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解深密经》简言/1 |
||
日期:2020/2/4 16:1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
南山草人:《解深密经》简言/1/原创 《解深密经》简言 “解深密”,意思说本经是解释佛法的深奥秘义和佛果的甚深境界及功德秘密,是一部解释深密解脱道理的经。但本经是以论的方式,从境、行、果的角度对佛法进行深入的阐释,所以唐代窥基大师称其为“经中之论”。 共分八品,除序品外,由境、行、果三大部分组成。八大品是:1、序品,2、胜义谛相品,3、心意识相品,4、一切法相品,5、无自性相品,6、分别瑜伽品,7、地波罗密多品,8、如来成所作事品等。除序品外,其中2、3、4、5品为胜义了义之教,即“明所观境”;其中6、7品分别为瑜伽了义之教和地波罗密多了义之教,即“辩所观行”;其中8品为如来成所作事了义之教,即“显所得果”。指出行者要藉以胜境,依境起行,由行而得果。 (一)胜义谛相品——胜义谛,指与世俗观念(世俗谛)相对的圣智圣见,或指圣者所说的道理;相,指体相、相状。本品是佛教所观境之“胜义谛境”。佛教所观境(指修行者所观照的对象)面对的是一切法,包括了有为法和无为法。 本品指出:一切法中的有为法和无为法都是假名安立的,即一切事物现象都是幻化出来的,所见所听的有为法无为法都不是实有的;圣者因圣智圣见现正等正觉,此圣智圣见无法用名言来表达,为了使众生能够明白这“离言法性”,而假立名相才说有为无为。这正等正觉的胜义谛相,是圣者们内自所证的,是无相境界,是不可言说,难以表示的。所谓的胜义谛相是超越一切寻思(推求寻思)境相的。因此,常处在被贪欲炽火所燃烧的境界中的人,对于内灭一切色声香味触相的妙乐境界是无法通过意识寻思来了解,因为它是圣者的内证境界。 本品关于胜义谛相与诸行相是“一相”还是“异相”讨论,指出:如果说胜义谛相与诸行相是“一相”的话,即没有差别的话,那么修行者在修行中对诸行相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如其所觉、如其所知,那就不用再去寻求胜义谛相了;如果说胜义谛相与诸行相是“异相”的话,即有差别的话,那么修行者在修行中对诸行相如其所见、如其所闻、如其所觉、如其所知,那就更要去寻求胜义谛相了。所以,说胜义谛相与诸行相是“一相”或“异相”,都是不如理行的,都与正理相违背的。这就像面对黑色沉香所嗅到的妙香性,不能说此妙香性和黑色沉香是一相还是异相;又像对胡椒所尝到的辛猛味性,不能说此辛猛味性和胡椒是一相还是异相,等等。所以,胜义谛相不可以说与诸行相是一相还是异相。否则,“众生为相缚,及为粗重缚,”。世尊说颂曰:“行界胜义相,离一异性相,若分别一异,彼非如理行,众生为相缚,及为粗重缚,要勤修止观,尔乃得解脱。” 如果执着于对种种相法记别见解,那就是被增上慢所执持而对胜义为谛遍一切一味相不能明了。应该知道胜义谛是遍一切一味相的,“唯有常常时、恒恒时,”不管如来出世或不出世,诸法法性都是这样安立的,法界都是这样安住的。世尊又说颂曰:“此遍一切一味相,胜义诸佛说无异,若有于中异分别,彼定愚痴依上慢。”(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