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善有阴善、阳善;如何积德?如何好德?


   日期:2018/6/27 19:5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善有阴善、阳善。你做的好事完全显露出来,人人都知道,报纸、电视传播赞扬你,这是‘阳善’。你做的善事没有人知道,自己也不会告诉任何人,这是‘阴德’。如果是阴德,你将来得的果报厚,殊胜而且长远。如果是阳善,人家会赞叹、恭敬你,但是你的果报就报掉了。

  名也是福,一般讲‘知名度高’。名是天地鬼神都忌讳的,所以出名不是好事情。知名度很高的人,没有实德,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灾害,这是现报。一个人没有过失,行善积德而被别人侮辱、误会,恶名广布,这倒是一件好事。好在哪里?每个人看到他,瞪他一眼,骂他几句,这也是果报,就把他无始劫以来的罪障都报掉了。所以,他的儿孙往往忽然之间发达了,也有少数是自己晚年福报现前。因此,阴德、阳德的果报非常微妙,不能不加以辨别。我们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应该怎么作法,自己就明白了。

  古人所谓‘实至名归’,你真有实德,自然有人赞叹。你藏得再隐密,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被人赞扬。譬如近代印光大师一生修善积德,没有人知道。到他老人家七十岁的时候,有几位有学问、有道德的居士在普陀山藏经楼遇到他,他们觉得印光法师的风度、言谈与一般出家人不一样,于是常常亲近他,才知道老法师真的有德行。于是在报纸、杂志上写文章发表,印光大师的大名就传开了。这不是印光大师委托他的,是这些人真正见到一位高僧大德,所以普遍向广大群众介绍,这是‘实至名归’。这个名不是虚名,是真有实德。

  在世间享盛名、最容易出名的是哪些人?电影明星。出名也是福报,如果没有实德,往往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灾难,所以这些大明星真正能得善终的不多。不仅是影剧界,任何一个行业,如果没有真实的德行,知名度愈高,潜伏著意想不到灾害的机会也愈多。

  《易经》: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易经》的两句话,为我们说明。自古以来,凡是厚实、积善的人家,其后代往往会发达。纵然没有大的发展,也能够平安过日,不至于招惹一些凶灾。这两句话可以从历史上来作证,现前我们细心留意也能观察到。这个人家过去的先人以及他本身积恶,欺负别人,尽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这个人家必定不能久享富贵。纵然现前他是大富大贵,也只能享一时之福,终究会衰败。

  问:如何积德?如何好德?——细说阴德、阳德——细读消化,利益无穷哦

  答:

  一、“好(hao第四声)德”的重要性

  “好德”是五福之一,而且是重要的一福。一个人有了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德,这是一生中最幸福,受用不尽的。因为“好德”能赢来长寿、富贵、康宁和善终。因此,我们可以说,‘好德’是一切快乐和幸福的泉源,“好德”是一切好运和福气的根本。

  “好德”需要我们不断培植,正如长寿、富贵、康宁需要随时培养一样。假使我们现在不把“好德”的因继续种下,那么一切享受都会变成非常奢侈的“消费品”,因为没有播种,福报享用完了,必然会贫穷匮乏。

  古德曾说:

  保藏的东西,不一定属于自己。

  享用的东西,不再属于自己。

  只有施舍的东西,才真正属于自己。

  当我们用种种方式把财物贮存或积蓄起来时,我们不一定会再拥有那些财物。譬如你拿钱买股票,股票可能会下跌;买黄金珠宝又可能被盗贼抢走;参加合伙投资,不但有风险,而且万一被合伙人骗走,那岂不前功尽弃?买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时会赔本,将来万一遇到败家子,也会倾家荡产,难怪《大宝积经》上会说:

  “一切财物,都是天灾、人祸、盗贼、官府和败家子这五家所共有的。”

  享受物质就是消耗福报,而且享受五欲的感官快乐,这是很肤浅而又很短暂的,享用过的财物永远不能再属于自己。只有把财物施舍在适当的地方(佛经上叫做‘福田’)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那么财物才具有永恒的意义,而不致被天灾、人祸、盗贼、官府和败家子所夺去。所以古人劝我们要布施积德:

  三宝门中福好求,大富之家前世修。

  未曾下得春时种,坐守荒田望有秋。

  一切财产总非真,及早将来施于贫。

  水火盗官并逆子,五家有份尽来侵。

  一粒落土百粒留,一文舍出万文收。

  与君寄在坚牢库,汝及子孙享不休。

  没有布施修德,将来的日子很难挨过,尤其是一个临命终时,一切财物、朋友、眷属、权力都带不去,只有平生所作的善恶业力跟随着我们。就这一点来说,修德真是非常实用的。

  问题是,我们并不知道死神何时会来。但死神肯定要来。而且随时都有突击我们的可能,所以我们还是趁早修德吧!

  二、德的种类

  德的分类非常多。例如:它可分为“阴德”和“阳德”两种。阴德的力量,比阳德大得多。

  《中庸》里提到智、仁、勇三达德。

  只有仁爱,而没有智慧,会产生为虎作伥的流弊;

  有智识而没有仁慈,会危害社会;

  有智有仁,而没有勇气实行,则一切美德成了空谈。

  《论语》里又叙述了温、良、恭、俭、让五德:

  温和柔软,可以导致心理健康;

  善良仁慈,可以导致长寿善终;

  诚恳恭敬,可以导致平安宁静;

  节俭勤劳,可以导致财富和身体的健康;

  谦虚礼让,可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保住前面四种德行而不致流失。

  三、品德的四个层次

  品德的层次可分为下列四种:

  (一)算盘式的道德——以功利主义做出发点,做任何善行,都会仔细地考虑到成本、效用、果报和名利等因素。确实认为划得来,才会开始去做。这种人不会平白无故送你东西,他一定有所企图。他行善时常希求回报。

  (二)‘四海经之内皆兄弟’式的道德——这种人行善是出于一片同胞般的爱,比较没有自私心的心机和功利的色彩。他把所有的人都当兄弟一样,因此,行善较为自然,而且也出于真情。但是因为有我执在作崇,所以仍有人我的分别,不能达到忘我的境界。

  (三)爱人如己的道德——因为这种人已破除了我执和烦恼,所以能忘我。而达到爱人如己境界。能这样做已经是圣人了。但因为他还没有破除法执,所以行善时,心中仍然存有抽象的观念(例如:‘贫苦’和‘功德’等)。因为他有名相的负担,所以还不能做到绝对地自在。

  (四)最完美的道德——行善不但不望回报,而没有人我的分别,甚至也没有任何名相的负担,这种人的慈悲心是没有条件和无限量的。因为他行善时,连一点负担也没有,所以最真诚、最自然,也最快乐。

  古人说:“上德不德,下德执德。”

  意思是说:“品德高的人绝不会执着功德和名利,只有品德不太好的人才会计较功德和名利。初学的人行善,难免会执着善相”,等修养的功夫纯熟以后,就可超越名相的束缚和牵累了。

  四、修养好坏的六个等级

  我们,也可以把一个人品德修养的好坏,分为下面六个等级:

  (一)损人损己——这种人简直比禽兽还不如,好像虐待狂那样,只爱用责骂和伤害的方式来求满足自己心中的情欲。他们损伤别人,对自己也没有任何益处。例如:杀人然后自杀。

  (二)损人利己——这种人是害群之马,根本谈不上修养。他们为了达到自利的目的,不择手段,使用欺诈和损害众生的手段,或者从者杀害动物职业。

  (三)不损人、不利己——这种人,像行尸走肉一样地醉生梦死。譬如,只知拼命去做一些无意义的工作,或游手好闲,专干无聊的勾当虚度光阴。

  (四)不损人、只利己——这是修养最起码的工夫。又可分为两类:

  1、假利己——工作赚钱是假利己。赚来的钱,换得物质享受,这是消福,到头来还是一场空梦,得不偿失。

  2、真利己——读书明理以后,自己闭门思过,下功夫修养品德和锻炼心性。

  (五)利己利人——先求利己,站稳自己的脚跟以后,再兼善天下。

  (六)舍己利人——舍己不以为苦,利人永不疲劳。牺牲自己,帮助别人,这是菩萨的风范,是难能可贵的。

  (转载)


  消灾免难: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第一功德

  学佛为成佛,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不怀疑不夹杂,乘佛大愿力决定往生净土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恶念恶口恶行,忏悔我所犯一切邪淫重罪;愿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学佛网、转载者、各位读者;此文若有错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愿断恶修善、广积阴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持戒念佛、求生净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行善       积德)(五明学佛网:行善       积德)  

 仁焕法师:行善积德之微妙 

 衍慈法师:护生行善 

 大安法师:《西方确指》不念获罪无量、守此四法、终身及行善 

 卢志丹居士:行善改苦命,好命是修来的 

 药师山·紫虚居士:发爱心行善与佛教不能画等号 

 蔡礼旭老师:行善要敬重尊长 

 蔡礼旭老师:行善要爱敬存心 

 蔡礼旭老师: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只有做对了这件事,行善才有功德,可惜许多人却都不懂得 

 蔡礼旭老师:行善的次第 

 圣开法师:改恶行善福报随生 

 体慧法师:深信因果 止恶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