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吕碧城:虽然遭到家难,反而躲了匪难,感恩观世音菩萨!


   日期:2018/5/17 16:0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吕碧城:虽然遭到家难,反而躲了匪难,感恩观世音菩萨!】

  陈海量

  吕碧城女士说:“我家从前住在安徽六安州。当我13岁的时候,偶然得到一卷《观音白衣咒》,说持诵百日,能消灾得福,我就每日焚香虔诵。等到刚满百日之期,忽然遭到家难。我家的人都被许多族人禁闭在本宅内,长年不得和外界通消息。后来母亲设法,用密函向外祖母家请求援救,结果得到援助,我们得以到来安县舅父家里寄住。

  那时我常常想:为什么持咒百日,求福而反得祸呢?其后有土匪“白狼”来侵扰安徽,六安被蹂躏得变成废墟。当时我家旧宅里,只有孀(音双,寡妇)嫂和她的女儿翠霞,以及她的女婿汪君居住着。“白狼”闯到宅中,把汪君杀死了,翠霞也在这时殉难。我的嫂嫂逃到上海,不久也就病死了。现在我才明白:倘若那时我仍旧住在六安,一定同样遭到匪难的。我们避居到舅父家里,实在是因祸得福哩!”(1946年)

  选自1946年《可许则许》

  【如果这个差事谋成,早就葬身鱼腹,感恩观世音菩萨!】

  陈海量

  吴县王玉如君,住在上海的时候,想谋一个轮船司长的职位。因为谋这个位子的人很多,玉如恐怕事情不成,来同我商量;我就劝他念观世音菩萨。玉如就听我的话,早晚持念,可是结果事情还是不成;玉如怀疑菩萨无灵。我对他说:“目光要放得远大些,不应该以一时的得失,就怪菩萨无灵。菩萨是不会辜负你的!”过了两月,这条船被风浪沉没在大西洋里,船里的人都落水溺死,没有一个幸免。不幸的消息传到上海的时候,玉如跳跃着来向我说道:“这真是菩萨保佑我呢!假如我从前所谋的职位成就的话,我也早就葬身鱼腹了。”

  选自1946年《可许则许》

  【两次神风显异,经宝完璧而归,老僧免去牢狱之灾】

  明朝嘉靖四十三年,东南州县发生了大饥荒。苏州洞庭山寺有一部唐代白居易手写的《金刚经》全文,为镇寺之宝。这年寺里的僧众缺乏粮食,寺里的住持迫不得已,将这部经抵押给山塘王宦,换来五十石米以救急。一年后,王宦把住持僧请到家里,愿意将此前的米布施给寺里,作为对僧人的供养,并把这部经还给洞庭山寺。住持回寺时乘船过湖,向船上的人称叹王宦的功德。众人都请求看一看这部经,他刚展开经卷,忽然狂风大作,竟扯下经文的前几页,飘入空中吹走了,住持僧懊悔不已。

  三年后,有官员听说这部经的来历,找借口陷害住持僧,把他关进监狱,逼他献出这部经。当这个官员看到经文已经不全,觉得不太称心,就取消了住持的罪名,把经仍然还给寺里。

  那位住持过湖的时候,又刮起大风,当时天已昏黑,船划入一个偏远的村庄避风。他登岸取火,到了一户老渔夫家,看见墙壁上贴着以前被风吹走那几页经文,完好无损。渔夫姓姚,问他这几页经文的来历,他说:“三年前有一道火光落在田间,我惊奇地过去观看,原来是几张写着字的纸,我就贴在墙上了。”

  住持僧对着经文悲泣,不停地顶礼称念“护法韦天”,说道:“要不是两次神风显异,这部经必定落入权贵之门,不能再成为镇寺之宝了。”

  于是详细讲述了前后经过。渔夫又吃惊又感动,于是改业务农,又捐出很多钱装裱经卷。每年到了得经和还经的日子,他都要去寺里礼拜,后来活到八十二岁。

  ——《金刚经果报》记载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持诵       感应)(五明学佛网:持诵       感应)  

 仁焕法师:没有感应怎么办 

 觉明法师:《准提咒念诵仪轨•大悲心咒持诵仪轨 

 陈士强教授:历代感应传通鉴 

 李四龙教授:仁寿舍利的“感应”分析 

 黄国达居士:谈感应与神通 

 大安法师:感而遂通与感应道交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 

 大安法师:感应道交 

 宋道发教授:观世音菩萨感应初探 

 能利法师:印光大师的因果与感应思想论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六 

 药师山·紫雲居士: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大日经)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