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佛教问答

 宗道法师:关于发心的对话


   日期:2018/1/9 21:5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一天,图书室管理员佛顺法师在很认真地誊写师父“微信问卷调查总结”里面关于解读近期短文的章节,她看见我电脑上忙完一阵儿,开始悠闲地在图书室踱步的时候,问了我几个问题,以下是对话全过程。

  佛顺师:我们为什么要发心呢?(大概是最近师父关于发心的短文很多,又篇篇言浅义深,并不是那么容易吃透的)

  我:你为什么要做个善良的人呢?

  佛顺师:因为善良是我佛性本有的东西啊。

  我:发心也是如此,发心也是我们佛性中本有的,而且是佛性中最核心的部分。诸佛菩萨都有发大心、发大愿。我们心性中最深处也都有与佛一样的悲心大愿,只是我们背离了佛性,忘记了发心,所想所作都是与发心相反的事情。现在就是把颠倒的东西再颠倒一下,不就正过来了?

  佛顺师:按这样说,发心应该很容易啊。

  我:是的。容易,是因为本来就有,而且人人都有,随时都有,从来都未曾消失过,只是把这颗沉睡的心唤醒。

  佛顺师:可是现实中,发心怎么又这么难呢?

  我:不要把我们的发心去和佛经上佛菩萨的发心去比。

  本质来讲,这两者并不是一回事。我们的这种发心,严格说只能叫“模拟”的发心,不是真实的发心,有点像小孩跌跌撞撞的学大人走路,又像刚学英语的人学老外的洋腔洋调。虽然走不好、说不好,但也能在名义上叫“走路”和“说外语”了。

  密宗对菩提心的说法,就把菩提心分成了两种。一种,世俗菩提心;另一种,胜义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就是我们绝大多数人的状况,只是在事相上去思维、去行动,完全是有为造作的,带有一定的勉强性,不离“我执”。而胜义菩提心,是彻底的无我,甚至证悟空性的人才能契入的,那时候利益众生的心不发而发,所作无为而为,悠游任运,从心所欲,不离菩提。

  两者虽不同,但也有关联。世俗菩提心无数次的重复,慢慢就自然契入胜义菩提心了。世俗说,假装做好人,若假装到有一天习惯成自然,成为心性、性格不可分的一部分时,假的也变成真的了,这个情况稍微有这么一点点意味。

  佛顺师:可即便是模拟的发心,也觉得很难啊。

  我:怎么难?你说说看。

  佛顺师:举个例子,比如说睡觉时隔壁吵,心里烦恼,如果真有发心,不应该烦恼啊。

  我:其实越是身边的小事,越是不容易突破的。在粗的事情上,大的方向上,抉择起来、执行起来都不难,但在生活中微小的细节上,能够贯彻利他的精神,最是不易。

  因为事越小,越能勘测人无始劫来习气,这习气并不是那么容易克服的啊,经上说,证得了阿罗汉的圣者还带着以前的习气。我以前上课不是列举了很多——舍利弗脾气大啊,阿难陀讲法前先扫视座下女众,还有喜欢骂人“小婢”的那个。

  佛顺师:那怎么办呢?

  我:看心的主体方向就好。

  人的心念是很复杂的,有些念头朝着发心的方向,有的念头背离发心的方向。你说所有的念头都朝发心方向,一点不背离,那绝不可能。看看是朝发心方向的念头多,还是背离发心方向念头多,只要在总体上是朝着发心方向的,就算在发心的道路上了。

  评判一个人也是如此,看其主体的心向就好,心的主体能向善向上,就已经非常值得肯定与赞叹了,你不能要求他事事都向善向上,我们也做不到,圣者都做不到。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说明孔子自认为其一生也有很多过错。

  还有,就是我们做事用心,先要确立大方向、大原则,小的细节,可以先忽略。比如我到了吃饭时间要回斋堂吃饭,那先确定。从图书馆到斋堂这个路线要走,至于路上有没有泥,天气怎么样,要不要拿伞,那是次之的事情。你刚才举的例子,就属于细节问题,可先忽略,不能因为解决不了一时烦恼,就放弃了发心。就像不能因为路上泥多,就不回去吃饭了。

  佛顺师:有时对照师父讲的,很多做不到,做不到就很受打击,就不想做,甚至想放弃发心。

  我:做不到和不想做完全不同。人在事上可以做不到,甚至退失发心,但知见上还是需要了解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舍利弗过去是六住位的菩萨都还退失菩提心。退心很正常,但根本知见不能破,知道不发心不好,发心是好的,这样的认识不能模糊。古人说“宁可破戒,不可破见”。知见如同眼睛,身体累了,休息下还能继续走,甚至走错了还能转过来,如果眼睛瞎了,就麻烦了,那几乎是不可能走到目的地了。

  佛顺师:发心的理由只是因为是佛性具足的吗?这好像离我们很远。

  我:发心的理由很多,讲个最现实的吧,你愿意过快乐的生活吗?

  佛顺师:愿意啊!

  我:那就要发心啊。发心才是真正的快乐之道,发心才是真正的快乐源泉,人不发心,没有真实的快乐可言。世间人都晓得,人帮助人的当下就有一种由衷的喜乐、平静、安慰感。而发心的人时时都安住在要利益有缘、要帮助众生的心上。怎么会不快乐呢?师父常说:一滴水,只有投到海里才会永不干涸。人也一样,只有心念众生,才有真生命可言。

  佛顺师:为什么发心会快乐呢?

  我:人的痛苦,本质来讲,源于“我”执。人不发心,念念都围绕一个“我”字,其实也就念念被烦恼痛苦所包围。而发心的人,心存众生,淡化“我”执——“众生”与“我”是不相容的,“我”多,“众生”就少;众生“多”,“我”自然就少。“我执”淡化一分,佛性就显露一分,佛性中本有的那种源源不绝的法喜、快乐就自然展现一分。

  佛顺师:可是,我听说一发心就有困难、业障上来,是吗?真是这样,谁还敢发心啊?

  我:人的发心与遭受的困难挫折是相匹配的,也是成正比例的,你发多大的心,才会遇多大困难。你只能负荷50斤,阿弥陀佛绝不给你100斤。就像玄奘大师、鉴真大师,遇到那么多艰难困苦,那也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东渡、西行啊,也就是他们有了这种发心,才承受了这些。一般人在寺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吃吃饭,敲敲木鱼,怎么可能遇到大师们这些挫折呢?

  人真的发心,挫折就会变成动力,就像船帆没有风来鼓,是不能前行的。挫折,就是鼓帆的风,风越大,船行的速度也越快。

  师父说:人不发心,自私自利,一人于万人敌,才困难重重,发心,万物备我一人,万人助我一人,很顺利,何况我们是住在六字名号里面发心!

  佛顺师:我突然想到,不愿意发心是不是没有尝到发心的好处?

  我:是的。就像人晒太阳,觉得很舒服,才会天天去晒;吃到东西,觉得好吃了,才会常想去吃。发心的好处,一旦尝到,就会欲罢不能,此时不让他发心都很难。

  佛顺师:超过自己能力的发心或被逼的发心是不是不好?

  我:这两种本质来讲,都不叫发心。

  首先,发心是“发自内心”或说“由自心而发”的。被逼的,不做不行的“被发心”,显然不是发心了。

  发心本身就包含了“主动性”、“自觉性”。发心是自己的事,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发心,不能要求别人发心。佛菩萨永远都是“恒顺众生”的,何况我们。不过我们可以尽量成就对方发心的因缘,如同给一颗种子提供阳光、资源、水份,但不能命令这颗种子发芽,发芽不发芽是种子自己的事。

  其次,一个人果真发了为众生的心,是不太会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人去做超过己能之事,其内心无外乎想显示“自我”,也就是自彰己“德”,本质还是“我执”,只是带了一张“发心”的面具而已。这种人,像善导大师说的“虽做业行,常与名利相应”,一个人真为众生,绝对会彻底从众生角度、立场去考虑问题。众生若需要我,哪怕只是捶捶背、扫扫地,也不会嫌其所做的事低贱;众生需要若超过我能力,我也不会楞充有能力,强力去做,如果我果真去做这种超过己力之事,不但不能帮到众生,反而会伤害众生,这又于心何忍呢?

  佛顺师:嗯,谢谢您的开解,我明白很多了!

  ——摘自宗道法师《咏而归》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