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超然法师: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一


   日期:2020/6/25 8: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一
 
所以,修行,见性是根本,了悟本性最重要。因此,达摩大师继续说道:
 
“经云:众生应知,佛性本自有之。迦叶只是悟得本性,本性即是心,心即是性,性即此同诸佛心。前佛后佛,只传此心,除此心外,无佛可得。”
 
“佛经上说:众生应知,佛性本自有之。”
“传佛心印的第一代祖师,大迦叶尊者,只是觉悟了本性而已;本性就是心,心也就是性,所谓的性,也就是咱这个与诸佛相同的当下之心啊。”
“前面的佛也罢,后面的佛也罢,只是传授这个当下之心而已,除了这个心之外,再没有佛可以被找到了。”
 
哎,所谓的“众生应知,佛性本自有之”,类似的开示,大乘经典当中非常之多,也就是咱大家比较熟悉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啊。而所谓“佛性”呢,也叫做“觉性”,咱平时的“觉知”、“觉照”、“觉察”等等,都是这个“觉性”的功用。咱的“见、闻、觉、知”,以及种种感受、思维、分别,等等,也都是咱大家“觉性”的功用,或者说,本来能力。
 
有一次,在灵鹫山的法会上,世尊用手拈起大梵天王所供养的金色婆罗花,瞬目扬眉,望着大家,把婆罗花展示给大家看。在会的大众们都不明白世尊的心意,默然无措,不知道该咋办了。而此时,大迦叶尊者,心领神会,破颜微笑。
于是,世尊说道:“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并叮嘱迦叶尊者:“汝能护持,相续不断。”
当时,大迦叶尊者奉领佛陀法旨,顶礼而退。
 
——这就是著名的“拈花微笑”,被誉为禅宗第一公案。
和世尊夜睹明星而悟道一样,大迦叶尊者,虽然当时已经是一位大阿罗汉,早已证悟了空性,具足五眼六通,但是,在这一刹那,尊者在世尊的启发下,真正地明心见性了,真正地实证了法身,而见性成佛。所以,尊者才会“破颜微笑”,大家要知道,一切圣者是不轻易笑的,包括世尊在内,必然是有极大因缘,圣者才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是的,许多佛经上面,都告诉咱,对于咱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来说,咱大家的耳根比较伶俐。不过,这并不是绝对的,通过眼根而明心见性的人,也大有人在。悉达多太子、大迦叶尊者,都是如此。
在那一刹那,世尊用金色婆罗花,把无处不在的本性,通过眼根,指引给了法会的大众,大迦叶尊者,当下了悟了。尊者了悟的本性,就是尊者之本来心,也就是尊者与世尊,乃至于一切佛陀,乃至于咱大家,共同的当下之心。
这个了悟,超越了阿罗汉所证悟的空性,当下所显现的,就是尊者与诸佛不二的无相法身。佛陀与佛陀之间,佛陀与祖师之间,祖师与祖师之间,所传递的,就是这个法身,也就是这个当下之心。除此之外,别无佛陀可得。
 
——或许,有人会问:大阿罗汉,难道竟然还不曾了悟当下之心?
——答:大阿罗汉,当然已经了悟了当下之心,而且是证悟。不过,他们只是证悟了当下之心当中,“空”的那面,“无为”的那面,“无作”的那面。
他们还不曾觉悟到,“有”也是“空”,“有为”也是“无为”,“有作”也是“无作”。也就是说,一切造作,都不曾破坏,或者障碍本性;一切造作,无非都是本性之妙用,无非都是本性本身啊。对此,圣僧宝志禅师说得很清楚:
 
“智者造作皆空,声闻触途为滞;
  大士肉眼圆通,二乘天眼有翳。
  空中妄执有无,不达色心无碍;
  菩萨与俗同居,清净曾无染世。”
 
这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与二乘圣者之间的差别。大乘菩萨,因为明心见性的缘故,可以方便作为,广发大愿,广度一切众生,同时呢?又不会失去对于本性的明了,又无时不安然于如如自性啊!因为,他们深知,一切法本空,一切作为本空,生死轮回本空。在这个广大妙空当中,当体即是如如自性,即是清净法身,它不生不灭,超越一切生死变动,超然于一切束缚。
而大阿罗汉等等声闻圣者们呢?嘿嘿,他们实证了空性,沉溺于空性,沉溺于无为解脱当中。因为,他们不敢再有所作为,他们以为,有所作为,就会陷入生死轮回,就会落入因果,就会失去空性解脱。他们还以为,生死轮回是一边,涅槃彼岸是另一边,而他们,已经度过了生死轮回,已经到达了涅槃彼岸,哪能再堕落回去呢!等等——这就叫做“法执”。
他们只是实证了万法不实之空性,然后,就停留在空性那里,他们把那里叫做涅槃。而不曾通达,万法都是空性之妙用,都是空性法身本身,都是涅槃本身。因此,固然不应当造作与攀缘,但是,也不应当舍弃,空性法身当中所蕴含的,无穷无尽的慈悲变化之广大妙用啊。
——所以,在《法华经》上,世尊呵斥他们,只到化城,未到宝所呀。
 
而咱们大家呢?嘿嘿,作为无明颠倒的芸芸众生,咱们迷失了自性法身佛,连空性也不曾了悟,连化城也没到,整天为了生计而劳碌奔波。各位兄弟姐妹,请问,您到底为谁辛苦为谁忙呢?
即便开始学佛修行了,很多人,却总是在外相上面用功,如达摩大师所说:
 
“颠倒众生,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不应作如是等见,但知自心,心外更无别佛。”
 
“那些陷入了颠倒妄想的众生们,不知道自己的当下之心就是佛,所以整天向外面奔波追求,从早到晚忙忙碌碌;通过念佛或者礼佛,去向外面找佛,请问,佛在哪里呢?”
“不应当产生如此这般的见解,以为佛陀是外面的一位高高在上的觉悟者;其实,只要了知自心不生不灭,就会明白,自心之外,根本就没有其它佛陀了。”
 
哎,达摩大师真是慈悲呀,又是棒喝,又是责问,又是引导,咱,咋就不明白呢。
“颠倒众生”,就是对咱大家的棒喝;“不知自心是佛,向外驰求,终日忙忙;念佛礼佛,佛在何处?”就是对咱大家的责问;而“不应作如是等见,但知自心,心外更无别佛”呢,就是对咱大家,不厌其烦的反复引导呀。
其中的关键在于,咱大家,太过执着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等等佛陀的外相了。咱以为,那个样子和功德,才叫做佛。其实呢?嘿嘿,那个样子和不可思议的功德,只是佛陀的慈悲妙用而已,而真实的佛陀呢?就是咱大家和三世如来,共同的当下之心呀。
 
有人问了:既然咱的当下之心就是佛,可是,它咋就没有犹如世尊那般的超能力呢?
——嘿嘿,您问得好呀。这是因为,咱大家对于当下之心还没有彻底觉悟造成的,咱的无明习气,遮盖了咱对于本来心的明了,犹如厚厚的乌云遮住了太阳一样,阳光一点儿都看不见了。咱大家本有的超能力呢?无边神通与自在功德呢?也是如此呀,被咱自己厚厚的习气,遮盖得一点儿都表现不出来了。
将来,随着咱大家的修学过程,咱当下之心里面,本有的那些妙能力,就会逐渐显发出来。借助于乌云遮太阳的比喻,从凡夫,直到成佛,整个修行过程,大约是这样的:
 
初始状态:普通凡夫,自性被粗重的五蕴习气所遮盖,迷失了当下之心,完全忘失了自性法身佛。因此,到处攀缘境界,而陷入了虚妄的分别执着之苦,对于他们来说,虚假的生死轮回,将没有穷尽。
特点:本来是佛,自己却不认识,所以叫做一切众生。
比喻:犹如阴暗的天空,太阳被浓重的乌云所遮盖,完全失去了当下的亮丽阳光,四处一片昏暗。所谓的太阳,一点儿影子都没有。
 
第一步:开悟自性的凡夫菩萨,自性虽然仍被五蕴习气所遮盖,但是,这样的人很有智慧,他们的心开始回到当下,隐约观察到自性的光明从五蕴当中透出来,而无处不在,明白了一切都是佛光。因此,开始放下分别执着,心境于是发生迅速转变,逐渐明朗与自在,烦恼迅速减少,确信自己必将圆满成佛,确信虚假的生死轮回将会彻底被超越。
特点:《圆觉经》所说“凡夫随顺觉性”,得“法界净”,可以称之为悟道,最初的开悟自性。在参禅法门来说,相当于破本参;在念经闻思修法门来说,相当于大开圆解,也叫做解悟。
比喻:犹如阴沉的天空,太阳被有浓有淡的乌云所遮盖,基本失去了当下的亮丽阳光,比较昏暗。所谓的太阳,大体看不到,但是,由于乌云有浓有淡,透过云层的阳光出现了变化,太阳的存在,已经可以被智慧地识别出来。
 
第二步:相似见道的贤位菩萨:自性被逐渐淡薄的五蕴习气所遮盖,智慧变得非常明朗,菩萨的心几乎不离当下,现量观察到自性的光明从五蕴当中透出来,而无处不在,通达了一切都是佛光。而且,妙分别已经显现,执着变得轻微,心境进一步发生转变,比较明朗与自在,烦恼越起越少,开始踏上成佛之路,开始超越虚假的生死轮回。随着菩萨三昧的深入,神通妙用,开始逐步显现。
特点:《圆觉经》所说“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可以称为相似的“见性成佛”,属于最初的证悟,由于其见地,已经透彻了,叫做大彻大悟也可以,只是,道力还不足。
比喻:犹如薄云的天空,太阳被有洞的云朵所遮盖,偶尔会出现阳光,但并不是完全透亮的,仍被较薄的云层遮掩。能够隔着云层,看到一个隐约的太阳,这就已经很清楚了,不需要再观察与识别,太阳,就在那里,红彤彤的。
 
第三步:见道与修道的地上菩萨:自性被微薄的五蕴习气所遮盖,智慧变得极为广大,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已经显现,实证了法身。菩萨心无所住,自性的光明透彻了五蕴境界,当体即是佛光遍照。菩萨的心境,无比明朗与自在,烦恼不会再出现,只是内心轻微的扰动尚存,已经超越了虚假的生死轮回,即将圆满成佛。
特点:《圆觉经》所说“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称为如实的“见性成佛”,也是不可思议的法身大士,叫做菩萨摩诃萨,也就是大菩萨。
比喻:犹如多云的晴空,太阳间隔着被白云遮盖,即使遮盖,也随时可以看到太阳。只是,偶尔阳光普照,光芒万丈;偶尔透过白云,略有阴影而已。
 
第四步:圆满的佛陀:五蕴习气完全消融,智慧圆满,不可思议的神通妙用无处不在,过去、现在、未来,不离当下一念;十方无尽虚空,只在当处一心。灿烂已极,归于平淡。慧光朗照,一切如幻不实,无量生死轮回都归于本来法身,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特点:《圆觉经》所说“如来随顺觉性”,是究竟的“见性成佛”,是无上的觉悟者,名为大觉世尊。
比喻:犹如万里晴空,阳光普照,一切平等光明。
 
——所以呀,咱大家必须要知道,修行是不能够急于求成的。通常,最初开悟自性的时候,咱大家,还不具有特殊能力,不具备神通妙用。其后,随着烦恼习气的逐渐轻微,随着定力的增长,种种妙功德,自然就会逐步显现了。
目前,咱大家需要的就是通过修学,逐步开悟自性,开悟咱的本来心。所运用的呢?就是咱大家的般若智慧,每个人天然本具的般若智慧,那,就是禅。所谓的禅,就是觉悟本来心,时时如此,处处如此。
 
    此本来心无相,空而自明,所以,达摩大师引用经文说:
 
“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云: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自心是佛,不应将佛礼佛。但是有佛及菩萨相貌,忽尔现前,切不用礼敬。我心空寂,本无如是相貌,若取相即是魔,尽落邪道。若是幻从心起,即不用礼。”
 
“佛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所在之处,即为有佛。”
“因此知道啊,自己的当下之心,就是佛;所以,不应当用自己的心佛,去礼拜外在的佛像。”
“只要是有佛陀,以及菩萨的样子,忽然出现在自己眼前,切记,完全不用去恭敬地礼拜。”
“因为呀,我自己的本来心当中,空明寂静,本来就没有这些相貌和样子;如果贪取这些假相,那就是自己的心魔,完全落入了邪道当中。”
“如果知道,这些都是幻相,都是从自己心里面产生的,不从外来的话,就完全不用礼拜了。”
 
哎,达摩大师引用《金刚经》的经文,来告诉大家,真正的佛,是无相的,也是无处不在的,因此,这样的觉性之佛,就只能是咱大家的当下之心,而不需要到外面去找。
《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句经文,完全破尽了一切相的真实性,同时告诉咱们,如来,是无相的。
又云:“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那么,《金刚经》可以放在啥地方呢?嘿嘿,啥地方都可以呀。所以,啥地方都有佛,其内在含义就是:佛陀,是无处不在的。
好,您看:第一、佛陀是无相的;第二、佛陀又是无处不在的;第三、同时呢,咱都知道,佛陀是觉悟的,是具有明了作用的;第四,咱还知道,世尊常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哎,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的,才是真正的佛。达摩大师给咱总结出来了,只可能有一个答案:“自心是佛”,除此之外,皆属虚妄。而且,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当中,也明确地说过:
 
“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哎,为啥咱大家可以作佛?因为,咱大家的心本来就是佛呀!那么,咱还需要到外面去找吗?咱还有必要用自己的心佛,去刻意地礼拜外在的佛像吗?
——从根本上来说,并不需要,也不必要。
——从方便法门来说,如果把礼佛作为一种修行方法,来忏悔习气和罪业,来修行平等心和慈悲心的话,也无不可呀。
 
不过,无论在睡梦当中,还是在禅修当中,如果有佛陀,或者是菩萨的形象出现,忽然出现在了咱的眼前,达摩大师告诉咱,切切不可礼拜,不可太过恭敬啊。为啥呢?
因为,第一、所有这些形象,都是幻相,都是咱的本来心当中所没有的。如果咱把它们当做了真实相,那就是对于形象的执着,是咱的习气魔在作怪,就会因为执着外相,而落入邪道当中。
第二、这些形象,往往是天魔或者鬼神所变现,如果咱对他们太过恭敬,甚至于去礼拜的话,嘿嘿,刚好上圈套,很容易被它们所加持,而误入邪道。
——这两点,对于修行非常重要,咱大家,不可不知呀。所以呢,禅门大德常告诉参禅的人,需要:“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哎,大家别理解错了,不是真地要去“斩”人家,而是呀,咱要“斩”掉自己的攀缘心和执着心。要做到,佛菩萨来了,嘿嘿,视而不见,不去礼拜,也不去攀缘,就把它看作是虚空里的空花相,假相啊。
魔王和鬼神们来了,也一样,还是视而不见,不用害怕,咱心里很清楚,嘿嘿,你们不就是幻相嘛!再说,咱也不是一个法界的,您那把大刀,看着挺壮观,纸老虎都不如呀!砍到咱的脖子上,如风过虚空,两不相碍呀。
明白这一点很重要,所以,达摩大师继续告诉大家:
 
“礼者不知,知者不礼,礼被魔摄。恐学人不知,故作是辨。诸佛如来本性体上,都无如是相貌,切须在意。但有异境界,切不用采括,亦莫生怕怖,不要疑惑,我心本来清净,何处有如许相貌。”
 
“那些在禅修当中见到佛菩萨形相,会去礼拜的人,是因为不知道这些的缘故;如果知道了,就不应当礼拜,以免因此而被魔王、鬼神们所摄受。”
“恐怕初学的人,不知道这些道理,因此,才在这里反复辨别明了。”
“咱和诸佛如来共同的本来心性里面,完全没有这些假相,对此,务必要切实注意。”
“只要有奇异的境界出现,切记不要去理睬它,更不应当产生惧怕和恐怖之心;不需要有任何疑惑,我自己的内心本来清净,哪里会有诸如此类的境界和相貌呢。”
 
哎,达摩大师都和咱说清楚了,禅修当中所出现的这些奇异境界,以及佛菩萨的相貌,等等,都是幻相,并不是咱的清净法身本来有的,所以,一概不要理睬它,要用自己的智慧,直接看穿它,它就会无趣地消退了。
包括以下情形,也是一样:
 
“乃至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等相,亦不用心生敬重,亦莫怕惧。我心本来空寂,一切相貌皆是妄见,但莫取相。若起佛见法见,及佛菩萨等相貌,而生敬重,自堕众生位中。”
 
“乃至于在禅修当中,出现了天龙、夜叉,等等八部护法鬼神,出现了帝释天王,出现了大梵天王,等等天神的相貌,也同样不用产生恭敬心,也不要害怕恐惧。”
“因为,我的心本来是空明寂灭的,一切相貌都是随着虚妄心而显现的,所以,只要不去理睬它就好。”
“如果,因此而以为佛真地来了,以为法的境界真地出现了,并且对于所出现的佛菩萨,以及护法神的相貌,产生敬重的话,那么,就是自己堕落到了苦恼众生的位子里面,不是合格的修行人。”
 
哎,这里的“天龙、夜叉、鬼神、帝释、梵王”,是指佛教当中的护法神,俗称“天龙八部”。其中,包含八部鬼神,再加上统领八部鬼神的四大天王,其上的帝释天王,以及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初禅天的大梵天王,最重要的护法神,都在这里了。
其中,所谓的“八部鬼神”,分别由四大天王所统领,是这样的:
东方持国天王,居住在黄金埵,统领:乾达婆(音乐鬼神)和毗舍阇(吸精气鬼神)二部鬼神;
南方增长天王,居住在琉璃埵,统领:鸠槃茶(瓮形鬼神)和辟荔多(饿鬼类鬼神,如面燃大士等)二部鬼神;
西方广目天王,居住在白银埵,统领:富单那(热病鬼神)和毒龙(就是人们常说的龙,通常有毒)二部鬼神;
北方多闻天王,居住在水晶埵,统领:药叉(捷疾鬼神,飞行迅速)和罗刹(吃人精气鬼神)二部鬼神。
同时,有很多大菩萨所示现的金刚护法神,也叫做密迹金刚力士,他们也往往就在八部鬼神当中,或者,显现为天上的将军。比如著名的韦陀菩萨,也叫做韦陀天将,就是南方增长天王座下的八大将军之一,也被尊为四大天王座下三十二天将之首,显现的是天将军身。
另外,还有许多菩萨们,示现为鬼王,来护持佛法,它们能够约束和管辖,各自种类的鬼神们,不让它们损害修行人。
 
所有的这一切护法神,无论是哪一种形象出现在禅修当中,都不需要刻意地去恭敬它,也不需要害怕,因为,在空寂明朗的如如自性当中,这些,不过都是假相而已。
修行人,只需要安然于本来心,就是正修行,就不会误入魔障。因此,关于禅修当中的境界相,达摩大师小结到:
 
“若欲直会,但莫取一切相即得,更无别语。故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无定实,幻无定相。是无常法,但不取相,合它圣意。故经云: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如果要直截了当地领会,就是不要攀缘和贪取一切境界相,就可以了,再也没有其它可说的了。”
“因此,《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凡此种种,都不是实有之相,都是幻化的因缘不定之相。”
“这些因缘不定之相,就是无常生灭之法,因此,只要不贪取境界相,就符合了大圣者佛陀的旨意。”
“所以,《金刚经》云: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
 
哎,到这里,达摩大师把禅修当中,可能遇到的佛、菩萨、诸天王、梵王、护法鬼神,以及魔王、外道鬼神,等等,一切境界相,都给咱讲清楚了,这些,都是虚妄相,都不应当贪取。
大师所谓的“取”,就是指信以为真,就是指攀缘,对正神的形象产生恭敬心,对邪神的形象产生恐惧心,对各种境界去分别好坏,迷惑于其中,等等,从而忘失了“万法唯心”,丢失了当下的本来心,就会被魔王和鬼神所摄受,所控制,而误入歧途。这是非常危险的,咱大家,需要格外谨慎呀。
 
因此,在汉传佛教当中,通常要求修行人,在开悟自性以后,再去独自住山,或者闭关,以便深入禅修实证。也就是“不破本参不住山”,等等。因为,所谓的开悟自性,所谓的破本参,就是用当下的智慧看破了自己内心的粗重执着,放下了它,放下了粗重的我执,也放下了粗重的法执,自性清净心当下显现了,才叫做开悟自性。
对于参话头来说呢,“念佛是谁”的那个“谁”,确信无疑地被找到了,从此也不会再失去了,这个本参话头也就瓦解了,被参透了,所以,叫做破本参。例如,“自打一见梅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这句禅诗,所描述的,就是破本参话头的情形,非常生动。
大体说来,开悟自性以后,就不会再着相了。至少,对于这些禅定当中,比较粗的境界相,不会再贪着了。因此,即使独自住山,或者闭关禅修,即使出现了一些奇异的景象,遇到了一些怪事,等等,他们也不会大惊小怪,不会被这些境界所转的。因为,他们的心,已经初步离相。
哎,正如《金刚经》所说:“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初步离相的菩萨们,虽然还不能叫做见性成佛,因为,他们对于本来心,认识还不够透彻的缘故,他们的离相,还不够彻底的缘故。但是,他们已经开始踏上了觉悟之路,开始拥有觉醒的力量了,实属难能可贵呀。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超然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超然法师)  

 超然法师:《四十二章经》白话(下) 

 超然法师:《四十二章经》白话(上) 

 超然法师:《金刚经》白话(下) 

 超然法师:《金刚经》白话(上) 

 超然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白话 

 超然法师:《佛遗教经》 白话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十二章 贤善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十一章 圆觉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十章 普觉菩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九章 净诸业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八章 辨音菩 

 超然法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白话 第七章 威德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