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不孝父母、恼害众生的人布施,得财常失、有福也享不了!


   日期:2018/2/6 11:2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善事1.jpg

  不孝父母、恼害众生的人布施,得财常失、有福也享不了!

  摘录自网络有修改

  布施获福的前提01—

  远离四恶、五法、三、八事

  【善男子!菩萨布施远离四恶:

  一者破戒、

  二者疑网、

  三者邪见、

  四者悭悋。

  复有五法:

  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

  二者施时不说善恶、

  三者施时不择种姓、

  四者施时不轻求者、

  五者施时不恶口骂。

  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

  一者先多发心、后则少与,

  二者择选恶物持以施人,

  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

  善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

  一者施已、见受者过,

  二者施时、心不平施,

  三者施已、求受者作,

  四者施已喜自赞叹,

  五者说无、后乃与之,

  六者施已恶口骂詈,

  七者施已求还二倍,

  八者施已、生于疑心;

  如是施主,则不能得亲近诸佛贤圣之人。】

  ------《优婆塞戒经》卷五

五戒十善简体.jpg

  佛说:“善男子啊!菩萨行布施的时候,要远离四种过失罪恶之法:

  第一种,自身不注意持戒,或用破戒手段获取的财物拿来布施。

  第二种,心中存着种种的怀疑之心而行布施;怀疑自己、怀疑别人,怀疑布施这一件事,种种怀疑的心交错在一起,这就叫作疑网。

  三者,心有邪见而布施。例如为了生天享福,为了胜他,为了获得大势力,为了来报仇等等而行布施。

  第四种,心有悭悋而行布施,每次布施就像割肉一样难受,生起了悭贪的烦恼。

  菩萨的布施还要离开五种法:

  第一、布施的时候,不去选择有德之人。因为他有德,所以我布施;因为他是无德之人,我就不布施。

  第二、布施的时候,不应该说受施者的善与恶。

  第三、布施的时候,不应该去选择对方的身分地位或者是出身种姓,来决定我是否要布施。

  第四、布施的时候,不应该轻慢来求布施的人。

  第五、布施的时候,不应该恶口骂辱他人。

  违犯了这三条,布施也不能得到殊胜美妙的果报。

  第一、原来发心布施的财物或者次数多,而实际的布施却少了。

  第二、选用了不好而下劣的物品,拿来布施。

  第三、布施之后,心中生起了后悔憎恨的心。

  另外还有犯了八种过失,布施以后不能够成就上等的果报。

  第一、布施以后,总是想到受施者的过失。

  第二、布施的时候,对布施的对象心不平等:“啊!这个人好像比较有修为,那我就多供养他一点;那个人好像没有什么学问,那就少供养他一点。”这就叫作心不平等。

  第三、布施以后,却要求受施者要为我作事情。

  第四、布施以后,喜欢自己赞叹自己的布施功德。

  第五、本来说自己没有,后来才又拿出来布施,类似于不舍得或是作弄受施者。

  第六、布施以后,恶口辱骂人。

  第七、布施以后,要求或是祈求,还回来翻倍的收益。

  第八、布施以后,对布施却生起了怀疑的心。

  这样子的布施,果报不够殊胜,将来就很难有机会亲近诸佛菩萨等贤圣。

行善.jpg

  布施获福的前提02—

  不孝父母,恼害众生的布施者有福也享不了

  《优婆塞戒经卷第五》:

  若人施已生于悔心。若劫他物持以布施。是人未来虽得财物常秏不集。

  若恼眷属得物以施。是人未来虽得大报身常病苦。

  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

  若有乞士,来从菩萨乞索所须,是时菩萨若自无财,不应强逼父母、妻子、眷属、亲戚、奴婢取其财物,令其贫匮持以施人。何以故?

  菩萨摩诃萨欲于一切众生中,行平等慈心故。

  若菩萨摩诃萨,不逼父母、妻子、眷属、亲戚、奴婢财物持用惠施;菩萨尔时,于众生中得慈悲心。善男子,菩萨不应于他众生有悭吝心,以逼他众生取财惠施,诸佛世尊所不赞叹,何况自割支节施于他人!是名菩萨具足檀波罗蜜。

7大利.jpg

  布施,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施舍。《摄大乘论》云:“又能破裂悭吝贫穷,及能引得广大财位福德资粮,故名为施。”

  布施又有不同内涵,如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以财物帮助他人;法施,是以所学佛法及知识技术帮助他人;无畏施,是以仁爱慈悲使众生获得安全感。

  布施不仅能利益他人,也能使自身获得极大利益。一方面,布施能帮助我们破除悭吝。凡夫贪著财富,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往往因悭吝而不愿施舍。哪怕是平日几乎用不着的物品,一旦要送出去,又觉得它重要起来。布施,正是克服悭吝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布施还能广种福田,改变贫穷之因。凡夫目光短浅,以为布施一点,自己就失去一点。殊不知,布施就像农民播种,每一粒种子,都会带来丰厚的回报。如果说种田还可能因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减产,但耕种福田却毫无风险,必能获利。发心越广大、越纯粹、越高尚,收获也就越大。那些在春天舍不得播种的人,秋天能有收获吗?他们若知自己因悭吝而错失良机,必定后悔莫及。不少人一生为贫穷所困,正是因为往昔不愿布施所致,倘若不从现在开始努力改变这一业因,贫穷状况将难以改变。所以说,布施既能破除贫穷,也能使人生拥有健康、平安、财富、佳偶、地位、智慧等等上妙福报。

  对于修习布施法门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也要特别加以注意。有些人布施是为博得美名,以此沽名钓誉;有些人布施是因有愧于人,以此换得心安;有些人布施是为显示富有,以示高人一等;有些人布施是为逃避厄运,以此破财消灾;有些人布施是为受人拥护,以此笼络人心;有些人布施是因争强好胜,以此自我炫耀;有些人是用残害众生获取的财物布施;有些人布施则为功利使然,以此作为盈利方式。这些布施都是不如法、不究竟的。虽然或许也能带来一些利益,却会因为发心偏差,导致施多获少,或是颗粒无收,或是福中含祸等等种种后遗症。

  《佛说菩萨本行经》为何施多而果少,施少而果大?

  何谓施多而获报小?

  虽多布施而无至心无恭敬心。不大欢喜贡高自大。

  所施之人信邪倒见。非是正见不得快士。所施虽多而获报小。

  犹如耕田薄地之中下种虽多收实甚小。

  何谓施小而获大福?

  所施虽小欢喜与。净洁心与。恭敬与。不望报与。

  所施之人复得快士。佛及辟支佛沙门四道应正见者。

  所施虽小获报弘大。犹如良田所种虽小收实甚多。

  所以,布施最好是在佛法引导下进行。《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波罗蜜,施者、受者,及财物不可得。”如法的布施,是从慈悲心出发,以智慧观照世间需求而修布施。在布施时,则不住于相,不认为我是施舍者,对方是受惠者,也不执著自己施舍给他多少财物等。

  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虽行布施而不住于相,其功德如虚空般广大无边,不可穷尽。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布施       财运)(五明学佛网:布施       财运)  

 陈坚教授:无畏布施:“人间佛教”的虚云模式 

 高明道老师:布施 慈心 为善 离欲 

 宽运法师:何谓布施 

 铃木俊隆:禅者的初心 第二部 在修行的道路上 6 布施就 

 达照法师: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九讲 正宗分——布施平等觉 

 永海法师:布施得当 

 永海法师:适当的布施 

 卢志丹居士:布施,就是在建造天堂 

 卢志丹居士:布施老病,得福不思议 

 卢志丹居士:为何富豪喜欢捐赠和布施? 

 超然法师:出家,是一种布施 

 药师山·紫虚居士:是否供养佛菩萨或出家人的福德较多,而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