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智旭大师:楞严经文句06


   日期:2019/3/24 11: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

  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文句06

  智旭大师著

  甲二、正宗分。分文为六。初显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从阿难见佛。至第四卷尚留观听止。旧云见道分。此语浮泛。不知所见何道。又见道之语。藏通局在初果。别圆局在初地初住。今谓此是普为博地凡夫开圆顿解。俾利者随开随证。钝者依解起行。故须云显圆谛也。二示不生灭为本修因妙三观门。从第四卷阿难请入华屋。至第七卷菩萨护咒止。旧云修道分。此亦浮泛。不知所修何道。又所言修者。是缘修耶。是真修耶。若是真修。何劳更择耳门。若是缘修。何意反在见道之后。今谓此是蹑前圆解以起圆行。所谓正助两行。虽云两行。仍以正行为主。助行只是助其正行。俾利者一超直入。钝者渐次深入。故须云示妙观也。三明正助行所成伏断圆三德位。从七卷阿难请问位次。至第八卷名为邪观止。旧云证道分。此亦浮泛。不知所证何道。又所言证者。是满证耶。是分证耶。若是满证。则等觉以前。不得证名。收文不尽。若是分证。何意无修。且干慧十信。亦非分证所收。今谓此是繇前圆行以成圆伏圆断。从始至终。皆显三德。所谓观行三德。相似三德。分证三德。究竟三德。故须云明圆位也。四结成经名以彰圆体圆宗圆用。即第八卷中文殊问名。如来结答。止有八行经也。五借破戒恶法为问端。而广示七趣差别。意显若无出世妙戒。决无出世妙慧。从八卷说是语已起。至九卷即魔王说止也。六借无闻比丘为语端。而备明五阴魔境。意显若无中道妙慧。并失中道妙戒。从九卷即时如来将罢法座起。至第十卷不恋三界止也。旧合此二文名助道分。亦不知所助何道。又一是阿难请说。一是无问自说。各有深致。关系正修行路殊非浅小。何容混作一科。今谓七趣。是约助行分于持犯。仍须以慧导戒。方免轮回。所以警三界之群迷。五阴是约正行辨于迷悟。仍须以戒助慧。方免魔业。所以防修心之误堕也。乙初、显如来藏妙真如性圆三谛理为二。初三卷文。正明理性。二富楼那问去有半卷。广破余疑。丙初、中四。初当机悔请。二大众愿闻。三如来答示。四大众圆悟。丁初、当机悔请

  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

  ⊙多闻本是入道之缘。只因不能从闻思修。故名一向多闻。便如说食数宝。而未全道力也。当知只此闻之一字。阿难以多而无救**室之难。四禅以无而自取堕狱之殃。观音以思修而善成圆通之证。可谓流转生死安乐涅槃。惟此耳根。更非他物矣。后世见阿难悔责一向多闻。即群然以多闻为召祸之端。更欲一向诃教劝离。仍蹈无闻比丘覆辙。不知多闻何过。过只在一向耳。一向者。所谓寻声流转。不知反闻闻自性也。若能从闻思修。则闻多故。思修亦多。便是入道要门。譬如翻手覆手。元无两手。下文特选观音耳门。正示阿难以就路还家法耳。倘令多闻决定可废。则乘此殷勤启请。何不直授以一句简便工夫。岂不千了百当。而仍费尽老婆舌头。说至三卷之多。方使阿难悟法身耶。阅是经者。亦可以深思矣。菩提者。有真性菩提。有实智菩提。有方便菩提。正因理心究竟明显。成真性菩提。了因慧心究竟明显。成实智菩提。缘因善心究竟明显。成方便菩提。三非定三。亦非定一。即一而三。即三而一。故以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为方便也。圆觉经云。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取静为行。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便能内发寂静轻安。由寂静故。十方世界诸如来心。于中显现。如镜中像。此方便者。名奢摩他。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知觉心性及与根尘皆因幻化。即起诸幻以除幻者。变化诸幻而开幻众。由起幻故。便能内发大悲轻安。一切菩萨。从此起行。渐次增进。彼观幻者。非同幻故。非同幻观。皆是幻故。幻相永离。是诸菩萨所圆妙行。如土长苗。此方便者。名三摩钵提。若诸菩萨。悟净圆觉。以净觉心。不取幻化及诸静相。了知身心。皆为挂碍。无知觉明。不依诸碍。永得超过碍无碍境。受用世界及与身心。相在尘域。如器中锽。声出于外。烦恼涅槃。不相留碍。便能内发寂灭轻安。妙觉随顺寂灭境界。自他身心所不能及。众生寿命皆为浮想。此方便者。名为禅那。今依此文。略出其义。夫奢摩他。既以取静为行。以寂静轻安为相。当知于三止中。即体真止。于三观中。即入空观。又可总以三止为奢摩他。盖二边皆属烦动。中道方名寂静故也。三摩钵提。既以起幻为行。以大悲轻安为相。当知于三止中。即方便随缘止。于三观中。即出假观。又可总以三观为三摩钵提。盖二边皆属幻相。中道方名永离故也。禅那既以不取为行。以寂灭轻安为相。当知于三止中。即是息二边分别止。于三观中。即是中观。又可总以止观不二而为禅那。盖不惟中道寂灭。二边亦本寂灭故也。若次第三止三观。则名为粗。若一心三止三观。则名为妙。若止非即观。观非即止。则名为粗。若止观不二。则名为妙。又三若定三。则不名妙。一若定一。亦不名妙。今三不定三。一不定一。即一恒三。即三恒一。非一非三。而三而一。故名为妙。圆觉又云。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此之谓也。今阿难所问。正惟问此圆顿止观。如来所答。亦惟答此圆顿止观。从始至终。更无异趣。旧解纷纷。苦欲以经文分对此处三名。皆是支离割裂。进退出没。无一可取。请观下文今解。臧否自知。不俟广破矣。最初方便者。若据问意。只要求一吃紧下手工夫。安敢先有成心。若据答意。应须的指征心辨见以开圆解。是为最初方便。且如圆觉经中。一一指云。此方便者。名奢摩他等。则知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乃是得成菩提方便。而三章之首。一一先标悟净圆觉四字。则知妙悟。又是奢摩他等方便。所以名为最初也。此经则第二大科。首明二决定义。而结重于耳根圆通。方是詶其妙奢摩他三摩禅那之请。今于第一大科。首明二种根本。而备显夫如来藏性。正是詶其最初方便之请。急先务也。盖如圆觉最初必先悟净圆觉。然后奢摩他不成止病。三摩钵提不成作病。禅那不成任灭二病。今经亦尔。必先彻悟如来藏性。然后耳根圆通常境。方可称性而观。是故观于闻性之圆真实。即是妙奢摩他。观于闻性之通真实。即妙三摩。观于闻性之常真实。即妙禅那。以圆则必通必常。通则必常必圆。常则必圆必通。故曰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也。问曰。阿难首以三法为请。安得置此三法。直至第二科中方答。今科所答。更是何法。答曰。今所答者。正是三法之最初方便也。以悟如来藏一切俱非义故。则妙奢摩他方便得成。以悟如来藏一切俱即义故。则妙三摩钵提方便得成。以悟如来藏离即离非是即非即义故。则妙禅那方便得成。既先示此三法所依理体。故阿难径请入华屋门。门之一字。即是指此三方便也。愿读经者。玩索本文真正线索。莫泥旧见旧闻。自当得其旨矣。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智旭大师       楞严经)(五明学佛网:智旭大师       楞严经)  

 衍慈法师:《楞严经》阅后札记 

 吕建福教授:如来密因 修证了义——圆瑛法师之《大佛顶首 

 宽运法师:《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 宽运法师 弥 

 卢志丹居士:《楞严经》的神秘传奇! 

 药师山·紫虚居士:《楞严经》不是伪经(四) 

 药师山·紫虚居士:《楞严经》不是伪经(三) 

 药师山·紫虚居士:楞严经不是伪经(二) 

 药师山·紫虚居士:楞严经不是伪经(一) 

 妙心法师:十番显见——《楞严经》的核心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五阴本如来藏 妙真如性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