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黄柏霖:印光大师开示三世怨


   日期:2020/1/10 9: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宋理宗,他是赵昀,南宋第五代的皇帝,他是公元一二二四年到一二六四年在位。印光大师说是四十一年,那这个地方算起来,应该也是四十年到四十一年。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嘉定十七年,宋宁宗赵扩病死,宰相史弥远废皇位继承人赵竑,拥立理宗,掌握朝政。这一段宋理宗本身在印光大师这一本《印光大师说故事》里面,这里面有提到宋理宗这个人,他是出家人再来的。印光大师在这一篇里面,印光大师他的题目叫「业通三世,熟者先报」。「业通三世」就是业报它是通三世的,哪个先成熟,哪个先受报。

  所以印光大师说,因果这个事情,「重叠无尽,此因未报,彼果先熟。如种稻然,早种者早收」。印祖说,「此因未报」,他现在所种的这个因也许是善因、也许是恶因,所种的这个因还没有遭受这个果报,但是另外一个果已经先成熟了,就好像种稻子一样,你早种就早收成。「如欠债然,力强者先牵」,就像欠债一样,哪个欠债比较重,那个比较强的那个债,那个力比较强的,那个先牵走,叫「力强者先牵」。

  古时候「有一生做善」,古代有一生都是在做善事,可是「临终恶死」,他临命终的时候,是遭受恶报死掉。他一生都是做善,可是他临命终的时候是恶死,是受到恶报死掉的。有些人就会觉得很怀疑说,那这样哪里有因果呢?他一生都在做善事,那为什么临命终的时候受到这种恶报死掉呢?就像这个人都是做善事,你看他一生也都是念佛,也都做善事,也学佛,可是他临命终的时候,他却得癌症死掉,而且死掉的时候非常地痛苦,「临终恶死」。印祖说这个是,他「临终恶死」是来消灭他宿世的业,「以消灭宿业」。等到他这个宿业消掉以后,他第二生便得「富贵尊荣者」,就便得到善报了,「次生便得富贵尊荣」。

  那么印祖就说了这个故事了,说宋朝阿育王寺有一位出家人,他想修舍利殿。宋朝真的有这个沂亲王,阿育王寺这个出家人他跟沂亲王有熟,他想到沂亲王有势力,他就前往跟他劝募。结果沂亲王所捐的钱不多,阿育王寺这个出家人也有点气馁,他就「愤极」,就是他募不到那么多钱,他起了烦恼了、起了无明了。他就可能认为说,哎呀,我福报怎么这么不够?哎呀,我业障重,我募不到善款,他可能这样自己起烦恼,「愤极」了。无明起来以后,非常地愤怒,用斧头在舍利殿前面把自己的手砍断,「以斧于舍利殿前断其手,血流而死」,最后流血过多死掉了。

  这个时候沂亲王他的妻妾生了一个儿子,就同时间,但是这个儿子一生出来以后,老是哭闹不停。奶妈就抱着沂亲王这个儿子在家里走来走去的,「抱之游行」。那沂亲王家里刚好有挂了一幅舍利塔的图相。说也奇怪,奶妈抱着这个沂亲王的儿子,只要走到舍利塔的下面的旁边,这个小孩子就不哭了,离开了又哭了。于是就将这一幅舍利塔图相把它取下来,奶妈就常常拿了这幅舍利塔图,然后抱着小孩,他就不哭了,「则永不哭」。

  这沂亲王就觉得很奇怪,听到奶妈这样报告觉得很奇怪,就前往阿育王寺要去问那个要盖舍利塔的出家人。他问阿育王寺的出家人说,那位想盖舍利塔的出家人到哪去了。他说,他用斧头把自己砍断了,把手砍断了,死掉了。后来了解的结果,那个出家人砍断手的那一天,正好是他儿子的生日,那个出家人断手流血而死,正好是他儿子的生日。于是沂亲王自己心里有数,所以沂亲王最后自己独自的把舍利殿修起来。到这位沂亲王的儿子二十岁的时候,宋宁宗驾崩,他没有儿子,于是就叫沂亲王把这个小孩过继给他,于是就做皇帝了,做了四十一年,也就是宋理宗。

  印祖说,「此僧之死,亦属惨死,使无常哭不止,见舍利图则不哭,人谁知此子,乃此僧断手惨死者之后身乎?此事载《阿育王山志》」。印祖说,这位出家人的死也算是惨死了。他哭不停,可是看到舍利塔,他又不哭了。有谁知道这个沂亲王的儿子,是那位出家人断手惨死以后的后身呢?的第二世呢?这个地方就是所谓的三世怨的问题。如果照印祖讲的这个故事,那宋理宗是那个出家人再来的。

  所以关于三世怨,学人就写了一首偈语来跟大家分享,这是我自己领悟一些的写出来的供养大家,这我写出来的偈语,明知三世怨,偏向此方行。为何是如此,名利放不下。遇到境缘时,无力自作主。虽口念弥陀,心念想娑婆。三界轮回去,徒乎又奈何。这是末学写的一首「三世怨」,我一些小小领悟的偈语来供养各位。

  这个地方在《印光大师全集》里面,印光大师有特别开示结三世怨。印光大师说,现在的念佛人,今世念佛人,感得的是人天福报。他说,有福报而没有智慧。因为有福报的缘故,就会有「势位富贵」,就是有官位、有权势、有富贵。因为「无正智故」,因为没有智慧,所以愚痴而不信因果。因为不信因果,所以处在这个权势地位,有富贵的这个地位的时候,如虎添翼,更加会造业。所以「福报愈大,造孽愈多」,「故福报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恶业,应受恶报。此所谓三世怨也」。印祖这段讲得很好,「福报愈大,造孽愈多。既造恶业,应受恶报」,这就是三世怨。所以第一世修福,第二世得富贵,这里讲的有权势、有地位,有「势位富贵」,第三世就受恶报了。

  所以老法师在讲普贤大士行愿的启示里面有这样的开示,老法师说,未出三界,善业仍是一种恶业。你没有离开三界的生死,你纵使得到人天福报,那也是一种恶业。佛门云,三世怨。第一世做很多好事,第二世得善果,在人天中享受大福报,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做了高官,发了大财。但是这一生享受果报,忘记修善,纵然修善也修得很少,因此善的果报报完以后,第三世善少恶多,恶业现前,到三恶道去了。譬如富贵人家天天吃鱼吃肉,几十年下来造多少杀业?有势力的人往往一个错失,造成很多人的不方便。

  所以我们再看看,玄奘大师到西域去取经的时候,当时印度最有名的那烂陀大学佛教大学的校长叫戒贤论师。当时戒贤论师,这个在印光大师讲,「业通三世,熟者先报」里面,他也有提到。印光大师说,当时西域的戒贤论师,他「德高一世,道震四竺」,就是他的德望是在印度,因为当时印度分四个国家,他当时是威震印度。但是因为宿业的缘故,他「身婴恶病」,他生了一种恶病,就是风湿病,非常地痛苦,不能够忍受,他想要自尽,想要断食,不想吃东西,要自己自杀,「欲行自尽」。结果他要自尽的时候,那天晚上碰到三个菩萨来给他托梦,一个是金色人,一个是银色人,一个是琉璃色人。那是由金色人开口了,那金色人跟他讲了,他说,我只知道佛陀说,身为苦本。我们这个身体是业报身,它是痛苦的根源。因为我们这个身体,业报身去造业,那感得这个业报身就必须要受苦报。所以佛陀说,身为苦本。那个金色人就跟戒贤论师说,我只知道说,佛陀说身为苦本,我没有听说,佛陀说要了这个业报身去自杀,断食去自杀。

  因为戒贤论师当时他在印度那时候,他一百多岁了。所以那个金色人就跟他讲,他说,因为你曾经有一世当国王,你造了很多杀业,所以你在那一世造了那么多杀业。因为国王要吃饭都是满汉全席,你要吃什么,我全部都提供给你,所以大鱼大肉。所以他现在到这一世来,他变成出家人了,变成一个论师了,他以前当国王造的那个业都要算帐的。所以金色人就跟他讲了,他说,我是文殊师利菩萨,这位琉璃色人是大悲观世音菩萨,这个银色人是弥勒菩萨。他说,你再等三年,东方震旦国有一位出家人要过来取经,你把所有的法传授给他,你的病就会好了。后来果然等了三年,玄奘大师到,他把佛法传给他带回来中国。

  所以那个金色人就跟他讲了,但是印光大师这里讲是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我另外看的另外一篇文章,它是讲文殊师利菩萨、观音菩萨跟弥勒菩萨,但是印祖讲是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跟观音菩萨,他说,你「往昔劫中,多作国王,恼害众生」,你应该要「久堕恶道」。因为你弘扬佛法的缘故,所以以这个人间的小苦来消灭你长劫地狱之苦。我们《金刚经》里面不是讲,世人为人所轻贱,先世罪业当得消灭。所以消灭长劫的地狱之苦,「汝宜忍受。大唐国有僧,名玄奘,当过三年,来此受法」。他就跟他预告了,说玄奘大师要来。戒贤论师听完以后,忍受那个痛苦,忏悔。

  所以有时候病苦也是逆增上缘,但是很多人碰到病苦就活不下去,想要自杀,不肯接受这个生病的痛苦。我一个亲戚现在是这样,他要洗肾,我听到消息也很难过,也去安慰他。他说他不想活了,他也是吃素,也是修道人,他现在要洗肾,他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我也见到另外一个大居士,在海外,非常有名的大居士,他现在也是洗肾。那你能说他修不好吗?就是跟戒贤论师这个一样,他过去生当过国王,有恼害很多众生,所以他应该要堕到恶道去,但是这一世有弘扬佛法,所以受一点人间的小苦,然后消灭他长劫要到地狱去受报的苦。这有什么不好?还算划算。所以文殊师利菩萨说,你要忍受,玄奘大师快来了,你再等三年,他就到了,「来此受法」。

  所以戒贤论师当时就很惭愧,久而久之,慢慢地忏悔,他那个风湿病就好了。到三年后,玄奘大师果然到来,然后戒贤论师就告诉他说,我当时受病苦的情形,说到那个病苦的时候,戒贤论师就「哽咽流泪」。你看他当一个论师,我们说身为苦本。佛陀说,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我们都会念观,可是当你病苦来的时候,你受不了,受不了你就是过不了那一关。

  你看道证法师,你看她活四十八岁,她出家了十七年,她画了五尊阿弥陀佛的圣像,她写了那么多的劝癌症病人的书,《倾听恒河的歌唱》、《毛毛虫变蝴蝶》。你看她写了那么多书在安慰癌症病人,她最后自己本身也得癌症肿瘤,也是苦不堪言。最后她放弃化疗,她不做化疗,完全靠一句阿弥陀佛圣号。最后她往生的时候,她在清晨的时候起来拜佛,跟她的师兄说,我不能再陪你拜了,我要往生了。啪,念阿弥陀佛,念到陀,就拜下去,她就往生了。你想她会到三恶道吗?她一定作佛去了,对不对?

  所以戒贤论师在形容给玄奘大师听的时候,他讲那个痛苦的时候,他「哽咽流泪」。「可知其苦太甚」,那实在是太苦了。所以你如果不明白三世因果,不明白宿世之因,你会说戒贤论师他不是得道高僧吗?他不是如此大修行人吗?怎么得如此的惨病呢?你就不相信因果了。所以因果,老和尚说,要从三世来看就公平,没有谁占便宜,也没有谁吃得了亏,三世一看很公平。这个是印光大师在《续编》上,「覆周颂尧居士书」,在民国二十年那时候写的这篇文章,写得非常好。

  所以我们要了解,「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乐,众生之所以堕地狱,永受轮回剧苦者,皆不出因果之外」。所以学人喜欢讲因果,很多人听我讲因果,也有很多人回头。有的人甚至听完以后,听那个「明因果,解业力,幸福圆满人生」,就不敢吃肉了,我度了很多人不敢吃肉。他说,每次听黄警官讲因果,吓得都不敢睡觉。我老师就跟我讲,讲因果要讲到他吓得要死才有用。你讲的像神仙一样那么好像若无其事,那怎么会怕呢?所以成佛的「真常法乐」,堕地狱的「永受轮回剧苦者」,「皆不出因果之外」。你看戒贤论师,这个一代高僧,他还是必须要受这样的病苦,我们能够不觉悟吗?

  那三世怨呢?如果你到三世怨,第三世到地狱去怎么办?你到畜生道怎么办?你到饿鬼道去怎么办?你要想起来,你前世是出家人,你前世是修道人,今天怎么沦落到这个地步?所以「凡人欲治其身,总不能外于因果」,你想要调伏你这个身心,你不能够离开因果。现在人都喜欢说大话,「徒好大言,不求实际」,常常说因果是小乘法,这是大谬、是大错。你要知道大乘、小乘总不外乎因果两个字,「小乘是小因果,大乘是大因果」。「小因」,「依生灭四谛」,我们刚才讲苦集灭道。「知苦断集」,你知道苦,你就要断掉贪瞋痴。你羡慕那个灭掉烦恼,你就必须要修道、必须要念佛,就「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小果,是证阿罗汉果」,出三界,不受后有。「大因,是修六度万行;大果,是证究竟佛果」。你不管修小因果,不管是修大因果,都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其因,必有其果」。从来没有闪失过,「未之或爽也」,从来没有闪失过。

  我们讲过了,世间真的没有一个人占得了谁的便宜,从三世来看真的很公平。所以不只说,世间人都在因果之中,其实每天都在演因果给你看,世间人迷而不觉,在因果里面继续造作因果。所以不只是世间人都在因果之中,即使菩萨跟佛也不出因果之外。如果说因果为小乘,因为我们一般讲说,因果是谈人间善法,如果说因果是小乘,那怎么菩萨跟佛也是小乘了?刚才不是讲菩萨、佛也是因果?所以这种是「其言之狂悖可知矣」,这种人是狂傲,悖离天理、悖离真理,这很明显了。

  以上这段话,是印光大师在《三编》下「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我们把印祖这段文,我们就重新再把它唸一遍,「佛之所以成佛,常享真常法乐,众生之所以堕地狱,永受轮回剧苦者,皆不出因果之外。凡人欲治身心,总不能外于因果。现在人徒好大言,不求实际,辄谓因果为小乘法,实为大谬。讵知大乘小乘,总不外因果二字。小乘是小因果,大乘是大因果。小因,是依生灭四谛,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小果,是证阿罗汉果。大因,是修六度万行。大果,是证究竟佛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其因,必有其果,未之或爽也。所以不独世间人皆在因果之中,即菩萨佛,亦不出因果之外。若谓因果为小乘,则菩萨佛,亦是小乘矣。其言之狂悖可知矣。」

  所以老和尚说,李炳南老师说,教老和尚找一位善知识,以古德为师,依《印光大师文钞》就够了。你这一辈子,你碰不到什么高僧大德,你只要依止《印光大师文钞》,保证你不会到三恶道去,往生绝对有希望。那学人就是,我从开始学佛就喜欢印光大师到现在,从来没有改变。我讲过了,我到素食馆去吃素,在书架上抽出来第一本书就是《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

  《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集) 黄柏霖警官主讲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黄柏霖       印光大师)(五明学佛网:黄柏霖       印光大师)  

 大安法师:印光大师由儒入佛 

 能利法师:印光大师的因果与感应思想论 

 能利法师:印光大师人生思想过程(下) 

 能利法师:印光大师人生思想过程(中) 

 能利法师:印光大师人生思想过程(上) 

 能利法师: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四) 

 能利法师: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三) 

 能利法师: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二) 

 能利法师:印光大师的净土思想(一) 

 余池明居士:再探印光大师教义与人间佛教思想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选定及流通《净土五经》小史 

 余池明居士:印光大师校正台宗宝典《随自意三昧》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