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境法师:妙境老和尚法语


   日期:2021/11/4 20:5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妙境老和尚法语
 
(一)《瑜伽师地论》是全面地、深入地开示了什么是禅,我们若能认真地学习,你自己就会有主张:「喔!应该这样学习禅的!」就不会再随着别人的舌头转了。
 
(二)学习教义遇见了难关怎么办?可以请教善知识、翻阅参考书;还有一个办法,就是静坐。心静下来的时候,忽然间明白了!所以静坐也能帮助你学习教义,学习教义也能帮助静坐,它们是互相帮助的。
 
(三)佛法里面所有的修行就是内心的止观,这样思惟观察,久了就成功了。
 
(四)我们所学习的佛法谈到第一义谛、也谈到世俗谛,但我们修止观时修不来、不能作如是观,问题何在?就是闻、思慧不足,没有正见的原故,这证明我们学习得不够。如果你能深入学习二谛的文和义,应该能作如是观。不断地学习经论,专精思惟,由闻慧而思慧,由思慧而修慧,则既能修止、也能修观。
 
(五)佛、菩萨、阿罗汉圣人所讲说的就是正法。法是轨持的意思,它能有轨持的作用,譬如火车在轨道上走就是安全的,否则就会脱轨。佛、菩萨、阿罗汉,一切圣人说的佛法就是轨道,凡夫肯依教奉行就是安全的──从安乐的因到安乐的果。如果认为是戏论,不肯学习,那不见得安全。你自己承认你是佛教徒,但是若不学习圣人的法语,那是有问题的!
 
(六)佛法说生信,这个信是建立在智慧上面的。由于你通达了佛法,有了智慧,你才相信佛法是怎么回事。不是说「我的好朋友叫我相信佛法,我就相信。」这即使是相信了也不牢固!所以,一定要从你自身生出来智慧,观察世间上一切道理:「哦!佛法是对的,佛法是真理」,你才能有信、有解。
 
(七)《摄大乘论》是「唯识无义」的法门,「于无义唯有识中似义显现」是遍计所执,能让我们认识执着似义显现而起贪瞋痴是个错误。似义显现非真实,何必因此起贪瞋痴呢?
 
(八)怎么样学习佛法呢?就是闻思修这三个方法。
 
(九)修行的事,说了一千、说了一万,还是要靠自己努力!
 
(十)按佛法说,无漏的戒定慧是名为道德,我们要在这上面努力才可以。
 
(十一)因缘生法自性空、唯识无义都是般若。如果能用般若的智慧调心,自然愿意安住在第一义谛那里,不再停留在虚妄分别心的境界!
 
(十二)人生活在世间,就是小时候凭父母的照顾,然后到学校读书,然后在社会上做事;或者是成功了,或者失败了,或者失败了以后又成功了,成功了以后又失败了。不管怎么样,如果寿命长,那就是老病死;如果寿命短,还没有老就死了,人的一生就这样就完了。对于这个生命的以前是怎么一回事?生命以后怎么一回事?都不知道,就是迷迷糊糊地来了,迷迷糊糊地走了。若是学习了佛法的话,就像开个窗户、开一道门,外边有广大的世界:我们可以不受老病死的苦恼,我们可以做一位清净自在的圣人。这样的事情,唯有佛法才能做到!
 
(十三)戒能增上定,定能增上慧,只有闻思的智慧,而没有定的帮助,那个慧还不太有力量。佛是安排用增上心来增上慧,由慧得解脱的。
 
(十四)爱惜光阴、爱惜止观,爱惜修止观的方法,尊重释迦牟尼佛的教导,要努力去静坐。
 
(十五)天台智者大师说:「众生意钝,玄览则难;眼依色入,假文则易」。众生的第六意识欢喜虚妄分别,由于愚钝的原故,「玄览则难」,不可能不学习文字的佛法就直接悟入第一义谛。因此要依眼睛、耳根,借着文字、声音(色)的帮助,借着符号悟入离文字相的境界。
 
(十六)静坐时内心也是有文字的,但与直看文字略有不同。不同就在静坐时有奢摩他,使毘钵舍那的如理作意更有力量,能更深一层的悟入,那就和只是阅读文字不同了!
 
(十七)止观这两个法门,「止」比较容易学习,可是不容易修。「观」,不容易学习,但是修的时候不是难事。怎么不难呢?就和打妄想一样,就是按照那个文义去思惟。
 
(十八)只修止,不愿意修观,这样子是不能得圣道的!
 
(十九)都是凡夫在修行,谁也不要耻笑谁……。
 
(廿)「解脱」的反面就是系缚,把这系缚解开了,就解脱了。这个「解脱」,是指内心思想上的问题,内心有贪瞋痴、我我所见,这些都还是粗浅的烦恼,另外还有更微细的烦恼,经论上的名字叫「执实」,执着真实,我们感觉到自己有烦恼,是从这个「执实」的基础上生出来的。若是我们把这个「执实」的烦恼断掉了,这些贪瞋痴都没有了,就是解脱了。
 
(廿一)当我们静坐的时候,有可能心里会想:「唉呀,某某人对不住我!」你思惟这个事,瞋心就来了。这个当然也是烦恼;但是,我们坐禅主要要对付的不是这个烦恼,而是「执实」的烦恼。
 
(廿二)什么是「执实」?就是看见丑陋,认为真实是丑陋的;看见美,也认为美是真实的,遇见一切见闻觉知的境界都认为是真实的。现在我们坐禅就要破这个烦恼,观察它都是假的,没有一件事是真实的,都是如梦中的境界。
 
(廿三)「梦」这个字应该怎么解释呢?执虚为实,执妄为真,是名为梦。做梦的时候,梦里的境界都是虚假的,但是梦中人的心不知道是假的,而以为是真的,所以叫做梦。若能真实觉悟这都是虚妄分别,没有那么回事,那就是从大梦里醒过来了。这表示我们日常生活的境界──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都是虚妄;但是我们看见一些有形象的东西,听见一点声音,都认为是真的,不知道是假的,这就是作梦。
 
(廿四)你的眼耳鼻舌身意、色受想行识里面有无漏的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有清净的般若波罗蜜,这是正法住世,是佛法兴盛的相貌;虚妄的境界不能算是佛法的兴盛,要认清这一点。
 
(廿五)我们佛教徒要用佛法的标准来看自己,不能用社会的标准。社会的标准是:这个人是总统、这个人是副总理,这个人是什么长、这个人是博士、大学教授……,在佛法来看,统统都是生死凡夫,荣华富贵不值一个钱!只有圣道、无漏的戒定慧是宝。
 
(廿六)几时能够不受一切法,心不为这些虚妄境界所动,那就是觉悟了。
 
(廿七)什么是信心?就是明白生死的缘起、涅槃的缘起──这些佛法的内容,经过学习,心中忍可这个道理,就有了信心。有了信心,就能向前栽培精进、念、定、慧的善根,自然愿意修止观。
 
(廿八)有信心与没有信心,有什么不同?意欲入圣者之流,是名有信心!
 
(廿九)在平常生活中,如果你发很大的贪心、瞋心,静坐的时候就受影响。贪、瞋的烦恼常常活动,能使令你的智慧渐渐地减少,因此而「于诸善法心不能入」,这就叫做系缚,也就是障碍了。
 
(卅)若能不忘失出离心、菩提心,自然能以法为师。
 
(卅一)常常如理作意就不会忘失出离心、菩提心,即使暂时忘失也容易再使它现起。
 
(卅二)什么叫做佛法衰微?什么叫做佛法兴盛?佛法衰微,就是我们佛教徒程度低了;佛法兴盛,就是佛教徒的程度高。
 
(卅三)不是到临命终的时候一心不乱,不是到临命终的时候心不颠倒;而是在平常的时候,我的心就不乱、不颠倒。平常用《瑜伽师地论》的法门、用《大智度论》的法门修四念处的时候,就是这样要求自己!
 
(卅四)如果你真能够修四念处──也就是修止观,使令自己的烦恼逐渐地轻微,智慧增长,自然会对佛法深生爱乐。佛法能令人得涅槃,这是真实不虚的!什么叫做智慧呢?随顺佛法就是智慧。佛法是甘露,学习佛法就是一直地往里面装甘露啊!
 
(卅五)对于净土法门有一点信心,能念阿弥陀佛,很好!但是能不能往生?我认为,应该学习《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来增长智能,使令心不颠倒。重点是:在生存的时候就不要颠倒,要注意这件事!
 
(卅六)我们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我们在娑婆世界学习佛法的时候,思想也应该是这样:学习佛法、修学圣道,而后得圣道。次第就是:信、解、行、证。
 
(卅七)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高的效果的方法:正忆念。静坐、不静坐,都要时时地保持正忆念。
 
(卅八)家是烦恼系缚的处所。出了家,离开了家到寺院里面来,就是所缘缘有点变化,只此而已。学习佛法之后,用佛法来调伏烦恼、不放纵烦恼,这时候可以名之为贤。你常能够学习佛法,用佛法调伏烦恼,不放纵;用四念处、用般若法门来降伏其心,逐渐逐渐也就能断烦恼而成为圣人了。
 
(卅九)《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观一切法自相空,无生、无定相、无所转,入诸法实相,所谓一切法无作、无起相」,如果只是念这个文而不思惟,一点作用也没有!但是,若能行住坐卧常常这样思惟,如理作意,再加上奢摩他的时候,这个力量会渐渐增长、渐渐广大起来,就得无生法忍了。
 
(四十)中观说:「一切法自性空」,一切法是因缘有,所以是自性空。唯识说得微细:「名言安立的一切法是毕竟空」,名言也是因缘有,也是自性空;但是,不学唯识就不知道「名言安立的一切法是毕竟空」这件事;这句话的作用很厉害!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