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煮云法师:普陀山传奇异闻录(16)


   日期:2017/10/21 7:1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6.五百罗汉大闹普陀山

  话说五百位大阿罗汉,离开了天台山,一齐来到南海普陀山住下,他们都是化成挂单的穷和尚,衣服不整,破烂不堪,穷相毕露。甚至还有变五体不全、瞎眼哑口的丑和尚。更有什么十不全的疯颠僧,奇奇怪怪的无所不有。他们的目的是来破坏观世音菩萨齐整、庄严、清净美观的道场,倒他的架子。所以他们格外的装出那穷样子、坏形相来,看见香客就把破海青兜起来向香客要钱——化小缘,到处皆听见他们的化缘声:“阿弥陀佛结结缘。”香客见他们可怜的样子,也还随缘乐助,拿出银子来分给他们。因此一直到现在,普陀山化小缘就成了风气习惯,大香会期间,各地都有很多的出家人赶到普陀山来过香会期,化小缘。笔者在山上挂单时,有时也逢场作戏,跟着大众后边凑热闹,兜起衣服来向施主们化小缘,横竖不要我去叫唤,我是站在人丛中随缘的。看见香客走来,我们一字儿排起来,随着大家把衣服兜起,施主从我面前经过就随手拿出东西结缘。我们可以随手而得到很多东西,有的施针线、毛巾、线袜,铜钱、钞票,种种不一。这种境界因为当时是罗汉在普陀山化小缘的,因此后人就也学起罗汉来化小缘,称这境界名之曰“罗汉境界”。懂得佛法的施主们并且很恭敬这一班化小缘的乞士,恐怕这些人当中总有罗汉隐藏在里边,所以对他们不敢随便轻慢,这就是普陀山和尚化缘的来由。

  有钱的大斋主,来山进香,打千僧斋供养十方云集来山的僧宝。五百罗汉来过堂应供,在未过堂吃饭以前,他们罗汉私下开了一个会议:今天我们去过堂,我们大家把罗汉肚子放下来大吃一顿,总要叫他斋堂的饭不够吃,也教观音菩萨失失面子,倒倒架子。我们也算报复他一下。因此他们五百个饿虎星下凡似的穷罗汉,念过“供养咒”后,就狼吞虎咽的、大吃而特吃起来,三碗不够,五碗不饱,七碗、八碗仍然不肯休。这一批生力军打起冲锋来,不要三、五分钟,把斋堂的饭吃得一干二净。结果五百人吃了五千人的饭还是不肯罢休,弄得大众不得下台,他们还是在斋堂闹着要饭吃,同时还说出好多不堪入耳的话来:“什么四海闻名的普陀山,连我们这几个和尚来吃饭都不够吃,还称什么大菩萨道场呢?不把饭给我们吃饱,我们不走!”他们七言八语的闹成一堆,最后还是纠察师傅说好说歹请他们暂时出去:“今天已经临时煮了好几大锅的饭拿来,还是不够你们吃,现在时间也不早了,明天打斋一定给你们吃饱。”“好!明天饭再不够我们吃,我们就老实不客气的把你们的千僧大锅打掉。”说罢恨恨而去。

  观世音菩萨没有想到他们这一班捣蛋鬼来,以为是哪里来的挂单的和尚,现在才知道是天台山的五百罗汉为欲报复前恨,有意闹普陀山而来。他们来开玩笑,失了普陀的面子,闹得全寺不安,大众均在纷纷议论:“这些和尚不知哪里来的,他们真是罗汉肚子,吃得这样多,如果这样吃下去,我们普陀山还要被他们吃穷呢!明天打斋,他们又要来吃,不知需要几十石米给他们吃?不够还要闹,饭头师现在辞职,不敢烧饭,怎么办?”这时忽然有一个和尚来说:“我愿当饭头,不怕他们有多少罗汉大肚皮来吃,我都教他们吃不了。”

  第二天果然这班饿虎似的穷罗汉,又在斋堂里打起冲锋来(军人抢着吃饭曰打冲锋,此语借用),可是他不知道菩萨已有了准备,这里的饭菜源源而来,无有缺少,吃得他们“大腹便便”的不能再吃了,可是饭桶里的饭,仍然未曾见少。纠察师这时胆子也大起来,提高嗓子大声说道:“请大家发心吃饭,开了一个饭店,决不怕大肚子。你们昨天没有吃饱的人,今天尽量的吃,不怕你有多大的肚皮,我们的饭菜,你们是没有本领吃得完的!”五百罗汉这时也知道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广大,明知罗汉是斗不过菩萨的,因此他们也就一声不响的走了。他们走过以后,菩萨吩咐把山门关起来,不许他们再来取闹。罗汉看见菩萨把山门关起来不准他们进来,就说:“好!我看你山门关到什么时候,你哪一天山门开下来,我们就来要饭吃!”这就是前寺大门永久不开的来由,同时也是一个很有浓厚神话趣味的故事。

  后来大家才知道这一位饭头师,是菩萨现身的,所以才能对付五百位罗汉,最后才能把罗汉送走。恐怕今后再有什么罗汉们来开玩笑,因此就把菩萨烧的这一锅饭,罗汉们吃不了的陈饭,留下来渗进第二次新饭中,不论临时添多少人,都够吃的,从无粥少僧多之虑。如此新新相陈,一直到千百年后的现在,还是如此。这就是前寺参陈饭的出发点。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