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慎独,是修养的最高层次


   日期:2019/5/4 9:3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慎独”,通俗是指:谨慎独处,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的时候,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不做违纪违法的事,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这就叫做慎独。

  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不要认为隐藏的和危险的过失,就可以去做,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因此,当独自一人时,同样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自重自爱,把握住自己。

  “慎独”,出自《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思是最隐蔽的东西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有道德的人在独处时,也不会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对“慎独”的通俗理解便是谨慎独处——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的时候,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良心、表里不一、没有素质的事。

  一句话,任何时候都绝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品悟起来,慎独,乃是一种君子的人格,一种高度自律的素质,一种良心的光明坦荡,一种高贵的修养,一种人生的境界。

  而这,就是修行的最高层次。

  慎独,是一种君子的人格

  《中庸》说,君子慎独。

  《论语》中也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先做到了再去说,这就是一个君子。

  这句话一语道破君子素养的要诀所在——知行合一。一个可以称为君子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人前人后一个样。

  而这些,正是慎独的根本要义。

  所以慎独,是一种君子的人格。而且是基本人格、第一人格。

  慎独,是一种良心的坦荡

  无论春秋时柳下惠的坐怀不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元代时许衡的“梨虽无主,我心有主”,都体现出一种对心中自律的坚守,一种良心的坦荡。

  《后汉书》载,东汉安帝时,荆州刺使杨震赴任途中,途径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曾受杨震提携之恩,为表感谢,王密“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杨震却拒绝接受,王密劝道:“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羞愧而出”。

  世间口若悬河、信誓旦旦之人太多,但像杨震这样做人坦荡,即使没人监督心却一如既往地遵从自己良心的人,却寥寥无几。

  所以,慎独就是老老实实面对良知,清清白白面对自己,坦坦荡荡面对世界,用一颗干干净净的心,换来高贵的人格。

  慎独,是一种高度的自律

  说到底,慎独就是一种高度的自律。自律是人通过对自己情绪和思维的控制,来达到主动行动的能力。

  “慎独”的前提是坚定的内心信念和良知,是以自己的道德意识为约束力。自律的最高层次,便是慎独。

  如何做到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慎言

  “慎言以养其德,节食以养其体”,人在生活中最多的就是说话,所以慎言是修养自己的第一步。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慎言还是处世最重要的一方面,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慎言与否,关乎成败。

  2.慎行

  慎行是一种修养和品格,反映着内心原则操守的清晰、坚定与否。“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懂得“慎行”的人,必定志存高远,脚步踏实。世事复杂险恶,也需要靠慎行去保证一个安稳周全。

  3.慎微

  “慎微”不是小器,而是不忽视细节,是对事物一丝不苟的态度。《老子》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很多时候,细节决定成败,图大者当谨于微。

  4.慎欲

  心欲伤神,肉欲伤身。“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

  我们每个人都做不到完全消除欲望,但起码可以节制,不受欲望摆布,成为欲望的奴隶。老子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慎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中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交友不慎。看人不要只看表面,要在多观察、多了解的基础上,再决定交与不交。

  6.慎初

  对于人生,忘了初心,就等于入了歧路,走得越远便越空虚,因为那必定都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对于做人,任何事情只要做了第一次,便必定有第二次第三次……如果是迈出恶的一步,就是走向恶的深渊。所以一定要慎初,当其时,是非善恶,就在一念之间。

  7.慎终

  老子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如果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到最后还像开始时那样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事情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太多的失败,都是败在了最后一段路。

  慎独,是一种高贵的修养

  慎独,需要的是内心的定力。定力,却是需要修炼的。

  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的晚清名臣曾国藩,就非常注重“慎独”的修炼。

  他临终时只给子孙留下四条遗训,第一条就是“慎独则心安”——如果能做到慎独,则内心坦荡,心中无愧疚之事,人也就可以泰然处之。这是自强之道,也是修身之本。

  曾国藩还曾在家书中说:“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

  曾国藩32岁那年,给自己订了个日课册,规定了自己每天必做的十二件事: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谨言、养气、保身、作字、夜不出门。一以贯之,坚持下来。他正是凭借这种严格的修身成就功名,并树立了做人的标杆。

  这为我们指出的,就是修炼慎独工夫的最切实可行之法——为自己规定必须遵守的规矩,为自己制定必须要做的事情,然后坚定遵守、坚持做下去,以磨砺自己的心性,沉淀自己的修养,不因无人监督而放纵和荒废。

  慎独,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小事中,除了一份高度的警觉之心,就是要切实扎实地去做。定力,就来自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中。

  最大的高贵,是内心的定力。一个高贵的人,是能做得了自己主的人。

  慎独,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南宋陆九渊也说:“慎独即不自欺。”慎独之时,人主要面对的是自己,是与自己的内心赤膊相见。

  能做到慎独的人,是战胜了自己的人。

  老子言:“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自胜,才称得上强大;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这样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定和富足,面对世间的欲望滚滚,命运的荣辱沉浮,人生的成败得失,守得住自己,约得住行为,不崩溃,不放纵。

  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与自己相处是能力,与自己相处好才是境界。所谓慎独,正是与自己好好相处,并找到那个更好的自己。

  以上种种,无一不是自律慎独、道德完善的体现。古代先贤在道德修养方面十分讲究“慎独”,因为一个人只有独自一人时才会表现出自己的真实道德修养来。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