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佛陀观(三)


   日期:2020/7/8 13:08: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佛陀观(三)
释悟殷

参、佛语(言教)

一、转*轮

  据《异部宗轮论》记载,大众部等主张:“诸如来语皆转*轮”,而有部则主张“八支圣道是正*轮”19。

  关于*轮的问题,《大毗婆沙论》卷一八二,论中以相当大的篇幅分别:何谓*轮?何故名*轮?何种情况是转*轮等等,并介绍相关或引申而来的问题。如说:

 云何*轮?答:八支圣道。若兼相应随转,则五蕴性,此是*轮自性。(大正27.911中)
问:何故名*轮?答:此轮是法所成,法为自性,故名*轮。如世间轮,金等所成,金等为性,名金等轮,此亦如是。有说:此轮于诸法性,能简择极简择,能觉悟极觉悟,现观作证,故名*轮。有说:此轮能净圣慧法眼,故名*轮。有说:此轮能治非*轮,故名*轮。非*轮者,谓布刺拏等六师所转八邪支轮。(大正27.911中)

   问:何故名轮?轮是何义?答:动转不住义是轮义;舍此趣彼义是轮义;能伏怨敌义是轮义。由斯等义,故名为轮。(大正27.911中)

  《大毗婆沙论》解释了*轮以后,就针对大众部的“诸如来语皆转*轮”,和自宗主张的“八支圣道是正*轮,非如来语皆为转*轮”,展开精采的论辩。大众部认为:“诸如来语皆转*轮”,故“*轮语为自性,一切佛语都是*轮。若谓圣道是*轮者,则菩提树下已转*轮,何故至婆罗尼斯方名转*轮?”(大正27.912中)所以,佛陀的一切语言,都是转*轮。例如:佛陀问阿难:外面是否下雨?阿难听了,即精进用功。

  婆沙论者(有部)则认为“八支圣道是正*轮,非如来语皆为转*轮”,所以“*轮是八支圣道,若兼相应随转,则五蕴性,此是*轮自性”(大正27.911中)。亦即:“*轮体但是圣道,非佛语性。若是佛语者,则应菩提树边为商人说法,已名转*轮,何故后至婆罗尼斯国,乃言转*轮耶”?故知:在婆罗尼斯度五比丘,尔时“令他身中有圣道起,方名转*轮。*轮,圣道为体,故说齐阿若多憍阵那见法,名佛转*轮。”(大正27.912中)

  而且佛的言教(身口意),有时是善,有时是无记。阿毗达磨、素怛缆藏,多分是善;毗柰耶藏,多分无记。如世尊说:门应关闭,衣钵应置竹架龙牙,如此都是无记。又若为教化而说,应知是善;若为余事说,应知是无记。所以叫阿难往观下雨否?园中何故高声大声?这些都是无记(大正27.659中)。况且世尊问阿难外面是否下雨,是为解阿难睡梦心故(77下),所以不能说是*轮。

  其后,《大毗婆沙论》就着佛初转*轮,初转*轮地等等,繁复的加以推理阐释,这些不过是论师善于分别的风格使然。

  从以上的说明,可知大众部和有部之间的歧异。而以有部婆沙论者的“*轮是八支圣道”来说,可演申为:若佛弟子不以八正道自行化他,即是破*轮了。

二、如义不如义

  世尊说法是如义?是不如义?《异部宗轮论》分二种来说:一、世尊说法是否都如义?二、经典是否都是了义说?

  首先,世尊说法是否都如义?大众部主张“世尊所说无不如义”;有部认为“世尊亦有不如义言”20。其次,经典是否都是了义说?大众部说:“佛所说经皆是了义”;而有部说:“佛所说经非皆了义,佛自说有不了义经”21。

  关于世尊说法是否都如义?此“义”,有二种解释:一、是真实不虚,又合乎义理,任何责难,都动摇不了他的立论。二、是义利(利益),佛所说法,对众生都有益处——为饶益众生而说。

  一、真实不虚,合乎义理:

  如经说:

如来从昔夜觉无上正尽之觉,至于今日夜于无余涅槃界当取灭讫,于其中间,若如来口有所言说,有所应对者,彼一切是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若说师子者,当知说如来。所以者何?如来在众,有所讲说,谓师子吼。一切世间,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如来是梵有,如来至冷有,无烦亦无热,真谛不虚有。(《中阿含》,大正1.645中)

  世尊说法不仅如法如义,真实不虚,亦合情合理,外界的任何折难,都动摇不了。如经中记载,摩揭国那罗聚落刀师聚落主,受尼犍子外道怂恿,以“蒺藜论”问难世尊,欲令世尊“不得语,不得不语”,经世尊善巧说明,刀师聚落主皤然省悟,欢喜忏悔而去22。由此可见:佛所说法,都是如义——如法如义,合情合理,真实不虚。

  二、义利、利益:

  如经说:

我今出世成佛,十号具足,我今“自饶益,亦饶益他,饶益多人,愍伤世间,为天为人,求义及饶益,求安隐快乐”(《中阿含》,大正1.496上)。又说:“如来应等正觉,为大医王,成就四德(如实知苦集灭道四圣谛),疗众生病”(《杂阿含》,大正2.105上--中)。

如此,说明了佛陀出世说法,都是为了饶益众生,对众生都有大利益。

  有部认为佛陀说法非皆如义,因为佛陀说话,有时是善,有时是无记。如问阿难天下雨否?园中何故大声喧嚷?门应关闭,衣钵应置竹架龙牙等,这些都是无记(大正27.659中;23),所以“世尊亦有不如义言”。

  虽然如此,但有部也认为世尊说法,皆能令有情获大利益24。不过,世尊说法有时是方便说,是有余说(有别意趣),不能依文释义。如说“杀父、杀母”,是说除贪爱母、杀烦恼父,并不是真的杀害父母,若果杀害父母,则犯五无间罪了25。

  以上,是关于佛陀说法如义或不如义的问题。其次,将探讨佛陀所说经典是否了义的问题。

  所谓“了义”,有二种说法:一、依言教说:一句话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没有一点含糊不清,即是“了义”。二、依义理说:一个道理已显示得彻底究竟,没有丝毫保留,是为“了义”;若所显义理,并未彻底究竟,还可再发挥,是“不了义”。此下依第二(“究竟义”名“了义”)而作分辨。

  《异部宗轮论》说:大众部主张“佛所说经皆是了义”;有部则主张“佛所说经非皆了义,佛自说有不了义经”26。据窥基法师的说法,大众部主张“诸如来语皆转*轮”,又劝人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教等,故知“佛所说法都是了义”,都是真实不虚。经中说杀害父母等,乃因有情长因恚、爱生,说二结为父母,此皆契合正理,所以佛所说经皆是了义27。

  有部以佛自说应“依了义不依不了义”,故以为亦有不了义教。因为有时经中诠释义理,并不完全,故有阿毗达磨之出;而“一切阿毗达磨,皆为解释契经”(大正27.236中)。又经典有应时、应机的方便,不能依文而解,若彼“经是不了义,是假施设,有别意趣”(大正27.431下),经典内容或现观次第违义时,则“应求此经意趣”,不可“辄回此经文字”28。

        有关佛所说经典是了义或不了义的问题,大众部和有部不同主张的症结点还是在于:一、大众部主张“诸如来语皆转*轮”,“世尊所说无不如义”,当然“佛所说经皆是了义”了。二、有部主张“八支圣道是正*轮,非如来语皆转*轮”,“世尊亦有不如义言”,所以“佛所说经非皆了义,佛自说有不了义经”了。

  大乘佛法时代,如龙树、无着等,对于经典之了义与否,亦有精辟的解释。如龙树菩萨说:

        佛经有二义:有易了义,有深远难解义。如佛欲入涅槃时语诸比丘:“从今日应依法不依人,应依义不依语,应依智不依识,应依了义经,不依未了义。”依法者,法有十二部,应随此法,不应随人。依义者,义中无诤好恶罪福虚实,故语已得义,义非语也。如人以指指月,以示惑者,惑者视指而不视月,人语之言:“我以指指月,令汝知之,汝何看指,而不视月?”此亦如是,语为义指,语非义也,是以故不应依语。依智者,智能酬量,分别善恶,识常求乐,不入正要,是故言不应依识。依了义经者,有一切智人佛第一,一切诸经书中佛法第一,一切众生中比丘僧第一,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天,如是等是了义经。如说:“法师说法有五种利:一者大富,二者人所爱,三者端正,四者名声,五者后得涅槃。”是为未了义。云何未了?施得大富是为了,了可解;说法无财施而言得富,得富者,说法人种种赞施,破人悭心,亦自除悭,以是因缘得富,是故言未了,是多持经〔者〕方便说,非实义。(《大智度论》,大正25.125上--中)

  龙树菩萨以佛经有“易了义”,和“深远难解义”,说明世尊为应机设教的方便,故佛经有了义说和不了义说;因此龙树立了四种悉檀,通摄当时的佛说29。而无著菩萨亦有相同看法,如说:“复有四种意趣,四种祕密,一切佛言应随决了。”30

  这两位菩萨,应是有见于当时佛教流行的现象,故尔提出抉择贯摄所有经教的方法,若佛教学人能善解其义,定能维护佛法的纯正,以及僧伽清净的形象。而大众部的说法,则易流演至“一切世间真实善语,微妙好语,皆入佛法中”(大正25.66中)的结论,乃至把世尊应机设教的方便,也都当作真实,如此,则后期大乘佛法流于“佛梵一如”,也不是没有轨迹可循的!

三、一音说法

  《异部宗轮论》说:大众部主张“佛以一音说一切法”;有部则认为“非佛一音能说一切法”31。

         有部的婆沙论者举《毗奈耶》中,世尊为四天王说法事为例:佛先以圣语说四圣谛,四天王中,二天王得解,二天王不解。佛更为二天王以南印度边国语言说四圣谛,二天王中,一得解,一不解。佛复作蔑戾车语说,时四天王尽得解(大正27.410上;32)。所以,有部认为:“非佛一音能说一切法”,佛陀说法时,是视与会大众的语言不同,而以各种语言说法的。又佛陀善识机宜,知众生的“意乐”不同,所以能以不同语言说法教化。何况“世尊虽有自在神力,而于境界不能改越,如不能令耳见诸色,眼闻声”(410中)等。

  依有部的说法,可见佛陀是语言专家,擅长各种语言,而且佛陀言语捷利,声韵无过,词辩第一,“一刹那心能起一语,一刹那语能说一字”(大正27.72中)。所以说法时,能依着与会大众的地域不同,而以各种语言说法,大众因此各得领解33。

  大众部的“佛以一音说一切法”,由于文献所提有限,不大明白其意旨,但或许可以由鸠摩罗什法师的解释,得到消息。罗什云:

  如以一音,而众生随意所闻,或有闻佛音声,崇濡微妙,如迦陵频伽鸟、白鹄之声,如狮子吼声,如野牛王声,如大鼓之声,如大雷声,如梵王声等,种种不同。有于音声中,或闻说布施,或闻说持戒、禅定、智慧、解脱大乘等,各各自谓为我说法。(《大乘大义章》大正45.125下)

  这是说,世尊为大众说法时,与会的大众,随各人的欲乐、根机,听到的各各不同,似乎世尊专为自己说法似的。这样,和《婆沙论》所引的“伽他”相通。如: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皆谓世尊同其语,独为我说种种义。(大正27.410上)

    《婆沙论》中,解释“一音”的含义是:

  一音者,谓梵音。若至那人来在会坐,谓佛为说至那音义;如是砾迦、叶筏那、达刺陀、……博喝罗等人来在会坐,各各谓佛独为我说自国音义,闻已随类各得领解。又贪行者来在会坐,闻佛为说不净观义;若瞋行者来在会坐,闻佛为说慈悲观义;若痴行者来在会坐,闻佛为说缘起观义;憍慢行等,类此应知。(大正27.410上)

        依于此义,世尊说法时,虽然用一种语言说法,但是与会的大众,每个都是当机众,世尊好像专为他而说法似的。虽然《婆沙论》未明说此是大众部义,不过依据窥基法师解说大众部的“佛一音说一切法”34,和婆沙论者所引“伽他”相同,所以“伽他”也许正是大众部的说法。

  总之,佛陀是否“一音说法”?大众部和有部之不同在于:大众部认为:佛陀以“一音”说法,与会大众听到的是:“世尊用我的语言,专为我说法。”而有部则认为:佛陀是语言学专家,通晓各种语言,说法时,是视与会大众之不同,而以各种语言说法。印度幅员广阔,方言众多,世尊通晓各种语言,律典中除了上面所引之《十诵律》外,尚有类似记载。如阿盘提的亿耳,从西南边地来礼敬世尊时,以阿盘提语赞诵经典,世尊云:

 善哉比丘!汝善赞法。汝能以阿盘地语声赞诵,了了清净,尽易解。比丘!汝好学,好诵!(《十诵律》,大正23.181中)

我弟子中,捷疾解悟,亿耳第一。(《僧只律》,大正22.416上)

  又,有人批评:“我诸圣者不闲声韵,逐句随文,犹如泻枣,置之异器”(大正24.223上),世尊仍只叮咛弟子:“听随国音读诵,但不得违失佛意。”(大正22.174中;955上)。如佛说“听随国音读诵”,可见当时佛教界未有统一语言。虽不敢确定世尊通晓印度全部的方言,但最起码是通晓数种语言。

四、如来答问不待思惟

  大众部中,和“佛一音说一切法”有关的,尚有“如来答问不待思惟”;“佛一切时不说名等,常在定故,然诸有情谓说名等,欢喜踊跃。”(大正49.15下)“如来答问不待思惟”,这是说:世尊回答问题时,都不须经过思惟,就能自然而然任运的解答问题。“佛一切时不说名等”,是说世尊“常在定”中,所以一切时中,世尊都未有说法,也未思惟“名(句、文)等”,然而众生却都认为世尊在说法,而且是经过精思熟虑,方为他们说法而“欢喜踊跃”。

  不过,有部则有论师认为:“佛过去无量劫前,应得灭度,所以经于三无数劫修习百千难行苦行,但为利他。夫利他者,必于名身、句身、文身,皆得善巧;以善巧故,能为他说蕴、处、界等,令得涅槃,究竟饶益”;“佛善达名、句、文身,能为众生说法无尽”;“于名等,唯佛善知”35。虽然也认为佛“善达名、句、文身”,但并不认为“如来答问不待思惟”。

  总上四项,是佛陀语言(言教)的相关问题,接下来要探讨的是佛陀的智慧。

 ~未完待续~

注释

注19:《异部宗轮论》,大正49.15中;16下。
注20:《异部宗轮论》,大正49.15下;16下。
注21:《杂阿含》卷三二,摩揭陀国那罗聚落的刀师聚落主,受尼犍外道的怂恿,问难世尊。作蒺藜论,“令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
1.问世尊常愿诸家福利具足增长否?若是否定,则与凡夫无异;若肯定,何故饥馑灾荒之年,游行人间,带领千二百五十比丘,千优婆塞,五百乞残食人,从城至城,从村至村,捐费世间?如大雨雹,雨已乃是减损,非增益也。世尊答:我忆九十亿劫以来,不见一人施一比丘有尽有减。由长夜好施,真实寂止,致招富有,多钱财、眷属、仆从。而由九因缘令人损减福利:王所逼、贼所劫、火所焚、水所漂、藏自消减、抵债不还、怨憎残破、恶子费用、以及无常。(《杂阿含》,大正2.230中--下)
2.问:世尊不常欲安慰一切众生,赞叹安慰一切众生耶?若否定,则与凡夫有何异?若肯定,常欲安慰一切众生,何故或为一种人说法,不为某一种人说法?世尊答:譬如农夫耕田,先耕土壤肥泽之上田,次耕中田,后耕贫瘠之下田。世尊亦如是,比丘、比丘尼是肥泽上田,优婆塞、优婆夷是中田,诸外道异学、尼犍子辈为下田,此等上中下田,我都常为彼演说正法,初中后善,善义善味,纯一满净,梵行清白,开示显现。然彼众等,于我善说法中得一句法,知其义者,亦复长夜以义饶益安隐乐住。(《杂阿含》,大正2.230下--231下)
3.蒺藜论,即是两难问题,如人鱼骨哽在喉咙,吐不出,也吞不下,非常难过,所以说“令沙门瞿昙不得语,不得不语”。(大正2.230中)
注22:1.问:佛教当言善耶?无记耶?答:或善,或无记。云何善?谓佛善心法所发语言乃至语表。云何无记?谓佛无记心发语言乃至语表。(大正27.659中)
2.问:于佛教中,何者善?何者无记?答:a.阿毗达磨、素怛缆藏多分是善;毗奈耶藏多分无记。如世尊说:门应关闭,衣钵应置竹架龙牙,如是等言,皆无记故。b.佛教若为所化说,应知是善;若为余事说,是则无记。如世尊告阿难陀言:汝往观天,为雨不雨?园中何故高声大声?如是等言,皆无记故。c.佛教若用功说,应知是善;若任运说,是则无记。d.佛教力无畏等所摄受者,应知是善;力无畏等不摄受者,是则无记。(大正27.659中)
注23:世尊说法非全无因,或少因故。……世尊永离无义言故,所说称量,必饶益故。依田、依器,雨法雨故,有大因缘乃说法故。由此世尊所有言说,皆使有情获大利乐。(大正27.173下)
注24:1.问:颇有比丘杀母得大福,不得罪耶?答:有。爱名为母,若杀得大福,不得罪也。
2.问:颇有比丘杀父得大福,不得罪耶?答:有。漏名为父,杀得大福,不得罪也。(《十诵律》卷五二,大正23.381中)
注25:《异部宗轮论》,大正49.15下;16下。
注26:《异部宗轮论述记》,卍续83.225上。
注27:如契经说:佛告比丘:此苦圣谛我昔未闻,于此法中如理作意,由此便生眼智明觉。此苦圣谛慧应遍知,我昔未闻乃至广说。……此苦圣谛我昔未闻等,显未知当知根,此苦圣谛慧应遍知等,显已知根,此苦圣谛慧已遍知等,显具知根。集灭道谛各显三根,应知亦尔。
大德法救作如是说:“我思此经,举身毛竖,以佛所说,必不违义,定有次第。今此契经,越次第说具知根,后复说未知当知根故。非佛独觉及诸声闻,得有如是观行次第,具知根后如何复起初无漏根?若舍此经,必不应理,佛初说故;以五比丘而为上首,八万诸天闻此所说,皆证法故。若欲不舍,复违次第,故思此经,举身毛竖。”(大德不舍经,但回经文)
阿毗达磨诸论师:“不应辄回此经文句,过去无量诸大论师,利根多闻过于大德,尚不敢回此经文句,况今大德而可辄回!但应寻求此经意趣。”(大正27.410下--411上)
注28:《大智度论》,大正25.59中--60上;《印度佛教思想史》,pp.126--127。
注29:《摄大乘论本》,大正31.141上。
注30:《异部宗轮论》,大正49.15中;16下。
注31:《异部宗轮论》,大正49.15中;16下。
注32:《十诵律》:四大天王与无数眷属来礼佛陀,听佛说法。尔时“佛以圣语说四谛法苦集灭道,二天王解得道,二天王不解。佛更为二天王以驮婆罗语说法……是二天王一解一不解。佛复作弥梨车语……四天王尽解”(大正23.193上)。
注33:问:佛以圣语说四圣谛,能令所化皆得解不?设尔何失?
答:1.佛以圣语说四圣谛,能令一切所化有情皆得领解。问:若尔,何故后二天王闻圣语说而不能解?答:a.世尊随四天王之意乐而说。四大天王意乐有异,为满彼意,故佛异说……。b.世尊为破疑,欲显于诸言音皆能善解。……佛以种种语言说法,显于诸方言音,皆得自在。c.所化根性不同,有依佛不变形音而得受化者,佛若变形音说法,彼即不懂;依佛转变形音说法者,若佛不变形音,彼即不懂。是故世尊以三种语,为四天王说四圣谛。(大正27.410上--中)
2.佛以一音说四圣谛,不令一切所化有情皆得领解。世尊虽有自在神力,而于境界不能改越,如不能令耳见诸色,眼闻声等。问:若如此,如何通释“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皆为世尊同其语,独为我说种种义”?答:a.不必须通,非三藏故。诸赞佛颂,言多过实。如分别论者,赞说世尊心常在定,善安住念,及正知故;又赞说佛恒不睡眠,离诸盖故。如彼赞佛,实不及言,前颂亦然,故不须释。b.如来言音,遍诸声境,随所欲语,皆能作之。佛若用至那国语,胜在至那国中生者,乃至若用博喝罗语,胜在彼国中生者。以佛言音遍诸声境,故彼伽他作是说。c.佛语轻利,速疾回转,虽种种语,而谓一时。佛用至那语已,无间复作砾迦国语……乃至复作博喝罗语。以速转故,皆为一时。如旋火轮,非轮轮想。前颂依此,故亦无违。d.如来言音虽有多种,而同有益,故说一音。(大正27.410中--下)
注34:佛经多时修习圆满,功德神力非所思议,以一音声说一名字,令一切有情闻法别解,除自尘劳。即由一音中能说一切法故,令诸闻者皆别领解麤细义故。(窥基《异部宗轮论述记》,卍续83.442下--443上)
注35:《大毗婆沙论》,大正27.70上。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悟殷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悟殷法师)  

 悟殷法师:中国佛教史略 原典资料汇编自序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佛陀观(五)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佛陀观(四)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佛陀观(二)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佛陀观(一)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圣果观(五)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圣果观(四)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圣果观(三)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圣果观(二)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圣果观(一)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中有观(下) 

 悟殷法师:读《大毗婆沙论》札记 论师的中有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