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索达吉堪布:菩提心如末劫火,一刹那能摧毁无始以来所造的一切罪业


   日期:2017/8/14 6: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辛五、以火之喻说明彻底摧毁罪业:

  菩提心如末劫火,刹那能毁诸重罪。

  末劫时有一种特别炽热的火,能在刹那间摧毁整个器世界,同样,菩提心犹如末劫火一样,能在生起的一刹那,摧毁无始以来所造的一切罪业。所以,菩提心的功德的确相当大。

  前颂中讲了定业可依靠菩提心来压伏,此处讲的是不定业能依菩提心而彻底摧毁。

  〖末劫火能将一禅天以下的器世界焚毁无余。〗按照《俱舍论》中的观点,这个器世界有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在最后毁灭的时候,会出现一种末劫火,热度相当于七个太阳加在一起,刹那间能将一禅天以下全部摧毁无余。〖同样,依靠菩提心,一刹那间必定能从根本上焚毁五无间罪等一切深重罪业。〗哪怕是一刹那生起菩提心,当下也能摧毁我们相续中的罪业。什么样的罪业呢?直接转生于恶趣的罪业,比如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等五无间罪。按照显宗的观点,无间罪属于定业,造了这种罪就必须要感受果报,否则是不合理的,汉传佛教有些经论中也说,不能改变的有三种,其中一种就是“定业不能改”。但实际上,所谓的“定业不能改”,是指如果没有好好地忏悔,在没有对治的情况下,定业确实不能改,一旦遇到了对治,定业也是可以改变的。

  定业和不定业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呢?有些论典中说,所谓的定业是指自己故意去造的业,而无意中所造的称为不定业。也就是说,不管是善业恶业,如果自己故意去造,来世一定会成熟果报。比如故意去杀生、犯戒、造五无间罪、毁坏三宝,这些绝对都是定业,如果没有对治,来世必定会感受果报,但若遇到了菩提心,就不会堕入恶趣。当然,这里的断除罪业,并不是像《中观庄严论》中所讲的那样,当佛智产生的时候,所有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全部断除,此处只是说,依靠菩提心的力量,能将趋入恶趣的业全部断尽,相续中有了菩提心的人是根本不会堕入恶趣的。

  这一点,上师如意宝在世时也经常强调。有一次学院举行大辩论,上师如意宝讲了一些要点,其中一点就是:相续中如果具有菩提心,就根本不会堕入恶趣。当时所有的喇嘛以各种锐利的理证对此驳斥,后来法王依靠显宗、密宗的很多教证理证力折群雄。

  所以,我们在临死的时候,如果相续中的菩提心没有毁坏,绝对不会堕入恶趣。《华严经》中也有明显的比喻:有了明灯,千年的黑暗会在一刹那间被全部驱除;有了龙王顶上的如意宝,所有的违缘、障碍、危害能被遣荡无余。同样,一个人相续中如果有了菩提心,就像明灯和如意宝一样,能将堕入恶趣的一切罪障彻底断除。

  可见,菩提心的功德非常大,它的力量也相当强,印度的《入菩萨行论大疏》中说:一刹那间生起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所以即使你的罪业再大,一旦有了菩提心,就像一点盐融入大海一样,盐味马上就会被大海隐没,同样,自己以前所造的杀生偷盗等罪业,依靠菩提心不可思议的力量,全部能被摧毁无余。《涅槃经》中也说:“何人一刹那,观修菩提心,彼之诸福德,佛陀不能量。”所以大家不要认为“早上修半个小时可能没什么”,要知道,菩提心的功德是佛陀告诉我们的,《涅槃经》里讲得非常清楚,《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在讲“愿菩提心的功德”时,也可以找到这个内容。

  不管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我们在有生之年,或无始以来到现在,肯定造过很多很多的恶业,有想得起的也有想不起的,有些人杀生、有些人发脾气造口业、有些人生嗔恨心、贪心……这么多的罪业,若想通过其他方法完全根除,恐怕是相当困难的,所以通过这次学修,如果能真正生起菩提心,那么相续中的罪业该压制的已经压制了,该摧毁的已经摧毁了。

  暂且不说其他罪业,光是在吃饭的问题上,有些人就吃了很多众生的肉,甚至还专门点活的来吃。这样的话,你在人间如果活了二十岁,这二十年中要吃了多少生命?假如现在没有以菩提心来好好忏悔,你的来世将以什么样的方式一个一个赔偿?要知道,生命的赔偿并不是一般的赔偿,如果能用财产代替的话,我们可以把所有的家产赔给它们,但因果是不会错乱的,生命必须要用生命才能偿还,这一点确实非常可怕。按理来讲,世界上的每个众生都有生存权,但我们人类非常可怕、非常残忍野蛮,为了自己瞬间的口腹之欲,杀害了多少生命?如果没有好好地修持菩提心,没有好好地忏悔回向,以后有没有解脱的机会?你们每个人回顾一生,都应该会知道的。

  下面看讲义:〖《华严经》中云:“能焚诸恶行如末劫火。”〗佛经中讲得非常清楚,菩提心就像末劫火一样,能焚烧一切罪业。这些都是佛经的金刚语,我们必须要重视。

  无著菩萨在每个颂词中基本都引用了佛经的教证,而不是藏传佛教大德的话,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好。因为这次听受《入菩萨行论》的道友,很多人都不一定是学藏传佛教的,如果引用的教证大多来自藏传佛教,可能很多人会起分别念“这是藏传佛教的,我不学;如果是印度佛教的,我就学,因为释迦牟尼佛的家乡是印度,我对印度的佛教才有信心”。本来人的性格就千差万别,有各种各样的想法是正常的,但不管怎样,我觉得来自藏传佛教也好,印度佛教也好,汉传佛教也好,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真正认识菩提心。以前很多人根本不懂什么是菩提心,或认为参禅就是菩提心,或认为念佛就是菩提心,或认为做一些好事就是菩提心,实际上这些都不是菩提心。什么叫做菩提心呢?恐怕很多人还是不太明白,那么通过这次学习,我们要真正明白菩提心是什么,与菩提心相似的善妙功德是什么样的,这一点必须要搞懂。

  现在大城市里的人想学佛的心非常迫切,我每到一些城市,就知道肯定有许多年轻人、知识分子想了解佛法的真谛,但可惜的是,在一些佛学道理上,他们就连最简单的问题也答不上来。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他们没有受过系统的佛法教育,不可能了解其中的意义,就像若没有受过系统的世间教育,想通达世间学问也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想,这次学习《入菩萨行论》,除了学院的道友以外,外面的人应该非常高兴才对,为什么呢?因为求法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现在我们依靠科学技术的方便,能让很多人不需要到藏地苦行,感受高山反应、寻找住处吃穿的痛苦,舒舒服服坐在家里,就能轻而易举听闻如此殊胜的佛法,还能同时获得传承,这种机会,对于真正想学习佛法的人来讲,是最难得、最好不过的一件事了。

  有时我到外面的城市里,看到有些出家人、居士对学佛很有信心,但仅凭我们的一面之缘,今天在某个城市见见面,随随便便谈两句,不可能让他们马上就明白佛法的道理。所以,这次有这种学习机会,大家应该有一分难得之心,若能这样的话,你的学习才会成功,否则,觉得有没有都无所谓,《入菩萨行论》就像世间上的流行歌曲一样哪里都听得到,若是这样的心态,我觉得对这种人而言,佛法可能就没什么价值了。

  这次的公开传法,我也是反反复复考虑过,此举对大家究竟有利还是无利?但后来想不管怎样,相当一部分佛友若到藏地或佛学院读书,这样的机会恐怕在他们即生中不一定能实现,所以想通过这种方式,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能让大家明白佛教的教义。如果你们真正有收获,这就是我讲经说法的目的,从此以后,你们也不再是形象上的佛教徒了。所以,希望大家能真正明白菩提心的每一个道理,尤其是通达《入菩萨行论》的所有颂词和讲义,认认真真地去学习。

  〖善天尊者说:“一刹那之大安忍不缘所取,所以必定能焚烧(罪业)。”〗“一刹那的安忍不缘所取”,可以解释为胜义菩提心,也可以解释为世俗菩提心,因为在相续中若生起了一刹那的菩提心,就没有自私自利的心了,这是一种大安忍,是不缘自私自利这种所取的大安忍,这样的菩提心能焚毁所有的罪业。

  〖其实,这种讲法与前面所说的道理并不重复,前面是指压制罪业,这里是说从根本上摧毁。〗昨天用护送者的比喻,今天用末劫火的比喻,这两个比喻是不相违的,前者是从压制罪业的角度而言,说明菩提心能压制罪业,包括五无间罪,但并不能根除;而这里是指菩提心能完全根除、摧毁罪业,有定业和不定业方面的差别,华智仁波切也是这样认为的。一般来讲,具有菩提心的人是不会堕落的,即使堕落,也会像篮球弹地般很快获得解脱,往生到清净刹土,但有些论师认为:如果生起菩提心后又失毁了,相续中的罪业也会成熟,有可能堕落,但堕落后很快就会解脱。因此,从菩提心失毁的角度,以护送者的比喻来说明菩提心的功德;从菩提心没有失毁的角度,以末劫火的比喻说明菩提心能断除一切罪业,即便是转生恶趣的罪业也能从根本上断除。

  无著菩萨的解释方法与其他论师的解释有所不同。无著菩萨认为,前面和这里都提到了五无间罪,但前面是说菩提心能压制五无间罪,这里是说菩提心能根除五无间罪。为什么有这种差别呢?因为后面的对治力量很强。按照无著菩萨的观点,如果对治力特别强的话,五无间罪也可以被根除;如果菩提心的对治力不强,也就是利他的心不强烈,那么菩提心只能压制罪业。

  〖如果有人问:那么,一颗菩提心具备这二种功德难道不矛盾吗?〗一是压制罪业的功德,一是根除罪业的功德,如果一颗菩提心具备这两种功德,难道不相违吗?

  〖并不矛盾。如果获得了越来越殊胜的菩提心,那么功德也会越来越超胜,是从循序渐进而获得来讲的。〗根本不相违。因为在菩提心力量不强的时候,对五无间罪等罪业只能起压制的作用,暂时让它不成熟,一旦堕入恶趣,也能在很快的时间中获得解脱。但如果菩提心的力量相当强,即使造了五无间罪,也能从根本上断除。所以,一颗菩提心有两种作用并不矛盾,就像火一样,既能够压制水,也能让水完全干涸。

  ——恭录于索达吉堪布仁波切《入行论广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