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来也空空去也空空


   日期:2018/5/9 14:40: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宋朝的苏东坡珍藏了一块美玉,有一个叫章持的这个人,这位进士他请苏东坡让他能够观赏。结果没想到章持心怀不轨,他就暗中拿燕石调换,苏东坡当时并没有发现。等到苏东坡被调到黄州,湖北省黄冈县的时候,他打开来看,才知道美玉已经被章持调换了。当时苏东坡看到他保存的美玉,这么珍贵的宝玉被人家调换,苏东坡只付之一笑。过了没多久,章持因为犯案,因为有案子被流放到台州,结果后来就死在那个地方。不知道这块美玉又归到谁的手中了?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从这样的一个故事里面,我们就知道谁有德行、谁没有德行,章持就没有德行。苏东坡,我们以前讨论过苏东坡,他出去常常会带了一尊佛像,阿弥陀佛像。他说,这是他西方的公据,就是他往生西方的依据、依靠。但是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也提到苏东坡,印光大师认为苏东坡临命终的时候并没有往生西方,为什么?因为他最后没有放下来,他不能够契入,也就是烦恼并没有伏住。

  但是这个地方,我们从苏东坡到黄州的时候,看到他的美玉被调换了,他确实有一些定功,也确实有放下来。所以他当时并没有起我贪、我爱或是我瞋,基本上苏东坡修行功夫还是有。这块美玉,后来虽然章持把人家调包了,但是章持也相对的被贬到台州,后来也死在台州。章持也没有得到这块美玉,只是暂时占有而已,但是他却犯了偷盗罪。

  那苏东坡也不能够永远保住这个美玉,为什么?因为「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是中观的祖师说的。龙树菩萨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就是因缘和合,你苏东坡拥有这块美玉,这因缘和合的,暂时拥有,暂时你保管,所有一切万法都是因缘所生法。龙树菩萨说,「我说即是空」,不是龙树菩萨说「我说即是空」,因为自性根本没有这个东西,自性它是离一切相的。

  美玉跟钻石没有说,它自己会珍贵的,是我们人起了执着以后,它才变珍贵的。钻石不会自己说,我是钻石,请你们爱我,请你们帮我用高价把我买下来,钻石不会这样说。对于修行人来讲,钻石跟木炭是一样的价值,修行人是不会去起这个贪爱的。我们看哪一个修行人穿金戴玉的呢?没有。为什么?因为就是学放下这些东西,念佛就是要放下这五欲六尘。

  那就来探讨这个美玉,你从美玉去探讨所有的东西,你所珍爱的东西、你所珍贵的东西,你的妻子、家眷、你的子女、你的财产,你所收藏的珍贵的字画、珍贵的宝物,乃至于你的田宅,你的田地、你的家宅,一句话来形容,来也空空,去也空空。但是问题我们都会讲,来也空空,去也空空,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每一个人都会说,但是碰到境缘来的时候,没有一个放得下。

  所以今天早上我在跟莲友讲《无量寿经讲记》的时候,提到净土宗第八祖莲池大师,当时他到各地去参学的时候,他去拜访当时的禅宗大德遍融禅师。他请示遍融禅师说,我应该怎么修行?遍融禅师是一个有修行的禅师,遍融禅师跟他讲,他说,希望你能够「守本分」,不贪名逐利,我们所谓的不贪求名利,叫不贪名逐利,不攀缘,再来「因果分明」,最后「一心念佛」。遍融禅师跟他讲,你就可以修到跟我这样的一个境界跟功夫。

  当时跟着莲池大师去参访的,这些旁边的随从跟出家众,他说,我们千里迢迢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拜访你,你讲这几句话这么简单,谁都知道。但是莲池大师说,你们不可以轻慢,这是遍融禅师一生修行所证得的境界跟心得的体悟,他告诉我们。莲池大师依照他这样的开示,成为一代大师,净土宗第八祖。而且作了《阿弥陀经疏钞》、《云栖法汇》、《莲池大师全集》。我对莲池大师非常景仰以及仰慕,所以佛陀教育基金会送我《莲池大师全集》,我非常地法喜、非常地高兴。

  所以莲池大师这个体悟,也是这里讲的,来也空空,去也空空。然后老法师怎么说呢?老法师讲的这一段,来也空空,去也空空,是在新加坡居士林。当时老法师在那边讲学,他跟着李木源到新加坡,大护法洪恭兰老居士家里去看他。老法师送洪老菩萨一串念珠。老居士说,他平常妄念很多,拿到这串念珠以后妄念就少了,因为老法师教他念佛。

  洪恭兰老居士有一天晚上作了一个梦,有一男一女来看他,说是玉皇大帝派来保护他的,叫他要忍耐,并且告诉他,来也空空,去也空空。这天人跟他讲的,这八个字送给洪恭兰老菩萨。洪老居士一生没有耐心,个性很急。他听了以后,能明白也很欢喜,醒过来以后这两个人就不见了。他说他已经八十多岁了,决定不会欺骗人,这是真实的境界。

  洪老菩萨毕竟是善良,而且有福报,所以玉皇大帝派人保护他,也就是他有护法神。护法神告诉他,叫他放下来,因为他个性急,护法神送他八个字,来也空空,去也空空。这句话我们修行的时候,要随时提醒自己。你不要等到你断气的时候,旁边人家给你开示的时候,哎呀,某某居士,来也空空,去也空空。那就来不及了。来也空空,去也空空,这两句将般若的义趣完全说出来,也就是老法师读《大般若经》的体悟。老法师说九个字,毕竟空,不可得,无所有。这九个字,就《大般若经》六百卷的心得。

  我最近去拜见我们这边修得非常好的宗兴法师,他是广化老和尚的学生,跟了广化老和尚十几年。广化老和尚是我们台湾佛教界律宗的前辈,他跟老法师的交情也非常地深。因为广化老和尚跟忏云老法师,他们修行的境界都非常高。可以讲说台湾的佛教界,广化老和尚算是第一代的律宗高僧大德,再下来才是道海律师、果清律师、宗兴法师。他们这些传戒,尤其是对戒律非常严谨。

  像宗兴法师是修苦行的,他跟着广化老和尚,广化老和尚跟他讲,一生要三件事情,他守一辈子。就像章嘉大师跟老和尚说,看破、放下,老法师一生奉持。广化老和尚送给宗兴法师说,不赶经忏、不做法会、不攀缘。广化老和尚就送给宗兴法师,宗兴法师就守一辈子。他跟果清律师都一样,持戒律持得非常严谨,非常谦卑、客气、忍让。所以据莲友跟我讲,宗兴法师走路都是在背诵《大般若经》,那非常不简单。

  所以老法师说,来也空空,去也空空,把般若的义趣完全说出来,不但我们没有来之前空空,走了后也空空,现前何尝不是空空呢?不是说你还没有来以前空空,走了以后空空,你现前就空空,你要去体悟啊。佛说的是事实真相,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都不是实在的,都是假相。这种假相存在的时间很短,多短呢?佛陀说,「如露亦如电」,「如露」是讲相续相,「如电」是讲剎那际,说明诸法实相确实如此。

  所以明白觉悟的人,就称为佛、菩萨。迷惑的人、不觉悟的人,以为这是真有,就是凡夫。所以佛菩萨跟凡夫的差别就在一念觉跟迷,觉悟的人在梦幻泡影里面得大自在,这句话一定要记起来,觉悟的人在梦幻泡影的世界里面,他得大自在。迷惑的人在梦幻泡影的世界里面,过得很辛苦。紧抓着不放,放不下自己的身见,也放不下我执,放不下五欲六尘,放不下名闻利养,放不下贪瞋痴慢疑,放不下情执。然后就带着这些业去轮回转世,就是这么可怜,怎么转都转不过来。

  说不定他也有学佛,他说不定也有听经闻法,也有读诵经典,但是就是转不过来。为什么?因为他没有明白梦幻泡影,没有明白「如露亦如电」,他没有体悟,所以他放不下来。所以佛菩萨就是在这个,跟我们一样都生活在梦幻泡影的世界里面。但是佛菩萨人家他自在,他「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人从百花过,片叶不沾身。佛菩萨对一切境缘,顺境跟逆境,六根对六尘,佛菩萨的心就像镜子一样,像玻璃一样,雨水打不溼,雨水一掉下去就掉下来,根本挂不住,佛菩萨的心就是这样,心如明镜。我们不是啊。

  所以老法师说,你要明白因缘所生法就是缘生,缘起性空。业缘很复杂,有善跟恶跟无记三类,这是一切的善恶因缘里面,有善跟恶跟无记。无记是什么?无记是唯识学里面的名词,叫做不善不恶,叫无记。善、恶、无记,都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唯有真正觉悟的人,能运用得非常恰当,帮助没有觉悟的众生开悟,这就是诸佛菩萨普度众生的原因。明了诸法是无所有,空空也是无所有,了不可得。能得的念头跟所得的一切物,都是空空地。能得的念头,你有一个能得的念头,就有一个所得的境界。

  事实上我们这个心,是剎那的生灭,所以《金刚经》跟你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你现在讲,我说我的心,这样已经变成过去了,未来还没到,三心不可得。所以跟你讲的真相,它就是诸法实相。跟你讲就是,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它相是生灭的。那么圣贤,菩萨,佛菩萨体悟到这个空性,体悟到这个真空妙有,缘起性空。所以他入不二法门,中道实相,所以佛菩萨能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就像黄念祖老居士在《无量寿经》注解里面讲,所有的法门都要开悟以后才起修,只有这一句念佛,阿弥陀佛的法门是不用开悟就可以开始修行。这一句佛号可以念到怎么样?念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到应无所住。好的它也挂不住,坏的它也挂不住,好的他也阿弥陀佛,坏的他也阿弥陀佛,他念到后来真的烦恼挂不住了,贪瞋痴慢都挂不住,他就做到应无所住。虽然应无所住,他还是继续佛号念下去,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得很清楚,「生其心」。

  黄念祖老居士说,一般人能做到无住,就不能生心;做到生心,就不能无住,分两段。只有开悟的人,大彻大悟的菩萨才有办法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入不二法门。但是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它可以做到应无所住,又生其心。所以它是「暗合道妙,巧入无生」。很多老菩萨为什么念到后来,站着走、坐着走,预知时至?为什么黄念祖老居士讲说,老菩萨有办法,一切烦恼都挂不住,但是念得很清楚?因为《净土圣贤录》里面,已经有很多人这样的表法跟示范。锅漏匠就是这个例子,他念到三年,他站了三天才往生,站三天。等到谛闲老法师来拍一拍说,你比名山古剎的大和尚还了不起,拍以后他才倒下去,这就是功夫。

  所以老法师说,能得的念头与所得的一切,都是空空地,我们的心才真正的回归到平静,回归到清净平等。清净平等是我们的真心本性,也就是宗门里面讲的、所说的明心见性。因此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般若经》讲二十二年?就是一切众生不知道诸法皆空的事实真相,不能够行菩萨道,菩萨道是觉悟之道,凡夫走的是迷惑之道。所以才会有十法界、六道、三途,迷得重的是三途,稍微轻一点的是六道,再轻一点的是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就是声闻,阿罗汉;缘觉,辟支佛;菩萨还有佛。这个佛如果按照天台宗的说法,就是没有破根本无明的。如果破根本无明的就入一真法界了,他就是离开十法界,入一真了。

  那如果按照天台宗的判法,就是藏教佛跟通教佛。但是他也是佛,但是他还没有破根本无明,他相似,在六即佛里面叫做相似佛。在六即佛里面,真正的佛是究竟佛跟分证佛。那前面四个是什么?名字佛、理即佛、观行佛、相似佛。所以十法界的佛,老法师我听他讲经开示,相似佛。所以无论是三途、六道、四圣法界都是迷,都没有契入空理,契入空理就证得一真法界。

  一真也是勉强说的名相,这个地方,我听到老法师这样开示我很高兴。我们都会被名字相执着说,真有一个一真法界。老法师这里把这个点出来,他说,一真也不可得,一真也是勉强说的名相。老法师说,如果我们执着真的有一个「一」,执着有一个「真」,他说,这又错了。为什么?法执,「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既然跟你讲《般若经》里面讲的三个要点,毕竟空、不可得、无所有,那怎么还会有个一真法界呢?有人就会问啦,既然没有一真法界,那为什么老法师又要说一真法界呢?老法师刚才讲,勉强说的名相。简单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境界,给它一个名称叫一真法界。这样各位就明白了。

  所以老法师说,如果你执着有一个「一」,执着有一个「真」,又错了。因为一的对面就是多,真的对面就是假。惠能大师说了,一多、真假是二法,一跟多、真跟假是二法,你还是没有契入。你有个一就有个多,还有很微细的这种执着。二法就不是佛法,什么叫二法?相对待的法叫二法,有大跟小、有对跟错、有是跟非,这叫二法,二法不是佛法。所以没有「一」的念头,也没有「真」的念头,才是真正的一真法界。哎呀,这句话讲得太好了。

  由此可知,稍稍起心动念就错了,禅宗里面讲「动念即乖」。那学佛要怎么学呢?宗门常讲从根本修,根本就是什么?一念不生。所以禅宗在开示说,一念不生,超生净土。但是这个一念不生,多么不容易啊,是菩萨的境界,不起心、不动念。所以心地清净,没有一个念头。若有一个我现在一念不生,就已经生了一个一念不生的念头,这就错了。

  所以初学的人,禅宗的宗门用盘腿面壁的方法,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学成以后,要在生活中去历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那就成功了。这个时候所有的境界都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没有离开十法界、六道、三途,所以法界才称做一真。若真有十法界、六道、三途,法界怎么能够称做一真呢?所以转变在心,转变在认知,认识境界的实相,就是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

  那么来也空空,去也空空的意思很深,能认识清楚,就会很欢喜掌握机缘。因为你了解来也空空,去也空空,所以把握当下,欢喜的掌握机缘,成就无量的功德,所谓积功累德。凡夫就是迷了境界,错认了境界,造作罪业,但造罪不是有意的。佛说所有一切罪业的根源是愚痴,痴就是不了解事实真相,才会做错事、用错缘。觉悟的人了解事实真相,所以起心动念、一切作为都是积功累德。其实老法师说,积功累德是世间人的概念,觉悟的人没有这个念头。十法界的众生有这个念头,有积功累德,一真法界的佛菩萨没有这个概念、没有这个念头。

  为什么?因为一真法界的佛菩萨,他们都已经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成究竟佛了。究竟佛的最高境界,他体悟不可得、毕竟空、无所有。所以他都能够体悟这三个道理,毕竟空、不可得、无所有,怎么还有一个积功累德呢?所以他们能够在十法界教化众生,可以「作而无作,无作而作」,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自然感应道交,决定没有起心动念。

  古德用敲磬做比喻,敲打比喻众生的感,磬发出声音比喻佛菩萨的应,实际上佛菩萨的应也是自性的感应。而我们将佛菩萨看做人,一切诸法看做实体。大乘精义我们无法体会,所以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事物都是自性。宗门觉悟的人常说,「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这说尽了事实真相,虚空法界只是一个自性而已。所以《金刚经》里面讲说,一切法都是佛法。那么自性是能变,感应是所变,何处有感,何处就有应,感应道交,丝毫不爽。感应的理事深广无尽,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明了之后就晓得怎么样学佛,怎么样的做人,怎么样的过日子,达到真正的幸福美满。

  所以如果你懂得老法师这样开示的道理,你就会做到,你绝对可以做到跟苏东坡一样,美玉被掉包了,他会心一笑,他也没有起瞋恨心。所以我说苏东坡至少,他也相应到这个境界。老法师说,世法讲真善美慧,佛法讲常乐我净,这是真有。可是十法界的众生没有,一真法界的佛菩萨才有。也就是说,起心动念的人没有,不起心动念的人才有。佛把心比喻做水,水在平静不起波浪的时候像一面镜子,把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这叫比喻真善美慧、常乐我净。可是水一起波浪,虽然还能照着境界相,但是支离破碎,所以真善美慧、常乐我净就失去了。

  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的心即使应化在六道,随类化身、随类现身、随机说法,还是平静的。说法时,「说而无说,无说而说」。示现时,「现而无现,无现而现」,永远都处在一真的境界,心永远保持像水一样平静,所以自性的功德就是水的光,能照见一切万法。在十法界里面,愈往下心的波动幅度愈大。也就是说在十法界里面,六道里面的三恶道,他们心的波动很大。愈往上波动就愈小。什么时候心在境界里面不动了,没有起波涛了,没有动了。以《华严经》来说,最低限度是圆教初住的菩萨,也就是破一品根本无明,他的自性的般若德、法身德、解脱德就现前了,三德祕藏就现前。

  以上这一段,我们是看到这里,苏东坡他的美玉被掉包。最后这一段经文说,那个美玉又到哪儿去了呢?让我们想到说,不管说你所收藏的宝物也好,或是金银珠宝也好,或是娇妻美妾也好,等等这些。种种世间一切万法,最后结论就是来也空空,去也空空。那怎么样去体悟这个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呢?老法师这一段给我们的开示,让我们完全明白、了解。这里我们就用这样来做诠释,这一段文里面所告诉我们的道理。虽然它是章持把人家的美玉掉包了,是在讲这一段「以恶易好」这个道理,但是从这里可以契入心性。

  摘自《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一八六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心性       黄柏霖)(五明学佛网:心性       黄柏霖)  

 魏德东教授:以心性和直觉概括中国佛教哲学的特质 

 水野弘元:心性本净之意义 

 陈士东居士:心性在何处? 

 陈兵教授:心性之印定 

 陈兵教授:大圆满心性光明论 

 元音老人:元音老人文集菁华录 第二章 明心见性 1 心性 

 卢志丹居士:修行,就是打磨心性 

 雪漠:资粮与心性 

 徐恒志居士:涵芬集 第一部分 心法指归 五、关于心性等几 

 明一法师:明一法师观心文集 二 五种心性可观察 

 惠空法师:以规矩为调整心性的起步 

 惠空法师:时时反省调整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