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转载

 佛教与花之缘 花与法②


   日期:2020/1/16 20:5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尘劳迥脱事非常,

  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该诗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比喻经过艰苦摸索、禅机顿悟的境地,从而表达了黄蘖禅师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的思想。

  黄蘖禅师是佛门禅宗的一代高僧,他借此诗偈,表达对坚志修行得成果的决心,说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佛教与花有很深的因缘。佛门称花为“华”,花华不二,献于佛菩萨前的称为“献花”,散布坛场四周的称“散华”。

  佛经里有许多与花相关的典故和用语,如拈花微笑、天女散花、花开见佛、舌灿莲花、花果自成、花开莲现、九品莲花、百鸟衔花、梦幻空华、镜花水月、一花一世界、一花开五叶、莲华藏世界等,都使花的精神更加提升。

  花与法的关系更是密切。大乘佛教重要的经典《妙法莲华经》,其经名即是以莲花的洁白完美,来比喻教法的微妙无上。本经的梵语原名是“萨昙芬陀利修多罗”,“萨昙”中文意思是妙法,“芬陀利”是白莲花,将妙法与莲华结合,意味妙法本来清净,如同莲花入污泥而不染。一般的植物都是先开花,花落之后才会结成果实,莲花却是花果同时,也是譬喻妙法的因果不二。

  《大方广佛华严经》之“华严”含有以“华”作“庄严”之意,在此,“华严”是“因”,“佛”为“果”,意思是菩萨修行四摄、六度等功德之因,最后必能成就佛果。

  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于梁武帝普通八年由天竺来到中国。他面壁坐禅九年之后,传法给慧可,告诉他“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并念了一首偈:

  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

  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此传法偈被称为“花偈”。接下来的传法偈如:

  二祖慧可:

  本来缘有地,因地种华生;

  本来无有种,华亦不曾生。

  三祖僧璨:

  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

  若无人下种,花地尽无生。

  四祖道信:

  华种有生性,因地华生生;

  大缘与信合,当生生不生。

  五祖弘忍:

  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

  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六祖慧能: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生;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这里的每首传法偈,都是以花果的无常空性,作为契证的法印。

  《阿毘昙毘婆沙论》里以树的枝干、根、花来说明十二因缘法:

  如树有根有体有花有果。无明行是其根,识名色六入触受是其体,爱取有是其花,生老死是其果。此十二支缘,或有花有果或无花无果。有花有果者,谓凡夫学人;无花无果者,谓阿罗汉。

  艳丽娇美的花朵惹人怜爱,甚至摘取以便时时欣赏。在三世两重的十二缘起论中,以花朵来比喻有情众生对各种境界的贪爱、染著、执取,实是非常贴切。“此有故彼有,此生故比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花开花谢,瞬息生灭,不也是如此吗?

  《杂阿含经》说“凡盛必有衰,以衰为究竟……如树无花实,颜貌转枯尽,色力亦复然,如花转萎悴,我今亦复尔。”也是以花来诠释世事的无常。

  在大乘菩萨道的修行法门中,六度波罗蜜是重要的修行方法。从一朵中也可看出花具有六度的精神。

  (一)布施:

  花开展现美丽的姿容,令人一见心生愉悦,带给人欢喜,因此它有布施的精神。

  (二)持戒:

  花总在一定的时节、范围绽放,不像葛藤会攀附在其它的植物上,它不侵犯别人,所以具有持戒的精神。

  (三)忍辱:

  花开须经种子深埋土里,一段时日的蕴育,其间必须忍受黑暗、潮湿、寂寞,而后抽芽。甚至开花后,还要耐得住风霜雨雪,乃至蜂蝶采蜜时的伤害,所以具有忍辱的精神。

  (四)精进:

  一朵花,不管花期长短、久暂,总是努力散布花的芬芳美味,展现它最美的一面。即使谢了,仍旧化作泥土、肥料,为来年的成长做准备,甚至留下种子,为继起的生命而生生不息,所以具有精进的精神。

  (五)禅定:

  花,静静地开放,表现出宁静、祥和、安忍的气质,这就是禅定的境界。

  (六)般若:

  花有各种颜色、大小、香味,千变万化,奇妙不已。花的世界就像人的世界,蕴含无限的智能。

  《维摩经·佛道品》中,描述维摩居士在他广植花卉、清净妙丽的花园里,有“觉意净妙华,解脱智能果”,更有“七净华”遍薰其身,这里以华比喻七种净德,即戒净、心净、见净、度疑净、分别道净、行断知见净、涅槃净。

  《华严经》里的华藏世界,最下为风轮,风轮之上有香水海,香水海中生大莲华,此莲华中包藏著微尘数的世界,所以又称莲华藏世界。作为华藏世界的中心,莲华便具有特殊的意涵。

  《华严经探玄记》中记载:

  华有十义,所表亦尔。

  一微妙义,以微妙作为花义,表示佛行佛德离于粗相,故说华为严。

  二开敷义,表示开放殊荣,令人进入觉性故。

  三端正义,表示圆满德相具足故。

  四芬馥义,表示德香普熏益自他故。

  五适悦义,表示德乐欢喜不会厌离故。

  六巧成义,表示所修的德相善巧皆能成就故。

  七光净义,表示永断灾障极其清净故。

  八庄饰义,表示依胜因庄严本性故。

  九引果义,表示此因能结成佛果故。

  十不染义,表示处世不染如莲华故。

  《大日经疏》说的“所谓花者,是从慈悲生义,即此净心种子,于大悲胎藏中,万行开敷庄严佛菩提树,故说为花。”又是将花向上提升至另一层次的精神意义了。

  禅林用语中,有以“白马入芦花”说明超越彼此分别思量的境界。当白马走入芦花丛里,视觉上两种白色浑然合一,因此转指泯除人我、大小、高低、美丑等种种分别见解的境界。

  唐代的大珠慧海说:“青青翠竹,尽是妙谛;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大乘佛教里也有“无情有性”、“草木成佛”的看法。何况花本身具有千变万化、引人瞑想思惟的特质,可以说花不只庄严世界,更具体而微地展现了佛陀的教法。(待续)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