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怡西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二)-2


   日期:2018/7/30 12:12: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怡西法师:《佛说十善业道经》(二)-2

  佛的这句话,打破了我们知识系统对于内心和环境的认知。我们把内心世界和外部的物质世界看做是个自独立,没有关系的个体。我们试图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改造达到改善生活的目的,即使有时候也稍微关照一下内心世界,但决没有把心当做是环境的主宰。我们所谓对心的关照,无非是看看山、看看海、听听音乐、读一本类似心灵鸡汤的书等等,这些种种所谓对心的关照,其实仍然是外求的,我们仍然把心当做是外部世界的附庸,需要借助外部的什么来达到心灵的平静。那么假若没有机会见到山、见到海、没有音乐可以听,没有心灵鸡汤的书可以看,你的心就没有办法平静,没有地方可依,那怎么办呢?

  假若和外部的世界有对立,有矛盾,有冲突,我们需要从化解内心的对立、矛盾、冲突下手,化解内心的这些,需要的是明理,并不能依靠外界的什么来彻底解决问题。

  不仅我们现前的境界由内心决定,十法界都是由心所现,由识所变的。众生有不一样的想法,有善的、有恶的,所以就现出有善道、有恶道。以凡夫趣来讲,有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我们依次来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现出不同的道。

  一、天道。

  是什么样的心想能够造出天道?修上品十善、四无量心。

  天的生活环境非常美好,衣食受用是人间没有办法想象的。天道需要修上品十善、四无量心。所谓上品十善,就是本经讲的十善业要修成上品,满分一百分的情况下,至少得打九十分,这算上品。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上品十善、四无量心是生到天道的业因,能够有这样心行的人,来生就会到天道去。就象前面讲过的那样,百界千如,人道里面当下有一些人就活在人道的天道,他们上品十善,慈悲喜舍,这些人将来的去处就是生往天道,当下的心行已经决定了未来的去处,而当下的心行也正现出一个与心行相应的境界给你享用。这是别人不能强占,也无法共享的。是你自己的世界,你自己的境界。每个人所享用的一切,都是他自己业力所现。

  二、人道。

  是什么样的心想能够造出人道?修五戒十善。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

  要修五戒十善才能够得人身,我们已得人身,都是过去生中曾经修五戒十善得来的。

  三、阿修罗道。

  也是修五戒十善、四无量心,跟天道业因相似,但是这里面夹杂着不善。虽然也修善,但是夹杂着争强、好胜、傲慢之心。做善事,必须也要出风头,喜斗争,虽然也爱护弱小,但是跟强的人一定要拼斗一番,看看谁能胜出。

  阿修罗这种情形总得来讲嗔心重,福报大,修善积福夹杂争强好胜会感召修罗道。因为修罗道的人,前世修善也非常积极,所以他们福报很大,但是争强好胜的习气难以改变,整天都要和天道争斗,一生当中不断斗争。斗争就是苦,即使福报大,仍然很苦,原因就是前世修善里面夹杂着好争斗的不善所致。

  四、畜生道。

  畜生道的业因是愚痴。

  愚痴就是没有智慧,不明事理,黑白颠倒,是非不分。所以他没有办法辨别邪正、是非、真假、善恶,内心里面犹犹豫豫,容易听信谣言。这些都是愚痴的表现,是畜生道的业因。

  五、饿鬼道。

  饿鬼道的业因是贪心,贪得无厌。

  无论贪名、贪财、贪色、贪吃、贪睡,统统都是贪,只要有贪心,不管贪哪一条,都是造饿鬼道的业因。贪这个心念,或者说贪这种业习,根深蒂固,范围广大,以至于老百姓普遍认为人死后,没有其他别的去处,统统都是做鬼的。我们这里讲贪是饿鬼道的业因,是依普遍的情况,实际上,由于贪心炽盛,造作种种严重的罪业,那必然感召更严重的果报,地狱的那些铁床铜柱,究其前因,又哪一个不是由于最初的贪念所致呢?贪的念头不治断它,就会生发出后面的嗔,直接就是造地狱的因,贪也好,嗔也好,都属于愚痴。这三条其实是不能完全剥离清楚的,只是哪个最强盛,业力就会往哪边牵引。

  六、地狱道。

  这是六道里面最苦的,业因是瞋恚、嫉妒。

  爱发脾气,性格暴躁,不能忍辱,常常骂人,甚至骂父母,骂佛祖,指天骂地,甚至《太上感应篇》讲的「呵风骂雨,怨天尤人」,连风雨都要骂,这是强烈的瞋恚烦恼。

  见到别人比自己好,心里不舒服,总希望别人比自己差,见到人家做好事不能生欢喜心,甚至去破坏,这是嫉妒。这些业因将来感召地狱果报。总之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都是三恶道的业因。

  刚才介绍的是六道的业因,十法界里面,除了六道以外还有四圣法界,所谓声闻、缘觉(缘觉也称辟支佛)、菩萨和佛。那么四圣法界的业因又是什么呢?

  一、声闻

  声闻的业因是四谛:苦、集、灭、道。

  二、辟支佛

  辟支佛的业因是十二因缘。

  无明(贪嗔痴等烦恼)缘行(造作诸业),行缘识(业识投胎),识缘名色(但有胎形,六根末具),名色缘六入(胎儿长成眼等六根人形),六入缘触(出胎与外境接触),触缘受(与外境接触生起苦乐感受),受缘爱(对境生爱欲),

  爱缘取(追求造作),取缘有(形成业因,招感未来果报),

  有缘生(再受未来五蕴身),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未来之身又逐渐衰老而死)。这是十二因缘的流转门。

  十二因缘又称十二缘起支,说明有情众生流转生死的前因后果。在此流转中,唯是烦恼、业行及苦果相依(即惑、业、苦相依),因缘生灭的相续流转,使我们感受到有人生的过程,有一个生命在生死轮回,实际上这其中没有主宰者、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

  此十二支互相为因果,因为一个因缘升起,而造成另一个因缘也生起,故佛经中常说:「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这样的东西生起,所以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生起;有这样的东西消灭,另外一样东西也跟着消灭。

  如何截断十二因缘的流转呢?只要现在不造业,不迷惑,那现在的爱、取的无明就断除、觉悟,过去虽然造了业,但是所造的业就好像无根的树,再也生发不起。也就是说,过去的无明与业行延续到现在,如果我们觉悟,不爱不取,就不会产生我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等烦恼。什么叫戒禁取见呢?指依戒禁而起之妄见。如见牛、狗死后生天,乃学牛狗之所为,食草啖粪,修非因非道之行,执迷此即生天解脱之因,此等妄见称为戒禁取见,略称戒取见。无此烦恼后,我们就会发现十二因缘中的每一支都是无常、无我、缘生无性。

  既然如此,那又是谁在生?谁在受老死?当这些执着都没有了,就会觉悟到没有一个众生在流转生死,受轮回之苦。只要觉悟现前的无明,在爱、取时不迷惑,就会发现这其中没有我。既然无我,就不会继续流转。同时也会发现到,所有的迷惑都没有了。简单说就是:我们在爱、取之前,感受外境的当时,觉悟它,不再去执取,这样就不受后有,从而解脱生死轮回,这是十二因缘的还灭门。

  三、菩萨

  菩萨的业因是六度。六度指菩萨所修的六种法门。赵朴老在《佛教常识问答》中解释说:[度]梵语是[波罗蜜多],意思是[到彼岸],从烦恼的此岸度到觉悟的彼岸。六度就是六个到彼岸的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四、佛

  佛的因是平等心。平等心起于慈悲心、菩提心,这都是成佛的业因。

  由此可见,十法界都是我们的心念所成就的。完全是自作自受,所以,「心想异故,造业亦异」。

  佛说:「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生活环境,六道、十法界都属于生活环境,正报是指我们的心。心一改,境界跟着改。

  要懂得控制我们的心,控制念头,起心动念提起观照,往好的方向发展。整个宇宙,除了我们这一念心,真的没有其他的,一切的境界全在我们的用心。

  其实境界里面没有好丑,天道和地狱道如果用平等心去看,它们没有好丑。在佛的眼中看,在天道也是极乐世界,在地狱道也是极乐世界,为什么?因为佛身心平等,他是清净心,所以他所在的境界就是净土,他可以到六道去度众生,但是他还是得到净土的受用。

  蕅益大师说:「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境」指物质环境,「缘」指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并没有好坏。好坏在你自己心里面分,你分别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所以你就得好的、不好的受用,得不到真诚、清净、平等、觉的受用。能把内心的执着放下,就出六道轮回,把分别放下,就出十法界。

  很多人会觉得自己的人事环境很糟糕,周围的人好像都是冤亲债主,怎么也想不通,觉得自己很不幸。我以前听到师父最常教诫的就是心和环境对应的关系。发生了任何不如意的事情,师父都说是心的显现,你们不是抱怨谁谁不好吗?你们不是嫌什么什么环境不好吗?统统都是你们自己心不好,心太坏造成的。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师父说一个是忍,一个是转,转心念。

  念头转过来,冤亲债主也是来成就我们的佛菩萨,转不过来,到处都是冤亲债主,因为你要把他们当作冤亲债主,那么他们真的就是你的冤亲债主了。冤亲债主不是人家非要来的,是你自己请来的,不但请,还请很多,家里也有,单位也有,上班下班路上也有,去市场买个菜都有,自己定义的。生活在充满冤亲债主的环境里面,当然不算是好的环境,究其起因,都是自己内心定义的,所以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

  佛灭度以后,有这么一个公案:

  有个老太太她非常虔诚,有一天她儿子去某处做生意,老太太知道那个地方可以请佛牙,所以就叫她儿子一定要把佛牙请回家,她儿子满口答应。结果做生意太忙,就把事情忘了。第二次儿子又去做生意,妈妈又叮嘱他,这次一定得把佛牙请回来。儿子心里记着这个事,结果还是太忙,又忘了。走在回家的路上忽然醒悟,妈妈托我请佛牙的事情还没办,怎么办?妈妈会伤心的。

  正好看到有个人正在卖狗肉,他看到有个狗牙,马上生出一条妙计,就把这个狗牙买回来,告诉他妈妈说:妈,佛牙请回来了。他妈妈非常兴奋、激动,马上把这个牙供到佛龛上面,虔诚礼拜。拜着拜着那个牙真的放光了,瑞相非常殊胜稀有。在这位老太太眼里,这个狗牙就是佛牙,一切法由心想生,对她来讲,狗牙就有了佛牙的功德利益。她儿子知道是狗牙,所以没把它当佛牙,对她儿子来说毫无利益。同样的牙,对两个人完全不一样的功德利益。

  我母亲快八十岁了,内心纯净善良如同幼儿。她看谁都对她好,每个人都对人家感恩。她年纪大,每天去附近的一个单位职工食堂吃饭,她说:他们对我可好了,我也不是人家单位的,人家特别允许我在这里买饭票,和人家的职工一起吃。吃得东西可干净卫生了,那些年青的小孩都跟我打招呼,都可有礼貌了。

  总之她看哪都是特别好的,发自内心的欢喜和感恩,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她。她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外部的环境,都是友善的,没有冤亲债主的环境,她就生活在她自己创造的环境之中。至于别人如何判断这个环境,那是别人的事,跟她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妈妈就是对所有人友善感恩的,她每天都会讲别人如何善良,如何好。出去买菜,回来说:马路上车多,我都不敢过马路了。有个小男孩上班去也过马路。看我在路边站着,就说:奶奶,你是不是不敢过去了?我带你过去。于是她就很开心,很感恩的回家了。

  假如另一个人,同样是那个食堂,同样是那些一起就餐的人,他自己看谁都不顺眼,菜都不好吃,人都没礼貌,那是他在创造他的世界罢了。一沙一世界,都是你自己的,不是别人的。

  当年的印度释迦牟尼佛时期,很多人都见过佛,各人看到佛的感受不一样。有的人看到佛就像一个黄面比丘,没什么特别的;有的人看到佛光明显曜,非常殊胜;还有的人看到佛就像一块黑炭。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佛,感受不一样,好丑在于心。佛法是心法,全在用心不同。

  我曾经讲过,学佛是全世界最自我管理的一件事了。因为学佛是你自愿的选择,选择之后,付出多少努力也是自己的决定。佛法是心法,在心田上耕种和收获,除了自己之外,别人又能怎么样呢?佛陀也只能告诉我们真相,努力还得靠自己。

  学佛也是全世界最公平的事,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因为佛陀教育的目标是恢复自性,自性平等,大家都一样,不存在差别,靠的是自己的耕耘,怎么耕耘就怎么收获,最公平。

  学佛还是学习全世界最高等级的科学体系。佛陀的教育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比目前的科学体系当中最高的认知更宏观,也更微观,而且完全符合科学的定义,也一再被科学进步所证明。对这种最高的科学智慧有所了解之后,你才发现你自己无所不能,也无所不包,这样的生命过程确实是最高享受。

  接下来看下面的经文,世尊释迦牟尼佛首先开口来问龙王。

  [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龙」表示千变万化,众生千变万化,众生的心念也千变万化。「王」代表主,「龙王」是大众的代表。

  佛叫着龙王,[汝见此会],「此会」是指目前启建的十善业道这个大法会。[及大海中],「大海」代表社会。社会从众[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形」是形态,「色」是肤色、人种,类别都不一样。社会里面的芸芸众生都不一样。高矮胖瘦、男女老少,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富贵贫贱都不相同,这都是表法的意思。

  [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

  [靡不由心]四个字否认了一切[无因生]、[邪因生]的邪见。如果一个法无因就能产生,为什么不一切时、一切处都产生呢?所谓因缘就是条件,既然不必要具备条件就能生,应当何时何处都能生。实际上,并没有恒时生同一种法的现象,就象外面下雨,雨是因缘生的,并不是不需要因缘就能下雨,也不是何时何处都能下雨。所以万法不是无因生,而是因缘所生。

  这个[因缘]说到底还是众生自己的心念,除了自己的心造作了身体和外部环境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人或是物质创造万物。

  [如是一切]四个字,涵盖了法界一切现相,没有丝毫是由自心之外的作者所造的。「一切」包括一切众生,动物、植物、矿物都属于众生,众缘和合而生,它们各各不同。《华严经》讲,空间维次无量无边,微尘里有世界,世界里有微尘,微尘里又有世界,叫做重重无尽的法界。科学家已经证实确认存在不同维次的空间,重重无尽。

  法界当中一切众生,万事万物,是如何产生的?佛说都是由于心所造善与不善的念头而产生的。换句话说:我们生活的环境,其实就是业力在支持。

  《心赋注》里引古德的语录,我们摘取其中的三句来跟大家念一念,

  第一句:[众生世界海,依住形相、苦乐净秽,皆是众生自业果报之所庄严,不从他有。]

  如海的众生世界,不论所依的器界形相、能依的根身形相,也就是指依报和正报,或者种种苦乐的受用、净秽的显现,都是众生自己的心造业感招的果报而为庄严,除此之外,并不是从其他处所显现的。

  第二句:[诸佛菩萨世界海,皆依大愿力,自体清净法性力、大慈悲智力、不思议变化力之所成就。]

  上面一句讲的是如海的从生世界,这一句讲如海的佛菩萨世界,也都是依大愿的妙力、自体清净法性的妙力、大慈大悲大智的妙力、不可思议变化的妙力而得以成就。

  第三句:[故知染净缘起,不出自心,世界果成,更无别体。]

  由此就知道,染净现相的缘起不出于自己这一念心,依报正报都是自己的心造的,离开自心没有独立的体性。

  以上是《心赋注》里引的古德的语录。

  身业、语业、意业里头,意业是主要的,控制好意念,身业和语业就能控制好。懂得这个原理,希望得到好的环境,在意业上去下功夫。当心地清净的时候,就能突破不同维次的空间界限,空间之所以有界限,是因为人有妄想分别执着,突破了妄想分别执着以后,就突破了空间界限,就能看到这些空间。

  接下来的经文是科判戊二、明胜义心即无心 的内容。

  戊二、明胜义心即无心

  [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虽各随业。所现不同。而实于中。无有作者。]

  前面讲的是不同法界的众生是怎么来的,这一段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心」,是指真心。不是指肉团心,不是指被称为心脏的那个器官。心也不是指妄心,妄心称为「识」。

  谁都不怀疑自己显现了心,比如自己显现了了别色法、声音等的心,显现了贪心、嗔心、嫉妒心,自己的心在思维、打算等等,所以心不是像龟毛、兔角一样毕竟无有。但是你是否知道这显现的心是现而实有,还是现而无实呢?

  显现有两种:

  一是不但显现,而且能得到实体;

  二是虽有显现,但得不到实体,就像水月、镜花。比如:河水中现了月亮,但在水里寻找,无论在上面、下面、左边、右边,即使找遍了每一个微尘也得不到水月。又像明镜里显现了花,但在镜子的上、下、内、外等任何处去寻找,也得不到那朵花。所以水月和镜花虽现而不可得。

  那么,当下显现的心是什么体性呢?是无自性。

  经文里[而心无色,不可见取]两句是就心的体性指示心无自性,后四句[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无我我所],是观察心是由因缘集起的,故无自性。

  以上六句统统是说对于心的观察,从两个方面来观察心:

  一、从心的体性上观察心无自性

  [心无色],[色]要理解成广义的色法。意思是说,心没有色、声、香、味、触等的相状。[不可见取],就是用眼、耳鼻舌身等前五识见不到心,取不到心。

  大家可以观察当下的心,并没有红、黄、蓝、绿等的颜色,也有没有大、小、方、圆等形状。观察后会发现心无色、无形,不是以眼识能见到或取到的。

  再观察当下的心,并没有粗、细、尖锐、柔和等声音,心没有声音,就不是以耳识能听到、取到的。

  再观察:心没有酸、甜、苦、辣等味道,没有香、臭、焦、糊等的气味,没有冷、热、粗糙、光滑等感触。这样一一观察,会知道心无味、无香、无触,不可能尝到、嗅到、触到。

  又观察:心如果真实存在,应当有它安住的地方。如果安住在身体内,就再观察心、肝、肠、胃等里面有没有心安住?能不能在里面找到心,而且把实有的心拿出来?像这样在所有的内脏当中寻找,丝毫不见有心安住在里面。或者观察:在血液、肌肉、骨骼、水分等中有没有心安住?能不能从里面找到心,而且把心取出来?在一个个细胞里有没有心安住?在体内的虚空里有没有心安住?都一无所得。

  这样身体内没有心安住,身体表面或外部有没有心安住呢?身体表面的皮肤、毛发等上没有心安住,身体外的家具、房屋、车辆、街道,乃至山河大地等处,也没有心安住。所以心没有实体存在。

  又观察:心有没有来处和去处呢?当下的心是从某个地方一步步走来的吗?过后是从显现处一步步又走到了其他地方吗?按照这样观察,会发现心既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因此这就像电影银幕上显现的影像,每一次的影像都没有来处和去处,都是空无自性的。

  二、观察心是由因缘集起的,故无自性。

  [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

  [诸法集起]的意思就是诸法都是因缘生的,[无主]就是没有主宰。

  是不是不需要因缘,就自然存在种种心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不论心里起贪心、起嗔心、生嫉妒等等,没有一个不是由因缘集聚而生起的。既然心只是因缘集聚而生起,就没有不需要因缘、自己成立的体性,因此说:[但是虚妄,诸法集起,毕竟无主。]

  这一点借助比喻来理解。比如:油灯的光有没有自主性呢?丝毫没有自主性。油灯的光只是在灯芯、油等因缘集聚时才显现,因缘变了就立即消失,所以这只是因缘所生,毫无自主。

  又比如:投映在银幕上的影像,也是由银幕、放映机、胶片、电等因缘集聚后才显现,因缘一变就立即消失,所以也是因缘所生,毫无自主。

  现在转过来看:造作万法的心,像贪心、嗔心、布施心、忍辱心等等,并不是不需要因缘自然就有这些心存在,事实上,只有能生的因缘集聚了才生这些心,因此心虽然号称[万法作者],但也只是因缘所生,毫无自性。

  举个例子,大家来听这节课之前,心里有没有听这节课所生起的种种心呢?并没有,诸位师父们在听上一节课,有上一节课听法师讲所生起的种种心,但没有这节课所生起的种种心,因为这节课的缘还没具足,没到时间。居士们或当时正坐在车上或走在路上,也有坐车或走路所生起的种种心,但也没有这节课所生起的种种心,同样也是这节的缘还没成熟,你们还没赶到讲堂。

  只有时间到了,进入听法的场所,因缘集聚了,在听到《十善业道经》时才生起一个个的心念。所以心是由因缘集聚而生起的。因缘里,有我讲法的声音、有你当时的耳根、心里的作意等等,这些因缘也是虚妄的,虽然虚妄,但缘起的作用丝毫不虚,所以空幻的因缘不断地集聚,就不断地生起闻法的智能、信心。

  闻法是一种善业,由因缘集聚而生起的心成为造作闻法善业的作者,或得到将来果报的作者。当下生的心既是果、也是因,相对于生它的因缘来说,它是果;相于对由这样造作所生的果,它又是因。知道这一点之后,就能认识心是空无自性的。也就是当下造业的心是因缘所生,不是不依因缘本自成立,因此只是因缘生的幻相,空无自性。

  再解释[无我我所]。由于心空无自性,以心造业所感的五蕴也就空无自性,因此这上面既没有[我],也不成立[我所]。

  那么我们可能要问:现在讲堂里的我到底是什么呢?并没有一个实有的我存在,只是当下显现出来的色、受、想、行、识的相罢了。就是五蕴所显现的相。

  我只是个显相,而非实有,听起来有点想不通,太吓人了,难道我只是个电影吗?还真的就像是电影,像银幕上显现了张三,张三活灵活现,有他的表情、语言、动作等,不深入观察误以为实有张三存在。电影里实际上只有一个因缘生的幻相,那些活灵活现的人物是丝毫没有实体的,是得不到的。

  银幕上的人物是谁呢?是多体积聚、刹那生灭的法,明白了银幕上的人物是谁,[我]是谁也就明白了。根本不存在常、一的[我]。

  进一步,[我]显现的色受想行识也都只是因缘所生,不断地生起灭去,根本就没有不变的自体。不但没有[人我],也没有[法我]。既然没有[我],更不存在有属于[我]的[法]。再联想一下电影,电影里的人物只是一个相,是得不到真实的那个人的,既然得不到那个人,哪里有属于那个人的房子、车子、名声、地位等呢?属于电影里的那个人的法是一个也没有的。

  电影里演的故事,让看电影的观众时而哭,时而笑,比如说看到电影里有坏人,观众都跟着气愤。这时候你可能会想真好笑,演个电影你们怎么都当真了呢?你可能会觉得看电影的那些人自己入戏了,真是幼稚,当什么真呢?而假如你自己看到电影里那个坏人被打死了,你心里想,太好了,他一死,他的那些财产房子,钱,金条我就去抢,统统都是我的。那你是不是更加可笑呢?实际上凡夫都是可笑的人,执[我]和[我所]为实有,入戏太深。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