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德育古鉴》之“福尽而亡”有福长寿


   日期:2018/6/19 18:1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德育古鉴》之“福尽而亡”

  有许多佛子,好高骛远,整天高谈阔论空性如何,无上瑜伽密法如何,大圆满如何,大手印如何,却极少留意过福德资粮的管控和支配问题;虽然看起来,这不是什么高深的佛理,但是,就是这个看似不高深的东西,却往往让很多在家出家的大德非常尴尬,历史上这样的大德,藏传汉传都有,他无法达到寿命的自由和自主,甚至连弘法利生的事业都不能如愿完成;说到根本,就是他没有全面的掌控福报的“开源节流”的技术;包括藏传历史上,很多声名显赫的大德,寿命短促到让人无法相信;我们抛开诸佛菩萨示现无常的因素,抛开愿力故意如此示现短寿的因素,如果单纯是福德方面的问题,那么,这是非常令人不愿意相信的,但是事实如此,他们没有解决寿命自主的问题。我们不是说佛教体系中那些高大上的教法不好,而是说,每个人都应该踏踏实实的,按照次第来修行,先老老实实把基础的问题解决好,不然,所有的“高谈阔论”,最终只能化为“空中楼阁”。

  寿命问题,以前宣化上人有一个说法,叫做福尽人亡,这是非常有道理的,下面的典故,也记载的是这一类历史典故;希望大家阅读下文,仔细思维关于福德管控的道理,希望大家真正做到“开源节流”,能够做到正确把控和使用福德。


  1、昔太学生二人,同年月日时生,又同年发解。 过省,二人约相近差遣,庶彼此得知祸福。故一人授鄂州教授,一人授黄州教授。 未几,授黄州者死。鄂州为治其后事,祝柩前曰:「我与公年月日时同,出处又同。公先我去;使我今即死,又后七日矣!若有灵,宜梦以告。」其夜果梦告云:「我生于富贵,享用过了,故死。公生寒微,未曾享用,故生。」以此知人之享用,须留有余。后鄂州教授历官至典郡。岂非闻此儆悟修省而然耶? (选自《德育古鉴》---奢俭类)

  译文:

  从前有二位太学生,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生,又在同一年考上科举分发官职。当要上任时,两人约定要继续保持联络,以便得知彼此的遭遇及祸福变化。结果一位被派任为鄂州教授,另一位则派任为黄州教授。没多久,黄州教授竟然去世了!鄂州教授为好友料理后事,并且在他灵前祝祷:「我和你生辰相同,担任的职务大小也相同,你却先我而去;即便我今天就会死,至少也已晚了你七天!如果你在天有灵,请托梦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当天晚上鄂州教授果然梦见黄州教授来告诉他:「我生在富贵之家,已经把我的荣华富贵享用完了,所以就死了;你生在贫寒穷苦的家庭,还不曾享受福报,所以你还活着。」由此可知人的受用福禄都有定数,得常常要为自己留些余地。后来鄂州教授一直升官,做到典郡之职,这恐怕是听了黄州教授的话,心生警惕,努力珍惜福报的结果吧!


  2、广德守赵次山公崇贤,方崖公大佑之大父也。方崖髫年夜读,怀炭少许,欲为烘足之用。次山见之,叱曰:「汝少年读书,当习勤苦,乃尔不能耐寒耶?如霜天雪夜,朝臣待漏,亦不免于寒苦耳。人生未老而享既老之福,则终不老;未贵而享已贵之福,则终不贵。」方崖谨佩斯训,官至大司寇。(选自《德育古鉴》---奢俭类)

  译文:

  广德郡的太守赵次山,号崇贤,是方崖公(号大佑)的祖父。方崖公小时候,有一天晚上读书,抱了一些木炭,想要拿来烘脚取暖。祖父次山公看到了就喝叱他说:「你小小年纪读书,应该学习勤劳刻苦的精神,怎么连一点点寒冷都忍受不了呢?你要知道,在朝为官,就算是寒冷的冬天下雪的时候,不到五更天,就得排班等候朝见皇帝,终免不了要忍受寒冷之苦的。一个人如果还没老就享受老年的福,一定没有办法活到老;同样地,还没有富贵就先享用富贵之福,也终究不可能达到富贵的地位。」方崖公恭谨领受祖父的教训,最后官至大司寇。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德育       福尽而亡)(五明学佛网:德育       福尽而亡)  

 有一种死,叫“福尽而亡” 

 德育故事:五子登科 

 德育故事:竹马儿童与贤能太守的信义约定 

 德育故事:人的福气有多大,取决于他心量有多大,量大福大! 

 德育故事:一棵老树竟挽回了兄弟三人的情谊 

 德育故事:家庭出现隔阂,该怎么做? 

 德育故事:汉明帝为何如此礼遇这对兄弟 

 智慧的家庭给予孩子最多的都是“德育”,而不是“财育” 

 聪明的家庭,给予孩子最多的都是“德育”,不是“财育” 

 有一种死,叫“福尽而亡” 

 德育故事:孝悌善报之薛包 

 德育故事:孝子循吏纯臣之狄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