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万行大和尚:怎么去掉不良的心理暗示


   日期:2017/12/29 7:3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世间上有显态的力量,就有隐态的力量,往往显态是受隐态的影响和支配。中医有这样一句话:阳性的力量受阴性力量的主宰,补阳就要先补阴。

  古人讲胆由心生。阳气足,胆量就大。实际上什么都没有,怕什么呢?通常都是自己吓自己。

  改变不了,一直住在这上面就恐惧;心念转变了,不住在上面,就不会恐惧了。即便是一件好事,你住在上面,好事很快也会变成坏事。人不能进步就是对某些事情过于执著。天地间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变化,人要随着变化而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进步、成长。

  学佛有很多方法,一路走过来,并不是一个方法能解除所有的痛苦。我们早课有一句话叫“法门无量誓愿学”,在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老师,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佛门的八万四千法门,是为了对应八万四千种类型的众生。在修行的过程中,身心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反应,对治的方法也不同,不是一个方法就能治百病。

  尤其在修行的基础阶段,选择的方法很重要。但是,当你超越了方法,进入了心灵,任何方法都是多余的,只要每时每刻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把握自己的起心动念就可以了。所有的宗教修炼到一定深度,都会回归到看住自己的起心动念。

  有的人在念佛时身体出现反应,他会说:“念佛怎么不管用呢?”如果你能不在意身体的反应,身心完全放在念佛上,把身体搁置一边,身体的反应很快就会过去。问题是有几个人的心理能不受生理的牵引呢?对普通人而言,要降伏心,首先要降伏身体。按佛教的说法,修完四禅八定以后才能降伏自己的心,才能达到“唯心所造”,在此之前全都是唯生理所造,受生理的主宰。

  修道无非是修生理和心理,离开了生理和心理,还有什么可修的呢?虽然我们信教的人知道有一个不生不灭的东西,可是眼前的、当下的、我们的身体都超越不了,主宰不了,又谈什么修心性呢?就像刚才那个同修讲到晚上不敢走夜路。这样的人即便打坐,他的心也没办法安,他也主宰不了自己,因为身体有问题。如果他的心力很足,就可以转变。问题是他的心力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所以必须先从身体上下功夫,提升精气神来解决问题。

  学佛的人往往喜欢好高骛远,基础的东西不愿意去学,不愿意去做,总想当下成佛。虽然顿悟确实存在,但那是因为有一个长时间量的积累,才产生了质变。就如同开智慧一样,我们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没有,能开什么智慧呢?有相当一部分学佛的人认为文字般若会障碍修道。文字怎么会障碍修道呢?一知半解,执著文字,才会障道。

  有这样两句话,“行万里路,破万卷书”“不怕聪明能误人,就怕聪明未透顶”,丰富的人生阅历和社会实践比读书更容易获得智慧,更容易让人开智慧。我们应该在读书的同时学会读社会、读自己。不会读社会、读自己的读书人叫做书呆子,因为缺少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相反,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思想境界是难以提升的。

  佛教称文字为“文字般若”,文字般若是进入实相般若的基础。有一部分人在文字里面打转,跳不出来,就是所谓的“未透顶”,超越不了文字,但文字般若奠定了佛学理论的基础。佛教讲“法门无量誓愿学”,就是让你多看多听多学,用实践验证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

  过去出家人到一个丛林参学三年,师父就会叫他离开这个丛林,到其他寺庙继续参学,云游参学是非常重要的,不去参学就没有比较。今天虽然也参学,但只是一种形式了,到一个庙待一段时间,看不惯、不适应、不喜欢,就走了,根本不是为法而来。

  过去学佛的人真的是为法忘躯,只要这个人有法,他马上就能把所知的丢掉。现在学佛的人总是带着挑剔的眼光,喜欢和人辩论,总认为自己懂的对方不懂。人各有所长固然没错,但我们到一个地方参学,是去学人家的长处,如果你总看人家的短处,每个人都有短处,你到哪里也找不到明师。

  学佛的人都知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他参学的途中,遇到很多在社会上身份很卑微低贱的人,善财童子也向他们参学。这种行为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就是现在也有很多人不理解。古人讲:“下下之人也有上上之智。”一个不起眼的老百姓,一个贫贱的人,他的口里也会有真理。所以不应该以身份、外表形象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智慧。如果你没有智慧,你去参学也学不到东西;如果你有智慧,你处处都会发现真理,处处都能遇到有智慧的人。

  如果每个人都能把身边的人当佛看,学佛修行进步就会很快。问题是我们恰恰相反,把身边的人都当凡夫看,以这种心态,即便明师来到眼前,我们也会否定他。为什么佛教讲虔诚心、恭敬心是入门的钥匙呢?如果这两点你不具备,即便你很有智慧,佛门里也把它叫做“狂慧”“邪慧”。即便你入了道,这条道上有很多岔道,由于你的狂慧,你就会脱离主道,走入旁道。

  日常生活中有一种人很聪明,做事转向很快。另一种人,你告诉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我们说这种人一条道走到黑,不会拐弯。实际上这种人做事往往更容易成功。还有一种真正大智慧的人,他不会被任何方式方法所限,会因人因事制宜,用自己的智慧达到诸事圆满。大智慧是累生累世积累而来的。

  我们能把真正的虔诚心、恭敬心培养起来,龙天护法就会把明师带到我们身边。龙天护法是干什么的?就是护持真正的修行人,渴望真理的人。你们学佛是否有感受到龙天护法的存在?很多人相信他们存在,但是感觉不到。为什么感觉不到呢?相信和感觉的区别是很大的。如果你仅是信,遇到事情的时候,关键的时刻,你还是会动摇。必须自己亲身经历过,明白以后的信才是正信,你的信心才会坚定。正信包含了正知正见。

  世间上有显态的力量,就有隐态的力量,往往显态是受隐态的影响和支配。中医有这样一句话:阳性的力量受阴性力量的主宰,补阳就要先补阴。实际上整个宇宙的运行规律都是如此,有形有相受无形无相的主宰。我们修行就是要捕捉到无形无相的力量,和它融为一体,只有无形无相的力量才是无穷无尽的。

  生活中会碰到很多不如意的事,如果你对道深信不疑,当遇到逆境时,可以找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把身心调到最放松的状态,在饮食上不要吃太饱,一个人静静地坐着,通过祈祷的力量来转变眼前的逆境,通过观想使眼前的逆境消失。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观想的力量,世间上任何事情能否达成,都是由背后那股力量决定的。

  如果你先和背后这股力量沟通了,日常生活中有形有相的事情就很容易解决了。可是现在学佛的人总喜欢追求方法,忽略了在祈祷上下功夫。当一个人在虔诚祈祷时,他的我执是最轻的,很容易和灵性的力量沟通。当你入道了,虔诚就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这时候再开始使用方法。所以在修行途中,不同阶段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千万不要迷信一个药方能治百病。

怎么去掉不良的心理暗示

  东华禅寺

  作者: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践行佛法、用生命去体证生命本质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3次7年闭关、16年建寺安僧、8部著作、1.2万场开示、千万余字的开示录、16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4千万多元……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道,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六度万行,历经了三十余年,找到了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将一生心血《东华禅》无私付予芸芸众生,殷切期望天下苍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万行大和尚       佛教)(五明学佛网:万行大和尚       佛教)  

 仁焕法师:实践人间佛教 

 李向平教授:别让佛教沦为私人化的功德信仰 

 李向平教授:生态佛学论——佛教信仰的环保理念 

 李向平教授:中国当代佛教的社会建设功能——佛教信仰及其认 

 李向平教授:人间佛教实践与中国公民社会 

 李向平教授:佛教社会”如何可能?——中国佛教公共形象的社 

 仁焕法师:佛教不是迷信 

 李向平教授:中国当代佛教经济的“社会性”刍议 

 沈海燕教授:“人间佛教”的实践者——论真禅法师的思想及其 

 陈兵教授: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严耀中教授:综说中国佛教断肉食蔬之意义 

 严耀中教授:佛教的现实关怀与僧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