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东天目山四众弟子给齐素萍居士祝寿,更愿天下老人皆吉祥安康! |
||
|
||
《山海经》名龙首山,亦名浮玉山,位于吴越古城临安市五十里处,主峰海拔1500米。《大藏经》谓:宇内三十四洞天,名太微元盖之天;《太平寰宇记》云:水缘山曲折,东西巨源若两目,故曰天目。东天目山山顶有一泉池,与西天目山山顶泉池遥相呼应,冬夏不枯,如仰望蓝天的一对巨目,由此得名天目。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奇特的山体结构,形成天目山,山雄、水秀、石奇,古树参天,云罩雾遮,溪瀑纵横的壮观景象,真所谓天目三千丈,东南第一峰。 山上胜境古迹颇多灵瑞,犹如仙境,有八景最为著名:仙峰远眺、云海奇观、经台秋风、平溪夜月、莲花禅坐、玉剑仙桥、悬崖瀑布、古殿栖云等。 东天目山玉屏峰、环翠峰,其形如椅,左右垂肩,苍松翠竹罗列森然,昭明寺深藏其中。迄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因宝志公大士飞锡来此,开辟了这片佛教圣地,始为初祖。后梁武帝之子昭明太子萧统入山修行,分《金刚经》三十二品,聚诸僧众。集结茅棚为丛林,南朝梁武帝大通年间赐“昭明禅寺”匾额,遂成业席,宗风远播,盛极一时。历代僧桀倍出,孕育了志公、高峰、中峰、彗忠、玉琳六代国师,得道者不胜数。 昭明禅寺 昭明寺,开梁代之鼎盛,历史悠久,几兴几费皆因大火。1958年,山上林场因烘培药材,招致大火,昭明寺殿堂庙宇毁于一旦,僧众被迫离开,从此一片瓦砾废墟。荒草丛生。 1996年至今,十余年如一日,常有一个矫键身影,迈着坚毅的步伐,奔波在乡间小径,攀徙在蜿蜒山间,穿梭于青松翠竹中,她就是恢复重建昭明寺道场的齐素萍居士。齐居士有感于兴极一时的古道场,败落至此,不禁落泪感叹佛法日衰,遂发愿一定要恢复东天目山,建立尽虚空遍法界第一的净土宗道场,让有志于修学佛法的同参道友们,有一处安身立命之所。 背山 齐居士凭着对佛陀教育事业的至诚信心,立下坚定誓愿:“死也要死在东天目山,不恢复道场,决不下山!” 十年寒暑,齐居士靠着坚毅的毅力,遵循着导师净空老法师的教诲,靠着众人肩挑体荷。千年古刹渐渐恢复了昔日的庄严,经声佛号回响在山林之中,成为响誉世界的净土道场。 齐素萍居士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由五里亭踏古道石阶,蜿蜒而上,经七里亭,抵倚天门,放眼远眺群山,诸峰顶冲出云端,若浮若隐,仿佛已置身仙界。远处瀑布如白虹直垂山间,名东崖瀑布。崖上溪流汇聚成池,名黑龙滩。夕年垂公桥,停靠于两崖间,瀑流横披,如白虹卧波,直垂山间,水流顺势而下,蜿蜒曲折,直至山脚,连绵百丈。 由桥而上于云雾之间,古木参天,翠竹夹道,佛号顿灌于耳,豁然而见,梁代古剎四字,苍劲有力镶刻于山墙中。 拜进山门,于2004年恢复的天王殿内雕梁画栋,柱联:“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为人为法为证菩提”,一语道破,齐居士恢复寺院的用心。此门是寺院的第一道门,谓三门,因自古寺院多建山中,又称山门。一入殿门,弥勒菩萨笑颜相迎,慈悲欢喜,告诉我们要生平等心,呈喜悦相,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人生苦短数十寒暑,要能看破放下,终得大自在。 两侧伽蓝圣众菩萨:四大天王,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关圣帝君,皆为佛门护法。擐甲持杵洞察事非邪正于当念,扬眉瞬间委悉善恶因果于湫毫。 东天目山秉承导师净空上人教诲,一句佛号,一本无量寿经,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是净土宗的专修道场。 远望“西方一号”楼似舫船 西方一号念佛堂为“昭明寺”主体建筑之一,建于2001年,整体为两层楼阁的舫船建筑,喻苦海慈航渡众生,此船也被四众弟子喻称为,西方极乐世界的接引船。只见船头锦幡高悬,上绣金色大字“西方一号”。念佛堂启建因缘很特别,齐居士一日在梦中,忽见汪洋大海,许多人挣扎其中,痛苦非常,求救声不绝于耳,齐居士见此惨状,大声念佛,求佛菩萨慈悲救拔苦难众生。刹那间,一艘大船飘然而至,齐居士大喊道:大家赶快上船。众人奋力攀上大船,度过茫茫苦海,抵达彼岸。梦醒后,齐居士发心,一定要建艘慈航,帮助念佛同修精进修行,速度业海,早归极乐故乡。 西方一号念佛楼墙体 镶嵌着净土法门法师的题词“庄严国土” 一楼为念佛堂:供奉四米高的西方三圣立像.中间是西方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左边是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梵文音译,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以两个无量含概一切无量,智慧、德能、相好等等通通无量,是供四众早晚课诵和平时共修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