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虔诚期待2019年燃灯佛圣诞日的到来 9月20日农历八月廿二​星期五


   日期:2019/9/14 4:0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燃灯佛的由来

  燃灯佛,梵文Dipamkar,意为「定光」,德文Dipamkara,英文Dipankara,佛教中纵三世佛之过去佛,为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佛,地位尊贵。释迦牟尼佛主修今生,是现世佛。燃灯佛则修过去为过去佛。弥勒主修未来,为未来佛,为佛教三大教主之一。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又名“定光佛”或“锭光佛”。

  燃灯佛生辰

  农历每年8月22日供奉燃灯佛圣诞。根据“劫世”理论,燃灯生在过去世庄严劫。他预言九十一劫后,释迦牟尼接班成佛。释迦牟尼“成佛”的时间是公元前五世纪,距今两千多年。燃灯是九十一劫前作的授记(预言),按照佛经上最保守的推算方法(一劫为四十三亿二千万年),师生俩的那次谈话,至少是在三千九百亿年以前。

  2019年燃灯佛圣诞是哪一天 几月几号 对民间的影响

  为释迦如来授记

  据《瑞应本起经》卷上所述,释迦牟尼过去世曾是虔诚敬佛的善慧童子,当时他曾重金买下一枝稀罕的五茎莲花,供养给燃灯佛。由于莲花是佛教中的圣花(《妙法莲花经》即以莲花来象征佛教教义的纯洁高雅),五茎莲花更是圣花中之珍品。因此,这个供养使燃灯如来深为高兴,佛在欢悦之余,给这位佛子(释迦的前身)授记,预言他将在九十一劫之后的此贤劫时成佛,授释迦牟尼佛。

  2019年燃灯佛圣诞是哪一天 几月几号 对民间的影响

  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影响

  随着佛教在中国社会的融入,“燃灯古佛”亦深受到白莲教的崇信。在白莲教编造的大量经书、宝卷中,到处可见燃灯的名号,诸如“古佛”、“燃灯”、“真空老祖”等等,比比皆是,不一而足。

  清代有名的《破邪详辩》,上面编辑的是白莲教的教义,曾记载了这样两段话:“天上龙华日月星,地下龙华水火风。人身龙华精气神,三才配合天地人。初会龙华是燃灯,二会龙华释迦尊。三会龙华弥勒祖,龙华三会愿相逢。”“燃灯佛后有释迦佛接续传灯,释迦佛后有弥勒佛接续传灯,弥勒佛后有天真老祖接续传灯。天真向谁人接续?有三宗五派九杆一十八枝领袖头行、开言弟子,都会接续传灯。”(传灯,本指传佛法,在白莲教的经文中,则指接班,改朝换代,做个“开国之君”。)

  我国民间将燃灯佛神化,高高供奉于神坛之上,这不是燃灯佛的本意。不过,言其擒妖伏怪,救众生于水火之中,倒恐怕也是古佛燃灯的入世襟怀。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今天农历八月二十二日,是燃灯古佛圣诞,我们在今天持斋、念佛、诵经、布施、供斋、放生等,有千百亿倍功德。

  大家对于释迦牟尼佛都很熟悉,也知道下一位将要诞生在人间的佛是弥勒佛,但对于燃灯古佛,大家都不是很清楚。燃灯佛是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的老师,曾为释迦牟尼佛授记,我们称他未过去佛。现在在供奉“竖三佛”的寺院,在大雄宝殿内都供奉过去、现在及未来三世佛,左侧为燃灯佛,代表过去佛;中间为释迦牟尼,代表现在佛;右侧为弥勒佛,代表未来佛。

  为什么佛叫燃灯古佛呢?据说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所以称为燃灯佛,又被称为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传说,在无量劫中,当时释迦牟尼佛还是善慧童子,有一天在路上遇见燃灯古佛,见路上有一摊污水,因为燃灯古佛赤脚行走,善慧童子担心污水弄污佛的双脚,于是扑在地上,用自己的头发铺在污水上面,等佛从自己的头发上走过去,燃灯古佛看到善慧童子如此之发心,因此亲为善慧童子授记九十一劫后成佛:“善男子,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善慧童子因得授记而得“无生法忍”。

  燃灯古佛与我们中国有比较深的缘源。燃灯古佛诞生于中国,于位于今天陕西宝鸡的燃灯寺附近圆寂,燃灯寺于南北朝时兴建。1988年和2004年,还分别在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天宫和南塔地宫发现了释迦牟尼佛祖真身舍利和燃灯古佛舍利,当时发现燃灯古佛舍利18粒。

  燃灯古佛在中国也有应化事迹。唐末宋初时期,在佛法衰败等待重建之时,永明大师(即阿弥陀佛化身)应世。当时吴越王开无遮法会(即供千僧斋),作为国师的永明大师却不肯坐首席位子,后来一位穿得破破烂烂的长耳和尚看到大家推让,毫不客气地坐在首席位上,吴越王看到此景,虽然心理不快,但看到好歹是个和尚,也就不再言语。供完斋后,大家都离去时,在吴越王的追问下,永明大师透露长耳和尚即是燃灯古佛。吴越王心生欢喜,于是找到燃灯古佛,恭敬迎请燃灯古佛回皇宫接受供养,但燃灯古佛却示现圆寂,在圆寂前,却暴露出永明大师即是阿弥陀佛了,因为自已的身份也暴露了,永明大师于是也立即示现圆寂。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常识,如果有人说他是什么佛应世或转世,一定是骗人的,因为佛菩萨应化世间,如果身份暴露,就会立即圆寂。

  还有清朝年间,燃灯古佛还在今天浙江的衢州祥符寺(即今天浙江衢州的天宁寺)应化世间,当时法名志蒙,爱穿鲜艳的绫罗法衣,往来于城区化缘,讨得钱物。每每用以换取猪头肉当饭,故名“猪头和尚”。猪头和尚与杭州净慈寺的济颠和尚极为相似,但凡预言灾福皆有应验。后来寺院起火,唯独燃灯古佛真体得以保存。

  今天是燃灯古佛圣诞,大家恭敬顶礼燃灯古佛,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揭秘燃灯古佛的前世今生

  农历八月二十二,恭逢燃灯佛圣诞。燃灯佛,亦作然灯佛,为本师释迦牟尼如来过去世的老师,是过去庄严劫中所出世的千佛中的一位。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又作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

  一、从宝髻佛受记

  据《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二阿僧祇九十一劫,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识只(即宝髻),出家学道而成佛。时比丘阿梨蜜罗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乃为比丘授记,告知当来成佛,名“定光如来”。此系燃灯佛昔时曾从宝髻佛受记之因缘。关于此佛出现之时劫,《增一阿含经》卷十三、《佛本行集经》卷三〈发心供养品〉等,单说过去久远劫;《修行本起经》卷上、《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等,则谓系在过去九十一劫。

  名号之由来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为普光。”

  《大智度论》卷九亦云,“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成佛后亦名燃灯。”

  《四教集解》卷中曰:“亦名然灯,亦名锭光。有足名锭,无足名灯。锭字或作定字,非也。”

  二、为释迦如来授记

  释迦佛在因行中第二阿僧祇劫届满时,刚好此佛出世,他买了五茎莲花去供佛,又以头发铺地给佛走路,佛即为他授未来成佛的记别。

  依《修行本起经》卷上所述,往昔,提和卫国(Di^pavati^)有圣王,名灯盛。临命终时,将国政嘱付太子灯(锭)光,太子知世间无常,更将国政授与其弟,即时出家。成佛后,游行世界,开化群生。是时有梵志儒童,值灯光佛游化,乃散花供佛,并解髻布发于泥道上,请佛蹈之,佛乃为儒童授来世成佛之记。此儒童即释迦牟尼佛。《增一阿含经》卷十

  三、《四分律》卷三十一等,亦述及燃灯佛之本缘,但所说略有差异。

  《太子瑞应本起经》曰:“锭光佛时,释迦菩萨名儒童,见王家女曰瞿夷者,持七枝青莲华,以五百金钱买五茎莲,合彼女所寄托二枝为七茎莲奉佛。又见地泥泞,解皮衣覆地,不足,乃解发布地,使佛蹈之而过,佛因授记曰:是后九十一劫,名贤劫,汝当作佛,号释迦文如来。”

  《心地观经》卷一曰:“昔为摩纳仙人时,布发供养然灯佛,以是精进因缘故,八劫超于生死海。

  依《大唐西域记》卷二所述,北印度那揭罗曷国有释尊供养燃灯佛而受记之遗迹。今印度山崎(Sanchi)塔门之刻画中,有定光如来化作大城之图像,此与《四分律》所述相合。

  四、燃灯佛为过去佛中之最著名者

  在诸经论中,颇多以此如来为中心而说其前后出现诸佛之事例者。如《无量寿经》谓过去久远劫,锭光如来出世,教化众生,其后历经十劫,依次出现五十三佛。最后之世自在王如来时,修因行而成道者即为阿弥陀如来。《大悲经》卷三〈殖善根品〉谓此如来以后,有莲华上佛乃至过去七佛等,总有十四佛出世。《大毗婆沙论》卷一七八更说释尊于第三阿僧祇劫曾遇七万七千佛,其中之首位,即为燃灯佛。

  由于燃灯佛曾是释迦佛因地时的老师,所以燃灯佛为“过去佛”。许多供奉“竖三世”佛的庙宇,往往在正殿――大雄宝殿中供奉燃灯佛(左侧)、释迦牟尼佛(正中)、弥勒佛(右侧),代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五、燃灯佛与阿弥陀佛应化世间的故事

  永明延寿大师不仅是净土宗第六代祖师,也是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而且生于五代十国——正当唐朝灭亡到宋朝建立之间的一个乱世,佛法在那个时期经过唐武宗“会昌法难”的灭佛运动之后,呈现衰微的现象,已经见不到盛唐时期的八宗共荣的兴盛景象,永明延寿大师就是在佛法衰败等待重建的时代兴出于世。

  大师在当时深受吴越王钱俶的礼敬,尊奉他为国师。有一天,吴越王想开个无遮大会——就是打千僧斋,只要是出家人来应供,皇帝是一律平等供养。虽然说是平等供养,摆设的桌位总有上下座的分别,上座的位子谁都不愿意坐上去,大家都谦虚地推来推去。在谦让不下的情况下,大家想既然永明大师是皇帝的老师,当然请永明大师坐上首席位子,但是永明大师也很谦虚,就是不肯坐这个首席位子。在这么推推拉拉,就来了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长耳和尚,大家都不认识,看到大家在那里推让,他老人家就不客气,往首席位子上一坐。这一坐下来,当然吴越王也不好意思赶,但是心里很不舒服,国师没有坐首席位子,却被一个不认识的和尚坐上去,但总算是出家人,也就不便说话了。

  打完千僧斋,大家都散去了,吴越王就问永明大师:“我今天供斋,有没有圣人来应供啊!”吴越王认为如果有圣人来应供,他的福报就大了。

  永明大师说:“有啊!”他说:“什么人啊?”“是定光古佛今天来应供。”“那一个?”“坐在首席的那个长耳和尚就是。”吴越王听了之后心里就很欢喜,赶紧派人去追。

  派去的人就一路到处去打听:“你们有没有看到一个耳朵很大的和尚,从那一条路走了?”后来打听到长耳和尚是在一个山洞里面修行,找到之后,吴越王派的人就顶礼膜拜,请他到皇宫里面来供养。

  长耳和尚说了一句话:“弥陀舌!”——阿弥陀佛多嘴啊,泄露我的身分!长耳和尚说完就圆寂了。

  这些人看到长耳和尚圆寂,就呆在那边:“定光古佛是找到了,却圆寂了。”想想他刚才讲的“弥陀饶舌”,说长耳和尚是定光古佛的人是永明大师啊,那“弥陀饶舌”不就是在说永明大师,原来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赶快回去报告吴越王:定光古佛走了,阿弥陀佛还在。

  吴越王听到定光佛圆寂的消息,当然很失望,但知道永明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这下欢喜得不得了。就赶紧去见永明大师,快步往外走,走到门口,刚好一个报信的人慌慌张张地从外面跑进来,几乎跟吴越王撞在一起。吴越王问他:“什么事情这么慌慌张张?”“永明大师圆寂了!”

  这是燃灯佛和阿弥陀佛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作长耳和尚和永明延寿大师的一段公案。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1~燃灯古佛,号称万佛之祖,为什么没有自己的道场?

  答曰 : 称为古佛,是因为他的教化任务已经结束了。下一世弥勒出世,释迦牟尼就成了古佛了。这个大劫叫贤劫,共千佛出世。释迦牟尼好像是第4个,后面还有900多个没出来。

  2~为什么寺庙里不供奉燃灯佛祖?

  答曰 : 因为燃灯是上古之佛那时如来还没成佛,如来成佛祖后燃灯佛祖就去了三十三层天外天去了。不在受人间香火。

  3~燃灯佛为什么授记?

  答曰 : 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当释迦牟尼在燃灯佛那里悟道的时候,实在没有得到任何一个东西;所以燃灯佛当时给他授记,你于将来的娑婆世界成佛,你的名号叫释迦牟尼。

  4~无天说了什么,燃灯古佛竟然圆寂了

  答曰 : 燃灯佛,亦名燃灯古佛,大智度论译曰然灯。因其出生时身边一切光明如灯,故称为燃灯佛或称为锭光佛,又作定光如来、锭光如来、普光如来、灯光如来。释迦牟尼佛因行中第二阿僧祇劫满时逢此佛出世,佛经中说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得燃灯佛受记,将在九十一劫后的贤劫成佛。在佛经中所记载的许多佛﹑菩萨都曾是他座下的弟子。《贤愚经》卷三〈贫女难陀品〉所载,过去久远二阿僧只九十一劫,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波塞奇。王有太子名勒那识只(即宝髻),出家学道而成佛。时比丘阿梨蜜罗日日燃灯供养彼佛,佛乃为比丘授记,告知当来成佛,名定光如来。此系燃灯佛昔时曾从宝髻佛受记之因缘。《增一阿含经》卷十三、《四分律》卷三十一等,亦述及燃灯佛之本缘,但所说略有差异。《过去现在因果经》卷一记载,此佛初生之日,四方皆明,日月火珠复不为用。以有此奇特,故名为普光。《大智度论》卷九亦云,燃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燃灯,成佛后亦名燃灯。《大智度论》九曰:“如然灯佛,生时一切身边如灯,故名然灯太子。作佛亦名然灯,旧名锭光佛。”

  5~燃灯佛祖圆寂后到底去哪儿了?

  净土法门法师---涅盘也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寂就是清净寂灭。其实释迦牟尼佛没有涅盘,菩萨都不生不灭了,佛怎么还会有生灭?佛哪有涅盘?没有。入般涅盘是对中下根性人所讲的。

  什么叫“涅盘”?涅盘就是不生不灭。一切法不生不灭,无有一法不圆满,法法圆融,不但是圆满的相,而且法法都是清净寂灭相,这叫涅盘。从生死轮回里面超越,从此以后没有生死,就叫做涅盘。现在人搞错了,把死当作涅盘,这是大错特错!如果死是涅盘,这涅盘还要修吗?不需要修了。所以要晓得,涅盘是活着时候证得的,不是死了才证得。

  涅盘是寂静、寂灭的意思;佛是智慧、是觉的意思。“涅盘”跟“佛”是一个意思,讲“涅盘”是从体上说,讲“佛”是从用上讲。用当然有体,体一定有用,这就了解,善因善果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不行。觉悟了,起菩提涅盘的作用;迷了的时候,天天起生死烦恼的作用。

  其实生死烦恼跟菩提涅盘是一桩事情,都是妙性起用。悟了,把它叫个名字,菩提涅盘;迷了,叫它做生死烦恼,只是换名词,还是那个作用。悟了,感受是无比的自在;迷了,那个感受是无边的痛苦,苦海无边!

  经上说,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他活了八十岁,三十岁示现证道就出来弘法利生,到八十岁入涅盘。其实释迦牟尼佛没有涅盘,菩萨都不生不灭了,佛怎么还会有生灭?佛哪有涅盘?没有。入般涅盘是对中下根性人所讲的,中下是指声闻、缘觉、权教菩萨以下;高级的菩萨既没有生死,也没有涅盘——大乘经上讲“无住涅盘”,不住生死,不住涅盘。

  涅盘也翻作“圆寂”,圆是圆满,寂就是清净寂灭。寂是什么?心里头一念不生;灭什么?灭生死、灭烦恼、灭无明、灭邪见。佛与大菩萨他得涅盘这个果报,这果报怎么得来?修道,道就是因——念念与觉正净相应,这样才能趣向大涅盘。

  6~燃灯古佛作为万佛之祖,为什么会圆寂?

  《西游记》中记载,燃灯佛祖为竖三世佛中的过去佛,是不死不灭的存在,可为什么大劫来临之时,他却圆寂了呢?

  目前学界对于这的解释,大概有以下三种:

  一、剧情需要

  西游记是吴承恩瞎编的。有些扭曲了佛教和道教。既然是小说,就有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一说。

  在道教里,慈航真人也就是我们说的观音,只是观音是佛家的说法。而玉皇大帝那些是属于道教的神仙。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而佛教是发源于印度后来传入中国在中国发扬光大的。

  所以西游记里的神话不可尽信,剧情中燃灯古佛属于十七颗舍利子之一,所以必须圆寂才能度过此次劫难。

  二、佛经解释

  在佛教里,分横三世和竖三世佛。

  横三世佛是指,东方净琉璃世界教主,阿弥陀佛,(也称无量寿佛,无量光佛),娑婆世界(也就是我们生活的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和西方极乐世界的药师佛。

  而竖三世佛是以时间为中轴的,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和未来佛弥勒佛。

  三、涅盘重生

  三界之内轮回是每个生命都会经历的。就像凤凰在烈火中涅盘从生一样,这是一个轮回。

  释迦牟尼将会在56.7亿年以后涅盘,由弥勒佛接管他的位置普渡众生。

  存在于佛经里的燃灯古佛他的事迹让我们怀念至今

  读过《金刚经》的朋友

  想必都很对燃灯佛这个名字非常熟悉

  《金刚经》里提到

  燃灯佛在释迦牟尼佛还没成佛时

  曾预言释迦牟尼菩萨终将成佛

  燃灯佛授记释迦牟尼佛的故事,在《太子瑞应本起经》、《心地观经》等经典中都有记载。而在《金刚经》中。

  知恩报恩,饮水思源。能遇到佛法,是很难得的。而在这个时代开创佛教的释迦牟尼佛,又和燃灯佛有深厚的因缘,因此我们也应该纪念燃灯佛。

  一起品读《金刚经》,感受一下释迦牟尼佛对燃灯佛深深地感念之情吧。

  佛教知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经》简介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

  《金刚经》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是大乘佛教重要经典之一,为出家、在家佛教徒常所颂持。20世纪初出土于敦煌的《金刚经》,为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之一,现存于大英图书馆。

  《金刚经》于公元前994年间(约当中国周穆王时期),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

  金刚经属于《大正新修大藏经》中般若部的经典之一,主要讲述大乘佛教的空性与慈悲精神。由于该经旨在论述成道境界,即无上正等正觉,在佛教中亦为“不可说境界”,故尽管经文篇幅短小,其文字结构仍然晦涩复杂。经文中强调“真理”本身的不合逻辑,必须躬亲体验才能感悟,而无法透过文字和简单逻辑推理而得。由于其精神与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理念相契合,《金刚经》在禅宗五祖弘忍、六祖惠能以后的禅宗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影响也随之源远流长。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金刚经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刚经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金刚经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金刚经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金刚经 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金刚经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金刚经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金刚经 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金刚经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金刚经 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金刚经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金刚经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金刚经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金刚经 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

  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金刚经 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金刚经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 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金刚经 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

  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

  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金刚经 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金刚经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金刚经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金刚经 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金刚经 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金刚经 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金刚经 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金刚经 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

  金刚经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 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金刚经 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著,是故说不受福德。”

  金刚经 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金刚经 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则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著其事。”

  金刚经 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金刚经 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祗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