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佛教故事

 《百喻经卷上》14.杀商主祀天喻


   日期:2017/12/18 20: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14.杀商主祀天喻

  译文:

  从前有一伙商人,想渡海做买卖。要渡海就必须请向导引路,才能成行。因此大家一同寻找,请到了一位向导。有了向导,大家就出发上路了。他们来到了一个旷野,那里有一座祭祀神的祠堂,按惯例必须杀活人祭祀后,才能离开。于是商人们共同商议说:“我们结伴而行的人都是亲戚,怎能杀死?只有这个向导,最适合祭祀神灵。”于是他们杀了向导,用来作了祭祀的供品。祭祀完毕后,他们却迷失了道路,不知该往何处走,都困死在旷野中。

  一切世俗的人,也是这样,他们想得到人生的真谛、智慧和财富,就应当修行善事,接受教义作为行动的指南。但人们却常败坏善良的品行,从而在生与死轮回路上,永远不能超脱,并因为作恶堕入地狱、畜生、饿鬼道,受到火、血、刀这三种痛苦的长久煎熬。这就像商人们要渡海,却杀了引路的人,从而迷失了方向,最终导致困死旷野的结果一样。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卷上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14.杀商主祀天喻

  昔有贾客①,欲入大海。入大海之法,要须导师,然后可去。即共求觅,得一导师。

  既得之已,相将发引②。至旷野中,有一天祠③,当须人祀④,然后得过。

  于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⑤,尽是亲属,如何可杀?唯此导师,中用祀天。”即杀导师,以用祭祀。

  祀天已竟,迷失道路,不知所趣⑥,穷困死尽。

  一切世人,亦复如是。欲入法海⑦,取其珍宝,当修善法⑧行以为导师。毁破善行,生死旷路,永无出期。经历三涂⑨,受苦长远。如彼商贾将入大海,杀其导者,迷失津济⑩,终致困死。

  注释:

  ①贾客:商人。

  ②发引:引导、出发。

  ③天祠:神祠,祭祀神的祠堂。《金光明经疏》有“神亦名为天”的记载。

  ④人祀:进神祠祭祀,需杀活人以供奉。

  ⑤伴党:党,群体、集团。

  ⑥所趣:趣,同去,去向、方向。

  ⑦法海:佛教认识人生、社会的基本教义。指一切事物、现象。

  ⑧善法行:是修习利他的十行之一。指四无碍陀罗尼门等法,成就种种化他之善法,以守护正法,令佛种不断。

  ⑨三涂:涂,通途,即火、血、刀。火途,地狱猛火所烧之路;血途,各种野兽相互食咬之路;刀途,饿鬼以刀、剑、杖逼迫挟持之路。

  ⑩津济:津,渡口;济,渡,此处代指靠岸的码头

  辨析:

  在现实生活中,只顾眼前利益,而不做长远之计的并不少见。那种为了现实而不顾未来,没有人生奋斗目标的人也屡见不鲜。商人们为了亲情,最终杀了向导,致使大家全部困死,这个结局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同情,理解为是人最终的错误抉择而造成的;但为了一点儿个人的私利,却置集体、国家的利益以及法律于不顾,最终走向绝路的人,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也为数不少。佛家在引导人们去恶从善的法义宣讲中,能直指人心,重视人生理想,这在认识上是有见地的。在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应该与物质文明同步。注意用高尚的思想情操来引导每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是十分必要的。

  来源: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百喻经       善良)(五明学佛网:百喻经       善良)  

 王孺童居士:《百喻经》之研究 

 供灯千篇文八十七:保持善良 

 心地善良的人,​上天眷顾,贵人帮助,善良的人 

 要除去杂草,要在自己心中培养更多的慈悲和善良 

 坚定学佛的信心,坚信善良慈悲,我们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佛的 

 长相年轻​,是因为善良 

 一​个人有福气的人,往往都会善良 

 把别人往好的地方想,你的心中就充满善良和慈悲 

 《寿康宝鉴》福善案:心地善良得厚报的程孝廉 

 科学家多年研究证明:要长寿,就必须善良 

 呷绒多吉上师:用一颗善良的心来面对众生,这就是修行 

 心地善良的人,为何还会得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