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园觉经:具体的禅修方法


   日期:2017/10/9 9: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讲说禅修最好理解

  ◇◇◇◇◇

  园觉经 注释易读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唐罽宾三藏佛陀多罗译

  李鑫森注释

  欢迎传播 欢迎指正

  目录

  《一》神通大光明法会

  《二》病目幻花 文殊师利菩萨章

  《三》钻木燃火 普贤菩萨章

  《四》渐次修行的步序 普眼菩萨章

  《五》众生本来就有佛性为什么又有种种无明 金刚藏菩萨章

  《六》成佛道路上五种情况 弥勒菩萨章

  《七》清净园觉五个层次 清净慧菩萨章

  《八》主要的三种修行方便法门 威德自在菩萨章

  《九》二十五清净定轮 辨音菩萨章

  《一〇》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 净诸业障菩萨章

  《一一》修行的四种弊病 普觉菩萨章

  《一二》修行的具体做法 园觉菩萨章

  《一三》本经名字奉持功德 贤善首菩萨章

  《一》神通大光明法会

  我听佛说。那时,佛正思维禅定,入于神通大光明藏最高境界。在神通大光明境界中,一切如来显现出无比庄严、光明,这是一切众生清净园觉的圣地。在神通大光明境界中,一切众生身心寂灭,体现出真正的完全的平等,园满十方。在万物共同本性无差别的平等世界中,示现着许多清净庄严的净土。

  与佛在一起入于神通大光明境界的有十万名菩萨大菩萨,其中以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辨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园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十二位大菩萨为上首。所有菩萨及菩萨子弟们全部息心凝神地入于神通大光明的境界,一起进入到佛的平等法会。

  〖原文〗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唐罽宾三藏佛陀多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十方。不二随顺,于不二境,现诸净土。与大菩萨摩诃萨十万人俱,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为上首,与诸眷属皆入三昧,同住如来平等法会。

  《二》病目幻花 文殊师利菩萨章

  提要:

  1园觉法门是修持佛法的最高总纲。修行园觉,必成佛道。

  2眼病患者看到的幻花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一切众生在根本没有生、没有灭的虚空之中,看到了万物和生命的生生死死,称为生死轮回。

  3众生对于自己身和心的执着和颠倒,产生了生死轮转,称为无明。

  4有和无都去除掉,清净园觉自然伴随而来。

  首先文殊师利菩萨从大众中站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对佛说道:“大悲世尊,请为参加法会的一切信修佛法的众生,解说如来在成佛道路上清净园觉的修行,再说说菩萨修行大乘佛法,立志追求清净园觉时,应当注意远离的各种弊病。使将来末世求大乘佛法的众生不致于堕入邪见。”文殊菩萨说完,五体投地,请求三次,回到原位。

  佛对文殊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为各位菩萨询问如来成佛道路上修行,又能想到为将来末世一切修行大乘佛法的众生,求得正确的修行方法,不致堕入错误的见解。你们现在仔细听,我即为你们讲说。”

  文殊师利菩萨非常高兴地和大众一起静静地聆听佛的教导。

  佛说:“善男子,我这里有一门修持最高佛法的总纲,称为园觉。从园觉法门中可以生成全部的清净、真如(既是空无所有,又是一切万有之根源,即宇宙内外之真实本体)、正觉智、涅槃直至达到永恒的彼岸。菩萨修行园觉法门,必能觉悟成佛。一切如来在成佛道路上,都是因为完全洞察了清净园觉的本相,永远断除了无明所带来的各种烦恼,最终得成佛道。

  什么是无明呢?善男子,从无尽的久远的过去以来,一切众生都是被种种颠倒、种种假相所迷惑。就好像迷途之人不能辨认方向,无法分清东南西北。这些众生错误地执着地认为现在的躯体(风火水地,四大)是自己的身,错误地执着地认为色声香味触意(六尘)神经感觉就是自己的心。这就好像患有眼病的眼睛,看到虚空中有开放的花朵,看到天上有第二个月亮。

  善男子,虚空之中实在没有花,这是眼病患者的错误认识。由于眼病患者的执着和错误,眼病患者非但无法明白虚空为空的本相,而且也不能明白他所看到的花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由于众生对于自己身和心的执着和颠倒,产生了生死轮转,称为无明。

  善男子,这个无明,其实也没有实体。好像做梦一样,梦中好像有,一梦醒来什么也没有。就好像病目所见到的许多幻花在虚空中突然消灭了一样,不可以说幻花是在什么地方消灭的,也不可以说幻花到哪里去了,因为幻花根本就没有存在过。一切众生在根本没有生灭的虚空之中,看到了万物和生命的生生死死,称为生死轮回。

  善男子,在成佛道路上修行园觉之人,知道了幻花为空的道理,也就没有了生死轮回,也就没有了承受生死轮回的躯体及心。并不是什么因素使生死轮回消失的,生死轮回本性就是空无。

  这样的认识和见解,也如虚空一样;认知虚空,同样是幻花;但也不能说这个觉悟根本是没有的,完全是不能获得的(大般涅盘经说,一切诸法,性本是空,非有非无,亦有亦无);有和无都去除掉,清净园觉自然伴随而来。

  为什么这样说呢?虚空本性如此,虚空本性是永恒不变的。正因为在众生本有的佛性中没有生成、没有消灭,也没有知识和见解,所以就像佛法法性一样,必定是园满充满十方,这就是成佛道路上的修行。

  菩萨也是由此立志追求大乘佛法清净园觉。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会产生错误的见解。”

  佛为着重阐述以上所讲道理,说了下面偈语: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

  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华,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

  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园满故,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原文〗

  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来法众,说于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及说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远离诸病,能使未来末世众生求大乘者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文殊师利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咨询如来因地法行,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求大乘者,得正住持,不堕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文殊师利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盘及波罗密。教授菩萨,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云何无明?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犹如迷人四方易处。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病目见空中花及第二月。

  善男子,空实无花,病者妄执。由妄执故,非唯惑此虚空自性,亦复迷彼实花生处,由此妄有轮转生死,故名无明。

  善男子,此无明者,非实有体。如梦中人,梦时非无,及至于醒,了无所得。如众空花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无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善男子,如来因地修圆觉者,知是空花,即无轮转。亦无身心受彼生死,非作故无,本性无故。

  彼知觉者,犹如虚空。知虚空者,即空花相。亦不可说无知觉性,有无俱遣,是则名为净觉随顺。

  何以故?虚空性故,常不动故。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无知见故,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

  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文殊汝当知,一切诸如来,从于本因地,皆以智慧觉,

  了达于无明,知彼如空花,即能免流转,又如梦中人,

  醒时不可得,觉者如虚空,平等不动转,觉遍十方界,

  即得成佛道,众幻灭无处,成道亦无得,本性圆满故,

  菩萨于此中,能发菩提心,末世诸众生,修此免邪见。

  《三》钻木燃火 普贤菩萨章

  提要:

  1一切都是虚幻,修行也是幻相。为什么还要以虚幻的身心修行于虚幻的无明?

  2幻花虽然消灭,虚空本性没有损坏,清净园觉本性没有改变。

  3远离一切幻相,直至远离‘远离’概念本身,才有不可改变的清净园觉。

  4以幻修幻,就如钻木取火,火出来了,灰飞烟灭什么也没有了。各种幻相灭尽,清净园觉的本性显现。

  这时普贤菩萨从大众中站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对佛说道“大悲世尊,请为参加本会的各位菩萨及末世信修大乘佛法的一切众生,讲说清净园觉的境界,如何修行清净园觉。世尊,这些众生知道一切都是虚幻,身心也是虚幻,为什么还要以幻修幻,即以虚幻的身心修行于虚幻的无明呢?如果一切幻相都消失了,修行者的心也消失了,那么谁在修行呢?又为什么说修行也是一种幻相呢?如果说有些众生本来不修行,在生死中一直处于幻化的状态,也不曾确切明白虚幻的境界是怎么一回事,这些人的妄想心又如何才能解脱呢?请您能为末世一切众生讲说,从哪些方便法门入手,逐步修行,最终使一切众生永远脱离各种幻相。”普贤菩萨说完,五体投地,请求三次,回到原位。

  佛对普贤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为各位菩萨及末世众生,询问菩萨道上一切皆是虚幻、修行最高佛法的种种方便法门,循序渐进的逐步修行方法。使众生脱离各种幻相。你们现在仔细听,我即为你们讲说。”

  普贤菩萨非常高兴地和大众一起静静地聆听佛的教导。

  佛说:“善男子,一切众生都能从种种虚幻现象中,产生出众生本来具有的佛的清净园觉本性,这就好像虚空中凭空出现幻花,幻花虽然消灭,但是虚空本性没有丝毫损坏。众生从幻相中生成的幻心(颠倒认识),还依据幻相而消灭。各种幻相都消灭了,清净园觉本性却没有改变。依据幻相说清净园觉,也是一种幻相。既使有所觉悟,仍未脱离幻相。同样依据幻相说没有觉悟,同样也是一种幻相。只有一切幻相都消灭了,才有不可改变的清净园觉。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于心里执着于远离,所生成的幻心,也应当远离。至于远离概念本身,也是幻相,也应当远离。上一句所说远离幻相中的远离,也应当远离。如此远离下去,最后再也没有什么可以远离的了,各种幻相也就消灭了。

  就好像钻木取火,两根木头互相摩擦起火,火出来了,木头也烧尽了,灰飞烟灭什么也没有了。以幻修幻,也是如此。各种幻相虽然灭尽,清净园觉的本性却显现出来,清净园觉本性不会消灭。

  善男子,知道幻相就要离开,不需要方便法门。远离了各种幻相也就得到了清净园觉,这也不需要循序渐进。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就能永远离开各种幻相。

  此时,佛为着重阐述以上所讲道理,说了下面偈语: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

  园觉心建立,犹如虚空华,依空而有相,空华若覆灭,

  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幻灭园觉满,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原文〗

  于是普贤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修大乘者,闻此圆觉清净境界,云何修行。世尊,若彼众生知如幻者,身心亦幻,云何以幻还修于幻?若诸幻性,一切尽灭,则无有心,谁为修行?云何复说修行如幻?若诸众生本不修行,于生死中常居幻化,曾不了知如幻境界,令妄想心云何解脱?愿为末世一切众生,作何方便,渐次修习,令诸众生永离诸幻。”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贤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菩萨如幻三昧方便。渐次令诸众生得离诸幻。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普贤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花从空而有,幻花虽灭空性不坏。众生幻心还依幻灭。诸幻尽灭,觉心不动。依幻说觉,亦名为幻。若说有觉,犹未离幻。说无觉者,亦复如是。是故幻灭,名为不动。

  善男子,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应当远离一切幻化虚妄境界。由坚执持远离心故,心如幻者,亦复远离。远离为幻,亦复远离。离远离幻,亦复远离,得无所离。即除诸幻。

  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以幻修幻,亦复如是。诸幻虽尽,不入断灭。

  善男子,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如是乃能永离诸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贤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无始幻无明,皆从诸如来,

  圆觉心建立,犹如虚空花,依空而有相,空花若覆灭,

  虚空本不动,幻从诸觉生,幻灭觉圆满,觉心不动故,

  若彼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应远离幻,诸幻悉皆离,

  如木中生火,木尽火还灭,觉则无渐次,方便亦如是。”

  《四》渐次修行的步序 普眼菩萨章

  提要:

  1入静、止息一切杂念(奢摩他),观察幻身、幻心、幻尘,远离幻垢,远离‘远离’概念本身。

  2没有了幻垢,没有了远离,也没有了称为菩萨的修行者。

  接着,普眼菩萨从大众中站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对佛说道“大悲世尊,请你能为参加本会的各位菩萨及末世信修大乘佛法的一切众生,演说菩萨渐次修行步序,应如何思惟?如何修持?众生未觉悟时,又以何种方便法门,启发他们的觉悟?世尊,如果那些众生,没有正确的方便法门及正确的思维,听到您在本经中讲说的如此高深的佛法,因不能理解而心生迷惑,这样就不能进入清净园觉。愿佛慈悲,为我们大家及末世众生演说方便法门。”普眼菩萨说完,五体投地,请求三次,回到原位。

  佛对普眼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为各位菩萨及末世众生,询问我修行次序、正确的方便法门及正确的思维,你们现在仔细听,我即为你们讲说。”

  普眼菩萨非常高兴地和大众一起静静地聆听佛的教导。

  “善男子,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要想得到佛的清净园觉,应当有正确的思想方法,远离一切虚幻。先按照我说的入静、止息一切杂念(奢摩他)方法修行,坚持禁戒,安排好弟子,在宁静的房子里打坐。此时的修行者应该这样想,我的身体是水、火、风、地和合而成,身上所谓的毛发、爪、齿、皮、肉、筋骨、脑髓、不干净的东西都归于地。唾沫、痰涕、脓血、眼泪、精气、便溺都归于水。身上热气归于火。呼吸归于风。这样水大、风大、火大、地大各个分离,现在我的身体在哪里呢?这就知道了,我现在身体实际上是虚妄的,没有实体的,是四大和合的一种假相,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幻化。四种因缘和合的假相,产生了虚妄的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六根),六根和四大内外结合,就有了虚妄的缘气在其中积聚,就有称为心的缘合假相产生。

  善男子,如果没有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感觉器官(六尘),这种虚妄心就不能产生。四大分解,也就没有了六尘;这时因缘、六尘全部消灭,最后也就没有了缘心。

  善男子,这些众生,幻身消灭后,幻心消灭。幻心消灭后,幻尘也消灭。幻尘消灭后,幻灭这个事件本身也消灭了。幻灭消灭了,不是虚幻的清净园觉不会消灭。就好像打磨一面铜镜,锈垢擦尽了,铜镜的明镜作用立刻显现出来。

  善男子,应当知道身心都是幻垢,身心的幻相永远消灭,就是十方清净。

  善男子,就好像清净的如意宝珠(摩尼宝珠),看上去五光十色,随观察方位不同,变换着不同的色彩,所有愚痴的人都认为宝珠确实有各种颜色,其实宝珠是没有色彩的,只是白色。

  善男子,清净园觉本性,随众生各自身心不同有不同映色,可是愚痴的人认为,清净园觉既然实有,那么身心也是实有,因此这些人不能远离幻化。所以我说能认识到身心是幻垢,并能远离幻垢的称为菩萨。幻垢消灭了,远离也消灭了;这时也就没有了幻垢,没有了远离,也没有了称为菩萨的修行者。

  善男子,这些菩萨及末世众生修行证得各种虚幻假相消失,便得到了无所不在的清净,显现出具有无穷无尽虚空本性的园觉。体悟到清净园觉,心地也就清净。心地清净,所见清净。所见清净,眼根清净。眼根清净,眼识清净。眼识清净,听声清净。听声清净,耳根清净。耳根清净,耳识清净。耳识清净了,感觉清净,最后鼻舌身意都清净了。

  善男子,根清净了,色尘清净。色尘清净了,声尘清净。最后香味触法也就都清净了。

  善男子,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清净了,地大清净。地大清净了,水大清净。最后火大、风大都清净。

  善男子,四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清净了,十二处(六根加六尘)、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二十五有(欲界十四层、色界七层、无色界四层)、也就全部清净了。以上这些清净了,十力(十种知识)、四无所畏(四种能力)、四无碍智(四种智慧)、佛十八共法(佛所具有的十八种质量)、三十七助道品(三十七种道德修养)也就全部清净了。如此乃至八万四千法门全部清净。

  善男子,一切实相本性清净了,一身清净。一身清净了,多身清净。多身清净了,乃至十方一切众生清净园觉。

  善男子,一个世界清净了,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了,尽于虚空的整个宇宙清净,过去、现在、将来无穷时空,一切平等,永恒不变的清净。

  善男子,虚空就是这样平等永恒,也就知道了觉性平等不动。四大就是这样平等永恒,当知觉性平等不动。乃至八万四千法门平等永恒,所以园觉的本性平等永恒。

  善男子,因为园觉本性无处不在、清净、永恒不变,园满也是无边无际,所以六根遍满法界;因为六根遍满法界,所以六尘遍满法界;因为六尘遍满法界,所以四大遍满法界;这样乃至法门遍满法界。

  善男子,因为清净园觉本性充满一切,六根六尘本性也不混杂、不变坏,这样乃至整个法门不混杂、不变坏。就好像百千只灯照耀一室,每个灯的灯光照遍整个房间,灯光却不混杂、不变坏。

  善男子,只要成就了清净园觉,就可知道菩萨是不受法的束缚,也不求法的脱离,菩萨不厌生死,不爱涅盘,不敬重持戒,不憎恨破戒,不器重久学,不轻视初学。为什么?因为一切都已经园觉。就好像眼光已经看到了前面的一切,其光园满,无憎无爱,为什么?因为光是没有分别的,无憎无爱的。

  善男子,这些菩萨及末世众生,修行清净园觉有所成就者,其实也就是什么也没有修,也没有成就。园觉普照,寂灭是平等的,没有分别的,寂灭是共同的也是唯一的归宿。于无穷数诸佛世界,就好像空中幻花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这时才知道众生本来都是佛,生死涅盘就好像昨天所做的梦。

  善男子,正因为如昨日之梦,就应该知道生死和涅盘无起无灭,无来无去。知道其中道理的人,无得无失,无取无舍。能知道其中道理的人,无住无止,无作(作,轮回中具有因果报应的善业和恶业)无灭;在修行过程中也是无能无所,最后究竟还是没有成就,也没有取得成就的人。一切法之本性,就是这样平等、永恒不变。

  善男子,这些菩萨这样地修行,这样地循序渐进,这样地想,这样地做,这样的方便,这样的开悟,求这样的佛法,也就不会迷茫。”

  这时,佛为了着重阐述以上所讲道理,说了下面偈语:

  “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离四大,

  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如是渐修行,

  一切悉清净,不动遍法界,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华,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原文〗

  于是普眼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愿为此会诸菩萨众及为末世一切众生,演说菩萨修行渐次,云何思惟?云何住持?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世尊,若彼众生,无正方便及正思惟,闻佛如来说此三昧,心生迷闷,则于圆觉不能悟入。愿兴慈悲,为我等辈及末世众生假说方便。”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眼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修行渐次、思惟住持乃至假说种种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普眼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彼新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如来净圆觉心,应当正念远离诸幻。先依如来奢摩他行,坚持禁戒,安处徒众,宴坐静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谓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髓脑垢色皆归于地。唾涕、脓血、津液、涎沫、痰、泪、精气、大小便利皆归于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各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四缘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缘气于中积聚,似有缘相,假名为心。

  善男子,此虚妄心若无六尘则不能有。四大分解,无尘可得;于中缘、尘各归散灭,毕竟无有缘心可见。

  善男子,彼之众生幻身灭故,幻心亦灭。幻心灭故,幻尘亦灭。幻尘灭故,幻灭亦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尽明现。

  善男子,当知身心皆为幻垢,垢相永灭,十方清净。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彼清净故,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智、佛十八不共法、三十七助道品清净。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一切清净。

  善男子,一切实相性清净故,一身清净。一身清净故,多身清净。多身清净故,如是乃至十方众生圆觉清净。

  善男子,一世界清净故,多世界清净。多世界清净故,如是乃至尽于虚空圆裹,三世一切平等清净不动。

  善男子,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如是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

  善男子,觉性遍满,清净不动,圆无际故,当知六根遍满法界;根遍满故,当知六尘遍满法界;尘遍满故,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如是乃至陀罗尼门遍满法界。

  善男子,由彼妙觉性遍满故,根性尘性无坏、无杂。根尘无坏故,如是乃至陀罗尼门无坏、无杂。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善男子,觉成就故,当知菩萨不与法缚,不求法脱,不厌生死,不爱涅盘,不敬持戒,不憎毁禁,不重久习,不轻初学。何以故?一切觉故。譬如眼光晓了前境,其光圆满,得无憎爱,何以故?光体无二,无憎爱故。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不可说阿僧祇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花,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盘犹如昨梦。

  善男子,如昨梦故,当知生死及与涅盘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住无止,无作无灭;于此证中无能无所,毕竟无证,亦无证者。一切法性,平等不坏。

  善男子,彼诸菩萨,如是修行,如是渐次,如是思惟,如是住持,如是方便,如是开悟,求如是法,亦不迷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眼汝当知,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

  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如是渐修行,

  一切悉清净,不动遍法界,无作止任灭,亦无能证者。

  一切佛世界,犹如虚空花,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

  初发心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求入佛道,应如是修习。”

  《五》众生本来就有佛性 为什么又有种种无明 金刚藏菩萨章

  提要:

  1众生处于生死轮回之中,神识被蒙蔽,没有清净园觉之前,

  观察佛的平等、永恒的园觉不会没有旋复。

  接着,金刚藏菩萨从大众中站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对佛说道:“大悲世尊,您最善于为所有菩萨,宣扬如来清净园觉大法门,讲说成佛道路上的方便渐进的方法,启发众生觉悟。与会众生,承您教导,治好了产生幻花的病目,慧目清净。世尊,如果众生本来就有佛性,为什么又有种种无明呢?如果众生本来就有无明,为什么您又说众生本来都能成佛?十方已成佛道的众生为什么又会产生无明呢?所有如来什么时候又产生了一切烦恼呢?唯愿世尊大发慈悲,为诸菩萨解说这些奥秘。也为末世众生,在能听到如此明了的修行法门之后,永远断除疑惑和悔恨。”金刚藏菩萨说完,五体投地,请求三次,回到原位。

  世尊告诉金刚藏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为各位菩萨及末世众生,询问我深奥奇妙的最好的方便法门,这也是菩萨最好的大乘佛法的教法,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末世众生,成就坚定信心,永断疑惑悔恨。你们现在仔细听,我即为你们讲说。”

  金刚藏菩萨非常高兴地和大众一起安静地聆听佛的教导。

  佛说:“善男子,一切世界从始到终,从生到灭,从前到后,从有到无,从聚到散,从起到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都是轮回。没有脱离轮回的园觉,这种园觉也随着轮回流转。断除了轮回,毫无是处。

  这就好像转动的眼睛看到静止的水在晃动,又好像迟钝的眼晴看到火圈在转,云在飘动常常使人误以为月亮在走动,坐船的人以为两岸景物向后退去。

  善男子,各种旋转没有停止,要想让外面的景物停下来,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在众生生死轮回,神识被蒙蔽,没有清净园觉之前,观察佛的平等、永恒的园觉而能没有旋复呢!就产生了你们上面所问到的三种迷惑。

  善男子,这就好像有病的眼睛误以为空中有花,眼病如果好了,就不能说这次眼病好了,什么时候再生眼病的话,为什么?因为眼病和幻花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好像幻花在空中消灭时,不能说虚空什么时候再产生幻花,为什么?因为虚空本来没有花,没有花的产生和消灭。生死和涅盘(解脱)就和幻花在空中生成和消灭一样,清净园觉就好像治好了产生幻花的眼病。

  善男子,应该懂得,虚空不是暂时有,也不是暂时无的东西,更何况伴随如来清净园觉一起的,就是虚空的平等本性。

  善男子,就好像用金矿炼金,金并不是冶炼方法产生的,而是金矿中本来就含有的,金既然炼出来了,它就不再是矿。金的本性是永久不坏的,但也不能因此说冶炼过程没有成就。如来清净园觉也是这个道理。

  善男子,一切如来清净园觉的本质,本来没有觉悟(菩提)、没有解脱(涅盘);没有成佛、没有不成佛;没有轮回、没有不轮回。

  善男子,小乘声闻得到的境界,身心语言都消灭了,但最终不能达到彻底的解脱,更不用说那些身心尚未消灭,尚有思想的凡夫,又怎么能体察到如来清净园觉的境界呢?就好像用萤火虫的荧光去点燃须弥山一样,永远无法点燃。同样用轮回心产生的轮回见识,永远不能进入如来的生死轮回消灭的大寂灭海。所以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要断灭从无始开始的生生死死轮回这个根本。

  善男子,所有的有因缘造作的思维都是从心开始,心和思想都是六尘妄想缘气,没有实体,就象幻花一样。用这种思维来认识佛的境界,就好像空中幻花结出了幻果,最终还是妄想,没有一点正确。

  善男子,虚妄浮心常表现出多种机巧和聪明,但不能成就清净园觉,你所说的三个难题都不是正确的问题。”

  佛为着重阐述以上所讲道理,说了下面偈语:

  “金刚藏当知,如来寂灭性,未曾有始终,若以轮回心,

  思维即旋复,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海,譬如销金矿,

  金非销有故,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

  不复重为矿,生死与涅盘,凡夫及诸佛,同为空华相。

  思维犹幻花,何况诸虚妄,若能了此心,然后来园觉。”

  〖原文〗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世尊,若诸众生本来成佛,何故复有一切无明?若诸无明众生本有,何因缘故如来复说本来成佛?十方异生本成佛道后起无明?一切如来何时复生一切烦恼?唯愿不舍无遮大慈,为诸菩萨开秘密藏。及为末世一切众生。得闻如是修多罗教了义法门。永断疑悔。”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金刚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甚深秘密究竟方便,是诸菩萨最上教诲了义大乘,能使十方修学菩萨及诸末世一切众生,得决定信,永断疑悔。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金刚藏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世界始终、生灭、前后、有无、聚散、起止,念念相续。循环往复,种种取舍,皆是轮回。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

  譬如动目能摇湛水,又如定眼犹回转火,云驶月运,舟行岸移亦复如是。

  善男子,诸旋未息,彼物先住,尚不可得。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是故汝等便生三惑。

  善男子,譬如患瞖妄见空花,患翳若除,不可说言此瞖已灭,何时更起一切诸翳,何以故?瞖花二法非相待故。亦如空花灭于空时,不可说言虚空何时更起空花。何以故?空本无花,非起灭故。生死涅盘同于起灭,妙觉圆照离于花瞖。

  善男子,当知虚空非是暂有,亦非暂无。况复如来圆觉随顺,而为虚空平等本性。

  善男子,如销金矿,金非销有,既已成金,不重为矿。经无穷时,金性不坏,不应说言本非成就。如来圆觉亦复如是。

  善男子,一切如来妙圆觉心,本无菩提及与涅盘。亦无成佛及不成佛。无妄轮回及非轮回。

  善男子,但诸声闻所圆境界,身心语言皆悉断灭。终不能至彼之亲证所现涅盘。何况能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着。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故我说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先断无始轮回根本。

  善男子,有作思惟从有心起,皆是六尘妄想缘气,非实心体,已如空花。用此思惟辨于佛境,犹如空花复结空果,辗转妄想,无有是处。

  善男子,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如是分别非为正问。”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金刚藏当知,如来寂灭性,未曾有终始,若以轮回心,

  思惟即旋复,但至轮回际,不能入佛海,譬如销金矿,

  金非销故有,虽复本来金,终以销成就,一成真金体,

  不复重为矿,生死与涅盘,凡夫及诸佛,同为空花相。

  思惟犹幻化,何况诘虚妄,若能了此心,然后求圆觉。

  《六》成佛道路上五种情况 弥勒菩萨章

  提要:

  1各种欲望是轮回的根本。

  2成佛道路上五种情况:未成佛、小乘声闻缘觉、外道种性、菩萨境界、如来微妙清净园觉。

  接着,弥勒菩萨从大众中站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对佛说道:“大悲世尊,你为菩萨打开了奥秘的宝藏,使我们大家深刻地领悟了轮回,分清正邪。这些可以使末世一切众生得到无畏道眼,产生彻底解脱的坚定信仰,不再在六道轮回中,产生轮回的邪见。世尊,如有菩萨及末世众生希望彻底解脱,畅游如来大寂灭海,如何才能脱离轮回?轮回有几种?修佛的觉悟,有几等差别?得道后再返回尘世,应当用哪些方便法门来教化救度众生?希望救世的大悲世尊,开导一切修行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耀心镜,完全得到如来无上智慧见识。”弥勒菩萨说完,五体投地,请求三次,回到原位。

  佛对弥勒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为各位菩萨及末世众生,询问我深奥秘密精妙的道理,使诸菩萨慧目清净,使末世一切众生永远脱离轮回,觉悟世界的真实本相,觉悟到万物无生无灭的真实本相(具无生忍),你们现在仔细听,我即为你们讲说。”

  弥勒菩萨非常高兴地和大众一起静静地聆听佛的教导。

  佛说:“善男子,从很久很早的无始以来,由于有了种种恩爱、贪欲,所以就产生了轮回。各个世界上的一切众生,不论是卵生、胎生、湿生,化生,都因为情爱而产生了生命,所以说爱是轮回的根本。又由于众生的各种欲望助长了爱性,所以使生生死死的轮回相续不断。欲望因爱而生,生命因为欲望而产生。众生爱护自已的生命,还是因为有了欲望这个根本。爱欲是一切的起因,爱命则是必然的结果。由于欲望就有了顺境和逆境,在逆境之中又产生憎恨和嫉妒,由憎恨和嫉妒又在心理上、语言上、行为上作下了种种恶业。恶业报应又使众生堕落到地狱、饿鬼道中。

  众生知道了种种贪欲不可取的道理,希求没有欲望的清净行为,舍弃恶业,喜行善业,众生又可以升入天堂。众生知道了各种爱欲十分可厌,乐于舍弃爱欲,但还不能脱离爱欲的根本。这样虽然得到了有因缘作为的好的善果,却也是在轮回中打转,不能修成圣道。所以众生要想脱离生死苦海,跳出轮回,就应该先断除各种贪欲和对爱的渴求。

  善男子,菩萨变化种种形象,以不同方式示现在尘世,并不是以爱为根本,菩萨因发大慈大悲教化众生舍弃爱欲,菩萨只是借助于爱欲而出入生生死死之中。末世一切众生,如果能舍弃各种贪欲,没有了爱和恨,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园觉境界,众生的清净心就可以开悟。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原来就有的贪欲产生无明,依据二种障碍,表现出深浅不同的五种差别。什么是二种障碍?第一种是理障,第二种是事障。理障阻碍了众生的正知灼见,事障维持着众生的生生死死。

  什么是五种差别?善男子,理障和事障都没有断灭,叫未成佛。如有众生永远去除贪欲,先除去了事障,但是没有能断除理障,这些众生就能悟入小乘声闻缘觉,但不能达到菩萨境界。

  善男子,如末世一切众生,凡追求佛的清净园觉,希望畅游如来大圆觉海,先要发愿断除二障。二障断除,即进入了菩萨境界。理障事障永远断灭,即进入了如来微妙清净园觉,达到菩提(大觉悟)、大涅盘、大解脱。

  善男子,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最终都将证得圆觉。遇善知识,按善知识教导在成佛道路上修行,这时修行就有了顿悟成道和渐悟成道的分别,但是只要遇上了无上智慧觉悟的正确修行方法,不管根基聪明和愚笨,最后都成佛果。如果众生本身勤求善知识,但却遇到了见解错误的师友,这就不能得成正果,这叫外道种性。这是师友的过错,众生并没有错。

  以上所说,就是众生的五种差别。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进入尘世,启发众生觉悟。菩萨用种种变化的形相,在种种不同的顺境和逆境中,和众生生活在一起,教化众生觉悟成佛。这些都是菩萨在久远的无始以来,所立下的清净愿力所赋于的能力。

  末世一切众生,要想得到清净园觉者,就应当学习菩萨,立下如此清净誓愿,愿我得到佛的清净园觉,求得善知识,不遇外道,不遇小乘。依照誓愿修行,渐断事障和理障,障碍消除,愿望达到,登上解脱清净的法殿,证得大清净园觉、精妙庄严的完美境界。”

  佛为着重阐述以上所讲道理,说了下面偈语:

  “弥勒汝当知,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

  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憎爱,及与贪瞋痴,不因差别性,

  皆得成佛道,二障永消灭,求师得正悟,随顺菩萨愿,

  依止大涅盘,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机。

  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园觉。”

  〖原文〗

  于是弥勒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菩萨开秘密藏,令诸大众深悟轮回,分别邪正。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于大涅盘生决定信,无复重随轮转境界起循环见。世尊,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欲游如来大寂灭海,云何当断轮回根本?于诸轮回有几种性?修佛菩提,几等差别?回入尘劳,当设几种教化方便度诸众生?唯愿不舍救世大悲,令诸修行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慧目肃清,照曜心镜,圆悟如来无上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弥勒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深奥秘密微妙之义,令诸菩萨洁清慧目,及令一切末世众生永断轮回,心悟实相,具无生忍,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弥勒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

  知欲可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便得开悟。

  善男子,一切众生由本贪欲,发挥无明,显出五性差别不等,依二种障而现深浅。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

  云何五性?善男子,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

  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盘。

  善男子,一切众生皆证圆觉。逢善知识,依彼所作因地法行,尔时修习便有顿渐。若遇如来无上菩提正修行路,根无大小,皆成佛果。若诸众生虽求善友,遇邪见者,未得正悟,是则名为外道种性。邪师过谬,非众生咎。

  是名众生五性差别。

  善男子,菩萨唯以大悲方便,入诸世间,开发未悟。乃至示现种种形相,逆顺境界,与其同事,化令成佛。皆依无始清净愿力。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于大圆觉起增上心,当发菩萨清净大愿。应作是言,愿我今者住佛圆觉,求善知识,莫值外道及与二乘。依愿修行,渐断诸障,障尽愿满,便登解脱清净法殿,证大圆觉妙庄严域。”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弥勒汝当知,一切诸众生,不得大解脱,皆由贪欲故。

  堕落于生死,若能断憎爱,及与贪瞋痴,不因差别性,

  皆得成佛道,二障永销灭,求师得正悟,随顺菩提愿,

  依止大涅盘,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

  现在修行者,及末世众生,勤断诸爱见,便归大圆觉。”

  《七》清净园觉五个层次 清净慧菩萨章

  提要:

  1清净园觉的本性平等,其本身是没有差别的,也没有菩萨和众生的区别

  2清净园觉的四个正规层次,凡夫随顺觉性、未入圣地者随顺觉性、已入圣地者随顺觉性、如来随顺觉性;一个特别层次,成就一切种智随顺觉性。

  3一切障碍,归根结底就是园觉。

  这时,清净慧菩萨从大众中站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对佛说道“大悲世尊,您为我们讲解了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是我们从未见过、从未听过。我们现在得到您的教导,身心舒泰,受益无穷,希望您为与会的一切法众,重新讲讲佛的最彻底的清净园觉。讲一讲一切众生、菩萨、佛所得到的清净园觉有什么区别?以利于末世众生,只要听到您的神圣教法,就能从中得到启发开悟,逐步进入清净园觉。”清净慧菩萨说完,五体投地,请求三次,回到原位。

  佛对清净慧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为各位菩萨及末世众生,询问我成佛不同层次上的差别,你们现在仔细听,我即为你们讲说。”

  清净慧菩萨非常高兴地和大众一起静静地聆听佛的教导。

  佛说:“善男子,清净园觉的本性平等、空无(非性),然而众生在没有任何差别的平等中却见到了所谓不同层次(性有),这只是众生未开悟时的妄念。至于众生园觉的各个层次,实在是没有取得某种成就,也不存在某种成就的果。说到实相本性,其实也没有菩萨和诸众生。为什么?菩萨和众生都是幻化,幻化消失,也没有了谁是得道之人。好像眼根,不能看见眼球自身。本性本来平等,也就不能使其平等。

  众生迷惑颠倒,不能去除一切幻化,在去除与不去除之间,由于妄想和所用功不同,众生的清净园觉就显现出了差别。如果能体会到如来彻底寂灭的道理,实在是没有解脱(寂灭)及得到解脱的人。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由于妄想而执着于我及有利益于我,从来不曾想到过所谓的我是处在永无止息的生生死死轮回之中,所以就有了憎恨和爱,并且沉迷于色声香味触的五欲之中,如遇良师益友的教导,使其开悟了清净园觉本性,发现并应用其本有的聪明才智,决心脱离轮回,这些众生就知道了所谓生,生命轮回本性是辛劳忧虑。如果又有人能够永远断除劳虑,得到法界净,也就是得到了个人的净解脱(净解,八解脱之一)。但这些人总以为自己得到了净解脱,这种想法又成为障碍,因此虽然园觉而不自在,这样的众生称为〈凡夫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初学菩萨以‘见’和‘解’为障碍,菩萨虽然己经断除了‘解’的障碍,但是还执着于‘见’觉,由于见觉的障碍没有去除,所以清净园觉还不能自由自在。这些菩萨称为‘未入圣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对于任何事物的洞察和觉知都不能执着,执着都是障碍。所以菩萨觉知一切事物而不执着,洞察事物和洞察事物的人同时寂灭。好像有人自己砍下了自己的脑袋,脑袋掉了以后,也就没有了可以砍这颗脑袋的人。同样道理,以有障碍的心,自已消灭掉各种障碍之后,也就不存在消灭障碍的心了。我所教一切经法,就象指向月亮的手指,我们看到了月亮,就知道手指并不是月亮。一切如来种种教诲,教导菩萨的也是这个道理。这些菩萨就叫‘已入圣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障碍,归根结底,就是园觉。得念、失念,都是解脱。成法、破法,都是涅盘。聪明、愚痴,都为无上智慧(般若)。菩萨道、外道所成就之法,同是觉悟(菩提)。无明、真知,没有区别。所有戒定慧及淫怒痴,都是梵行(清净的行为)。众生、国土,同一本性。地狱、天堂,都是净土。有佛性和一阐提,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用清净园觉的大海般的智慧,洞察世间所有事物,原来都是虚空。具有此种觉性的人,称为‘如来随顺觉性’。

  善男子,只要各位菩萨及末世众生在任何时候,都不生成妄念,亦不熄灭各种妄念;当处于妄想境界中时,既不去追究究竟,不知究竟也不费心辨别真实。这些众生听到我所讲道理,信仰并且修行,没有任何惊奇和不可理解,这也是一种随顺觉性。善男子,你们应当知道,具有这种随顺觉性的众生,是在过去无量世中供养了无数的佛和大菩萨,积累和培植了深厚的功德和慧根所致,我把这些众生称为〈成就一切种智随顺觉性〉

  世尊为了着重阐述以上所讲道理,说了下面偈语:

  “清净慧当知,园满菩提性,无取亦无记,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

  入地永寂灭,不住一切相,大觉悉园满,名为遍随顺。

  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河沙,功德已园满,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原文〗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愿为一切诸来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循诸性起,无取无证。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无平等者。

  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着五欲。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若复有人劳虑永断,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修多罗教如标月指,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盘。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

  入地永寂灭,不住一切相,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

  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八》主要的三种修行方便法门 威德自在菩萨章

  提要:

  1种种方便法门,不管是相同的,还是有所不同的,都离不开止、观、禅。

  这时威德自在菩萨从大众中站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对佛说道“大悲世尊,您广为我们解说了众生五种不同层次的随顺觉性,使诸菩萨理解非常请楚。听到佛的声音,我们还没有开始修行学习,就己经得到了很大的利益。世尊,譬如一座大的城市,有四座城门,进入城中的人不限于从一扇大门进入。一切菩萨庄严佛国,成就大智慧觉悟,有很多方便法门,并不是只有一种方法。希望世尊能为我们这些人,讲说所有方便法门,并说一说修行的人可以分为几种?使参加本会的各位菩萨、末世众生、追求大乘佛法的人,迅速觉悟,游戏于如来彻底解脱的大寂灭海。”威德自在菩萨说完,五体投地,请求三次,回到原位。

  佛对威德自在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为各位菩萨及末世众生,询问我这些方便法门。你们现在仔细听,我即为你们讲说。”

  威德自在菩萨非常高兴地和大众一起静静地聆听佛的教导。

  佛说:“善男子,无上正等正觉遍布无穷时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有佛和一切佛法都出自无上妙觉,所有佛和一切佛法都是同一本体,都是平等的。一切修行方法实质上没有区别,方便随顺的方法有无数多种,按形态不同,概括地说,主要有三种。

  善男子,若诸菩萨体悟到清净园觉,以清净园觉心,以入静为修行方法,在静中澄清各种杂念、觉识(分别心)所固有的各种烦恼、不安和躁动,进入宁静而产生大智慧,自己的身、心及短暂的变幻的过客的凡俗尘世外境,从此永远消灭,便能从自己的身心(灵魂)深处感到特别的轻松和安宁。由于寂静,十方世界诸佛的如来清净园觉在寂静中感应显现,就好像镜中像一样。这种方便修行的方法叫入静(奢摩他)

  善男子,若诸菩萨体悟到清净园觉,以清净园觉的心灵认识到自己的身心及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都是幻化。自觉自然地按照各种情况,生成变化和运用各种幻相,来诮除自己根尘的幻化。再运用生起的各种幻相,开悟处于幻化中的众生。在变化诸幻的过程中,就能从心灵深处产生救众生于苦海的大慈大悲心和自身心灵轻松安宁。一切菩萨从这个法门开始,逐步增进得道。正因为菩萨观察幻化、变化诸幻不同于根尘世界的虚幻假相,因此菩萨的这种智慧、见解、观察方法却是正确,不同于幻观。但是变化各种幻相也是虚幻,作用是为了永远脱离根尘世界的幻相。这些菩萨这样修行得到的清净园觉,就如土中生长幼苗。这种方便修行的方法名叫观慧(三摩钵提)。

  善男子,若诸菩萨体悟清净园觉,以清净园觉的心,不采用前面所说的奢摩他(入静)修行的方法,也不采用三摩钵提(观慧)修行的方法也好。完全明白了身心都是园觉的障碍,不作任何分别的无知之明,才是真正智慧明了,才能不受各种障碍的束缚,永远地进入了超越各种障碍的境界、修行者所处世界(环境)、自己身心。虽然修行者身心表相、假相处在尘世之中,然而清净园觉就象金属钟声一样,声出于外,不管是烦恼还是涅盘,都不能阻碍菩萨的清净园觉,这时就能从神识深处产生出轻松安宁。清净园觉也随着寂灭境界出现而显现,这不是自己、他人的身心所能达到的,也就明白了一切众生、寿命都是没有意义的虚假幻相。这种方便修行的方法名叫禅(禅那)。

  善男子,此三种法门都能修成清净园觉,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法门,不管是相同的,还是有所不同的,都离不开这三种基础的方法(止、观、禅)。众生只要依照这三种法门修行,有所成就即成清净园觉。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行佛道,教化成就了百千万亿的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听到本经所述清净园觉无碍法门,一刹那间信仰并照此修行。”

  世尊为了着重阐述以上所讲道理,说了下面偈语:

  “威德汝当知,无上大觉心,本际无二相,随顺诸方便。

  其数也无量,如来总开示,便有三种类。寂静奢摩他,

  如镜照诸像;如幻三摩地,如苗渐增长;禅那唯寂灭,

  如彼器中锽;三种妙法门,皆是觉随顺。十方诸如来,

  及诸大菩萨,因此得成道,三事园证故,名究竟涅盘。”

  〖原文〗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总有几种?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如来大寂灭海。”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尔时,世尊告威德自在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威德自在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无上妙觉遍诸十方,出生如来与一切法,同体平等。于诸修行实无有二,方便随顺其数无量,圆摄所归,循性差别,当有三种。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

  善男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净相。了知身心皆为罣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盘,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

  善男子,此三法门皆是圆觉亲近随顺,十方如来因此成佛。十方菩萨种种方便,一切同异,皆依如是三种事业。若得圆证即成圆觉。

  善男子,假使有人修于圣道。教化成就百千万亿阿罗汉辟支佛果。不如有人闻此圆觉无碍法门,一剎那顷随顺修习。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威德汝当知,无上大觉心,本际无二相,随顺诸方便。

  其数即无量,如来总开示,便有三种类。寂静奢摩他,

  如镜照诸像;如幻三摩提,如苗渐增长;禅那唯寂灭,

  如彼器中锽。三种妙法门,皆是觉随顺。十方诸如来,

  及诸大菩萨,因此得成道,三事圆证故,名究竟涅盘。

  《九》二十五清净定轮 辨音菩萨章

  提要:

  1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所谓止、观、禅。

  2根据各人具体情况园通组合止、观、禅,又有二十五清净定轮。

  这时辨音菩萨从大众中站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对佛说道“大悲世尊,这些法门十分稀有。世尊,菩萨修习这三种法门时,有几种方便的修练方法?请为参加本会的大众及末世众生,用通俗易懂的说法,为我们讲解,使我们大家都能明白真相。”辨音菩萨说完,五体投地,请求三次,回到原位。

  佛对辨音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询问我怎样修练,你们现在仔细听,我即为你们讲说。”

  辨音菩萨非常高兴地和大众一起静静地聆听佛的教导。

  佛说:“善男子,一切如来清净园觉,本来没有修行,也没有修行的人。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都是依靠没有觉悟时的幻力进行修习,这样就有了二十五种清净园觉的修练方法(清净定轮)。

  第一定轮,单修入静(奢摩他)。修行菩萨只追求极静,由静力永断烦恼,最后得道。在达到极静时,不离开座垫就能进入涅盘。

  第二定轮名单修观慧(三摩钵提),修行菩萨只修观幻法门,观察世事的种种幻相,并且借助于佛力,运用种种变化的幻相,产生种种作用,教化救度众生。在佛理佛义上,修行菩萨也不丢失寂灭和各种静慧。

  第三定轮是单修禅(禅那),修行菩萨只消除种种幻相,不变化不运用幻相,独断烦恼(烦恼的根本在于分别心,分别静还是吵闹,分别实在还是虚幻,分别种种幻相等等),烦恼断尽,也就得到了清净园觉。

  第四定轮是先修入静,后修观慧。修行菩萨先进入到极静,以宁静的智慧洞察事物的各种幻化,在静幻之中,做菩萨所应做的有益于众生之事(修持奉行自利利他、布施解脱到彼岸等六度解脱到彼岸,教化救度众生)。

  第五定轮是先修入静,后修禅。修行菩萨以宁静而获得智慧,以智慧而懂得了入静本性(目的和方法),断除烦恼,永远地脱离了生死轮回。

  第六定轮,先修入静,中修观慧,后修禅。修行菩萨以寂静之智慧,加以幻化之力,运用种种变化的幻相,教化救度众生,最后断除了烦恼,进入寂灭、清净园觉永恒之地。

  第七定轮,先修入静,中修禅,后修观慧。修行菩萨以至静力断除烦恼(于诸相不取不舍),再运用幻相教化救度众生。

  第八定轮,先修入静,再齐修观慧、禅。修行菩萨以至静力,断除烦恼同时变化幻境教化救度众生,建立世界(入世度众)。

  第九定轮,先齐修入静、观慧,后修禅。修行菩萨以至静力相助神通变化,利益众生,最后断除烦恼。

  第十定轮,先齐修入静、禅,后修观慧。修行菩萨以至静力相助断除烦恼至寂灭,再起种种作用变化世界。

  第十一定轮,先修观慧,后修入静。修行菩萨以佛的神通变化力,使用种种方法救度众生,最后达到极静。

  第十二定轮,先修观慧,后修禅。修行菩萨以变化力,变化种种境地教化众生,最后达到自身的寂灭。

  第十三定轮,先修观慧,中修入静,后修禅。修行菩萨以变化力入世度众,入于寂静,最后断除烦恼。

  第十四定轮,先修观慧,中修禅,后修入静。修行菩萨以自在、自然、无所障碍变化力入世度众,断除烦恼,最后入于极静。

  第十五定轮,先修观慧,后齐修入静和禅。修行菩萨借以方便变化力救度众生,最后入静和寂灭一起伴随而来。

  第十六定轮,先齐修观慧和入静,后修禅。修行菩萨运用种种变化力救度众生,同时相助至于极静,最后断除烦恼。

  第十七定轮,先齐修观慧和禅,后修入静。修行菩萨通达变化,同时相助断除烦恼,最后入于清净、无作、静虑。

  第十八定轮,先修禅,后修入静。修行菩萨以寂灭力断除烦恼,最后达到极静,入于清净。

  第十九定轮,先修禅,后修观慧。修行菩萨以寂灭力达成神通变化,在一切场合都能脱离有为诸相,又能自在应用善法,入世度众。

  第二十定轮,先修禅,中修入静,后修观慧。修行菩萨以寂灭力,知晓了一切事物、任何法理,本性都是空,自然进入极静,最后运用神通,变化种种幻相救度众生。

  第二十一定轮,先修禅,中修观慧,后修入静。修行菩萨以寂灭力,通达诸法无作本性,变化种种幻相救度众生,最后达到清净境界,归于入静。

  第二十二定轮,先修禅,后齐修入静、观慧。修行菩萨以寂灭断除烦恼之力、以禅那之力,不取不舍求得种种清净,入于极静,又变化种种幻相救度众生。

  第二十三定轮,先齐修禅和入静,后修观慧。修行菩萨以寂灭力断除烦恼相助达到极静,最后神通变化救度众生。

  第二十四定轮,先齐修禅和观慧,后修入静。修行菩萨以寂灭力相助神通变化,入世度众,最后入静,证得园清明境界的慧悟。

  第二十五定轮,园(齐)修入静、观慧、禅,清净园觉自然随顺而来。修行菩萨以园觉智慧,综合地、统一地、平等地对待一切,对于一切事物的本性和表相,既不脱离也不分别。

  善男子,这就是菩萨的二十五定轮,一切菩萨都应该这样修行。各位菩萨及末世众生,依照此二十五定轮修行的,应当坚持清净善行(梵行),寂静思惟,恳切地忏悔过去及前世罪业。经过三七(二十一)天后,对于二十五定轮就会都有一些认识,在各种方法上作些标识,这时应以最诚挚之心求取成就,就可以得心应手,按需应用,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的定轮修行,也知道了应该用顿法、渐法。但如果在修行中产生了那怕一点点的怀疑和后悔,则不能修成清净园觉。”

  世尊为了着重阐述以上所讲道理,说了下面偈语:

  “辨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三法顿渐修,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依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盘。”

  〖原文〗

  于是,辩音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如是法门甚为稀有。世尊,此诸方便一切菩萨于圆觉门有几修习?愿为大众及末世众生,方便开示,令悟实相。”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辩音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修习,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辩音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如来圆觉清净,本无修习及修习者。一切菩萨及末世众生,依于未觉幻力修习,尔时便有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若诸菩萨唯取极静,由静力故,永断烦恼,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盘,此菩萨者,名单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唯观如幻,以佛力故,变化世界,种种作用,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于陀罗尼不失寂念及诸静慧。此菩萨者名单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唯灭诸幻不取作用独断烦恼。烦恼断尽便证实相。此菩萨者名单修禅那。

  若诸菩萨先取至静,以静慧心照诸幻者,便于是中起菩萨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静慧故,证至静性,便断烦恼,永出生死。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寂静慧,复现幻力,种种变化,度诸众生,后断烦恼,而入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断烦恼已,后起菩萨清净妙行,度诸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中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心断烦恼后度众生,建立世界。此菩萨者名先修奢摩他,齐修三摩钵提及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资发变化,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至静力用资寂灭,后起作用变化境界。此菩萨者名齐修奢摩他、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随顺,而取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境界,而取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而作佛事,安在寂静,而断烦恼。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辩音汝当知,一切诸菩萨,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三法顿渐修,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盘。”

  《一〇》我相 人相 众生相 寿命相 净诸业障菩萨章

  提要:

  1我相-具有色、受、想、行、识的我在修道,

  2人相-已认识到无我、无他,但总感到有一个修道的主体,

  3众生相-没有了修行者,存有一个修道的心念,

  4寿命相-只存下一个‘觉悟得道’。

  接着,净诸业障菩萨从大众中站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对佛说道“大悲世尊,您为我们说了如此不思议之事,说了一切如来在成佛道路上修行的每一步,使我们得到从未有过的知识,仅在一念的时间,让我们看到佛在过去无数世中所作勤苦修行以及所有的磨练功德,使我们菩萨深为庆慰。世尊,如果众生觉心本性清净,又是什么原因使众生本来清净的觉心受到污染?使所有众生迷茫而不能觉悟呢?希望您能为我们开悟讲解,使与会大众及末世众生作为将来悟道的明灯。”净诸业障菩萨说完,五体投地,请求三次,回到原位。

  佛对净诸业障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为与会大众及末世众生,询问我这些方便法门。你们现在仔细听,我即为你们讲说。”

  净诸业障菩萨非常高兴地和大众一起静静地聆听佛的教导。

  佛说:“善男子,一切众生从久远的无始以来,妄想执着有我、人、众生、寿命四种幻相。错误地把这四种颠倒不实的东西,认为实有,因此又生成了爱和恨二种感情,在虚妄之中又产生了第二重虚妄。二种虚妄互相依存作用,再产生妄业。因为有了妄业,又虚妄地见到了轮回。厌恶轮回,又虚妄地见到了涅盘。这些都不能使众生清净园觉,并不是清净园觉不许这些众生进入,所谓能进入清净园觉,其实都不能是进入清净园觉。所以,不管是要进行某种思维,还是要停息某种思维,都是迷茫,为什么?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所生成的无明是众生的主宰。一切众生没有慧目,身心之类都是无明,正像有人,不能自己决定自己的生命长短。所以有利益于我、我的时,就随顺喜欢,处在不顺我的逆境时就产生怨恨、憎恶。因为憎爱心培植了无明,虽然不间断的求道,却总不能成功。

  善男子,什么是我相?就是众生心中所认定的一个有色、受、想、行、识的我。善男子,好像有人全身舒适无病时,就忘掉了自己的身体。在四肢迟钝,调养失宜之时,此人就想到了要用针艾治疗,那时此人就想到了有我,所以就有了感受和认定,就有了我的身体。善男子,这样的人即使觉得自己觉悟达到了如来境界,也完全知道了清净和涅盘,但这些还都是我相。

  善男子,什么是人相?对于修道的各个众生在修行中所觉悟得到的一个成果。这些众生认识到肉身之我虚假,其实没有我,因此不再认证,同时这些众生也认识到所谓‘非我’同样是虚假,也是没有的。觉悟和证果的主体既不是我、不是你、也不是他。觉悟主体已超越了一切证果的修行者(但是还有一个修行主体-人),这些都是人相。善男子,这些众生心中所证的果,那怕已到园觉涅盘,还是没有脱离我,不过已有些觉悟,尽心尽力探求真理,这就是人相。

  善男子,什么是众生相?众生相就是修道者心中所证所悟不能达到的境地。善男子,譬如有人这样说,我是众生,则知此人所说众生,不是我也不是他。为什么不是我?我是众生,则不是我。为什么不是他?我是众生,不是他也不是我。善男子,凡是有所证、有所悟的皆为人、我之相。我相、人相所不能达到的境地,但是还存有一个得道觉悟的心念(存有所了),这就是众生相。

  善男子,什么是寿命相?对于修道的各个众生,内心已清净园觉,但还存下修行的‘觉悟得道’(觉所了者),这就是寿命相。这是一切凡人智慧(业智)所不能知识和看见的,就好像生命由于命根而活着,而命根却不容易被人自己看到。善男子,内心悟道所得的一切觉悟,其实都是尘垢。这是因为,所谓的觉悟和被觉悟的事物道理,都没有脱离尘垢。这就好像用热水溶化冰块,冰溶化后和水混合成一体,这时就没有了冰和水的区别。对我的执着和破除,也是同样道理。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明了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虽然勤苦修行了无数世,但都是有为法(有因缘造作的理法),终究不能修成一切佛果,所以叫正法末世。为什么?因为这些众生认为一切都是为了我得解脱、涅盘;认为有所觉悟、有证得的果,就是有成就,就是修行成功。就好像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究还是不能保全。为什么?只要有我,有我所喜爱,这样的人亦爱涅盘。只有去除了爱恨,才有涅盘。至于憎恨自己的人,同样厌恶生死。这些人都不明白爱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憎恶生死同样也是不得解脱。

  怎样才能知道,所证所悟不是真正解脱?善男子,末世众生在修习佛法时稍有成就,就认为自己已得到了清净,这样的人还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认识我相、抛弃我相。如果这时有人赞叹他们所修之法,他们就心生欢喜,便想济度他们。如果有人对他们所得境界有异议,他们就心生憎恨。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相的执着坚固,是很不容易破除的,我相的执着深深地潜伏在众生的藏识之中,作用于人的六根,从不间断。善男子,这些修道者不去除我相,所以不能进入清净园觉。

  善男子,知道了我是空的,也就没有了毁谤我的人。认为我在说法,也就是还没有去除我相。众生相、寿命相也是这个道理。

  善男子,末世众生以修行中的弊病为佛法,这些人是可怜的、愚笨的人。他们虽然勤苦修练,却是增益了弊病,所以不能进入清净园觉。善男子,末世众生不明白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以一时的自己所理解的佛法和修行方法修行用功,始终不能成就佛果。也有的众生没有得到清净,就说自己已得到了清净,没有断除烦恼,就说自己已断除了烦恼,看到比自已进步快的人,就心生嫉妒。这些众生都没有断除对我所喜爱的执着,所以不能进入清净园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不是追求醒悟,一味地追求多看多听,却反而增加了对我相的执着。只有痛下决心,断除烦恼,以最大的勇猛和韧力,获取尚未得到的请静,断除尚未断除的烦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产生贪、瞋、爱、慢、谄曲、嫉妒,他我恩爱全部寂灭。佛就说这人一定会逐步地成就佛道。如能得到善知识的帮助,就能不堕错误见识。但如果为了求善知识,又产生了憎爱之心,则又不能进入清净园觉。

  佛为着重阐述以上所讲道理,说了下面偈语:

  “净业汝当知,一切诸众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

  未除四种相,不得成菩提。爱憎生于心,谄曲在诸念。

  是故多迷茫,不能入觉城,若能归悟刹,先去贪瞋痴。

  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终不堕邪见,所求别生心,究竟非成就。”

  〖原文〗

  于是净诸业障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一切如来因地行相,令诸大众得未曾有,覩见调御历恒沙劫勤苦境界、一切功用,犹如一念,我等菩萨深自庆慰。世尊,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唯愿如来广为我等开悟法性,令此大众及末世众生作将来眼。”说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净诸业障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咨问如来如是方便。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净诸业障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憎爱二境,于虚妄体重执虚妄。二妄相依,生妄业道。有妄业故,妄见流转。厌流转者,妄见涅盘。由此不能入清净觉,非觉违拒诸能入者,有诸能入,非觉入故。是故,动念及与息念,皆归迷闷,何以故?由有无始,本起无明,为己主宰。一切众生,生无慧目,身心等性,皆是无明。譬如有人,不自断命。是故当知,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

  善男子,云何我相?谓诸众生心所证者。善男子。譬如有人百骸调适,忽忘我身。四支弦缓,摄养乖方,微加针艾,则知有我,是故证取,方现我体。善男子,其心乃至证于如来,毕竟了知清净涅盘,皆是我相。

  善男子,云何人相?谓诸众生心悟证者。善男子,悟有我者,不复认我。所悟非我,悟亦如是。悟已超过一切证者,悉为人相。善男子,其心乃至圆悟涅盘,俱是我者,心存少悟,备殚证理,皆名人相。

  善男子,云何众生相?谓诸众生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善男子,譬如有人作如是言,我是众生。则知彼人说众生者,非我、非彼。云何非我?我是众生,则非是我。云何非彼?我是众生,非彼我故。善男子,但诸众生了证、了悟,皆为我、人,而我、人相所不及者,存有所了,名众生相。

  善男子,云何寿命相?谓诸众生,心照清净,觉所了者。一切业智,所不自见,犹如命根。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氷,无别有氷。知氷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盘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以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盘。伏我爱根,为涅盘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瞋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妬。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瞋、爱、慢、谄曲、嫉妬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净业汝当知,一切诸众生,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

  未除四种相,不得成菩提,爱憎生于心,谄曲存诸念。

  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若能归悟剎,先去贪瞋痴。

  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终不堕邪见,所求别生心,究竟非成就。”

  《一一》修行的四种弊病 普觉菩萨章

  提要:

  1作病,任病,止病,灭病。

  这时普觉菩萨从大众中站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对佛说道“大悲世尊,你痛快淋漓深入地讲说了各种禅病,使我们得知了以前不知的道理,心情舒畅,得到平稳安定。世尊,末世众生离佛在世的日子越来越远了,圣人贤士隐居潜伏,邪法增长流行。此时末世众生应当向什么样的人学习?应当学习什么样的佛法?应当怎样修行?应去除些什么样的弊病?应当怎样立志,以使尚未开悟的众生不堕邪见之中?”普觉菩萨说完,五体投地,请求三次,回到原位。

  世尊告诉普觉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为众生询问我如何修行,以使末世一切众生具有无所畏惧的正确观点,从而得成佛道。你们现在仔细听,我当即为你们讲说。”

  普觉菩萨非常高兴地和大众一起静静地聆听佛的教导。

  “善男子,末世众生立下慈悲救难的宏愿大志,访求善知识的帮助,希望修行佛法的人,应当求助于一切有真知正见的良师益友。这些师友内心没有任何执着,不在声闻缘觉小乘佛法的境界。这些良师益友虽然生活在尘世之中,内心却是永恒的清净。有时显现出行为的过失,也是为了赞美清净善行,使众生行为举止逐步符合佛道议律。求得这样善知识帮助,必定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末世众生遇到这些善知识应当供养,甚至献出自已的生命。这些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坐、卧、住、行(四威仪)都显现出清净。至于他们种种可能有的过失,众生切莫产生傲慢之心,自己的生命都可以牺牲,更何况自已的财物、眷属和弟子。修行的众生对这些善知识不起恶念,即能修成正觉,内心增长的智能之光,照耀十方。

  善男子,按这些善知识所证法门修行,应去除四种弊病。哪四种弊病?一是作病,也就是刻意追求。有此病的人这样说:‘我于本心所作出的种种修行,都是为了得到清净园觉。’但清净园觉不是刻意追求所能得到的。第二种病叫任病,也就是放任自流,有此病的人这样说:‘我们现在不断生死,不求涅盘。涅盘、生死,不去消灭,也不追求,随便它去吧,顺其自然,为了归于清净园觉。’但是清净园觉不是放任自流可以求得的,所以这也是一种弊病。第三种病叫止病,也就是停止一切思想理念。这些人说:‘我现在永远地停止一切思想,就能得到永恒平等的寂静本性,以求得到清净园觉。’但是清净园觉不是停止思想可以得到的,所以这也是一种弊病。第四种病是灭病,有这种病的人说:‘我现在永远断除一切烦恼,身心归根结底空无所有,何况人的六根、六尘虚妄境界!一切永远消灭,以求达到园觉。’但是清净园觉本性不是一切消灭,所以这也是一种病。克服了这四种病,就知道了什么是清净。这种观点是正观,其它各种观点都是邪观。

  善男子,末世众生中希望修行佛法的人,应当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供养善友,事奉善知识。这些良师益友来亲近你们时,你们切忌傲慢。这些善知识离开你们时,你们切忌瞋恨。不管所现的是顺境、还是逆境,你们都应该知道,这些都是虚空。了知修行的人身心和一切众生都是一个相同的本体,平等而无不同之处。这样修行,才能达到清净园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能成道,这是由于从无始以来,这些众生执着于,我、他、憎、爱一切种子,所以不能解脱。如果有人,能把他的冤家仇人,当成自己的父母,心中平等地对待他的冤家仇人,此人即能消除不能成道的诸病。在其它各个方面,也应这样来消除我、他、憎、爱的执着。

  善男子,末世众生立志追求清净园觉之时,应当立下如下大愿:‘在无限的空间,无穷的时间中,我愿令一切众生进入彻底的清净园觉。在清净园觉中,没有得到园觉的人,去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等一切执着。’这样立志许愿,就不堕邪见。

  佛为着重阐述以上所讲道理,说了下面偈语:

  “普觉汝当知,末世诸众生,欲求善知识,应当求正见。

  心远二乘者,法中除四病,谓作任止灭,亲近无骄慢,

  远离无瞋恨。见种种境界,心当生稀有,还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仪,戒根永清净,度一切众生,究竟入园觉。

  无彼我人相,当依正智慧,便得超邪见,证觉般涅盘。”

  〖原文〗

  于是普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快说禅病,令诸大众得未曾有,心意荡然,获大安隐。世尊,末世众生去佛渐远,贤圣隐伏,邪法增炽。使诸众生求何等人?依何等法?行何等行?除去何病?云何发心,令彼群盲不堕邪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普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咨问如来如是修行,能施末世一切众生无畏道眼,令彼众生得成圣道。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普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末世众生将发大心,求善知识,欲修行者,当求一切正知见人。心不住相,不着声闻缘觉境界,虽现尘劳,心恒清净,示有诸过,赞叹梵行,不令众生入不律仪。求如是人,即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末世众生见如是人应当供养,不惜身命。彼善知识四威仪中常现清净。乃至示现种种过患,心无憍慢。况复搏财、妻子、眷属。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花发明,照十方剎。

  善男子,彼善知识所证妙法,应离四病。云何四病?一者作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二者任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盘,涅盘生死无起灭念,任彼一切,随诸法性,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三者止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自心,永息诸念,得一切性,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合故,说名为病。四者灭病,若复有人作如是言:‘我今永断一切烦恼,身心毕竟空无所有,何况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寂相故,说名为病。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憍慢,若复远离,应断瞋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得成道,由有无始,自他憎爱一切种子故未解脱。若复有人,观彼怨家,如己父母,心无有二,即除诸病。于诸法中,自他憎爱亦复如是。

  善男子。末世众生欲求圆觉,应当发心作如是言:‘尽于虚空,一切众生,我皆令入究竟圆觉。于圆觉中,无取觉者,除彼、我、人、一切诸相。’如是发心,不堕邪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普觉汝当知,末世诸众生,欲求善知识,应当求正觉。

  心远二乘者,法中除四病,谓作止任灭。亲近无憍慢,

  远离无瞋恨。见种种境界,心当生稀有,还如佛出世。

  不犯非律仪,戒根永清净,度一切众生,究竟入圆觉。

  无彼我人相,常依止智慧,便得超邪见,证觉般涅盘。

  《一二》修行的具体做法 园觉菩萨章

  提要:

  1 闭关禅修的具体方法。

  接着园觉菩萨从大众中站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对佛说道“大悲世尊,你为我们解说了清净园觉的种种方便法门,使末世众生受益深远。世尊,我们现在已得到开悟,可是佛灭度后,末世众生中还没有觉悟的人,应该怎样安居,修行清净园觉?清净园觉中三种修行方法(入静、观慧、禅),以哪种为首?愿你为我们大众及末世众生,布施大的利益。”园觉菩萨说完,五体投地,请求三次,回到原位。

  世尊告诉园觉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询问我这些方便法门,以大利益施于众生。你们现在仔细听,我即为你们讲说。”

  园觉菩萨非常高兴地和大众一起静静地聆听佛的教导。

  “善男子,一切众生不论佛在世时,还是佛灭度后,也不论是否在佛的末世时期,具有大乘佛法悟性的众生,信仰佛法的秘密清净园觉,希望修行佛法的人,如在寺庙领导寺众,对于许多事务,可以随时随地用我以上所说的道理,观察思考。对于在寺院中没有杂务干扰的修行者,可以建立一个宁静的修行道场,闭关修行,闭关修行应当预先确定一个闭关的期限,长的一百二十天、中期一百天、短的八十天。

  在佛在世之时,应当正思惟,按佛的教导修行。在佛灭度之后,设置佛像,心里忆念着佛的言行,如同佛在世一样,道场内悬挂各种美好的旗帜,供奉有花。在二十一天之内,礼拜和念诵十方诸佛的名号,由衷地忏悔过去罪业,进入美好的境界,身心舒畅安宁。二十一天之后到出关,坐禅修持(止、观、禅)。如果在闭关修行时期,正碰上夏季安居月(农历四月十五日到七月十五日),依清净菩萨方法,不参加大众的三月安居,不和徒众在一起,心离小乘声闻。在农历四月十五这一天,在佛前许愿:‘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塞夷)某甲,信奉菩萨乘,修行寂灭,同菩萨一起进入清净境界,以大园觉为我的寺庙,身心安居在一切平等的大智识之中。因为解脱涅盘本性就是没有任何系缚及所属,所以我现在敬请佛,准许我不依照小乘声闻法,我和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一起,安居三月。因为修行菩萨无上妙觉的大因缘之故,所以不和徒众在一起。’

  善男子,这就是菩萨夏季三月安居的情况。过了预定闭关修行日期,可以和大众一起度过安居日。

  善男子,这些末世众生闭关修行菩萨道,不是佛法所说的方法和境界都不可采用。

  善男子,众生修行入静时,先求极静,不起思念,静极便生觉悟,这就是初静。入静还需逐步进取,从一身到一世界,觉悟也就是这样不断提高。

  善男子,当觉悟遍满一世界时,这世界中任何人有任何想法,修行菩萨道的人都能知道。从一世界推广到百千世界,也是这样。但需注意,不是佛法所说的方法和境界都不可采用。

  善男子,众生修行观慧,应先忆想十方如来及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照佛和大菩萨们所教种种法门,辛勤地踏踏实实地下最大苦功逐步修行,立下救度一切众生的大愿,自己培植得道的种子。不是佛法所说的方法和境界都不可采用。

  善男子,众生修行禅那,先从数数开始,对于生、住、灭几个方面所起意念,能方便运用,分别区分,分头数完一定限数。并且在日常的坐卧站行中,随时随地念数,如此念念分明,无不了知清晰。这样逐步增进,就可以得知百千世界中一滴之雨的情景,就好像自已亲眼所见一样。不是佛法所说的方法和境界都不可采用。

  以上这些都是初步的方便法门,如有众生能修遍这三种法门,勤修精进,这一定是如来降世。

  对于以后末世根器愚钝的众生,心想求道,但始终不能成功,这是由于这些众生前世有业障。这些众生,应当常常忏悔前世罪业,充满希望和信心,应该先断爱恨、嫉妒、谄曲,力求进步;上述三种方法可随便先修一种,假如没有成就,可以再换一种方法,一定不要放弃,逐步求得佛果。”

  佛为着重阐述以上所讲道理,说了下面偈语:

  “圆觉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欲行无上道,先当结三期。

  忏悔无始业,经于三七日,然后正思惟。非彼所闻境,

  毕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静,三摩正忆持,禅那明数门,

  是名三净观。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钝根未成者,

  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销灭,佛境便现前。”

  〖原文〗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唯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若复无有他事因缘,即建道场,当立期限,若立长期百二十日、中期百日、下期八十日安置净居。

  若佛现在,当正思惟。若佛灭后,施设形像。心存目想,生正忆念,还同如来常住之日,悬诸幡花。经三七日,稽首十方诸佛名字,求哀忏悔,遇善境界,得心轻安。过三七日,一向摄念。若经夏首三月安居,当为清净菩萨止住,心离声闻,不假徒众。至安居日,即于佛前作如是言:‘我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某甲,踞菩萨乘,修寂灭行,同入清净实相住持,以大圆觉为我伽蓝,身心安居平等性智。涅盘自性,无系属故,今我敬请,不依声闻,当与十方如来及大菩萨三月安居。为修菩萨无上妙觉大因缘故,不系徒众。’

  善男子,此名菩萨示现安居,过三期日,随往无碍。善男子,若彼末世修行众生求菩萨道,入三期者,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奢摩他,先取至静,不起思念,静极便觉,如是初静。从于一身至一世界,觉亦如是。善男子,若觉遍满一世界者,一世界中有一众生起一念者,皆悉能知。百千世界,亦复如是。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三摩钵提,先当忆想十方如来十方世界一切菩萨,依种种门,渐次修行勤苦三昧,广发大愿,自熏成种。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善男子,若诸众生,修于禅那,先取数门,心中了知生住灭念,分齐头数。如是周遍四威仪中,分别念数无不了知。渐次增进,乃至得知百千世界一滴之雨,犹如目覩所受用物。非彼所闻一切境界,终不可取。

  是名三观初首方便,若诸众生遍修三种,勤行精进,即名如来出现于世。

  若后末世钝根众生,心欲求道,不得成就,由昔业障。当勤忏悔,常起希望,先断憎爱、嫉妬、谄曲,求胜上心;三种净观,随学一事,此观不得,复习彼观,心不放舍,渐次求证。”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圆觉汝当知,一切诸众生,欲行无上道,先当结三期。

  忏悔无始业,经于三七日,然后正思惟。非彼所闻境,

  毕竟不可取。奢摩他至静,三摩正忆持,禅那明数门,

  是名三净观。若能勤修习,是名佛出世。钝根未成者,

  常当勤心忏,无始一切罪,诸障若销灭,佛境便现前。”

  《一三》本经名字奉持功德 贤善首菩萨章

  提要:

  1 修持园觉,必能进入佛地。

  接着贤善首菩萨从大众中站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对佛说道:“大悲世尊,您为我们及末世众生,讲说了如此不可思议的精妙佛法。世尊,这个大乘佛法,是什么名字?应怎样奉持?众生修行此佛法,可得到什么样的功德?我们应怎样护佑,奉持此经的众生?流转、传播本经又能达到什么样的成就呢?”贤善首菩萨说完,五体投地,请求三次,回到原位。

  佛对贤善首菩萨说:“善哉,善哉。善男子,你们能为各位菩萨及末世众生,询问我这本经的名字和奉持功德。你们现在仔细听,我即为你们讲说。”

  贤善首菩萨非常高兴地和大众一起静静地聆听佛的教导。

  佛说:“善男子,本经为无数佛所说。为过去、现在、将来的一切如来所守护,为十方菩萨所归依,本经也是十二部佛经(所有佛经)的清净总纲。本经名叫大方广园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你们都应当好好地奉持修行。

  善男子,这部经所显示的是如来境界,也只有佛如来才能讲说本经真实意义。各位菩萨及末世众生依照本经修行,不断努力增进,最后必能进入佛地。善男子,本经也名顿教大乘,一瞬那间就能使具有上等根性的众生开悟,同时也兼顾到慧根较低,渐修开悟的一切众生。譬如大海不让小河,无论是蚊子,还是神通阿修罗,来饮水的,都可以喝得畅快。

  善男子,假使有人用像三千大千世界那么多的七宝布施,其功德不如有人听到本经名字,理解经中一个句子的意义。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化了无数众生得到阿罗汉果,其人功德不如有人宣读本经,解说经中半句偈语。

  善男子,如果有人听到本经名字,坚定信仰本经,当知这人前世,不止于供养一佛、二佛所能积累的慧根。此人前世、无数世供养了无数佛所积累的善根,才能听闻本经。你们这些善男子,应当保护末世修行本经的人,不要使恶魔及各种外道扰乱了他们的身心,使他们信心退却。”

  此时与会的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兰婆金刚等八万名金刚及其眷属、弟子,从大众中站起,顶礼佛足对佛说道:“世尊,如果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奉持本经修行大乘的,我们一定要守护他们,就象保护我们自已的眼睛,也要保护修行人修行的场所。我们这些金刚要带领弟子,日夜守护,使修行人不退转。修行人的家庭,也永无灾难障碍,疾病消灭,财宝丰足,日常所需不乏。”

  接着,又有大梵王、二十八天王、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从大众中站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对佛说道:“世尊,我们也要守护持经修行者,使他们生活安稳,心不退转。”

  接着,又有大力鬼王,名吉盘茶,与十万名鬼王从大众中站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对佛说:“世尊,我们亦守护持经人,日夜侍卫,使他们不退转追求真理的信心。其人所居住所,一由旬内,如有鬼神侵犯,我们立即把这些恶鬼、邪神击碎成为微尘。”

  佛说完此经,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弟子眷属及诸天天王、梵王等等一切大众,听佛所说,皆大欢喜,信仰领受并依本经修行。

  〖原文〗

  于是贤善首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及末世众生,开悟如是不思议事。世尊,此大乘教,名字何等?云何奉持?众生修习得何功德?云何使我护持经人?流布此教至于何地?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贤善首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诸菩萨及末世众生,问于如来如是经教功德名字,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贤善首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是经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所说。三世如来之所守护,十方菩萨之所归依,十二部经清净眼目。是经名大方广圆觉陀罗尼,亦名修多罗了义,亦名秘密王三昧,亦名如来决定境界,亦名如来藏自性差别,汝当奉持。

  善男子,是经唯显如来境界,唯佛如来能尽宣说。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修行,渐次增进,至于佛地。善男子,是经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亦摄渐修一切群品。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及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

  善男子,假使有人纯以七宝积满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不如有人闻此经名及一句义。

  善男子,假使有人教百千恒河沙众生得阿罗汉果,不如有人宣说此经,分别半偈。

  善男子,若复有人闻此经名信心不惑,当知是人,非于一佛二佛种诸福慧。如是乃至尽恒河沙一切佛所种诸善根,闻此经教。汝善男子,当护末世是修行者,无令恶魔及诸外道恼其身心,令生退屈。

  尔时,会中有火首金刚、摧碎金刚、尼蓝婆金刚等八万金刚并其眷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若后末世一切众生,有能持此决定大乘,我当守护如护眼目,乃至道场所修行处。我等金刚自领徒众,晨夕守护,令不退转。其家乃至永无灾障。疫病销灭。财宝丰足,常不乏少。”

  尔时,大梵天王、二十八天王并须弥山王、护国天王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者,常令安隐,心不退转。”

  尔时,有大力鬼王名吉盘茶与十万鬼王,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而白佛言:“世尊,我亦守护是持经人,朝夕侍卫,令不退屈。其人所居,一由旬内,若有鬼神侵其境界,我当使其碎如微尘。”

  佛说此经已,一切菩萨、天、龙、鬼、神,八部眷属及诸天王、梵王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2012-01-04园觉经第二稿

  欢迎传播 请保留白话文作者

  园觉经原文取自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http://www.cbeta.org/)光盘,CBETA电子佛典Rev:1.14(Big5)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7册No:0842

  佛经中的几个名词、术语:

  止-入静,寂静,奢摩他,修到极静即入涅盘。

  观-观想、观慧,三摩钵提,三摩钵底、,三摩拔提,三摩跋提、毗婆舍那。如‘观无量寿经’中,正生向西坐作日落想、水想,以及观想极乐世界诸佛、七宝庄严等。

  禅-禅那,禅定,精神放松、神态自若、舍弃一切恶念、静心思虑某一个方面的事。比如数数、默念佛号、念佛珠。内心不乱,外离诸相。不入静、不幻化,思惟而证中道。

  三昧-正思维禅定,三摩提,三摩帝。三摩地,正持,正定,正受

  三昧正受-三昧是梵语音译,正受是梵语意译,音译和意译並用,有强调加重的语气,隐含最高的,不可超越之意。‘三昧’后为道家、俗家所引用,转意成为不同凡响的、最历害的、得妙处、机密诀窍、奥义无穷等意思。比如三昧真火、茶三昧、刀笔三昧、草圣三昧等等。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园觉经       禅修)(五明学佛网:园觉经       禅修)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七讲:冲突对立的消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六讲:盲点的突破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五讲:无常的观照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四讲:觉知与觉醒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三讲:六尘中的寂静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第二讲:大自然的观想 

 黄国达居士:生活禅修指引(讲义摘录) 

 黄国达居士:止观禅修的要点 

 黄国达居士:禅修法门的抉择 

 黄国达居士:人间佛教与止观禅修 

 冯学成居士:也谈僧伽禅修 

 杰克·康菲尔德:踏上心灵幽静 第12章 灵性生活的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