而来。

  老子思想的的核心是“无为自然”,其基本观点认为:宇宙万象,包括人的生死,都有必然规律,没有丝毫人为或主观改变的余地。也就是说,所谓人类,在宇宙中就像是尘埃一样微小的存在,人生不过是不可撼动的大自然中的一瞬而已。但是,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执念于世间的事情而天天忙碌。人生于无,死后又将归于无。属于自我的东西一无所有。如果能悟到这一点,抛弃无聊的荣誉和贪念,人生就会变得更快乐,这才是人生最理想的生存方式。

  现实社会中,由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个人物质欲望被不断煽动,很多人对物欲的追求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从而迷失了自我。所以,认识《道德经》、理解《道德经》、传播《道德经》对我们现代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读《论语》,把握幸福生活

  钱穆说,今天的中国读书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

  在《论语》中,孔子教给我们太多太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孔子不论鬼神,专注把人间的道德、德行发挥到了极致。如果我们或者我们的孩子能按照《论语》中讲的去做,一定能把握住现世的幸福生活。

  仁义: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忠恕:中国儒家伦理范畴,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原则。“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恕”,推己及人,如人之心,故为恕。最早将忠恕联系起来的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曾子。

  他在解释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时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以待自己的态度对待人。孔门的弟子以忠恕作为贯通孔子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仁”的具体运用。忠恕成为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中庸:孔子说“过犹不及”。也就是说,一件事情做过头了,等于没做到,弄不好还会更糟糕。怎样才对?不缺位,不越位,不过头,不掉队。凡事恰到好处,就是中庸之道。孔子有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这里的“质”指内在的品质,“文”指外在的礼仪,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内在的品质多于外在的礼仪(只注重内在修养,不注意外在礼仪),就显得粗野;外在的礼仪多于内在的品质(只注重外表的礼仪,不注重内在的修养)就会显得做作,最好两者都有,内外兼修,恰到好处,这才是君子的形象。

  《周易》《道德经》《论语》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三本书,也是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所在。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道德经       境界)(五明学佛网:道德经       境界)  

 杨笑天教授:《赵朴初遗偈》的佛教境界——纪念赵朴初逝世5 

 觉明法师:浅释老子《道德经》的三句话 

 佛光法师:解读《圆觉经》之普贤菩萨篇 第十二讲 如何远离 

 鎌田茂雄:华严经讲话 五、无碍之境界——菩萨明难品 

 黄明尧居士:大慧宗杲禅法心要 三、用功原则 2、在日用逆 

 界诠法师:境界·知见·正命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0章 自我的扩展与消融 

 雪漠:艺术的四种境界 

 雪漠:大手印的三种境界 

 雪漠: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真心的妙用 

 雪漠:《金刚经》的三种境界 

 雪漠:如何达到“佛我合一”的大手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