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敏上师:解惑《心经》


   日期:2019/2/27 5:4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智敏上师讲授  董其昌行书《心经》   明崇祯六年书于长安

  无智亦无得。

  下边是“无智亦无得”。不但所观的十二支也好,四谛也好,都是空,能观的“智”也是空无自性的,所证到的“得”也是空无自性的。这是可以推论上去的。“无智亦无得”,观能证的智慧、所证到的空性的道理——“无”,是没有的。那么你证空性证的是什么东西?我们所证的空性,是一切法没有自性,并不是有这个空可以证到的;你拿一个空出来,说证到那个“空”,执著那个“空”,又错了!上次我们讲过的。所以说“无智亦无得”,真正证到的空性是拿不出来的,哪有什么“得”?没有“得”。

  “智”是能证的,“得”是所证的;能证的是智慧,所证的是道理——空性的道理,也就是涅槃的果。一个是有为法,一个是无为法。在真正的真如、般若的实相里,根本谈不上能、所。法相宗讲见道的时候,真知缘真如就是如如契合,没有能所的,就是这个情况。在实相里是不分能所的,就是“破二不著一”,二都没有,一更不能著了,不是说两个东西合成一个了,这也不行的。根本谈不上能证的智,也谈不上所证的理。

  在真空的胜义谛上说,是“无智亦无得”;但是从世俗谛上说,是“有智亦有得”。这个要知道。不要说世俗谛也“无智亦无得”,那么我们不要修了,修了半天,反正是“无智亦无得”,白白地浪费时间。这就错了。世俗谛里边是有智有得的,正因为证到了“无智亦无得”,才能够有智亦有得。正如《金刚经》说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你证到无为法了,就证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如果你没证到空性的话,这个初果、二果、三果也拿不出来,也没有。这是很微细的,下边还要慢慢地说。所谓的“无智亦无得”这个见,这里指的是什么?引一段经来说一下,我们引的是《入中论》。

  《入中论释》引《佛母》云:“‘长老须菩提!岂无所得、无所证耶?’须菩提曰:‘长老舍利子!虽有所得,亦有所证,然非二相之理。长老舍利子!其得证者,是依世间名言而立;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菩萨,亦依世间名言而立。若胜义中,无得无证。’”

  《入中论》里引了一段《大般若经》的文,“长老须菩提!岂无所得、无所证耶”,须菩提是解空第一,他们讲到后来,也讲到无智亦无得的问题,舍利子就问他:“长老须菩提,我们修行是不是既没有得也没有证呢?”须菩提回答:“长老舍利子!虽有所得,亦有所证,然非二相之理。长老舍利子!其得证者,是依世间名言而立;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菩萨,亦依世间名言而立。若胜义中,无得无证。”这段话就说明,“无智亦无得”是从胜义谛的空性当中来说的;但是,从名言的世俗谛来说,是“有智亦有得”,也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菩萨,乃至佛。这就是说,在世俗谛里是有的,不能说什么都完了。但是在胜义谛里边,确实找不到它的自性。这个“没有”就是没有自性,没有这么一个实实在在的佛、菩萨、智慧、空性,拿得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的。对此,最怕的是误会了,把世俗谛跟胜义谛混淆起来,分不清楚,那么就会把道理搞错了。讲世俗谛的时候,我们说是有的;讲胜义谛的时候,一切法都是空无自性,一个都没有,半点都没有。

  经说“无见是最胜见”,义亦非说全无所见名之为见,是如上说不见戏论立为见离戏论。故见与无见非指一事。如《般若摄颂》云:“不见诸色不见受,想无可见不见思,若心意识都无见,如来说此已见法。有情自言见虚空,观彼虚空如何见?佛说见法亦如是,非见余喻所能说。”此说不见者为五蕴,见者为法。此法即真实义,如云:“谁见缘起,彼即见法也。”——《入中论善显密意疏》

  这里再讲一个《入中论》里的问题,是讲有些人持错见,说:经里有这话,“无见是最胜见”。我们说,“有所见,那个见就不殊胜;要无见,那才是最胜的见”,这是经上的话,但是这句话很容易被误解,“什么都不知道,我也不要学,我无见,我这个见比你高;你学了一辈子,你还是有所见,嗨!你还不行,还是我高,我无见。”这样说来,什么资格都没有的,那是最高等的;最低等的动物,它脑子很简单,一无所知,最超胜!而人的脑袋最发达,科学家、哲学家,甚至写了几百本的书,一大堆的著作,“嗨!这个不殊胜。”这就颠倒了。佛说“无见是最胜见”,那个意思不是我们依文解义讲的,他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知道就叫最胜的见,他是这样说的,“不见戏论立为见离戏论”,就是说,不看到一切法有“实在的自性”,不执著那个东西,这是最高等的见,并不是说什么都不知道就是最高等的见。把对一切法有自性的这个执著去掉了,不看见那个执著了,那么你这个见才是真正殊胜的见——中观见,这才是最殊胜的。

  “有情自言见虚空,观彼虚空如何见?佛说见法亦如是,非见余喻所能说”,打个比喻,我们说“虚空”怎么知道,怎么看到?你把那些东西拿开了,就是虚空。虚空是拿不出来的,你把东西拿开了,就是虚空了,你摆了东西就不是虚空了。那么,这个 “见”就是把一切戏论执著去掉了,就是“最胜见”。你见什么呢?见的就是一个“没有自性”,并不是有一个“没有自性”可以看见。就在一切法上没有自性,你把这个道理看透了,就是“无见”,这样讲才是真正的佛的意思。

  因为佛经里有这个说法,“无见是最胜见”,有些人误解了,就把它引申过来,说:“佛说的,什么都不见就是最胜的见。”这样的话,什么都不知道就是最胜的知道,什么都不行就是最胜的行,这好像很符合逻辑——“无智是最胜智,无见是最胜见,无行是最胜行”,看起来很妙、很玄,实际上是懒惰人说的话。“无智无见无行,什么都不要修、什么都不要学,坐在那里就成佛了,最殊胜!我什么都不学,什么都不行,才是最殊胜的;你们拼命修六度万行、天天行菩萨道,什么听经、闻法,坐禅,还不是殊胜见。”这是大大的错误!这些话受哪些人的欢迎呢?这里说的很有趣,就是那些最懒惰的人听了最欢喜。为什么?就打瞌睡好了,“无智无见无行”,成佛了。没有这样的事情!对不对也不知道,也不见,也不行,他是殊胜的,该成佛了——错了!这个见解不要看得很简单,很多人都错在这个地方,“我是最高深的,无智无见、无修无证……”不要把《心经》里边的“无智亦无得”跟这些扯在一起,不要这样误解。这是讲《心经》“无智亦无得”的时候必须提到的一个问题。

  故《般若摄颂》说:“菩萨若执此蕴空,行相非信无生处。”

  般若经说若于色等空无我行,亦是相行,故观察空不应道理。

  另外,不要执著“空”是有的。我们说“五蕴皆空”,如果又执著这个空,又错了。《般若摄颂》说:“菩萨若执此蕴空,行相非信无生处。”假使你执著五蕴空,你这个行相、你这个见还没有达到真空见。这是什么意思?《大般若经》说,“若于色等空无我行,亦是相行”,假使你心里有这样一个想:色空,是没有“我”的;一切法空,是没有“我”的。这也是行相。《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才见如来;你有一个“空”的行相,还是不行的,执著一个空也不对。“非行般若波罗蜜多?”,假使你执著一个空的行相,你并不是真的在行般若波罗蜜多,你是执著一个空的妄相去了。就是说,假使我们在“照见五蕴皆空”时,再执著这个“空”是实在的一个东西的话,还是一个执,那就是《金刚经》说的“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非法相”就是这个:一切法空了,把空得到了。法执是执“法相”,这固然不能执,而一切法空的空相(非法相),也不能执,一执著的话,生死了不了,“即著我、人、众生、寿者”。

  “无智亦无得”这个道理是比较深的,我们只发挥了一点,不一定深透,可能有些人还不能明确地领会,但是我们说到这里也差不多了。

  ——节选自智敏上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记》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敏上师       心经)(五明学佛网:智敏上师       心经)  

 韩廷杰教授:智敏上师及其住持的多宝讲寺 

 韩廷杰教授:《心经》不同版本论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一)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二)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三)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四)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五)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六)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七)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八)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九) 

 宽运法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