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能上师:论戒定慧,自性本具


   日期:2017/7/5 19: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师云:“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曰:

  五蕴幻身, 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 法还不净。

  志诚下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戒、定、慧。六祖问志诚,北宗神秀大师是怎么教你们戒、定、慧的?接下来志诚就开始讲北宗对戒、定、慧的理解了。什么恶因恶果的事不要做就是戒。严格讲这对不对呢?也不错呀。一切恶都不做了,肯定就是戒了,都是纯善了。“诸善奉行名为慧”,这个也挺好。“自净其意名为定”,要按这样修学,不能说是解脱吧,但是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修行者。这就是北宗神秀大师的理念,他是把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佛学修法的总纲领,变成三句话来解释“戒定慧”的含义了。

  志诚说这个就是我师父讲的戒、定、慧,现在我想听听六祖大师您对戒、定、慧的理解。这时候六祖就说:“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佛法本来就没什么法可得,从了义上说,没什么法可得,我要说有法给你说,实际上就是我在骗你呢,在糊弄你呢。但是怕你不明白,我只能再简单地跟你说有这么一个方法,这也是让你不要执著在法相上。这个方法“假名”叫做什么呢?叫“三昧”。你师父说的这个戒、定、慧呀,讲得挺好,实在是不可思议,功德也很大,不过是接引大乘人的,不是对最上乘人讲的,跟我讲的戒、定、慧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为什么呢?还是没有从实相上说。

  六祖用了几句话,诠释了“戒定慧”,这几句话成为了千古的绝唱。第一句是“心地无非自性戒”,就是心里面真的没有是非,没有疙瘩,没有人我,这就不存在戒律了,也就不用戒了,自然就戒了。六祖讲得一针见血,马上又回到心地上了,要比“诸恶莫作为戒”透彻多了。

  第二句话是“心地无痴自性慧”,就是说心里面时时刻刻都是智慧了,光明了,没有糊涂的时候,没有迷乱的时候,没有迷惑颠倒了,慧就自然显现出来了。所以说六祖提倡的这个“心地无痴自性慧”,非常透彻非常到位,比神秀大师的那个“诸善奉行名为慧”要殊胜多了。比方说在座的修行者,你天天都在觉照里,时时在观照的情况下,知道起心动念都是佛性的显现,这些都是智慧光芒的显现,慧自然就起来了。

  第三句“心地无乱自性定”,你看六祖在《定慧品》和《坐禅品》里面讲“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离一切相就是不住一切相,而且心不乱为禅定,回到“心地无乱自性定”这个理念上,我觉得六祖讲得太殊胜了!心里面时时刻刻都能做到不住相的话,肯定心里面就不乱了。我们为什么乱?是住相了!“无相、无念、无住”是《坛经》最根本的三个核心。“自净其意名为定”和“心地无乱自性定”确实有一个差别。如果你心静了不乱了,定力自然就有。

  志诚他听到六祖讲的这个戒、定、慧,比神秀大师讲的那就殊胜多了。神秀大师讲的是大乘的修法,没有达到特别了义。所谓了义,就是佛的知见,佛的见解。

  再看“不增不减自金刚”,金刚是不坏的意思,指的是我们的佛性。佛性本来是不增不减的,本来就是清净的,这个本来清净的佛性就是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意思是不管到哪儿,回家也好,来道场也好,坐车也好,说话也好,这叫身来身去。所有的这一切离开过三昧吗?都没离开过!你在家里佛性丢过吗?你丢了,是因为你不觉;不觉,你就认为丢了。实际上佛性它一直恒常地放着光。包括我们现在听法,也是般若在放光,都是佛性在支配这个耳朵在听。我在讲法,不也是佛性在讲嘛;你回家坐车,不也是佛性在支配你这个色身坐车嘛。佛性一直没离开过我们,包括睡觉的时候佛性也在呢,只是不知道它在。所以说“不增不减自金刚,身去身来本三昧。”这个六祖讲得太殊胜了,太好了!

  六祖这段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就是时刻不离自性。一切万法都没有离开自性,都从自性起用。比如坐着是佛性的起用,躺着照样也是佛性的起用,你坐着躺着都要知道,不要拘于任何形式,一定要保持觉醒,也就是说做任何事情知道都是自性的起用,这是最重要的。这就是六祖大师的宗旨,也是顿法的宗旨。

  志诚听到六祖讲的这几句话,生起了非常崇敬的心,同时既感谢又悔恨。悔什么呢?哎呀,九年前我来这儿就好了,我白白耽误了九年时间啊。

  这时,他由感而发,就做出“五蕴幻身,幻何究竟?回趣真如,法还不净。”这一首偈颂。这首偈颂是针对上边他们对话的内容总结出来的,意思是我们修行,不能注重在修持色身上,包括打坐“长坐不卧”,还有“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我们要“回趣真如”,修行一定要注重在法身上,要时时刻刻保持一定的觉醒,保持觉醒这才是真正的修证。包括我们看经文,看懂了,就天天满脑子都在教理上了,这不是不对,实际上这只是修行的一个过程。

  我们应该明白,研究好教理之后应该干什么——应该认识心性,安住心性。还有就是安住心性、了达心性的时候,也没有这个心性的概念,连“我安住了,我解脱了”都不应该住,这才是大解脱者。

  “幻何究竟”、“法还不净”,指的是什么?就是志诚他以前所修的所证的,包括在神秀大师那里他还是执著色相,执著肉身,执著法相,还是有修行的痕迹。到了六祖大师这儿,把所有的这些东西全部破掉了,他是在赞叹六祖大师殊胜的、圆融的般若智慧。这就是在讲,了达真如是最究竟、最了义的,不要执著在色相法相上。

  通过六祖这么一点拨,志诚一下子把这个修行的外衣去掉了,对法的执著也都去掉了,以前的疙瘩全部解开了。

  六祖听了志诚表达的意思之后,就夸了夸他说,对!你说得挺好,你真是有大智慧的修行者。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六祖知道志诚修行水平提升之后,又诚恳地对他说道,你师父的法不是不好,就是接引的根器小了一点儿。“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你要是真正解脱的话,也就没有了“我在解脱”的知见和概念。

  我曾经问过一个非常通达法理的人,我问他:“什么叫佛知见哪?”他就开始讲了,讲了很长时间。我说:“真正的见解是没有什么见解,是无见之见,无见之见是见王!你有见解,那所有见解都是无明之见了,‘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所以说无见的见解才是最彻底的见解。”

  “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也就是说不执著任何法的时候,就可以任运地现起任何法了。因为一切法都了不可得嘛。无一法可得的时候,才可以得见万法,所以六祖说:“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也就是说真正通达的时候,才能叫解脱者。

  六祖接着又开始阐述“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这是在告诉我们,真正能做到不执著的话,有就是无,无就是有,色、空本身就是一味一体的,没什么两样。

  真正通达了,做就做了,不做就不做,一切随缘就可以了,这就是六祖的本意。如果说没见性的话,不是著有就是著没有。

  包括我们现在有的修行者所修的禅法,什么文字禅,还有葛藤禅,还有就是狂禅,这些实际上都是属于禅病。

  按六祖究竟的禅法,没有什么语言什么文字呀,也没什么“住心观净”。

  什么叫文字禅呢?就是一说什么叫“禅”,这些文字语言马上就都来了,这叫文字禅。葛藤禅是什么呢?葛藤嘛,就是这个连着那个,那个连着这个,一环套着一环,按逻辑排列分析理解,这样出来的就是葛藤禅了。狂禅来自于什么呢?狂禅就是懂得多,但是定少,这样的人就容易狂。

  六祖他讲“立亦得,不立亦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无所谓,不做任何事情也无所谓,解脱人做事他是不执著的。也就是说解脱不解脱,不在于做或不做,在于心是住还是无所住。比如一个圣者和一个凡夫,两个人同时走在一条路上,没解脱的凡夫会觉得一会儿路好走了,一会儿又不好走了,他满脑子又执著,又烦恼;圣者走就是走。所以说呢,凡夫和圣者的差别就在于有所住和无所住上。所以六祖讲:“立亦得,不立亦得。”走路是佛法,不走路也是佛法,但是你得会走也会歇才行,是不是这个道理?

  “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有事情来了就做事情,没事情就呆着;有问题就回答,没问题就保持沉默。就像镜子一样,平常不照的时候,它是干净没影像的,需要照的时候它就显现影像,影像没了它又保持这种无云之晴空的状态。就像六祖讲的,没事的时候,我们的心就像虚空,亦无虚空之量;有事的时候就如“太虚生闪电”。

  “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六祖讲,你所做的一切行为的变化,不都是这个化身嘛,换句话说,尽管做任何事情,不离自性就可以了。六祖这是苦口婆心地在给志诚讲见性是怎么回事。

  实际上我们在《定慧品》、《般若品》和《坐禅品》里已经都讲过了,但是,因为在这个时候是介绍六祖和志诚他们师徒的因缘,就又重复地讲。

  好多法都是要不停地讲,包括佛陀讲经,佛陀也都是从不同的各个方面来讲如来藏——怎么解脱、怎么成就、半路上是什么风光、这个世界种种因果的变化等等,这些证得如来藏世界的整个过程。比如《楞严经》,它也是讲世界的起因和形成,还有修证的次第。

  志诚听六祖讲完之后,又问了一个问题。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诚吉州太和人也)。

  志诚又问,我怎么才能做到无所住呢?六祖回答说,能够时时刻刻做到心里面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人我是非,就是无痴无乱。这也就像前面讲的一样,我们的自性没有愚痴,时时刻刻都是智慧般若的观照,而且心里面也不散乱。所谓不乱,就是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知道这都是佛性的显现,不管好事坏事、善事恶事,都是自性光芒的显现。遇到任何大风大浪的时候,甚至遇到生死的时候,心里面也不乱,六祖讲的“心地无乱自性定”嘛。

  无非、无痴、无乱,也就是说做到戒定慧了,这样的话,就能“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而且“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六祖这是在强调,时时刻刻能做到没有人我是非,时时刻刻智慧的光芒不灭,而且遇到任何事情,心不散乱不动摇,这样的话,就做到无所住,而且一法不立了。六祖讲的就是佛性本来就是清净的,本来就是这样的,不是修着修着逐渐逐渐清净的,所以说哪儿有什么方法和次第呀。

  经过六祖反复地解释,志诚把所有的疑惑全部都断了,知道怎么样是解脱了,而且也知道怎样时时刻刻获得解脱了。

  通过上面的一番简短的对话,志诚就把他所有修行的问题全都解决了。换句话说,六祖的这个道法,是了义的道法,是解脱的道法。这个就是南顿北渐的差别。流派风格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同。于是他对六祖非常感激,就做了一个决定——我呀,哪儿也不去了,就伺候六祖了,好好的把我这个修行做扎实。

  好多门徒都愿意照顾六祖,包括怀让也是。实际上这哪儿是照顾,是想多亲近亲近六祖,多培培福报呗,而且修行也可以逐渐逐渐地得到认可和稳定。

  《六祖坛经心要直解》顿渐品2 论戒定慧,自性本具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能上师       六祖坛经)(五明学佛网:智能上师       六祖坛经)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3)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2)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1)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20)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9)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8)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7)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6)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5)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4)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3) 

 惟因法师:惟因老和尚文集《六祖坛经》讲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