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谈天说地问自己之每周一经节目 |
||
|
||
列位同朋友: 上周我们学习了倾慕色物受其驱使而隨驱使者一同生息存亡的道理,细说诸如老病死为主的人生诸种苦恼。如果人能改变对色物的欲爱、佔有的习性,也就不受其驱使超越了苦恼了。道理简单做起来难,难能方称可贵;方显圣人志气!看看先贤圣哲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吧: 杂阿含经第16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有异比丘,来诣佛所,所问如上。差别者,随使使,随使死者,则增诸数。若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不增诸数。 佛告比丘;汝云何于我略说法中,广解其义?时彼比丘白佛言:世尊,若色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增诸数。如是受、想、行、识随使使;随使死。随使使,随使死者,则增诸数。 世尊:若色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不增诸数。如是受、想、行、识不随使使,不随使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不增诸数。如是世尊我于略说法中,广解其义,如是乃至得阿罗汉,心得解脱。 第16经释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位異比丘来晋见佛陀世尊,所提出的问题与上经不同的是,在上面的基础上,需要更进一步阐明的是,随顺驱使者的驱动指使,不单纯是随顺驱使者之死而死的问题,而且还增加许多,诸如老、病、忧悲、苦恼乃至纯大苦聚集等一系列问题。所以说若不随使所使,则不会随使而死的人,就不会增加诸如老、病、忧悲、苦恼,乃至纯大苦聚集等一系列问题。 此时佛陀问比丘说:你是怎样从我略说的法要之中而更深入广泛地联到想其它方面意义的?这时異比丘回答佛说:世尊,若随色使所使,随色使而死。随色使所使者,则会随使之死而死的人则会增加诸如上述之系列苦恼之数,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比丘说,若色不随使所使,则不随使而死;不随使使,不随使死者则不增诸数;如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我就是这样在您略说的要意法中,而广解其义的,如是乃至得阿罗汉,心得解脱。 列位朋友:让我们沐浴在正法佛学的暖阳春风里,轻松愉快地渡过每一周。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