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我”从无中来


   日期:2018/2/2 13: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于“本来无一物”之清净光明的真心中,因妄行作意故,而生晦暗,于是心的空间不再清净。进而晦暗与其所对,便遮蔽了清净光明的真心,心的空间不再光明,妄行作意之心向也被晦暗与其所对中的某一方拘执;在晦暗与其所对的双方中,拘执了妄行作意之心向的一方,就是芸芸众生所见的一切虚妄之物事,其中就包括一个“我”。

由于真心对其“本来无一物”的壮态有保持的能力,此能力称为A;而妄行作意之心向对晦暗也有催生能力,此能力称为B。A与B你来我往的拉锔式斗争,成就了妄执之“物事”的产生、成长、衰老、死亡的过程。地火水风等四大种,就产生于A与B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于斗争过程中的“晦暗”称为地大,A与B激烈的斗争阶段称为火大,A与B双方一边倒式的斗争阶段以及斗争中的平衡阶段称为水大,A与B不会独存的斗争称为风大。四大地火水风的意义,存在于A与B斗争的过程之中;由四大成就的世间物事,便也由斗争的原因,而不能恒久地存在。

由此可知生命的本质。妄行作意的心之所向,是是分段生死中“我”的源头,或所谓的神识(含灵、真我、灵魂等称呼)之本质,而A与B的斗争过程反映的是“我”的生老病死之全程。而作为源头的妄行作意,竟实如作戏一般的虚妄与荒诞,那里有什么永世的“我”呢?事实上,诸法无我与物事无常是一体的,具有共同的法理本质。

分段生死的主体,即俗世众生眼里生命,最初是由妄行作意开始的;然而妄行作意却不能认为就是俗世意义下的生命;妄行作意只有在A与B的斗争中,按次序完整地历经“风一水一火一土”的演化,不再被“本来无一物”的自我保持能力所摧毁,进而形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才有资格成为俗世意义下的生命,参与芸芸众生的六道轮回。

俗世意义下的生命,在形成时其次序如下,第1,在“本来无一物”的壮态(许多经典谓之真如、真心、法界等很多称呼)里,有妄行作意产生。第2,在产生妄行作意的同时,A与B的斗争随之产生,也就是说开始历经风的形成;需要指出的是,这儿的风很强劲,很多要演化成俗世意义下之生命的妄行作意,都在此阶段被摧毁;诸位大德用心细品,自己心中的多少妄行作意,形成了新的生命个体,就可以知道此时的风力多强劲了;走向生命神识的妄行作意,在接下来火、水、土的阶段,都大概率地可能被摧毁,生命危脆!生命危脆!生命危脆! 第3,成功走过“风”段的妄行作意,接下来要在A与B的斗争中,经历“火”的阶段,妄行作意或演化成实有的神识或倒退至真空,成实或成空之间呈现出激烈的互动。由于“火”具有热烈的性质,此时的妄行作意能够亢奋其作者,使其明显呈现出比平时更加积极的壮态。第4,成功走过“火”段的妄行作意,在A与B的斗争中,接下要经历“实”与“空”相对平缓的互动,也就是“水”的阶段;此时妄行作意在其作者的心中已是相当成熟的妄心,不再容易被抹去而倒退至真空。由于“水”具有圆润的性质,此时某种程度地进阶成妄心的作意,可被很圆融地用以解决很多生活中的业力问题。第5,成功走过“水”段的妄行作意,成实的可能性已大大增强,接下来要在A与B的斗争中,经历“土”的阶段;在该阶段中,妄行作意逐渐脱去其虚无缥缈的游思暇想的壮态,它给其作者以实实在在到位感、获得感、成就感;就象少男少女,已成功地走过来电段、好感段、试探段、多种心思段,而来到了成功的牵手段。走过该阶段后,妄行作意才成功地进阶,由量变到质变成为支撑俗世生命的神识。神识之“我”,从无到有的产生过程(妄行作意一风一火一水一土),与俗世之分段生死的生命从有到无的死亡过程(土一水一火一风一神识虚化),呈现出相反的表现。

要历经五个阶段,妄行作意才能从无到有最后成功地进阶成神识;在此过程之中,量如恒沙的妄行作意会被大概率地淘汰掉,只有极少数才能完整地历经五个阶段从无到有地进阶成神识;其情形与劫灾毁世极为相类,只不过次序颠倒了过来。但是,某个妄行作意一旦完整经历了五个阶整,成功地从无到有进阶成神识,就很难再从有到无地被摧毁;只能在六道轮回中,发生从一个形态到另一个形态的转变。象“本来无一物”那样,真心对其存在的方式有自我保持的能力与性质,被称之为“有”的从无中化出的神识,对其存在方式也有自我保持的能力与性质,该性质是芸芸众生对佛易学而难成的原因。

妄行作意从那里来的呢?妄行作意可不是其作者即兴而起主观臆断的产物。缤纷繁杂的尘世,也即是地藏经中的茫茫业海;风力推动的无常,决定着恒沙业缘的聚合离散,妄行作意的作者当然也不例外,只不过其身边聚合离散的恒沙业缘,全是其之前生生世世的造作,与其无关的业缘一点也不会出现在周边。妄行作意的作者,其身边的恒沙业缘,看似庞杂却运作有序,毫厘不爽。身边恒沙业缘的有序运作,决定着芸芸众生心中即时的认知,妄行作意就是在此认知基础上的产物。简单地说,就是在生命前行的路上,芸芸众生在决定走向时,第一步要聚因会缘调集以前的业藏,第二步在所能调集的业藏的基础上,形成初步认知,作意产生于认知。作意虽然前冠妄行,却不是随随便便的产物,称其为“妄”,是对真心“本来无一物”而言,无论其怎样郑重庄严,都犹如作戏一般。

神识从无到有的生成与从有到无的入灭,是两个相反的过程,生成时的不易与入灭时困难也是对称的;之所以都是每7天一个周期,是因为它们都各需7个阶段;比如生成时的7个阶段是:调集业藏一初步认知一妄行作意一风一火一水一土;其中的调初妄三段,属于父辈神识的主观作为;妄风火水段介于父子之间,属于神识在父子辈间的交流;到了土段完成后,神识就可以说是独立的个体了,以后再想回归真如就难了。众生死亡时神识入灭的7个阶段与此相反;这儿入灭的结果指的是彻底解脱,而非换个方式再入轮回。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