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余秋雨:我与佛教同在


   日期:2019/1/24 11:3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余秋雨:我与佛教同在

  著名学者余秋雨这两年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频繁现身于大大小小的重要佛事,写下许多文章,成为佛教的宣传员。在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上,余先生接受了《凤凰周刊》专访:

  凤凰周刊:您这两年经常参加与佛教有关的活动。请允许我问一个直截了当的问题,您信佛么?

  余秋雨:这不是信不信的问题。我出生的地方,我的家庭都与佛教有密切关系;佛教是一个和我的生命同在的宗教,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寄托都和佛教有关。我没有皈依,但我对它有着高度的评价和巨大的尊重。

  凤凰周刊:您最尊重哪些方面呢?

  余秋雨:我最敬佩它在民间社会文明的延续中起到的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我的故乡余姚出过黄宗羲、王阳明这样的“大儒”,但到我出生的时候,方圆几十里几乎没人知道那些大儒的名字,在一片兵荒马乱、盗匪横行的世道中,唯一与文明有关的,就是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吃素念经的母亲。每每念及于此,我就不得不感谢佛教,感谢它在普通民众的心间建立起来的精神秩序。

  凤凰周刊:相比较其他宗教,佛教的义理是最高深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智者宗教,竟会如此深入中国民间。

  余秋雨:佛教为什么能传入中国,并生根发芽。如果佛教传入的是一个文明的荒漠,那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但是,佛教传入中国时,中华文明已经是一个超浓度的存在了。诸子百家早在公元前就已经完成构建,让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诸多学派的文明体。佛教能够传入这样一个和自己的文化背景不一样、自身文化已经超浓度的地方,并且不是一般的传入,而是广泛的传入——这是奇迹,文化的奇迹。

  凤凰周刊:按照逻辑推理,佛教必定是具备诸子百家所构建的中华文明中不具备的东西。

  余秋雨:非常正确,佛教具有特殊魅力。在对人生的关注方面,它补充了中华文化的严重不足。你发现没有,我们的诸子百家,没有特别关注人生本身的。道家,道法自然;墨家,提倡“兼爱”;儒家,主要讲的是治国平天下;那么多的先哲,唯独就没有专门研究生、老、病、死的。在这点上,佛教大幅度地补充了中国文化的因素。

  凤凰周刊:没错,佛教聚焦于人间的生、老、病、死,非常的专注和纯粹。

  余秋雨:而且痛快!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有许多的学派,众说纷纭,但因为语言太多,有些道理就讲不痛快。而佛教非常痛快,生、老、病、死四个字振聋发聩;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都无法对这四个字等闲视之。它的义理也很痛快:每个人在人生的旅程中都会遭遇到大量的灾难,这些灾难可以用一个字加以概括,那就是“苦”;而苦的原因就是“欲”;而要摆脱这个“欲”,就要把世界看得简单一点,就是“空”。多么简单直接,多么痛快淋漓!

  余秋雨在普陀山谈佛教

  我只是一个文化思考者和文化研究者,每次到普陀山,总觉得除了崇敬之心外,还有一点点遗憾。

  佛教圣地它需要有一种精神的启悟,有一种心灵的洗涤。普陀山佛事很多,香烛很多,但是谈佛教和人生的讲堂还是少了一点。

  平常我是很少参加各种研讨会的,但这次我一定要来普陀山,其目的就是一起倡导普陀山文化。

  我对佛法了解不是很多,但对人生很有感触,佛教对我帮助很大,我出生在浙江余姚的一个小山村,刚出生时,兵荒马乱。这时候平心而论,在这块土地上,没有任何一种力量能建立起码的精神秩序,但为什么一代代人活下来了,这个社会大体能够安定,像我还能够识字求得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这块土地上一直没有失去的是佛教的种子。

  因为每家都有主妇,每家都有妻子,她们都是佛教信徒的话,用文化语言来说,对每个家庭道德层面底线的维持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我曾经在小说《文化苦旅》中写到一个非常惊险的故事,我两岁的时候被隔壁邻居的一个土匪绑架,我外婆发现后在后面追,土匪则在前面逃,结果绑匪逃到了一个正在做佛事的寺庙里,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情况:他进入了一个很拥挤的人群,抱着我迈不开大步子。他听到了木鱼声,听到了念佛诵经的声音,受气氛的笼罩,他在寺庙里呆了很长时间,当最后走出寺庙时,他温和地把我抱回我家中。后来,祖母告诉我,这是群体性的佛教仪式对一个不良之徒暂时性的启迪。

  到现在为止我对学生的第一要求是善良,如果没有善良,后面的知识什么都谈不上。

  大家知道,我换了很多很多的工作,而且每个工作是我在做得最好的时候离开了。这点对于不了解佛教文化的人一定感到非常惊奇。但我相信,对佛教比较理解的人一定能够领悟我的行为。其实,你认为你是什么家、什么专业其实都带有很大有虚假性。你是偶尔的进步,哪怕你有很大有成就,你也不能执着于此,你要破除这个执着。大家知道我做过一段时间的院长,在做得最好的时候,我提出辞职,我一定要用我的行为,破除一个做官的执着。我不断破除对生命的执着,我把握住了自己生命的自由。在我不断破除我的岗位甚至官位时,我还要破除空间的执着。

  在《千年一叹》我写到法显和玄奘,在巴基斯坦的一个山头发现年迈的法显从中国回来,还有年轻的玄奘,他们非常不容易。因为路上要背很多东西,不仅有经文还有礼物,他们还要投宿。一路上,我不断寻找他们的足迹,使得我能走完这么多的路,这一点要感谢古代佛教旅行家的鼓励。但是破除空间之后,你的文化感觉和人生感悟会完全不一样了。

  现在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在这个竞争战场越来越大,竞争程度越来越激烈……在当代中国大陆发展下去有些情节十分可怕,在这个情况下面,很多人希望通过文化来解决,其实文化里面有很多复杂的事情,光讲文化是不能解决的,但是佛教文化可能拯救,带来生机,否则,精神全面下滑,所有的生命质量都会大大地降低。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余秋雨       佛教)(五明学佛网:余秋雨       佛教)  

 仁焕法师:实践人间佛教 

 李向平教授:别让佛教沦为私人化的功德信仰 

 李向平教授:生态佛学论——佛教信仰的环保理念 

 李向平教授:中国当代佛教的社会建设功能——佛教信仰及其认 

 李向平教授:人间佛教实践与中国公民社会 

 李向平教授:佛教社会”如何可能?——中国佛教公共形象的社 

 仁焕法师:佛教不是迷信 

 李向平教授:中国当代佛教经济的“社会性”刍议 

 沈海燕教授:“人间佛教”的实践者——论真禅法师的思想及其 

 陈兵教授:中国佛教的圆融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严耀中教授:综说中国佛教断肉食蔬之意义 

 严耀中教授:佛教的现实关怀与僧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