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梦斋山人:佛教不是消极逃世 |
||
|
||
1、佛法探讨:佛法是一吗? 说一:佛法是一吗?佛法是非一非异,佛法是不二。可是现今有的人把佛法歪曲到了极点。讲什么佛法的本质命脉,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真人,一个念、一个心。众生成佛后都是一尊佛。这是把众生往外道上牵引呢!法界如一室千灯,君说是一个光呢?还是一千个光?就是这个道理呀。非一非千,即一即千。若执其一,便是定论,便是执一废多,执平等废差别,那还是不二之佛法了吗?佛法的究竟圆融义是讲:整体的圆融,不碍个体差别的发挥;个体的差别发挥,不碍整体的圆融,这才是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华严经言: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多相即,即为不二。若是一,佛陀为何说不二呢?诸法约体性言是一,约相用言是异。异就是差别呀。君看十方无量无边的佛国土,有无量无边的诸佛。十方诸佛约体性言是一,就是佛佛道同,若约相用言,那是千差万别呀。君看我们拜万佛忏时,那是《佛说佛名经》有一万一千一百尊佛。十方诸佛国无量,十方诸佛无量,何能说都是一尊佛呢?若按此说是一尊佛,这和上帝造万物,这和无极理天生一切的理论又什么两样呢?这样讲一个念、一个人,一尊佛,这是在混淆佛法呀。龙树菩萨讲佛法是非一非异。若是执其一,就是外道理论,就是在分裂圆融的佛法。做为一名正信佛弟子,要警觉呀,莫被邪知邪见所误导呢。南无阿弥陀佛。 2、答疑解惑: 请问山人,我认为一切法唯心造,只要心正了,什么法都可以听,您说我这个观点对吗?答: 这看你是否能有择法眼,有了择法的能力,当然是什么法都可以去听了,若是没有择法眼,这个事就很难办。就像人有强大的免疫力一样,去什么环境之中都不会被病毒所侵害。相反,如果没有免疫力,那就不好说了。心正了,你又是如何知到自己心正了呢?所以说,现在学佛学法是件很难事。首要问题就是培养自己辨别是非正邪的能力。南无阿弥陀佛。 3、快乐分享: 雪花无形人无涯, 莫道终年何谓家? 化为净水润大地, 逢春朝阳催草芽。 今冬风雪无常冽, 明春山山遍地花。 人生如轮万千转, 识得本心自作家。 佛教不是消极逃世 梦斋山人 佛教不是消极逃世:佛陀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不惟入地狱,且常住地狱,庄严地狱。地藏菩萨说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华严说不为自己得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大乘佛法四摄六度,重在人间行菩萨道。六祖惠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似觅兔角。 大智度论记载,从前有大火烧森林,林中有一小鸟,奋不顾身竭尽全力飞入水中,沾湿身上毛羽来灭大火。火大水少,小鸟往来疲乏,不以为苦。这时天帝来问小鸟:你干什么?鸟答:我救森林,为怜悯众生,我身有力岂能视而不救?天帝说你如此慈悲精勤,到何时为止?鸟答以死为期。 这只小鸟就是菩萨修因地时情形。佛陀修因地时曾割肉喂鹰舍身噬虎,为救众生,舍弃王位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宋朝范仲淹是虔诚的佛教徒,他在岳阳楼记中写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便是佛教积极入世的精神。古代高僧大德为法忘躯,救众生于苦难之事例不胜枚举,佛教利于社会人民有目共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