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方广锠教授:怎样读佛经—佛教研究经验谈之一 |
||
日期:2021/9/24 13:55: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
||
怎样读佛经—佛教研究经验谈之一 方广锠 初学者常把阅读佛典视为畏途,说:明明那些字都能认识,可是串到一起以后,就不知道它的意思到底是什么,好象看天书一样。其实,绝大部分佛典所表达的思想并不那么深奥,不是人们以为的那么难。无论如何,现代人的知识要比古人丰富;现代人的思惟能力要比古人强。古人能够想得到、提得出的理论与观点,现代人都应当,而且完全可以理解。那么,为什么佛典那么难读呢?佛典之难,不是难在它的内容不好懂,而是难在其他方面。 首先,佛典的规模实在太大,数量实在太多。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基督教作为立教依据的最主要的典籍只有二部,那就是《旧约》与《新约》。伊斯兰教所依据的则只有一部,那就是《可兰经》。后世伊斯兰教又编纂出《圣训》,但《圣训》所传述的乃是穆罕默德的言行;而《可兰经》所传述的乃是穆罕默德发布的安拉(上帝)的“启示”,所以毕竟要以《可兰经》为基本依据。唯有佛教的经典汗牛充栋。其中既有可以追溯到释迦牟尼时代的作品,也有其后千百年间不断出现的新的经典。这些经典都以“佛说”的面貌出现,都具有权威的身份。各不同经典的思想倾向互不相同,但互相并不绝对排斥;相互虽不排斥,但各自又拥有各自的权威性。佛教经典的这一特点,反映了佛教的固有品质——包容性。从积极的角度讲,包容性是出于对自己生命力的强烈自信,也反映了佛教博大的胸怀,善于吸收各种各样不同的思想与观点来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所以佛教能够不断地焕发其生命力,并遍传亚洲各地。从消极的角度来讲,包容性也使佛教内部理论繁杂,派别林立。除了传统的以“佛说”的面貌出现的经典外,由后代僧人、居士编纂的各种注疏与论着数目更加惊人。据我粗略估计,仅汉文佛教典籍,总数大约在4.5亿字左右。这自然给学习佛教的人带来极大的困难。这么多的佛教着作,究竟从那里去着手学习呢?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些关于佛教典籍的基本知识,比如关于经录的知识,藏经的知识;关于各种佛教理论及其渊源流变的知识。了解佛典在历史上是怎样产生,又怎样发展的;了解它的基本组成结构;了解它的版本源流;了解佛教在发展过程中怎样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把各种思想包容进来,丰富自己、壮大自己,成为灿烂的东方思想之花。 其次,佛教有一整套固有的名相、法数,也就是概念体系。不了解这套概念体系,就无法看懂佛典。这一点,其实无论对哪一门学科都一样。如果我们对电脑的基本概念一窍不通,自然不可能看懂电脑方面的专业书。所以,有志读佛典的人,应该先下点功夫搞明白佛教的一些基本概念。 再次,任何典籍及其所反映的理论都与产生这些理论的一定的时代背景相联系。由于现在一般人不大明白产生这些佛典的时代背景到底是什么,从而为理解这些典籍所表述的理论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读佛典,必须了解产生该典籍的时代背景,应该学习一点佛教史,包括印度佛教史与中国佛教史,大体了解一些佛教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派别及其思想倾向、不同派别间的理论争论。有了这样一些基础知识,然后再来阅读佛教典籍,就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它的思想与从总体上把握它。 第四,佛典是古代印度人写的。印度人与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方法本来就不太一样,古代印度人与现代中国人的的思想方法差距就更大。一般来讲,一个思想体系中的观念与范畴很难与另一个思想体系中的观念与范畴完全等同。因此,读佛典,切忌随意用中国人的思想去套印度人的观点,随意用现代的概念去比拟佛典的名相。如果那样做,结果一定是自以为懂了,实际可能完全牛头不对马嘴。我们研究任何一种理论,首先都必须真正搞明白它的本来含义。古代,中国人研究佛教曾经走过一段“格义”[①]的弯路,我们现在必须接受这一教训。 第五,有不少佛教典籍是用因明格式写成的。因明是印度古代的一种逻辑学,与我们习知的形式逻辑有相近之处,但不完全一样。它有自己一套完整的推理、论证方式。如果对因明格式一无所知,阅读佛典也会遇到困难。 第六,佛典是从外语翻译为中文的。再好的翻译家,翻译的作品也难免走样。更何况不少佛典翻译者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这自然为我们今天阅读佛典造成极大的不便。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只有不看翻译作品,只看原典。我国古代有的僧人就是这么主张的。但我们今天的读者当然没有可能都去读梵文原典。即使懂得梵文,大部分佛教经典的梵文原典也已经都亡佚了。怎么办呢?初学者应该从公认翻译得比较好的佛典及其注疏开始着手。再就是应该了解一点佛经翻译史,知道一点翻译之所以走样的基本规律,了解几个大翻译家的风格。这样,就可以尽量少被错误的译文所误导。 第七,佛典一般为古文,用古汉语写成,具有古汉语的一般特点。比如有大量古汉语的语法、辞汇;不少佛典保留有大批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俗字、错字乃至自造字等繁难字;原文没有标点,很难卒读。如此等等。这就要求阅读者必须有关于古汉语及古文字的基本素养。 当然,造成佛典难懂的原因还有一些,比如有的典籍有意用一些玄虚的文句来掩饰自己内容的浅薄;有的典籍则出于宗教的需要,特意对某些内容采用隐语甚至秘而不宣。有的典籍行文自由,犹如天马行空,完全是“六经注我”。如此等等。但是,只要前述几个大问题能够基本解决,一般来讲,阅读佛典应能较为顺利了。 -------------------------------------------------------------------------------- [①] “格义”,古代中国人用中国固有的思想与概念去比附印度佛教理论,学习印度佛教理论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