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宏圆法师:《妙法莲华经》第19讲


   日期:2019/7/22 15:1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诸位法师,诸位居士大德,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偈颂中,佛正式说法的第一部分总明诸佛,这一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二部分颂过去佛,好,大家请看经文:

  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

  这是讲过去佛的数量多,在过去无数劫这么长的时间,有无量的佛灭度,灭度的佛有百千万亿种,其数目是不可量的。

  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

  这是讲过去佛开权,也就是说三乘法。在过去无数劫这么多佛,也是和释迦牟尼佛一样,先以方便来为众生演说诸法相。诸法相,就是前文中所说的十法界、十如是之法相。种种因缘、种种譬喻,都是佛的善巧方便。

  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

  这是讲过去佛开权之后显实。过去佛在说三乘法之后,都要会三归一、说一乘法,度化无量众生入于佛道。

  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

  上面讲过去佛为众生说三乘法,三乘法是一乘的正方便,这里讲的是一乘法的异方便。什么是异方便呢?我们在下面讲。先看又诸大圣主,诸大圣主指的是过去诸佛,佛是圣中之圣,所以称为大圣主。

  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知,指的是佛观机;深心,是说人天执著欲境之心坚不可拔,所以说是深心;执著欲境之心坚不可拔。所欲,就是指乐欲五尘。

  由于人天以及其他各类的众生,贪著的习气难以去除,所以佛用异方便渐渐引导,使得众生得佛慧,这就叫做助显。第一义就是指佛的境界,佛的境界最为高深,没有比佛境更高的了,所以称为第一义。

  前面我们说了,什么是异方便呢?《法华授手》中说:“异方便者,即人天所作,有为功用。”就是所作的有为功用称为异方便。比如在下面的偈颂中说:“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这些都是人天所作的有为功用。

  人天以及各类众生的好乐不同,佛为众生说不同的法,乃至一华、一香、一声、一色、一举手、一低头。所说的法门各不相同,法门各不相同所以就叫做异。虽然法门不同,但是助显相同,都是为了引导众生归第一义,所以称为方便,这就是异方便。

  下面的二十三个偈颂,讲过去诸佛,用了很多异方便来度化众生成就佛道。前两个偈颂,是讲佛住世的时候;接下来的二十个偈颂,是讲佛灭度后;最后一个偈颂,就是第二十三个偈颂,是作的一个总结。好,我们先来看佛住世的时候。

  若有众生类,值诸过去佛,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进禅智等,种种修福慧,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有些众生,在过去诸佛住世的时候遇佛闻法、修行六度。蕅益大师说:“得值过去佛者,则是内因力强,得感出世缘也,然其深心所欲不同,所以诸佛说法也异。”就是佛知众生的好乐不同,所以为众生所说的法也不同。众生闻佛说法,有的是单修,比如只修禅定或者只修忍辱,有的是几种行兼修,有的是以取相心修六度,有的是以无相心修六度,有的是以非相非无相次第修六度,所以说“种种修福慧”。

  修行六度属于菩萨行、是成佛之因,这些众生经过长时间的修行,六度万行圆满、福慧具足,按现在的时间来说,他们都已经成就佛道。这是讲佛在世的时候,下面是讲佛灭度以后。

  诸佛灭度后,若人善软心,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

  这是善软心。窥基大师说:“有善刚强非菩萨,心柔软非善亦非菩萨,要善而耎方菩萨心。”我们来给大家解释一下。有善刚强非菩萨,比如声闻缘觉,他们见思烦恼已断、不会被三界恶习牵引而受生、了分段生死,可以说具足善心;但是如果他们只求自了,不能发起度化众生的心来,那么他们的心,可以说是刚强心。像这样,心虽然善,了分段生死,我们前面说了,心虽然善,但是刚强,没有度化众生的心,就不是菩萨心。下一句:心柔软非善非菩萨,这一句就好理解了,心虽然柔软,但是仍然会被恶习牵引而造作恶业、伤害众生,这也不是菩萨心。不但有善,而且柔软之心,这样才是菩萨心。也就是说,既不会被恶习牵引,又能发起利益众生之心,利益众生之心是柔软心,那么这样的善心就是菩萨心。菩萨心是成佛之因,所以这些有善软心的众生已经成佛道。

  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玻璃,砗磲与玛瑙,玫瑰琉璃珠,清净广严饰,庄校于诸塔,或有起石庙,栴檀及沉水,木樒并余材,砖瓦泥土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这是造塔。过去诸佛灭度后,碎身为许多的舍利,有诸众生为了供养佛舍利,建造了万亿种宝塔。下面讲了建造宝塔所用的宝物。有金、银、玻璃,玻璃不是我们现在的玻璃,就是指的水晶。砗磲、还有玛瑙、还有玫瑰,玫瑰也是玉石的一种,玫瑰石,琉璃、珍珠。用这些宝物建造的舍利塔非常的庄严。

  或有起石庙,庙者貌也,就是供奉先祖尊貌的地方称之为庙。造塔是为了供养佛的舍利,而石庙是为了供奉佛像的殿堂,我们供奉佛像的殿堂都称为庙。建造石庙用了很多种的材料,这里说了有栴檀、沉水香、木樒,沉水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沉香,木樒是一种木材,这种木材能散发出很大的香味,砍下来要放五年之后才能使用。并余材,就是除了栴檀、沉香、木樒,还有其他的木材。砖瓦泥土等,砖瓦泥土等这些也是用作塔庙的石材、不可缺的主要的建材。

  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这是说在旷野当中,用泥土建起的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童子就是小孩子们,孩子们在玩游戏的时候,把沙子堆起来,认做是佛塔。像我们做游戏的时候,堆一堆土,说这是佛塔、来当做佛塔。这样,这些童子们、小孩们,虽然说是在做游戏,但是他们在聚沙为佛塔的时候,都向往于佛道的,都是向往于成佛的,无形当中都为他们种下了成佛的因。还有像我们现在电影电视里面,有的电视里面演菩萨,像西游记里的演观音菩萨,有的演法师,演佛。在演剧中人物的时候,如果从内心真正发起了对三宝的恭敬心、对三宝的这种向往心的话,那么也是种下了成佛的因。别看只是演一个戏剧,但是他的心里对三宝有恭敬心、有向往的心,这也是种下了成佛的因,将来也能够成就佛道的,为他种下了成佛的种子。

  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以上这些起塔建庙的众生,乃至做游戏聚沙为塔的这些曾经的孩子们,从现在的时间上来看,他们也都已经成佛了。窥基大师在这个地方做了一个说明,对我们理解佛讲异方便有非常重要的帮助。窥基大师说:“论云聚沙为佛塔,已成佛道者,谓发菩提心行菩萨行者,所作善根能证菩提,非诸凡夫及决定种姓声闻,未发菩提心者之所能得故,如是乃至上文及下小低头等,亦如是。”

  在这里,我们还要顺便的说一下经中关于造塔的一些规矩。像如来塔、佛塔是十三级,辟支佛的塔是五级,阿罗汉是四级,阿那含是三级,斯陀含是二级,须陀洹是一级,就是这么个次第往上增,轮王无级。无,没有的意思。级就是塔的轮相,几层几层,人们看到塔,从塔的这个层数,就能知道这座塔是佛的还是辟支佛的,或者是一果、二果、三果、四果圣人的,从这个塔的层数当中,就能知道是哪一个层次的圣人的。从塔的层数上就能清楚的知道。但是我们现在是很难看出来的了,什么原因?是因为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起塔,这样以凡滥圣、为戾不轻,就是罪业不轻,罪过不轻。虽然有的弟子们,是为了对自己的师父、对自己过世的师父起的恭敬心,但是即便如此,也陷师于滥圣之罪。所以大家在造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如法。这一段是造塔,下面是造像,造佛像。

  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

  这是刻雕佛像。

  若人为佛故,为佛是什么意思呢?窥基大师说:“名作佛像,非作余像,故言为佛,为求作佛,为思敬佛,故名为佛,又说为佛而作诸像,为庄严佛,故名为佛。”就是说,为佛是说明所建立的诸形像是佛像,而不是其他的像。曾经有个寺院,请师父到那过去帮他们看看,师父到那一看,里面都是佛像,外面都是维纳斯,非常漂亮的,师父问为什么要放这些像?建寺院的就说了,光放佛像显得没有生机,再放点维纳斯像显着好看。所以这里面说,为佛是说明所建立的诸形像是佛像,而不是其他的像。

  为佛还表明刻雕佛像之人有求作佛、思敬佛之心。另外,这里讲是为佛刻雕诸形像,含有庄严佛之义,庄严佛的含义。

  造佛像的功德非常的殊胜,在《造像功德经》中说:“若有众生宿造恶业,当受种种诸苦恼事,所谓枷锁杻械,打骂烧炙,剥皮拔发,反系高悬,乃至或被分解支节,若发信心,造佛形像,如是苦报皆悉不受,若寇贼侵扰,城邑破坏,恶星变怪,饥馑疾疫如是之处,不生其中。”这是说造像能消宿业,消我们宿世的业障。“若有女人能造佛像,永不复受女人之身,设受其身,则为女宝,尊胜第一,然诸女人有五种德,此女所得出过诸女,何等为五,一者生孕子息,二者种族尊贵,三者禀性贞良,四者质相殊绝,五者姿容美正。”这一段,是说造像能够增长福德。“若有净信之心,造佛形像,一切业障莫不除灭,所获功德无量无边,乃至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永拔众生一切苦恼。”这是说以净信心造佛像能成就无上菩提。当然了,造像的功德还有很多,我们这里就不再多说。这些为过去诸佛刻雕佛像的众生,也都已经成就佛道。

  或以七宝成,鍮鉐赤白铜,白镴及铅锡,铁木及与泥,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

  这是讲用种种材料严饰、庄严,严饰来做佛像。七宝就是金、银、玻璃、砗磲、玛瑙、琉璃、赤珠;鍮鉐就是一种好的石材,比如大理石、汉白玉,这种石料称为鍮鉐,赤白铜;白镴、铅、锡、铁、木头、泥、胶漆布,也都可以用来做佛像。需要注意的是在造佛像的时候,不能只造半身像,造半身像是不如法的,更不能只作一个佛头,那这样就更不可以了。像我们平时在站立的佛像前面的时候,我们决定不能坐着;在坐着的佛像前,我们决定不能躺着,对佛像一定要生起恭敬心。这里这些众生,各随自己的能力严饰作佛像,虽然所用的材料不同,有胜有劣,但是对佛的敬诚之心没有两样,所以皆得成佛。

  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

  这是彩画佛像。百福庄严相,这是指佛本具的相好;如果有人能将如来的相好画出来,或请别人来画像,这些人都已种下成佛之因,皆得成佛。

  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

  这是说小孩子们在做游戏时画佛像。这些小孩们在玩耍的时候,随手拿起草或者树枝、或者用笔、乃至用手指甲画佛像,他们做的事情表面上看都是在游戏在玩耍,但是对于佛的向往之心是真诚的,这个是真的。这些小孩子们,因为画佛像也种下了微小的善根,以后慢慢的积累功德,具足大悲心,现在也都已经成佛。成佛之后,和释迦牟尼佛一样,但化诸菩萨,教化,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这是造佛像,下面是讲供养。

  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

  这是在塔庙的佛像前用物品来供养。《业报差别经》中讲,供养华、香、幡、盖各得十种功德,我们来看看。“若有众生,奉施香华,得十种功德,一者处世如华,二者身无臭秽,三者福香戒香,遍诸方所,四者随所生处,鼻根不坏,五者超胜世间,为众归仰,六者身常香洁,七者爱乐正法,受持读诵,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这是供养香华所得功德。“若有众生,奉施缯幡,得十种功德,一者处世如幢,国王大臣,亲友知识,恭敬供养,二者豪富自在,具大财宝,三者善名流布,遍至诸方,四者形貌端严,寿命长远,五者常于生处,施行坚固,六者有大名称,七者有大威德,八者生在上族,九者身坏命终,生于天上,十者速证涅槃。”这是供养幡所得的功德。“若有众生,奉施宝盖,得十种功德,一者处世如盖,覆护众生,二者身心安隐,离诸热恼,三者一切敬重,无敢轻慢,四者有大威势,五者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大威德者,以为眷属,六者恒作转轮圣王,七者恒为上首,修习善业,八者具大福报,九者命终生天,十者速证涅槃。”这是供养宝盖所得的功德。我们以上讲的供养香华、供养幡、供养宝盖各得的十种功德,我们再看下面:

  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

  这是音乐供养。鼓就是用木头和皮子做成的乐器,圆桶形,用手或者鼓杵敲击来发出声音;角就是像兽角一样弯曲的乐器;贝就是海螺;箫用竹子制成,上面有吹孔,箫是竖着吹,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笛子是横着吹,上面的孔是五到八个不等,以七孔的居多;琴,我们经常见到的古琴一般是七根弦,音域宽广,音乐深沉,余音悠远;箜篌比琴小,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琵琶是用木头制成,上面装有四根弦,唐朝诗人白居易写的《琵琶行》中,描写了琵琶女的高超的弹奏技艺: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这是描述的琵琶女弹奏的技艺。铙又叫做钲,是用铜制作而成的圆形乐器,在我国古代,用铙在军队中作传播号令来用的,后来制成乐器,常和钹配合使用、演奏。若使人作乐,就是请人来到塔庙,在佛像前演奏美妙的乐曲来供养佛,因为发心音乐供养的人,自己不一定会作乐,所以要使人作乐。

  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这是歌呗供养,歌是歌扬,呗是赞颂,所歌所颂都是佛的妙德。我国最早的梵呗,是三国时期的曹植在游鱼山时,听到山中有诵经的声音,清婉遒亮,远谷流响,于是模仿其声而制梵呗。乃至一小音,乃至是超略之词,包括了不只一小音的歌呗,音之所起发自内心,并且欢喜至诚,所以种下了成佛之因。从现在来看,这些以歌呗乃至一小音颂佛妙德之人,都已经成佛了。

  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这里又讲到了以华来供养,和前面讲的以华供养有什么区别呢?前面供华用的是敬心,心专,而在这里供华,用的是散乱心,散心;心虽然散,但是仍有供佛之心,所以也种下了成佛之因。这里举出的以一华供养的是佛的画像,所种之因非常小,所以说是渐见无数佛,就是慢慢积累功德也可以成佛。用散心以一华供养佛的画像,尚且能够渐见无数佛,以至成佛,更何况不只供一华、不只是供画像,肯定也能够成就佛道,只不过比起敬心供养,用的时间要会更长一些的。

  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

  这是身业供养。上面的敬心、散心是意业供养,歌呗颂佛德是口业供养,这里所说的礼拜、合掌、举手、低头是身业供养,其余的都属于外财供养。

  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入无余涅槃,如薪尽火灭。

  这是对供养的总结。以此供养像的此,指的是上面所说的香华幡盖外财供养、以及敬心散心之意业供养、歌呗颂佛德之口业供养、礼拜合掌这是身业供养,以此这些供养之因,渐见无量佛,修诸善本,已经成就佛道广度众生,到度缘已尽,则入无余涅槃,就像薪尽火灭。薪是比喻所度之机,化缘所度的众生,所度之机;火比喻佛的智愿,机尽智亡,所以说如薪尽火灭。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这是讲称佛名作佛。南无译为归命,也译为度我或者敬从。这里举出以散心称佛名一声,必定能够成佛,更何况称佛名多声,或者以一心称名,那当然成佛更快速了,也能成佛。

  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后,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

  是法,就是指上面佛住世时修六度,佛灭度后修善软心、造塔、造佛像、修供养、称名等异方便。过去诸佛以这些异方便,为众生助显第一义,所以说“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偈颂中佛正式说法的第二部分颂过去佛,我们就介绍完了,下面我们继续学习第三部分颂未来佛。

  未来诸世尊,其数无有量,是诸如来等,亦方便说法。

  这是讲未来诸佛,也是先随顺众生的根机方便说法,化导众生,这是方便说法。方便说法之后就要显实,显实也是人一、行一、教一和理一。

  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入佛无漏智,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

  佛无漏智就是佛的实智。未来诸佛能令闻法者入佛无漏智,同佛一样入佛实智,也就是说,闻法者皆是菩萨。这是人一。

  诸佛本誓愿,我所行佛道,普欲令众生,亦同得此道。

  未来诸佛因地时发愿,愿一切众生皆成佛道,所以诸佛不仅自己修行佛道,也令众生修行佛道、皆得成佛。蕅益大师说:“自行化他,无非佛道,故是行一。”所以这是行一。

  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为一乘,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未来诸佛虽然说百千万亿无数法门,但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说一乘,所以这是教一。诸佛两足尊,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这四句是解释诸佛为什么要说一乘。诸佛两足尊,我们前面讲过,两足就是福慧具足,两足尊指的是佛。知法常无性,这个知,是指的佛知佛见;法,就是指十法界诸法;常,是真常不变,佛已证知真如妙理,体性常住;无性,就是十法界体性是无。十法界的诸法体性是无、是空,众生不知十法界诸法都是因缘和合而成、如幻如化,执著诸法为实有,不知道它是如幻如化的、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它的性是空,而佛知十法界的体性是无,所以说佛知诸法无性。佛种从缘起,十法界诸法是从哪来的呢?心生则种种法生。众生起心动念与哪一界相应就落在哪一界,堕地狱是由心生,成佛也是由心生。而众生的起心动念,必定要借助外缘,佛种从缘起,就是说明成佛的种子要借助外缘来引发,所以佛为众生说一乘大法来作为外缘、来引发众生成佛的种子,令众生成就佛道。

  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于道场知已,导师方便说。

  这是理一。是法,是指的真如,也是本经所说的一乘妙法;住,是常住不离的意思;法位,十法界四圣六凡,情无情境,大小净染,都是此法所住之位。这句经文的意思是说,一乘妙法,遍于十法界一切诸法,常住不离。这个非常关键,我们再解释一遍,就是一乘妙法,遍于十法界一切诸法,常住不离。世间相常住,世间相是指众生世间和器世间,也可以说是有情相和无情相。好,大家注意听,一乘妙法与一切诸法常住不离,我们刚才说了,既然一乘妙法是常住,那么与一切妙法不离的世间相也是常住,所以说世间相常住。也就是说世间相,世间万相,情与无情这些境界,一一无非常住,一一无非一乘。我们再说明白一点大家就好理解,就是一切事相、情与无情境,都不离真性,情与无情、世间的一切相,都没有离开我们的本性的,都是本性显现的;既然都是本性显现,那真性常住,世间相也常住,就是这个意思。只是众生迷暗不能觉知,于常住中妄见生灭。众生只是看到的是生灭法,没从这些现相当中见到真如本性。佛,大觉导师,坐于道场,如实知已,于一乘中,佛所知所见,佛知佛见,众生妄见生灭,于一乘中,我们刚才讲的,都不离本性的这种诸法,于一乘中,众生妄见差别。唯有大觉导师如实知已,对于此不可说,离诸戏论寂灭理性,能以方便说此理一,又能以异方便助显此理一,就是这个意思。这第三部分颂未来佛,我们就介绍完了,下面是第四部分颂现在佛。

  天人所供养,现在十方佛,其数如恒沙,出现于世间,安隐众生故,亦说如是法。

  现在佛数如恒沙出现于世,现在诸佛和过去诸佛、未来诸佛一样,都是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安隐众生,就是度化众生成佛。佛安住于般涅槃,大般涅槃是最安隐的,佛也要教化一切众生同入佛道、同住于大般涅槃,所以安隐众生就是度众生成佛。亦说如是法,如是法是双指权法和实法。这六句偈颂是说,现在十方诸佛出现于世间,为了度化众生成佛,也是说权法和实法。

  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

  这是讲现在诸佛开权显实。第一寂灭,就是佛所证得的实相之理。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这是开权。实相之理,本不可说,但是诸佛为了安隐众生,以方便力而说三乘。其实为佛乘,这就是开权之后显实。诸佛虽然说三乘,其实都是为了说一佛乘,说三乘都是为了方便引导。好,我们看最后一段:

  知众生诸行,深心之所念,过去所习业,欲性精进力,及诸根利钝,以种种因缘,譬喻亦言辞,随应方便说。

  既然佛知第一寂灭,说三乘又是为了一乘,为什么不上来直接为众生说一乘呢?这两个偈子作了解释。前面在长行中我们也解释了好多遍,偈颂这里又来重颂一次。众生过去所造业不同、深心所著所念不同、好乐不同、勤怠不同、诸根有利钝不同,对于众生不同的根性,佛悉了知,所以佛随顺众生,先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种种言辞说三乘方便法来引导众生,然后入一佛乘,就是这个意思。

  好,今天时间到,谢谢大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宏圆法师       法华经)(五明学佛网:宏圆法师       法华经)  

 曾其海教授:天台佛学 第四章 中韩天台宗关系研究 一、天 

 池田大作:续·我的佛教观 六 南岳慧思与法华经 

 其他日籍作者:梵语《法华经》及其研究(岩本裕) 

 高振农教授:《法华经》在中国的流传概述 

 衍慈法师:法华经阅后札要 

 大安法师:闻行法华经,往生安养刹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法华经》讲座 一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法华经》讲座 二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法华经》讲座 三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法华经》讲座 四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法华经》讲座 五 

 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法华经》讲座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