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梦斋山人:没有境界的境界是最好的境界 |
||
|
||
1、佛法探讨:信佛有层次吗? 论信佛:信佛是好事。但如何去信,这是值得所有信佛的人需要选择的。信佛有迷信、假信、浅信、邪信、真信、智信之分。何谓迷信?对你的信仰毫无所知,不知道什么是佛是法,信佛学佛要做什么?只是到寺院上上香,拜拜佛,求佛保佑等等,都属迷信。何谓假信?对佛法有所了解,但不按佛法去做,不持戒不修善,这就是个口头佛而已,这一类的人都属于假信佛。何谓浅信?就是也皈依佛门了,也受戒了,但是不知道轮回是苦,不求解脱,只求人天福报,乐于做些超拔和祈福的法会,贪恋世间。这一类人都属于浅信。何谓邪信?就是打着佛教的招牌,进行宣扬外道邪说,搞封建迷信,骗财骗色,害人法身慧命。这一类人都是邪信。何谓真信,真是为了了脱生死而信佛,真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而信佛,在事相上很用功,但不明佛理,存在着盲修瞎练的倾向。这一类人都属于真信,但缺乏智慧。何谓智信?就是明佛理,自度度人,持戒修善,精进修行,已发菩提心,为度众生而成佛。不为自己得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才是真正的信佛学佛人。诸位佛友,对照一下,君属于哪类信佛人。南无阿弥佗佛。 2、谈感应: 现在的修行人中有很多人在求感应。不论是念佛拜忏呀,还是诵经持咒打坐呀,都要希求在身心方面要有点感应和境界。这个求呀,是很危险的呢。感应和境界不是求来的,求感应和境界就是心外求法,心向外鹜不能内观,这样容易遭魔呢。有人总要求看见点什么,感应点什么,这都是心不老实呀。佛家戒定慧三无漏学,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切莫心外求法。有人曾经问山人:您修行二十多年了,难道就一点感应境界都没有吗?山人答:没有。只是通过修行,感觉到身心越来越健康,学佛的信心越来越坚定,感恩心、忏悔心、出离心、慈悲心越来越强大,身心的烦恼习气逐渐减少,以前不明白的法理逐渐明白了,把握自心的定力逐渐增强。就是这个样子呢,别无其它。大德说:什么是最好的境界呢?就是没有境界的境界是最好的境界。在山人的家乡,有好多修行人因追逐神通感应而遭魔呢,最终成了精神病患者。学佛的目的是为了解脱,是为了生脱死。不是为了求感应境界,这一点我们必须把握好自己,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南无阿弥陀佛。 3、快乐分享: 华严经有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为何不说称赞诸佛呢?诸佛是指十方三世一切佛,这就包括了已成佛和未来佛。未来佛就是指九法界的一切众生,特别是六道轮回的众生。这些众生有善恶之分,他们的行为也有善恶之分。造恶的众生和造恶的行为是不能称赞的。而如来是指已成佛的佛,已成的诸佛,圆满无漏无缺,庄严无比,值得赞叹。所以只能说称赞如来,而不说称赞诸佛。礼敬诸佛就不同了,因为一切众生将来都要成佛,礼敬诸佛,包括未来佛,这样会磨练修行人的谦卑心和恭敬心。对于那些造恶的众生,我们做到敬而远之,也就是虽然礼敬你,但是要远离你,这就是智慧。般若一词因多义不翻译,其中有一意义就是远离。由此看来研读经教,不可马虎。南无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