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百喻经卷下》:98.小儿得大龟喻 |
||
日期:2018/7/20 21:5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
【译文】 从前有个小孩,在地上玩时,捉到了一只大乌龟,准备杀掉它,却又不知怎么杀,就问别人:“怎么才能杀掉它呢?”有人告诉他:“你只要把乌龟丢入水中,马上就可以杀掉。”小孩相信了这话,便把乌龟丢入水中。乌龟一进到水里,马上就游走了。 世上凡夫俗子也多是如此。修行人想抵制外界对感官和思想的诱惑,从而修善积德,总找不到好的方法,就四处询问:“我要怎么样才可以得到解脱?”而破坏修行人的天魔王波旬以及恶导师就故意对他说:“你不懂得先破后立的理论吗?只要尽情享乐,纵情声色,不必刻意地勉强自己,自然而然的就会得到解脱。”真有愚昧之人,不经过认真思考,信了那些人的话,生命结束后,会堕入三恶道中。就像那个小孩,把大乌龟扔进海中一样的愚蠢。 《百喻经》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写在前面: 《百喻经》佛教文学经典,以譬喻宣扬佛法义理。全书从《经藏》12部经中取九十八喻,加上引言及偈颂,概称“百喻”。行文短小精悍,诙谐机智,生动巧妙,文浅理深。 百喻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在鹊封竹园。与诸大比丘菩萨摩诃萨及诸八部三万六千人俱。是时会中有异学梵志五百人俱。从座而起白佛言。吾闻佛道洪深无能及者。故来归问唯愿说之。佛言甚善。 问曰。天下为有为无。答曰。亦有亦无。梵志曰。如今有者云何言无。如今无者云何言有。答曰。生者言有死者言无。故说或有或无。问曰。人从何生。答曰。人从谷而生。问曰。五谷从何而生。答曰。五谷从四大火风而生。问曰。四大火风从何而生。答曰。四大火风从空而生。问曰。空从何生。答曰。从无所有生。问曰。无所有从何而生。答曰。从自然生。问曰。自然从何而生。答曰。从泥洹而生。问曰。泥洹从何而生。佛言。汝今问事何以尔深。泥洹者是不生不死法。问曰。佛泥洹未。答曰。我未泥洹。若未泥洹云何得知泥洹常乐。佛言。我今问汝。天下众生为苦为乐。答曰。众生甚苦。佛言。云何名苦。答曰。我见众生死时苦痛难忍。故知死苦。佛言。汝今不死亦知死苦。我见十方诸佛不生不死故知泥洹常乐。五百梵志心开意解求受五戒。悟须陀洹果。复坐如故。佛言。汝等善听。今为汝广说众喻。 原典: 98.小儿得大龟喻 昔有一小儿,陆地游戏,得一大龟,意欲杀之,不知方便,而问人言:“云何得杀?”有人语言:“汝但掷置水中,即时可杀。”尔时小儿信其语故,即掷水中。龟得水已,即便走去。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欲守护六根①,修诸功德,不解方便,而问人言:“作何因缘,而得解脱?”邪见外道、天魔波旬及恶知识而语之言②:“汝但极意六尘③,恣情五欲,如我语者,必得解脱。”如是愚人,不谛思惟,便用其语,身坏命终,堕三恶道。如彼小儿掷龟水中。 注释 ①六根: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 ②天魔波旬:天魔,全称为他化自在天子魔,四魔(蕴魔、烦恼魔、死魔、天魔)之一。 ③六尘:又作六境。指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等六境。众生以六识缘六尘而遍污六根,能昏昧真性,故称为尘。此六尘在心外,故称外尘。此六尘犹如盗贼,能夺一切之善法,故又称六贼。 来源: 1、《百喻经注释与辨析》荆三隆 邵之茜著 2、《百喻经注释》弘学注释 3、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