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昭慧法师:残暴不仁,竭泽而渔强烈反对丹大林场开放狩猎计划 |
||
|
||
残暴不仁,竭泽而渔强烈反对丹大林场开放狩猎计划 农委会规划将丹大林场转型而成“全民”参与“生态旅游”的狩猎专区,吾人强烈反对此一政策,理由如下: 一、人类沙文心态浓厚 农政官员口口声声说,这是“永续利用发展的政策”。然而将野生动物当作“永续利用”的资源,这根本就是人类沙文心态作祟。野生动物只是人类的“地球伙伴”,而不是人类的“资源”。它们自有族群淘汰机制,犯不着人类职司管控其数量与生死的“上帝”角色。 二、将人类的“娱乐”建立在动物的痛苦上 三、保育单位不务正业、推波助澜 然而试问,农委会又不是原委会,岂能如此不务正业,捞过界来制造卖点?更何况,即使原民团体有“发扬狩猎文化”的呼声,农委会都应站在野生动物保育的立场,严加反对,如今不此之途,反而主动推波助澜。这样下去,保育官员不如改换业务来管理屠宰场算了! 农政官员又说:“盗猎行为根本无法禁绝;与其这样,不如适度开放。”无法禁绝盗猎,倘若就构成了可以开放狩猎专区的理由,试问,无法禁绝山老鼠盗伐林木,是否可因此而开放山老鼠伐木专区?无法禁绝吸毒贩毒、贩枪、雏妓,是否可因此而开放毒品、枪枝、雏妓交易专区? 四、“传统文化”不宜无限上纲 更何况,说是原民狩猎传统,实则目前的狩猎工具以枪弹为主,早已不“传统”了。而布满陷阱与捕兽夹的山林,则是怵目惊心,不但残虐野生动物,滥杀猫犬,且连登山客都已反映:人身安全堪虞。 五、“食补”文化推波助澜 农委会不但不强力取缔盗猎,反而索性大开方便之门;开放之不足,还要以“生态旅游”之名,扩大而成“全民”的狩猎游戏,这不啻是一场生态浩劫!届时必将出现“以合法掩护非法”的现象,使野生动物的猎捕量,大到无法想像的地步。 六、反狩猎的时代思潮 七、难防非法枪枝,增加执法风险 就在丹大开放狩猎前五天(十二月二十日),南投县仁爱乡三名原住民青年,结伴前往望阳部落的山上违法狩猎,在下山时,枪枝走火,子弹打中其中一人下体,并穿上腹部,送医急救宣告不治。据查三人所使用的霰弹枪,并未合法登记。 开放狩猎前夕,尚有非法枪枝进入山林,未来以合法掩护非法的枪械制造、贩卖、转让、出租事件,一定层出不穷。试问:连盗猎都无能禁绝的农委会,又凭什么夸下海口,认定他们可以禁绝非法枪枝进入山林?保育警察与巡山员面对荷枪实弹的狩猎客,要来检查其枪械来源是否合法,这不是置执法人员的性命于险境中吗? 总之,丹大林场开放狩猎政策,产生过程粗糙草率,残暴不仁、竭泽而渔,因此吾人严正抗议,并强烈要求农委会收回成命! 刊于九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自由时报》“自由广场” **本文之删节版900字左右,于本文刊出的前一天(九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先行于华视晚间新闻时段播出,系作者于【快语台湾】节目之第十二次主讲内容。兹不重赘刊登【快语台湾】版,以节篇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