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其它法师:僧教育的新构思(妙湛法师) |
||
日期:2021/9/2 17:21: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
僧教育的新构思 目前国内外的佛学院,都是沿着本世纪初到四十年代佛学院的老路走过来的,以培养讲经法师为唯一的任务。培养出来的学僧,知识面很狭,除了懂得点名相或几部经论之外,其它的特长是一无所有。因此毕业之后,学非所用,出路成问题。 结果这些人回到寺庙里,小事不肯做,大事干不来,还摆出一副佛学院毕业僧的架势,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整天唉声叹气,牢骚满腹,不仅成不了佛教的中坚,僧界的柱石,有的甚至还滑向堕落的边缘。 国民教育是根据国家的实际需要,培养各种人才的。僧教育也不例外,应根据我国当前佛教界的实际需求,分系教学,除了开设主要经律基础理论课外,还要开设应用知识课,造就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僧才。毕业后分配到各大寺庙或佛教协会工作,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此,佛学院必需由过去单一培养教理知识的僧才,转变为培养多层次多专业知识的僧才,才能适应当前我国佛教的实际需要。 现将这一设想写在下面。 一、教理系 1、培养目标:培养高级佛学研究人才,适应学术研究,教学师资,国际交流的需要。 2,程度: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丘,比丘尼。 3、名额:20——30人。 4、学制:三年。 5、课程: 第一学年: 《中观》,《印度佛教史》、《南传佛教史0。《戒律学纲要》。 第二学年:唯识、《中国佛教史》、比丘戒本。 第三学年:台,贤、禅各宗主要典籍,《中国藏蒙佛教史》、《日本佛教史》。菩萨戒,佛经目录学。 二、禅观系 1、培养目的:培养禅定、止观,密教综合修持的人才,建立实验室,结合对神经病,高血压,癌症的医疗。 2,程度: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丘,比丘尼。 3、名额:二十人。 4,学制:二年。 5,课程: 第一学年:《禅观正脉》,《静坐》、《六妙门》、《童蒙止观》、《安般守意经》 第二学年:《六祖坛经》、《蘖传心法要》、《禅影录》。 三、教仪系 1、培养目标:培养僧值(纠察),维那高级法务人才,能独立主持寺庙各种法务活动。熟识各种法务的历史,流派,义理和仪轨,熟练掌握各种法务的唱念和使用铃、杵,钟,鼓,鱼,磬、铛,釵法器, 2,程度: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丘,比丘尼。 3。名额:40——50人。 4,学制;二年。 5,课程: 第一学年:朝晚功课,普佛,上供、浴佛、授三皈五戒仪,焰口,水忏,佛七、禅七、方丈升座,讲经仪式、举火,荼毗、封龛。 第二学年: 第一学期:水陆法会、传授三坛大戒法会仪学。 第二学期:实习:到江、浙、沪等丛林实习。 四、管理系 1、培养目标:培养方丈、监院、衣钵、知客、僧值、副寺等高级寺庙管理人才、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2、程度: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丘、比丘尼。 3、名额:30—-40人。 4、学制;二年。 5、课程: 第一学年:《百丈清规》、《丛林规约》、《印度佛教史》、《南传佛教史》、《日本佛教史》、《中国藏蒙佛教史》、宗教政策、《宪法》、《刑法》、《治安条例》、应用文、珠算、财会、书法、计算机。 第二学年; 第一学期:外事规定、四防知识、社交知识、旅游知识、财会。 第二学期:实习:到江、浙、沪等丛林实习。 五、艺术系、比丘尼。 3、名额:10——20名。 4、学制:二年。 5、课程: 第一学年:绘画理论与技法、书法、佛学概论、戒律。 第二学年:雕塑理论与技法、书法、佛教艺术史、八宗概要。 六、医护系 1、培养目标:为寺庙和佛教安养院培养初级医护人才。能处理一些常见的疾病、具有防疫、消毒和对年老病人护理知识。 2、程度: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3、名额:30——40人。 4、学制:二年。 5、课程: 第一学年:医学知识、解剖学、推拿、药物学、中草药、戒律、佛学概论。 第二学年: 第一学期:针灸学、防疫学、戒律、禅学。 第二学期:实习。 上述六个系是针对当前佛教人才奇缺六个方面设立的。 近几年来,一些在佛学上有造诣的老法师、老居士、如法尊、巨赞、正果、明真、观空、吕激、郭元兴等人,先后谢世了,迫切需要能有一批年轻人脱颖而出,继承他们的事业。佛教理论如果不能发扬,就等于没有灵魂的躯壳,不能立足于现代社会。 近代西方,将禅学应用于医疗,建立“禅学心理医疗实验室",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因而禅学思想在欧美各国广泛流行。这一新的动向,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因此建立禅观系,进行系统教学,结合实验,使学生在禅定和医疗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禅学的应用和现代化,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众所周知,任何宗教都要有一整套的宗教仪式,如果没有教仪,宗教就不成其为宗教了。解放前各大丛林教仪健全,人才济济,南北流派,各呈异彩,所以各地佛学院,没有必要再开此课。现在情况不同了,由于多年来,对佛教的歧视,这部分的人转业的转业,死的死了,残存的所剩无几。近几年来,虽然也有一些青年人乱厕其间,但其知识零零碎碎,谈不上正规和系统,至于懂得其历史演变,流派特征,湛深义理,就根本谈不上了。因此我们要抢救这一部分佛教文化遗产。 寺庙管理人才十分重要。一个寺庙能否兴旺发达,关键在于管理人员,能否发菩提心,一心奉公;能否住持正法,道风远播,能否任劳任怨,委屈求全,能否谦虚谨慎,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此外还需要具有宗教政策,法律、治保、外事、文物、财会、商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否则要想管好一所寺庙,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敦煌,云岗、龙门等石窟造像,多数出自佛教四众弟子手中,所以艺术价值很高。现在国内一些寺庙新塑造的佛像,大多数是为了谋利的匠人塑造的。他们对佛教理论一窍不通,其作品均非上乘,有的甚至很粗糙,不堪入目。佛,菩萨像一定要懂得佛的福慧两足尊的四众弟子来塑造,才能出现高水平的作品。如青海省同仁县五屯的喇嘛庙,有绘画和雕塑佛像的传统,他们的创作,件件都是精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号称“五屯文化”。如果我们能培养一批造像艺术精湛的专家,对发扬佛教艺术,是具有十分深远意义。 医方明是五明之一,历代高僧精通医道者,不胜枚举。如佛图澄大和尚因会治病,取得了信众的拥护,法缘大盛。现在一些寺庙办安养院,急需一批医护人员,一些寺庙离市区较远,需要一部分僧尼懂得医道,能对常见和突发疾病进行处理,寺庙的防疫工作也很薄弱,如对肠道,肝炎、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也需要医护人员。因此,培养一批医护人才,对提高僧众的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六个系的学僧,必须加强戒学,佛教基础理论的修学。因为佛学的理论和概念,皆是佛陀悟他的方便,而究竟的佛法,要从实际修证得来的。学僧必须明确,无论学哪一个系,都是为了住持三宝,宏扬佛法,为实际修证服务的。也就是为人生佛教服务的,如果背离这个方向,非但不能走进佛法的大门,甚至还要误入歧途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