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明如居士:百善孝为先


   日期:2017/11/3 8: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百善孝为先”是一句古话,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世间一切善行的先导和开端。一个人呱呱坠地之后,与之朝夕相处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如果在和自己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具有随顺和利益父母的种种美德,那么这些美德以后就很容易渐渐发展成为与社会上其他人相处时的善心、善行和善语。相反,如果一个人从小和自己父母相处时,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处处自私自利,只想到自己的安乐和需求,而从来不去顾及和随顺父母的安乐和需求,那么,这个人走向社会之后,和其他人相处时,也必定是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毫不顾及他人冷暖和痛痒的人。

  事实上,在“孝”这个字眼里,蕴含着诸多的美德——也即“百善”,只是这些“百善”的施加对象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父母而已。

  首先,“孝”蕴含着“念恩报恩”之善。所谓念恩,就是心里常常忆念着别人曾经给予我们的恩德;所谓感恩,就是想到回报别人的恩德。念恩是报恩的前提,如果一个人是忘恩的,根本从来不去忆念别人对自己的恩德,那么这个人将永远不会有报恩的念头。没有报恩的念头,也就不会有报恩的善行。事实上,世间的每一个父母对子女的恩德都是巨大的。例如,母亲十月怀胎,才将我们带到此人间,在此期间,母亲就已经饱受种种行动不便之苦和内在的寒热之苦。当我们降生到人间的时候,无论我们是丑是美,母亲都不会嫌弃我们,都会用最大的爱心和耐心抚育我们。她用自己的乳汁喂养我们,用温暖的双臂安慰我们,甚至我们每一次的大小便,都需要母亲付出诸多辛苦和劳累。在抚养我们的过程中,有好吃的,母亲会先给我们吃;有御寒的衣服,母亲会先给我们穿上;当我们生病的时候,母亲会心急如焚,甘愿用自己的身体来承受我们的病苦;当我们被人欺负时,无论父母多么弱小,都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保护我们;稍微长大一点,父母就要想法设法教育我们待人接物的道理和文化知识;为了我们的教育,父母殚精竭虑,不惜花费自己辛苦挣来的大量金钱;有时甚至是为了培养我们一点点技能,父母也会为此付出许多;事实上,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每吃的一顿饭,都包含着父母的劳累,每化的一分钱,都蕴藏着父母所付出的诸多汗水。为了获取我们生存所需的种种条件,不少父母不得不制造种种恶业。事实上,他们所造的这些恶业都是因为我们而造,所以,他们将来因为这些恶业所招致的种种痛苦实际上都是因为我们而有。当我们忆念父母的恩德时,一个善良的人自然会泪如雨下,自然会生起强烈的报恩之心。生起真实的报恩之心时,我们的孝心才能算是圆满的。一个忘掉自己父母恩德的人,很难说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连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都忘记的人,走上社会之后,忘掉别人对自己的恩德,自然是“顺理成章”之事。

  其次,“孝”蕴含着“慈悲”之善。所谓“慈”,就是给予别人安乐并且不忍心毁坏别人安乐的心;所谓“悲”,就是拔除别人痛苦并且不忍心给别人制造痛苦的心。一个对父母有了强烈报恩之心的人,自然会对父母生起强烈的慈悲心,并且会经常将父母的安乐放在自己心里,想着如何使他们获得安乐。这样的人,其孝行才能算是圆满。试想,如果一个人对父母根本没有半点慈悲心,那么这个人在行为上如何能够做到孝顺父母呢?

  第三,“孝”蕴含着“舍弃自我、关心和随顺他人”之善。如果一个人只想到自己的安乐而不顾及父母的安乐,甚至为了自己的安乐而不惜牺牲父母的安乐,那么这个人就会让父母像“卫星”一样地整天围绕着自己转,将自己的父母当成理所当然的“服务员”,为自己烧饭、烧水、扫地、甚至挣钱等。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在和父母相处时,宁愿自己吃种种辛苦,也不愿意让父母受任何辛苦,宁愿自己受种种委屈,也不愿意让父母受任何委屈。所以,一个将自己的安乐凌驾于父母安乐之上的人,根本不可能是孝顺父母之人。

  第四,“孝”蕴含着“恭敬”之善。孝顺父母的人,对父母必然是恭敬的。而一个恭敬的人,自然会善学父母身上所具备的一切美德。而不孝顺父母的人,就不会真正把父母放在眼里,于是在内心潜移默化地滋养着傲慢和自大,将来走上社会自然会“目空一切”。

  第五,“孝”蕴含着“谦虚”之善。孝顺父母的人,心中会将父母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而将自己放在一个谦卑的位置;孝顺父母的人,自然会看到自己的不足,为了使父母欢喜,并且将来具有报答父母的能力,自然就会改正自己身上的种种缺点和不足。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孝”还蕴含着世间的很多美德,例如勤勉、自强不息、包容他人……,等等。“百善孝为先”这句话确实真实不虚!如果一个人于人生之初,在和父母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圆满孝心和孝行,那么将来走上社会之后,就会毫无困难地将此孝心和孝行中所蕴含的美德推广到自己身边的一切人,这样的人必定是一个善良的人。

  佛经上说:“一切众生皆具佛性!”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说,佛性就是我们内在如如不动的光明本性;而从世俗谛的角度来讲,佛性就是一颗慈悲善良的心。我们对父母的孝顺和慈悲就是内在佛性在世俗层面的表现,如果我们能将慈悲的对境从自己的父母身上推广开来,使之普及到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身上,则将一切众生救出生死苦海并置于究竟安乐之地的世俗菩提心就会渐渐在我们的心相续中生起。依靠着心相续中的世俗菩提心,我们也终将渐渐证得胜义菩提心——也即内在光明的佛性。

  佛经里说,在漫长的轮回中,一切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在做父母时也像今世的父母对我们一样慈爱。所以,作为一个大乘的学佛之人,应当首先从今世的父母开始,通过念恩报恩,修习慈悲心,并将此慈悲心普及一切众生!

  摘自《放生心语》(明如居士 著)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