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万行大和尚:要怎么做,才能让金钱和权力不会丢失 |
||
|
||
为什么有的人获得了金钱和权力又失去了呢?就是因为他不懂金钱和权力存在的真正价值与意义,不敬重金钱和权力,不懂得如何善用金钱和权力,所以即便拥有了也会很快失去。 爱情、友谊、健康也是如此,天下万事万物都符合今天讲的这个道理,只有你理解了它,尊重它,珍惜它,你才配拥有它。所以不要因为自己没有得到金钱、权力、爱情、健康、友谊而怨天尤人,一切原因都在自己身上。 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种人,当他生起利益众生之心后,发现自己的能力不够,于是默默地努力。经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最终拥有了所需要的能力,然后去实践自己的理想,达成了自己的初衷。 而有另一种人,他只想拥有金钱和权力,并不想做利益众生的事,他也同样努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终于也拥有了金钱和权力,但他却不知如何运用。 这两种人最初的动机和发心截然不同,第一种人是把金钱和权力当成一种工具去利益他人;第二种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和虚荣心。 在修行人中也有这两种,一种是看到众生痛苦,希望帮助众生解脱痛苦,于是苦苦修行几十年,终于拥有了智慧、神通、金钱和权力,然后用这些来帮助众生拔除痛苦,从而做到了自利利他。 还有一种是厌倦了社会,所谓“看破放下”了,躲进佛门修行,最终也获得了金钱和地位。但他是为自己而修,利用钱财和地位来享受和满足自己的私欲,从而达到了自利。同样都是通过努力达到目标,前者在利他的同时自利了,后者最终并没有真正自利,因为社会把他抛弃了,众生把他抛弃了,他自己把自己抛弃了! 一个人的价值取决于他对社会、对人类的贡献。选择利己还是利他,体现了一个人的品德与境界。品德与境界决定了一个人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人可以用金钱买到快乐、爱情、友谊和五欲六尘的种种享受,但这一切都是短暂而不真实的。佛门里虽然大家同住一个寺庙,但各自的目的并不相同。有的人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想借用这个好环境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实现自己的私愿,而不是利用这个平台来实现自己的菩萨愿,利益众生;有的人是为了修行,为了弘扬佛法,为了利益众生。 我常讲三十岁之前是学习知识的阶段,三十岁到五十岁是做事培养能力的阶段。五十岁以后是提升境界的阶段。在三十岁之前就应该学习知识,什么知识都应该学。如果到了四十岁还在学知识,不做事,不培养能力,那就违背了道。四十岁以后各方面都成熟了,是发挥自己能力的时候。 如果到了五十岁还在讲知识、能力,不讲境界,他就是个凡夫俗子。五十岁是一个人的黄金年龄,应该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成熟得像纯金一样熠熠生辉。我们那么敬仰佛菩萨,是因为他们不仅有知识,有能力,更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境界和智慧。 而罗汉不被我们那么景仰和崇敬,是因为他们只有知识和能力,没有佛菩萨的智慧和崇高的境界。世间上那么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为什么他们的成功是短暂的,他们并没有人格魅力呢? 也是因为他们只有知识和能力,没有境界。有的人虽然死了,但还活着,继续利益着无量无边的众生。因为他的境界光耀千秋,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但更多的人虽然活着,实际上已经死了。 只有知识和能力,没有境界,会让一个人变得庸俗,甚至堕落,因为它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 境界是一个人灵魂的外延,是与生俱来的。那些“发心菩萨”之所以有悲心,是因为他们有菩萨的境界,但还欠缺知识和能力。 只有通过几十年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他们的悲愿,达到真正菩萨的境界。知识、能力、境界这三者同步进行,不分先后。就像我们的言行举止所体现的,都是我们的知识、能力与境界。 为什么世间上那么多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得不到他人的信任,别人在用他的同时还要提防他,限制他呢?就是因为他太有知识,太有能力,没有境界。而有一种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获得他人的信任,因为他在拥有知识、能力的同时,还拥有崇高的境界。 有根器的人可以三步并作一步走,没有根器的人只能取其一或者取其二。真正的境界是一步到位。现代人的精神力量被物质力量所冲淡,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认识上容易出现偏差,认为金钱和手腕可以搞定一切,忽略了最重要的思想境界的培养,所以无法同步。 一个人想要成功,首先要具备正确的人生理念。想成佛,没有佛的见地、承受力和心量,成得了吗?如果有了佛的承受力和心量,没有佛的智慧和才能,可以慢慢学习知识,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增长自己的智慧。 要想功成名就,心性(境界)是第一位。为什么罗汉永远都是罗汉?因为他就像栽在盆中的植物,生长受到了限制。要想成为菩萨,必须从花盆中跳出来,回到广阔的土地上,才不会被局限。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去践行佛法、用生命去体证生命本质的智者。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道,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六度万行,历经了三十余年,找到了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将一生心血《东华禅》无私付予芸芸众生,殷切期望天下苍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