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禅与现代人的焦虑


   日期:2018/4/16 17: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要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这就迫使大家都在积极找寻一种能缓解压力、调节身心的、实用的养生方法。

  禅运用于生活,可以提高生活的艺术,扩展胸襟,充实生命;可以使人格升华,道德完成,到达“于生死岸头得大自在”的境界。只要从生活中找回禅的精神,让生活与禅打成一片,融为一体,生活就会如诗如画、恰适安详。

  禅,无论是“顿悟”还是“渐悟”,都有一股神奇的力量。禅宗主张凭直觉去认识人的本来面目,去体现宇宙的真理。贪婪和执著等无明阻碍我们,成见、偏见和虚伪蒙蔽我们,般若的光明性被尘封,智慧无从流露,本性渐渐迷失,以至整个人陷入到众多烦恼与痛苦的包围中去。修禅可以带给我们宽广的心理生活空间,带来喜悦和自在;修禅能启发性灵,从而拥有默契超脱的精神生活。

  生活作息要有规律,每日饮食要有节制,心中时时要有正念、正思维,少欲,少贪少嗔,少嫉少恼,这便是佛家养生之道。佛家养生观认为,养生最主要的是养心,心性是人体所依的根本。若不把心性养正、养善、养好,就无法达到养生的目的。因此,修禅的终极目的就是明心见性,因此心性要柔和,要广大,要安然,要平和。如果心性闭塞、强硬、执著、迷暗,就不可能明心见性。

  一个人能否健康长寿,主要取决于他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出生年龄不可改变,但生理年龄、心理年龄和社会年龄完全可以通过身心锻炼、思想意识、修养加以改变,而心理上的改善又能带来生理上的改善。

  高僧之所以成为高僧,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他在修禅方面修为极高,他们的惊人毅力很值得后世修禅者借鉴。如佛陀的弟子,随佛出家后独自在山林水边和崖穴洞窟修炼养性的功夫;达摩祖师九年面壁,修心养性,悟出了禅宗义旨,成为中国禅宗初祖;庐山慧远,30年足不出庐山,以修禅养心的功夫受人尊敬。

  历朝历代,不少文人士大夫投身禅宗,修禅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他们看来,修禅可以把握自己、肯定自我、热爱人生;使心灵自由、奔放、果决、豁达,充满自信;使人在不愉快的人生中保持愉快的心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使人看淡世俗的功名,从而生活得更洒脱。

  禅还是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禅的宗旨不是要人们逃避现实生活,而是要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承担责任和义务,发扬人性中的真、善、美,抛弃狭隘和自私,增长智慧,培养爱心。积极入世、面向社会人生是禅的终极意义。它既面对现实,又超越现实。它既出世又入世,在入世中完成内在的自身超越,引导个人在修炼中成为入世出世的自由行路人。

  ——摘自《给大忙人看的修禅书》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       焦虑)(五明学佛网:       焦虑)  

 李向平教授:禅宗信仰及其实践模式——以民间禅宗为对象 

 李向平教授:信仰转形:从大师型到仪式化——永明延寿的禅净 

 龚隽教授:禅宗历史上的“方便通经” 

 沈海燕教授:“人间佛教”的实践者——论真禅法师的思想及其 

 严耀中教授:禅密二宗关系述论 

 严耀中教授:对《禅门清规》背景与影响的几点认识 

 吕有祥教授:永明延寿禅师论念佛与修禅 

 吕有祥教授:佛教使命与人间佛教的杰出践行者——真禅大师圆 

 吕有祥教授:马祖禅风述略 

 吕有祥教授:楚山绍琦禅学思想概述 

 吕有祥教授:永明延寿禅师的念佛论 

 杨笑天教授:日本禅僧中国修行体验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