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独尊湛现:修行的期间,离不开佛法的导航 |
||
|
||
诸位亲人,大家好。 感恩我的人生中有您陪伴,在一起共修,大家在修行的旅途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 无论做任何事,我保持三个宗旨: 1.不攀缘。 2.不化缘。 3.不拒缘。 修行不要搞花架子,要实修实证。 何为实修实证?就是要时刻看住此心,每一言每一行都要与佛的教言相应,要以佛的教言为标尺。 比如,佛在《金刚经》中开门见山地说明,如何降服其心。这句话是三藏十二部的总纲领。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把自己的内心加以调整。 因为佛见到我们众生的心,妄想纷纷,随着影像起伏,被影像困扰,造成了种种的烦恼与忧虑,苦不堪言。 这个影像所指尘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这些万事万物都是心的作用,随着心态的转变。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金刚经》佛告诉我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又说偈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学习经教千万不要走马观花,要反复的关注,为什么要反复的关注?因为第一次关注,心不是那么专一投入,所以也达不到那么静。 佛的教言是展现在静态,我们如果用妄念(动态)去思维,与佛的心不相应,频道不匹配,也无法能够得到佛的加持。 如果我们的心态所静止的程度与佛的心态所静止的程度相应,很容易就能体悟到佛法的真谛。 我们刚入门,一时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来修行,心态又难以得到安住,所以佛就告诉我们第一步,要弃恶从善,把内心的不良嗜好要加以消除。 比如,我们凡夫迷茫期间,具足杀,盗,YIN,妄,酒,贪,嗔,痴,慢,疑,两舌,恶口,花言巧语等恶念。 佛法中的术语称为“业障”,这些种种的业习不消除,内心是无法安住,无法静止。 所以说在修行中让我们大家发菩提心,做功德,就是说用种种的发心把自己的狭小的心量要打开。 比如,放生,经典中佛告诉大家,财布施,色布施(物质),身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等。 让这种种的善念与善行破除“自我”,因为所有的业障妄念,都是建立在这个“自我”之上。所以说这个是非常关键。 无我心自然静,心静自然明。 在修学的期间,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误认为自己了不起,误认为自己开悟、证道。 无论是开悟与证道,都必须要经过成就者的考核与验证,不是随便自己认为的,否则就是天大的笑话,这样子的造作害己害人。 害己的罪过小一点,关键是残害众生,成为众生的冤亲债主。这个罪业是不可思量。千万要少说多做,要有自知之明才是。 首先要武装自己,把自己的心态彻底地安住、静止才是。这个清净心,首先要做到静止,然后从这个静来过度到这个净。按照程序逐步由浅入深。 好了,千万万语,主要就是让我们的内心,得以安住清净。 要看破自然界中的宇宙真相,不要被影像所欺骗,造作无量的罪业,造成轮回的痛苦。 阿弥陀佛,释桑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