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易经:比出身豪门更重要的,是拥有门风和涵养


   日期:2018/1/20 12:0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好门风能教我们做人的涵养。好门风一代一代地传承,能让我们在这个迅疾变化的时代里,找到内心不变的温暖,找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人生价值和秩序。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无穷。《周易》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门风?把什么教给孩子、传给后代,才能让他们一生受益、家族绵延兴旺?

  人作恶祸及子孙,人行善福泽子孙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出自《易经》的坤卦。坤卦说的,正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句话大意是说:经常行善的人家会有许多可以庆贺的事,经常做恶事的人家会有许多灾祸在等着它。

  讲仁爱奉献的儒家道德何以有利于人生?说到底,违反道德的行为可以得利于一时,却难以长久持续。比如一个“信”字,欺诈或许能够短期获利,但是长此以往必然臭名远扬。那些讲诚信的人虽然有时也吃亏,但能获得广泛的信誉和信任,事业便越做越大。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常常看到,有德者未必有福,享福者未必有德,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儒家没有行善上天堂、作恶下地狱的鬼神观,有人经常行善却穷困潦倒,有人作恶多端却福寿俱全,解释这种情况,儒家的回答是:家庭。

  一个人的积德行善未必能改善自己的处境,但一定会为他的后代积下“阴德”;一个人作恶多端,尽管能做高官、骑骏马,但他的债务将由子孙偿还。通过引入家庭和时间两个因素,儒家成功解决了德与福表面上的矛盾。

  那么,现实中是否真是如此?城市兴起的时间较短,不易觉察,但在乡村中则常常应验。

  常听有年纪见识多的村里老人说,凡是目前发展不错的家庭,现在有出息的人,祖先父辈多是厚道人。我们看历史上那些传承久远的世家大族,比如范仲淹、曾国藩等家族,人才辈出,福泽绵长,乃是因为他们将深厚的文化底蕴凝结为优良的家教传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子孙的优良品格。

  这也算是对“积善人家论”的经验证明。因此古人也说:“德者,得也。”

  家庭习惯的好坏,将传染给下一代

  为什么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呢?因为大凡善良积德之家,家长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用仁、义、礼、智、信的言行,耳闻目染教育着子孙后代,这些良好的做人品德,才是留给子孙后代的福泽。

  而有一些家长自私自利还有偷、骗、嫖、赌、毒的习惯,不孝敬公婆还经常抱怨父母亲给的财产少,这些不良品德也是会习染给子孙后代的。所以民间就有“看妈知女半”和“有其父必有其子”的俗语。

  一个家庭的好坏习惯是具有传染性的,为人父母者为子女计,必须深思、警惕、谨慎。

  以此作为我们这一生做人的准绳,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然就能够收敛,就能够约束。知道趋吉避凶,知道断恶修善,这是圣贤人的教化,这叫做教育。

  所以古人常以忠厚传家,诗书继世,以礼教于子孙,催其上进,使其向善,这是真正的为后世着想。

  人在争财产时,他这一生败相已露

  林则徐曾说过:“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给后代留下好的家训家规比留下钱财更为有用。若是家风不正,致使子孙品性不佳,就是给他们留下再大的家业、再多的财产也只能是损其心志,使其耽于享受、沉迷堕落,最终害己害家。

  宋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相范仲淹,家族八百年来兴盛不衰,原因就在家风上。

  范仲淹出身非常贫寒,年青时极穷,生活艰难。后来发达了,做了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却从小立下了救助穷苦人的愿望,发达后的生活方式也还是保持从前穷秀才的生活,没有改变多少。

  有一次他在苏州买屋居住,一位风水先生盛赞此屋风水极佳,后代必出公卿。范仲淹心想,既然此屋风水能使后代显贵不如改为学堂,让苏州城百姓的子弟入学,将来众人的子弟都能贤达显贵,较之自己一家的子弟显贵,岂不是更为有益吗?于是立刻把住宅捐出来,改作学堂。

  他收入多,就想到很多贫苦的人,把他的收入救济那些贫苦的人。看他的传记,得知他曾养活三百多家。一个人的收入养活了三百多家,你就晓得三百多家也只能糊口而已,包括他自己大家一起过很贫穷的生活。这是我们中国人中的大贤。

  后来范仲淹四个儿子长大成人,均聪颖非凡德才兼备,分别官至宰相、公卿、侍郎,范家的子孙此后都贤德显贵,绵延不绝。一直到民国初年时,范家的子孙都能守住家风。苏州一带范氏后人至今依然兴旺。

  范家八百年不衰,都是行善行得多、积德积得厚,真正修行、真做!能够把自己的福报分给别人去享受,别人也会善待你,后福就无穷了。

  现在的家庭呢?中国现在有句话叫“富不过三代”,为什么不过三代?因为他富有之后不懂得爱护他人,反而因为有了钱瞧不起人,伤了德行,折了他的福分。

  何止三代,现在是连一代都过不了。我们现在传给下一代的思想是什么?是自私,只想到自己。很多的家长也说他是尽心尽力教,但是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教成这个样子,症结其实在这里。

  中国先贤造字很有智慧,这个“钱”字怎么写?金子旁边配了两支戈(就是刀),所以钱愈多会愈有冲突。这两支刀,国与国冲突,家庭里面兄弟操戈,都是因为钱。

  其实当兄弟在争财产的时候,他这一生败相已露,他的人生不可能经营好,因为他现在的行为,已经给他的下一代做了最不好的榜样。他示范给他子孙看的,是只要为了钱,兄弟都可以反目成仇。

  我们总希望孩子学习高精尖的东西,但损失的是家教和门风,是做人的常识与底线。所以修身重要,德行重要,家风重要。切记,力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易经       涵养)(五明学佛网:易经       涵养)  

 蔡礼旭老师:穿著代表文化的涵养 

 一个易学高手的传奇改命经历:易经能知命,佛法能改命 

 位学《易经》的居士15年后转学佛法如是说:人生因此而改变 

 易经高手亲身体悟了凡四训,皈依佛门改造命运的心得 

 怎样做可以富贵双全,涵养贵格? 

 涵养贵格、福禄寿全,改命之源必须做好这件事! 

 受五戒以后学习易经算犯戒吗? 

 如何利用《易经》中的教导来安身立命趋吉避凶? 

 徐醒民老师:从《易经》谈精气为物,游魂为变 

 女人最高的涵养,是修成菩萨相 

 受五戒以后学习易经算犯戒吗? 

 终生受益!利生十戒告诉你做人的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