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常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52


   日期:2020/8/31 22:27: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昨天讲过一切大乘经典甚深广义,任何一部经典包括法华、华严、无量寿经等皆由般若而出;金刚经肯定不是佛法,但是能生诸佛法。众生心中的般若不生,一切佛法不能现前,大家内心中一定要知道的。这有二个含义:一个是我们自性中没有般若故,所以不能生诸佛法,一切佛法都是为了显我们内心中的般若;一个是对般若不感兴趣者,不但佛法不能现前,还带来无量的过失。因为般若能生一切法,佛法现前故;这个一定要清楚,不管修的是哪种法门,与般若不能相应者,都属于无明者、愚痴者,一个愚痴无明的人求的一定是妄见,是三界,是四生,是九有,也就是六道轮回之事;所以对般若要生起无上的信心。 一念信是何样子的?一念当中没有我会怎样?一念当中老有疑惑会失去什么果报?对当下一念应生何种信心?如何一念修?修一念?

闻是章句,是指持戒修福之人,持戒修福是般若之因,无住之体是般若之果;什么叫无住呢?还是持戒修福;持戒是无住之体,修福是无住之相,无住之相是利他,无住之体是十方诸佛;十方诸佛就在持戒的体上面;十方众生就在修福----无住之相上面,无住之相无佛无众生,修福之体无住之心是十方诸佛,菩萨闻此章句,知道了:无佛可成,无众生可度;因无众生可度无佛可成故,是故一念之间就是佛心,所以持戒修福的果德,一念之间就能超越,闻到是经典者,般若之心就会现前;般若心现前,佛就现前;佛一现前,众生已经度尽,诸佛已经自显;十方诸佛现一心,十方众生现一相,叫无住之心、无住之相。无住之心十方诸佛已经完成,无住之相,十方众生已经度尽;这一念之间就是你本来的自性,就是般若。现前之时,刹那之间就没有四相,完全在于这一念信,所以为什么乃至一念呢?乃至之意就是没有功夫深和浅的概念,或者一念或者百念或者尽未来际的念,和你现前的一念平等故;你了解这一念和你尽未来际的一念是同等的,不二的;你明白了这一点,要对你现前一念生起尽未来际的信心。一念当中没有我,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你这当下一念的体,不离当体就能遍法界故,所以我们对此一念要生出无上的信心。这一念信就是解脱之体,这一念信就是度无量众生;法界是无量众生,这一念就度尽了;而法界又是这一念,佛已经成了;没有佛可成,没有众生可度,无非一念所建立而已。地藏经及任何一部经典里都有这种含义;比如念一声地藏菩萨,生生不堕地狱饿鬼畜生,你闻到地藏菩萨的名字,就可以不堕三恶道。闻到的这一念善根是因,不堕地狱饿鬼畜生是果;观音菩萨亦如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无不如是;阿弥陀佛也如是,一念南摩阿弥陀佛就能到极乐世界,不是十念百念等等;这一念就是尽形寿,就是尽未来际,这一念跟我们的自性是相应的,跟我们的实相是相应的,这一念要充满其信心,彻底的远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但是我们现在这一念为什么不能获得这种果德呢?因为你怀疑这一念,不信这一念,你对这一念很多的牵扯,生出我相出来了,我相一出,你这一念就不能圆满了。经文讲“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净:无我之意;净信就是无我的信,无有我的那一念是尽未来际的,是彻底的一空到底的,这一念就是所有的诸佛菩萨已成,所有的众生都已经度尽。这一念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就是无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什么叫应无所住呢?上会于十方诸佛,无佛可成而自成,下会于十方众生,无一众生可度而度尽。

你不需要想什么,你对这一念要生出信心;这一念是一个觉念,是永恒的一念;与佛心相应故,与佛自利利他的功德相应故;跟我们的自性本来就是相应的。说是跟诸佛菩萨相应,其实就是跟我们的自性相应;跟我们的本来相应,金刚经是直指自性,别的法门叫遮止。怎么叫遮止呢?就是我们讲的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你对这一念生起信心的时候,与你自性正好相应;你一念自性全部打开,你自性宝藏全部显现,那个叫做遮。止就是讲修福持戒,直指就是说持戒修福,遮就是说这是佛这是菩萨,般若是通达一切法的。金刚经是直指心源,菩萨戒里讲止心也有遮法,小乘教法重点是直指相空;密宗是遮法,无量寿经尤其是个大遮法,妙法莲华经三乘会于一乘,其中有遮有止;大方广佛华严经毗卢遮那佛示现52位法身大士,全是遮法。你信华严52位法身大士的时候其实你已经与毗卢遮那佛相应了;因为52位法身大士全是毗卢遮那佛的大悲心在地位里面显现出来的;地就是报身佛;而十住十行十回向是应众生的心,只要众生在十住十行十回向,只要你进入十信位里面来,你的解脱就已经得到了。闻华严,即得菩提,成等正觉;从这里面趋入,如果你信心足够强,很快就证到八地菩萨;马上就见到毗卢遮那佛,见毗卢遮那佛就见十方诸佛,见十方诸佛或见阿弥陀佛立即可以信阿弥陀佛,得到解脱。

一念跟一声是哪两回事?

所以这里的一念,与我们平时的一声根本就是二回事;因为一声就有万声是分别法;一声清净二声更清净三声更加清净,就变成一个守住清净的心,就是守住“识”,守住现在过去未来心,就变成妄执;而这种法上的妄执和心上的妄执都是识见,它会大大干扰你的解脱。所以这一声与一念是二回事;一念是尽虚空遍法界,尽未来际的一念,是非常圆满的一念,念一声阿弥陀佛与念一百声阿弥陀佛它有什么差别呢?它没有差别,因为一念圆满,百念千念万念它念念圆满。众生有个毛病,他不照顾阿弥陀佛,照顾自己的一声二声三声;就生起了我执;再守住昨天今天明天,我昨天在念阿弥陀佛,今天在念阿弥陀佛,明天还在念阿弥陀佛;现在过去未来的心又出来了,这三种心出来了,就是我执与法执;现在过去未来属于我执,一二三声阿弥陀佛叫做法执;四生九有三界皆依此而显现;这与诸佛之心与究竟因地都是不能相应的。乃至一念就是不管你是多还少,深还是浅,你得到这一念,就是乃至一念;乃至十念,十代表圆满意。我们一般人修行“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经典,认为太难了吧;很难信的,要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必须要有大乘善根,众生不知道持戒就是无住之心,修福就是无住之相,只要你安住个无住体你就与佛心相应了。

在密宗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妄境的显现,并不障碍我们的觉性;就怕你对妄境的执著;现在外面的东西显现出来,它并不障碍我们的菩提心,如果你对它有住了就障碍了,住是我们的妄执在住,但是外面的境界,都是菩提心。但是你住了以后呢,你的菩提心就被你的妄执给遮盖了。所以呢“不怕妄起,就怕觉迟”。刚才给一个人通电话,说听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后,生起大空性心,不离本相,内心非常自在、安心,为什么呢?根本没有我吗;所以他现量获得一种自在清净的体;他住几天都不会有妄识,有人只能住到一天,有人可以住一百天,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各人获得的果报不一样呢?这是个神识的问题;你要是闻到这部经典,你耳朵上听一听,出门就忘记了;这证明对菩提心不感兴趣,或者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感兴趣;或者对成道的觉性不感兴趣;你没有一个非常深刻的出离心,没有生起一个想明了的菩提心,也没有一个想出菩提心,这种种心你都没有生出来,你根本不想出离吗?

如果内心中非常深刻,你就不会随意的把他放弃,你出门还是很欢喜的,为什么呢?无处不是阿弥陀佛,无处不是佛的功德,无处不是无住之体,山河大地及虚空全是无住的佛心,那你走在外面看到山河大地时不生起欢喜心吗?净土法门讲全是佛的功德,佛陀的光明;在心地上讲全是佛陀的无住之体;法性无住之体啊,有人说山河大地是我心显现出来的,哪你的心在哪里?山河大地就是你的心啊,你到哪里去找心;既然山河大地无心,那我们无住啊,无相啊,无住无相那就无处不是我的心啊;山河大地既然是你的心,你住在你的心里面难道不自在吗?不快乐吗?原来山河大地就是我的心啊,心无住,一切都是我的心,那个是我呢?我在哪里呢?在这里获得的是什么果报呢?一直安心,一直是自在安心的行住坐卧,吃饭穿衣睡觉无不自在解脱;

我常福的心在哪里呢?闻地藏一念可离三恶道,闻弥陀一念您为什么不能成佛呢?

有居士问我,师父您喜欢吃点什么,我给您买点东西。如果你和我相应,还用问我吗?我的心尽虚空遍法界,尽虚空遍法界哪个不是我的心,什么东西是我不欢喜的呢?所以呢不会于我心的人,问我的食;会于我心的人知道哪个地方不是我的心呢?如果你会一下,山河大地就是你本来的心,都是你的心也就是我的心,一切众生的心大家是一不是二;真正明了此心,原来佛心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佛的心,就是众生的心;这就是一念与佛心相应故,根本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没有分别相,没有分别相就没有人相,没有人相就没有计量,没有计量就没有现在过去未来;没有现在过去未来就没有寿者相,四相即破全是佛心;你不就承当了吗?你不就得道了吗?所以不了解此心的,老是喜欢追逐功夫的深浅,这也是一种执著啊,不管哪部经典都没有此论。地藏经中讲一念即可离开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难道你这一念没有吗?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讲三乘就是一乘,不管在哪一乘里面全部都是无上乘,哪有功夫浅深的问题呢?

“一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那您为什么不能成佛呢?你不信吗,你不信这一念佛,就是佛的究竟圆满地吗?我不相信这一念是尽虚空遍法界的吗?不相信这一念与众生的心同体,不相信这一念与诸佛同体?不相信这一念和毗卢遮那佛和所有的菩萨是心心相应的;不信这一念当然你成佛就很困难了;如果相信这一念本来具足的话,这个就是实相啊,金刚经就是讲实相啊,所以呢要了解这一念的实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一再提倡:一念于法界,法界于一念,一念是无住,无住就是这一念;所以为什么要我们对大千世界生起无住之心,大千世界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只要无住就可以了;无住就是大地的心,就是法界的心,无住跟法界跟佛心就相应了,这里面有哪个众生不俱足呢?哪有功夫深浅的问题呢?

真发菩提心者,真发成佛心者,你出门就是欢喜,连续几天都会欢喜,为什么呢?你无始来的修行无非此一念而已;你无量劫的修行,在这一念里得到了,不欢喜吗?不快乐不开心吗?还有什么烦恼呢?除非你没有菩提心;除非你不生起成佛的心,你看我们出家这么多年,这一念得到多么容易,不生觉念,清净无住之意,昨天就讲过持戒就是无相,有持有犯就无戒,没有犯戒就是无相,持戒修福非二相故;修福跟六度是相应的,并且是不二的;但是众生以为持戒就是持戒,修福就是修福,把二者分开来了;其实不知道这一念是俱足的。

所以说,说易也易,一念即成就。说难也难,难信之法;难以接受他;你很难把它入于心,把你现在的法界一下子落到你心里面去,迅速获得一种体里面的功德,然后安住在体里面获得一种清净;获得大空性,获得一种佛陀真实的果位,在我们心中现前。佛陀的实相在我们心中安立,如来的法报化身在此一念就成就了。以上讲的“闻此章句乃至一念”大意如此。

什么叫法身呢?无住之心。什么叫报身呢?持戒修福的当体当下,虽然有生灭,但是是报身在您菩萨心中显现出来的;什么叫化身呢?当下的一念觉,你与佛心,与法界的心,与无住之心相应了,与实相相应了,跟报身如来相应了,这一念觉就是化身;所以化身就是你当下这一念,所谓的执著有住了,叫做业;无住就生化身,有住就是妄心,妄心就生法界。

“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昨天我们讲了他的相,今天我们讲了他的念,这个念就是见性;昨天让我们生出信心出来,一些大乘经典无非是通达于般若故,无非令我们持戒,令我们不住故;令我们修福不偏空故;不修断法;不著断故;令众生发起这个上进心,菩提心,不生退心,不生怯懦之心。后面讲我们用什么心呢?乃至一念生净信者,这一念净信,信很重要;前面是行为,是发起,是佛陀在我们面前的示现,令我们生起这持戒修福的心,但是我们不能生起这一念的信心就麻烦了;任何一部经典,信很重要。如我们持往生咒,没信者持得累死了也没有用;如果你相信了,这一遍就够了;一遍即心开意解。有信能令我们一生中都很快乐。有信做一切善法都生无上欢喜故。观经九品里面讲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受持三福,做善事都没有讲予往生啊,如果你信不具足,九品都不能往生;如果你信具足了,九品全部往生。在此世界,持戒修福你不具备信,就进入我见,我持戒如何如何?你不知道持戒就是无住,你不知道持戒就是无犯,你不知道持戒当下就是佛心,无住就是佛心,你认为我这个无住不是佛心;还有另外一个佛心可得,那你就麻烦了;因为没有信体。

所以信心很重要,这里乃至一念,千万不要认为功夫很深才有信,功夫很浅就没有信,这又是个大毛病:众生以为我们是凡夫,没有信,要达到某样的程度才有信;或者说我是佛,我是菩萨,我是祖师,我什么都懂,认为我这个心是真实的,你们的心都是假的,你们不能信,就我这样的才能信,那也是麻烦的事情;因为要你达到出家你做不到,要我还俗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你在你那个地方信,我在我这个地方信,信是一,但是我们的形状是不一样的,所以就是“阿弥陀佛光明无量照十方故无所障碍”,也就是一念于十方无有障碍,十方于一念无所障碍;实相会于我们一念无有障碍,因为这一念就是实相,实相就是这一念。光明于十方世界,阿弥陀佛就是这一念,这一念就是阿弥陀佛。也就是说持戒修福就是这一念,这一念就是持戒修福;自性就是这一念,这一念就是自性;阿弥陀佛就是这一念,这一念就是阿弥陀佛;信不?你相不相信?如果你相信了,你内心非常的安,如果你对这一念没有信心,你就有妄念生起。我们明天再去信吧,明天再去做吧,好明天还有明天,明天还有明天,那就无尽的明天在等待。第二念就有第三念,第三念就有第四念;如果你当下不能承担,你永远就不能承担。这个东西非常重要的,你当下这一念不承担,你永远就没有承担的体。为什么呢?这个世间都是如幻如化的,如果你执著于第二念第三念,就进入妄见;有那个妄见生起来以后,你只有当下一念相信的时候,所有的幻化都脱离不开这一念啊,如果你这一念不敢承担,你所有的念都不敢承担;这个东西很重要的,这个非常的巧妙,这个非常的诀窍,诀窍在哪里就是当下这一念;所以这一念非常的重要;失去此一念,一念都不得;因为一念之外全是二念和三念;二念三念就有怀疑,不知道哪一念是真的,哪一念是假的。所以一念承担非常重要,(一念承担是因,永断疑惑是果,因果同时。)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三个何以故,果上面讲他的实相就是这样的,但是我们闻到乃至一念生净信者,你这一念升起无住之心,这一念生起修福的这种心,这个福就是无住,无住就是福,自利利他的功德已经圆满;修福是利他的,就是报身化身,报身化身是一体的;无住是自利的就是法身,法报化三身现前就是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前面也讲了个“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个里面又讲了个“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证明说整个金刚经都要放下一个我相的道理,从前面讲度一切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本来就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什么叫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是实相,并不是我们达到无我相;什么叫无我相呢?从狭意来讲,我相执五阴为身,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如何产生?我们这个闻性和色相应的一刹那,产生中间的哪个识,哪个识住了,有了住了以后呢?色就变成了魔;叫色魔。阴就是阴暗的一面;阴就是我住的那个体里面,现在你看到的色是我心中之色,叫妄执;哪对面的哪个色和我们心中看到的这个色是一还是二呢?其实呢妄执有住就是二,如果你没有住就是一;没有住的时候,这个色与一切众生的闻性是一个,但你的妄识生起,你有住的时候呢,就变成了我的色,我的房子;你说这是你的,他说这是他的房子、他的色;每个人心中有个妄执;每个众生都看到这个色,所以这个房子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个色;之后产生每个人的受,感受到这个好看不好看,大了小了,然后就是分别白色或黄色进入“想”,由想进入行为,分别好的坏的善的恶的,然后开始取舍得失衡量,一行为就产生另外的“识”,就是叫做相续;我们六道轮回这个识一直在相续,昨天流转到今天,今天流转到明天,就是一个妄识在流转而已。大家想一想,我们心中到底有没有色?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色并不在我们心里面,它只是一个幻觉而已;我们心中没有这个色,但是我们以为有这个色,所以产生这个识;这个识完全因为这个色,如果没有这个色,你心中的受就没有了;一切色同体故,你就无住,就变成清净之色,就觉了,所有的色变成清净色,就叫无住之体,无住即清净。无住即平等;在你觉悟后,法界所有的颜色是一,不是二,所以你在这个地方的色与九江北京所有地方的色是一体的,受是什么受呢?叫平等受,如果你有分别好坏善恶,就证明昨天和今天的色不是一体的,就是有住,有住就有生死;你在这个色里面无住之体,对觉悟的人而言,你在九江北京上海所有的地方,所有的色都是平等一如的,在净土讲全是阿弥陀佛,在禅宗讲全是平等的自性;大家想一想,如果九江沙河的色是平等一如的话,那你回到家里与这个地方有什么区别呢?这个色是不断变化的,声音是当体即断的,其本身就是无住的,你心不住,二个不住不是正好相应吗?无住即无生,无生即佛心啊;这个世界都是佛心啊;所以觉悟的人了解了,无处不安心,住高楼大厦或住茅蓬,无有差别,无有分别想。你有选择有分别,就是妄执,就是凡夫;我不能修行了,我不能象大德那样修行了,这也是妄执;圣人说,我要苦修行,我要住深山老林,我要禅定如何如何,他也是个大凡夫;他这个妄识和你的妄识无二无别。你不管在哪个地方修行,或生活,你一定要跟众生同体,你一旦与般若相应的时候,不管什么样的苦修行都没有了,修到外边去跟众生同为一个了;这个时候你就觉了。如果跟般若不相应,都没有用;所以智慧者,一闻到这个法,立即就趋入到法性里面去了,然后紧紧抓住他不放,原来一切颜色都是佛心,茅蓬也好高楼也好,西方极乐世界也好此世界也好,颜色根本就是不二的,此世界也好极乐世界也好根本就没有住,有住就有妄心,就落入边地疑城,建立一个妄心就是疑心,有了疑心就落入边地疑城,不能见佛;这个是非常危险的。

不管修哪个法门,跟般若不相应,就很麻烦。跟般若相应,就无处不是西方极乐世界了,你要住佛心,不是我的分别心,这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体。有色就有声,声香味触法都是叫做器世间,都叫色(界);心经里面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代表了所有的声香味触法都如是啊,由此知道你的眼耳鼻舌身意的根就是闻性,是空性的,本来就是找不到的;色声香味触法本来就是空性的,找不到的;中间有识故,产生妄执;就认为外面有真的色声香味触法的这个体;在你心中建立了我住和法住;我听到了看到了,叫我;人者,对立存在,有色声香味触法的对立;有我跟法的对立叫人;所以五蕴皆空啊。“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我们讲金刚经一直在讲这个道理,把空照掉了。不管讲妙法莲华经也好,大方广佛华严经也好,大佛顶首楞严经也好,还是讲无量寿经也好,都是跟般若相应的;如果你了解了这个世界一切色是佛色,一切色是我们的实相,一切色是持戒,是佛体。那么你现在得到这个颜色,就是你的福,是修福而来,也是持戒而来。什么叫持戒?一切色无住故,无住就守戒,有住就犯戒;什么叫修福?一切福平等故;戒是什么?清净无我故,你不住,清净平等故。九江南昌北京上海到处执著,你就犯戒了,什么叫守戒呢?了解一切色是无住体。如果你听懂了,不是一佛二佛出世啊,是无量劫前在佛跟前种了善根;这一念在你心中安住的那一刹那,你与诸佛心相应呢,无量是代表无量诸佛啊,无量是绝对的体。这里面叫无量诸佛,在无量诸佛面前种诸善根,这个叫遍法界心。若你了解这一念心,而且你对这个色生起无住之心,生出平等之心,生出法界之心,那你心就彻底安。所以呢,过去的祖师通达般若之后,在般若之心中一住三十年、二十年、十年,不动。马祖住三十年不动。三祖开悟之后,二十年中不离祖师,就是不离般若之意。如果你闻到般若后,二十年、十年间跟般若相应,不动心,师父是表法的,不离师父其实是不离般若。离开了般若,你就在师父面前千年万年也没有用。有了这个般若,一念就是百念,就是十年就是二十年。这个是一心,在这里面住着,就像我们住在阿弥陀佛光明之中,不断的熏习,这个体里面安住着。

无我相,色声香味触法五蕴顿破。在色上面你明了了,色断掉了,声香味触法很好断了。有人从识上面下功夫,有人从受上面下功夫,每天在忍啊忍啊,你要与一念般若相应,在色上面通达于般若的时候,你受想行识自破。就像灯灭掉了,一切色不现前的时候,你哪有受想行识啊。受想行识是内,色声香味触法是外,外不生,里面还会生吗?色庄严现前,无住之心就是佛心,尽虚空,不但你在这个色里面,现在过去未来,还有你没有看到的体,像菩萨十方诸佛,都在这个遍庄严无住之体里面,跟阿弥陀佛都是相应的,跟七宝如来都是相应的。色庄严现前,你声音庄严现前,香庄严现前,味触法庄严现前的时候呢,你受里面是受平等之法,不执着了,你的受用里面是清静的。你的受就是解脱相。什么叫解脱相呢?第一,清静无我,没有我相了,五蕴破我相就破掉了。我相一破你四相也就破掉了,四相一破你这个四生就破掉了,四生一破那你三界也就破掉了,三界一破你九有九法界就破掉了。九法界都在三界,三界在四生里面,四生在四相里面,四相在五蕴里面。五蕴就生我相,五蕴一破还有什么不破呢?五蕴在哪里?五蕴在色魔里面,我们的五根五力里面产生识。这个一破一切破。灯一亮万物皆亮。如果你灯不亮,什么东西都不亮。可看出这一念般若心何等重要。所以我们不要去到处寻找,念经念多少遍啊,打坐要打多少个小时,还有要持多少戒啊,我们每天东跑西颠的这些东西,不如一念般若啊。这一念般若你万事皆非了,光明出来什么事都明了了。这一念般若令一切法生故,令一切行具足故,令一切功德成就故,令一切诸佛现前故,你当生成就故。所以,我们可以舍去自己的生命来闻这般若之一念。自己生命都可以舍掉来闻这个般若。所以我们千辛万苦的来出家,千辛万苦的来修道,无量劫的流转生死想修行,这一念得到了就不可思议了。释迦牟尼佛前说后说,后说大乘前说小乘,中间说般若,前通后通,前达后达,达般若之空性故。闻到般若,你大事已明,你大事已了,这是不可思议。闻到这部经典就有这么大的受用。五蕴之身,受里面是平等之相,解脱体,什么叫色呢?清净色就是法身体。化身叫无量光。普光佛就是法身佛,普明佛叫报身佛,普净佛叫化身佛。你的色魔一破,色庄严,那你受里面就是解脱相。解脱是跟报身相应的,报身有无量解脱。法身就没有解脱之念了。报身还有受用,法身不讲受,法身是大空性,它是一个理。比如水里起波,水有没有说水里有个波呢?波是因为众生在那个地方才有波,水不会说自己起波。水的本体具足波,不一定它要起波的。所以法身本身就在受用之中,它没有一个我见,它是一个理。而这个波是事,这个事是利他的。所以法身是自解脱,报身里面是它解脱。你不能说波就是水啊,但是呢,全水即波,全部的波的体就是水。波有二有三,建立无量的化身,能现形。这个形不可得,叫化身。这个水能起波,叫报身。水叫法身。一体三用。如果你相上已经明了了,所有的声音不管是好的声音坏的声音你听到以后,内心中都认为是无住之音。不管是什么声音在你心中紧紧记住,它是没有住的!有住是你住了,它本音是不住的,因为它的实相是不住的。住是我们心住了。比如你很久以前听到的音声你还住在心里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