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4 苦谛


   日期:2021/12/17 12:26: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苦谛※   

有情──人生是充满种种苦迫缺陷的。为了离苦得乐,发为种种活动,种种文化,解除他或改善他。苦事很多,佛法把他归纳为七苦;如从所对的环境说,可以分为三类: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对于身心的苦
    爱别离苦、怨憎会苦──── 对于社会的苦
    所求不得苦──────── 对于自然的苦

生、老、病、死,是有情对于身心演变而发生的痛苦。”

众生的苦迫是生命中的事实,最现实的就是必然会面对生老病死。不管你的环境好坏,身心健康与否,生下来早晚都会老病死,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例外的。生老病死是有情对于身心演变而发生的痛苦。为了避免病和死,希望身体健康,我们注意饮食,加强运动,讲究环境卫生,然而,任你在人间事相上如何进行改善,还是逃不了生老病死!一般生活上的改善只是暂时的部分的,而不是真正究竟改变其苦迫性。生死轮回的因不断,这一生灭了,下一生还是苦迫。即使现在改善环境条件,那也只是暂时多活几十年,面对的还是老病死。生灭(生死)有几种:“一期生死”――从出生到死;“大期生死”――生死不断,直至解脱不再来才叫灭。没有解脱开悟证道前,你不能断除生死的根源,永远在生死之中不停地轮回,不管生还是死,都在生里面(死了还会生)。从大期生死来说,如果只有这一生身心环境暂时好一点,多活几年,那又如何?未来还不是照样生死苦迫不停!所以,这里所说的生老病死不是只有这一生而已。注意啊,如果现在有某一种宗教信仰或团体告诉你:相信并加入,你会身体健康,家庭运气变好,孩子圆满,夫妻感情和谐,还可以活到一百岁,我想人人都会要去的。如果我们告诉你:你来这里学法,是要断除你的烦恼,去掉你的习性,破除我执我见,能超越生死轮回,你想哪一边的生意会比较好?百分之九十大概会选择第一个,因为现在马上可以满足我,会改善经济,孩子乖,生意顺利,夫妻感情好,大部分都是要这个。而到我们这里来听课是在星期天,一个礼拜才休息一天,还要来上课,本来星期天可以睡到十点十二点的,为了听课六七点就要起来赶车上课,一上就是几个月甚至一两年。而且听法还要去实践,要铲除欲望破除我执,要遵守戒律又不自由,你说谁要?但是注意呀,学这个法解决的不仅仅是现在的状况而已。迷信中的崇拜是暂时给你精神的安慰。你们来听这个法,虽然要辛苦地付出,还要去掉自己很多习性和贪爱贪欲。但说真的,即使你要改善这一生的状况也还要这缘起正见的修行才能达到,不是只有信仰拜拜就能解决的。更何况这样的修行真正解决的不是只有这一生,当你真正解脱时,未来的生死也止息了,那才真正永远超越了(不只是这一生)生老病死之苦。所以佛法谈三世――大期生灭,一期生灭,一念生灭,要清楚从什么角度去看,知道背后的原因,还要怎样去体证。众生都在贪欲里面,满足贪欲的就认为是好的;违背你的贪欲就说不好。所以,神教者的宗教标榜信他就得救,满足了众生的贪欲,结果就有那么多人信;而真正能解脱的佛法,信仰的人却是那么的少。佛法是实在的,无法让你一信就得救,它让我们发觉真相,去掉执着爱染和坏习性,然而谁愿受所谓的束缚不自由?故而全世界真正信仰佛法的人少,佛法生意比较差,而神教的生意却那么好。即使在佛法中还有很多的方便法门,那也是为了这些贪欲的众生,跟他说破我执究竟解脱,没有几个人要的:“别的什么都可以没有,‘我’怎么可以没有?”这是最大的问题。佛法为了引导这些我执深重的众生,也不得不开展一些方便法门:这里也有“我”,那就是人人都有佛性,本来清净,只要恢复本来就好了。相信我能帮你,那么将来你死时,就会带你去一个非常美好满足的地方。其实这都是佛法的善巧不得已,因众生都在贪欲里,一下子对他说无我破我执、去贪爱,那是违背“我”所需要的,谁愿意接受?

全世界人口现约六十亿,信仰佛法的少之又少,大概只有三亿多人,三亿中抉择正见不落方便法门的大概十分之一,算下来只有三千万人,真能身体力行去实践的,而在其中真能证果的,那就更加少之又少了。佛法变化为何越来越大?佛法在印度流传了一千六七百年,最后灭了。注意听,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佛教徒都说我们佛法是最究竟最伟大的,能使众生究竟解脱,而其它外道不能解脱。然而如此伟大的佛法竟然在印度本土灭了!这是何等严肃的问题!为什么会灭?为适应满足大家而行的方便,使得佛法的正见不见了!现在社会上看起来佛法也蛮兴盛的,但是如实去观察,佛教到底在宣扬什么?大家体证的是什么?真的听到正见,找到解脱的方法吗?还是同样只是在崇拜信仰、依赖等待救度里?要明白啊!

生老病死不是只有这一生的问题,很多人只见眼前利益,解决的只是目前的困难,而无法看到生死根源的长远苦迫。所以谈到生老病死,不仅是谈身心当下的生老病死的苦迫,还要更远一点,不要很浅地落在眼前得少为足的利益上,要看到大期生灭,那是长远不停的生死轮回的循环之真正大苦啊!

“爱别离、怨憎会,是有情对于有情(人对社会)离合所生的。如情感亲好的眷属朋友,要分别或死亡,即不免爱别离苦。如仇敌相见,怨恶共住,即发生怨憎会苦。这都是世间事实。”
   所谓爱别离就是喜爱的都会失去,如我们喜欢的亲人、财产、地位(引申大一点到国家社会)等,有的必会消散,生的必会死,这是必然真理。对漠不相识的陌路人,我们一般不会特别去关爱。但面对亲人的生离死别,感情越好越恩爱的,彼此间更苦不堪言!佛陀曾问一位比丘:你在森林禅坐时,衣服被树枝勾破了,会有什么感觉?比丘回答:会难过,是因为“我的”衣服被勾破了。佛陀又问:当你看到树叶从树上掉下来时有什么感觉?比丘回答:没有感觉,树叶跟我不相干,衣服是我穿的,钩破了跟我有关系。我们在人间也是一样。全世界人口以六十亿去计算,每天约三十万人死亡,我们却从来没有注意到每天居然有这么多人死亡,我们丝毫没有感到苦。然而当自己亲人死亡时,尤其关系越深爱的,就越感到痛苦,也就是说染爱越深,死别时更苦。如果夫妻感情不好,也许会说死了算了,再换一个。但感情很深的人要生离死别时,是不是非常苦?爱别离就是越亲爱的要分开时越苦。问题就是没有永远不分开的,恩爱夫妻希望同年同月同日死,然而有历史以来有几对夫妇是同年同月同日死的?除非两个同时死于灾难。所以每一个人必然会爱别离的。

什么是怨憎会?不喜欢的、讨厌的人偏偏生活在一起,这很糟糕。很难看到家庭、公司、团体之间没有纷争,能圆满幸福一团和气的;社会国家也是团体,到处政治纷争;商业上竞争亦复如此。这样纷争下的人们能和乐吗?能不怨憎会吗?人类为什么有斗争?有历史以来据说只有二百多天没有打仗。父母子女、夫妻兄弟应该最亲,但是有很多公案,有钱的大富翁死了,他的子女就开始争财产,告到法院去,要等到他们的官司完结后,父母的尸体才能落葬,还不知要到何年何月?什么地方不在斗争?所以《阿含经》就讲王与王争,国与国争,子与母争,兄与弟争,人与人争。观念不同也会诤――见诤,全世界找不到两个观念完全一样的人,那又如何不争?你最讨厌最不喜欢的人,偏偏每天都要跟他见面;我们不喜欢活在某种状态中,偏偏每天身临其境;每一个人都希望活在极乐世界,偏偏生活在娑婆(堪忍)世界。所以怨憎会也是现实中人人无法避免的问题,与爱别离一样都是苦。

“所求不得苦,从有情对于物欲的得失而发生。《义品》说:‘趣求诸欲人,常起于希望,所欲若不遂,恼坏如箭中’,这是求不得苦的解说。”

人生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希望是一直相续不停的,很多人想:我现在环境不好,如果我有一百万就满足了。可是当他有一百万,他会想:如果我有一千万就好了。等有一千万,他又说:如果我有一亿就满足了,人就是这样的欲壑难填。年轻时找对象,女的想找一个理想的白马王子,男的想找一个理想的白雪公主,就会过上幸福圆满的生活了。可是现在世界上离婚率已高达百分之四十!还没有离婚的不见得就不离婚,因为危机重重。由于我们欲望的一直膨胀不能停止,所以永远不能满足。这里的“所求不得”不是说所有希欲都不能满足,而是说因为欲望越大就越不能满足,好了还要再好,得到了还要再得。第一个欲望完成时,第二个欲望又出来;第二个欲望满足了,第三个欲望又出来,它是永无止息的。人生最大的欲望是什么?也许会以为是富贵和长寿,其实真正的欲望是希望永远不死――永恒的存在。知道人活着非死不可,但是这种无奈并没有打消永恒长存的欲望。于是我们把欲望投射到外面去――有一个天国或是特别的长生不灭的地方,都在求到那里去,这就是最大的欲望!从那个欲望就可以看出,人生即使在社会上名利恩爱都有了,也很健康,问题是即便活到一百岁还是要面对死亡。福禄寿都有了,但一切满足的都会失去,在这一生所获得的最后都不能把握,这也是所求不得。而这是必然会面对的,谁都逃不了。修行者的“知足常乐”,就是止息那种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才能止息痛苦。所以我最赞叹的只有佛陀,他把一切的欲望都放下了。他生为王子,可以当国王,有谁比他的权力大?他呼风唤雨,要什么有什么,美女、儿子、权力都有,但他为什么都放下了而去修行?这就是与我们不同的地方,所以我们叫凡夫众生,他叫觉者佛陀。他之所以止息了一切的痛苦烦恼生死,就是因为他放弃了一切的占有。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些欲望?因为认为里面有一个长恒不变的“我”,这就是欲望生起的原因条件。现在学的缘起法,就是要告诉我们造成恶性循环的因缘条件。

这里所谈的苦集灭道的苦是人生现实的根本问题,它不是一个理论,而是我们生命身心当下的事。所以我们在听法,不是在听理论,而是明白佛陀开示的原来就是我们自己生命的问题。在听法时,能随时认识到原来是在讲自己现在切身的问题,能回归生命,那你们当下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如果你认为,佛法只是在谈理论,与你的生命不相干,那么这个理论对你来说就不会有作用。

我们在希欲里求满足,在欲望的过程中你会觉得有一种安慰,但是那个希欲的希求并不会停止,因为你达不到,所以在信仰里造成的就是这样的结果。如果在听法的过程中,我们能明白原来是在讲自己身心的当下,因而能如实地回归到生命来,体会到当下,那时就可以感受到:原来真是这样!所谈的每一句话都没有离开现实――生命的作用。这样的学法,从第一课一直到最后一课过程中,你们都可以感受到内在的问题。这里不但指出你的问题,还会告诉你解决的方法,这个课上完,也许就有人受用了。因为他讲的就是当下生命中的问题,不是虚无缥缈的玄妙道理,而是生命中自己当下的问题。希望大家在听法的过程中,能时时回归生命的当下体验,马上感受认知当下,这个很重要!如果只是来听一听,回去就忘了,那跟你一点都不相干,这样学法怎么能受用呢?所以讲苦不是在理论上转,而是在讲我们生命中的问题,这个观念也要明白。

“为了解决这些,世间提倡增加生产,革新经济制度等。但世间的一切学理、制度,技术,虽能解除少分,而终究是不能彻底的。如世界能得合理的和平,关于资生的物资,可部分解决。但有情的个性不同,体格、兴趣、知识等不同,爱别、怨会等苦是难于解免的。至于生死等苦,更谈不上解决。”
    我们的生活有压力,可以增加生产;病苦大,可以发明医学;改造经济和医学卫生,这些可以改善我们的生命,但不能解决生命中的终极苦迫,所以这是不彻底的。两个不同观念的人一定会有诤斗,你说好的,我说不好,就无法避免怨憎会和诤斗,那就是苦。再怎样改善经济和卫生医疗,最后还是免不了老病死和爱别离。我们的身体、个性、知识观念都在重重制造一些因缘,所以如果只是在人间物质和卫生上的改善,那只是部分的,并不能解决我们生死等根本的苦。

“如从根本论究起来,释尊总结七苦为:‘略说五蕴炽盛苦’。此即是说:有情的发生众苦,问题在于有情(五蕴为有情的蕴素)本身。有此五蕴,而五蕴又炽然如火,这所以苦海无边。要解除痛苦,必须对此五蕴和合的有情,给予合理的解脱才行。”

七苦是从哪里发生的?是从五蕴炽盛而来。色受想行识是组成身心的五个条件――五蕴,五蕴的造作像火在炽盛燃烧,前面的七苦其实就是由于五蕴炽盛而引起,所以加上这个总共就是八苦。五蕴为有情的蕴素,我们的炽热烦恼都离不开自己五蕴身心的造作,这就是重点。之所以会痛苦烦恼,其实就是这个身心在造作,有此炽然如火的五蕴,所以苦海无边。要解除痛苦,必须对此五蕴和合的有情给予合理的解脱才可以。我们在这里受苦,在这里制造苦的因缘,就要了解五蕴的功能性,真正超越炽然大苦而解脱,在这里跌倒的,就在这里爬起来。我们在这里造作,在这里产生苦迫痛苦烦恼生死,也要从这里解决,五蕴就是我们要明白而解决的根本地方。

“有情为物质与精神的和合,所以佛法不偏于物质,也不应偏于精神;不从形而上学或认识论出发,而应以现实经验的有情为本。”

这与上面几个重点是相呼应的,五蕴就是物质和精神――色心二法(色蕴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的组合。佛法不会偏于一边,既不偏于物质的色,也不偏于精神的心灵部分,更不会形而上学去找一个本体(第一因),也不会由于认识产生的差别,而误以为只是心灵的作用。佛法讲的是中道,不偏于任何一边。有情本身就是色心和合的,所以不能偏于色,也不能偏于心。没有心灵的作用,色就败坏了;没有物质,心灵也不能起作用。有情是色心和合相依相缘的存在,不能偏于一边,所以必须以现实经验(色心和合)的有情为本。

“佛法以为一切是为有情而存在,应首先对于有情为彻底的体认,观察他来自何处,去向何方?有情到底是什么?他的特性与活动的形态又如何?不但体认有情是什么,还要从体认中知道应该如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但根本而彻底的解脱,非着重于对有情自身的反省、体察不可。”

这些都是重点,我们必须先认识这个有情(自己),彻底的体认观察它,从何而来,去向哪里?这个和合的五蕴身心到底是什么?他的特性功能是什么?在怎样造作运作?必须深刻地去了解它。不但要体证有情是什么,还要从体证中知道该如何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体认是过程,要了解真相,既然五蕴身心是物质和心灵的组合,那么心法(受想行识)有什么功能?它们是怎么运作的?色与心的关系怎样?它们的作用和功能是什么?这些都能明白了解,才能建立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不会胡里胡涂过日子。讲一句比较实在的话,我们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的,如果了解自己,你就解脱了。讲一句比较严肃的,我们都在胡里胡涂中过日子,有哪一天是你清楚的在过?又有哪一天你能自在的要怎样就怎样?我们是真的能作主,还是在胡里胡涂中过日子?回想昨天以前的事情,哪一天是你还能明白记得的?哪一天是你自己能刻意创造的?现在活着的当下,我们真的能作主吗?我们知道生命是怎么一回事吗?这个真的叫“我”吗?没有人了解,只是随着生物的功能每天过日子而已。哪一个知道真正的生命内涵?所以这就叫无明――不了解真相,在不了解真相之下,只能靠着惯性和知识,靠着自以为认同的在过日子。能分清对错与好坏吗?明白怎么来去、如何生死吗?几个人能真正明白生命的终极意义?如果人类没有理性,没有探讨生命的终极意义,那与一头猪一条狗又有何不同?猪狗没有人类的种种烦恼,它也是过一生,也会繁殖后代。如果人类只是在欲望所求中胡里胡涂地过一生,与猪狗又有何区别!人类自称为万物之灵,真的吗?哪一个人能真正知道生命的终极意义?谁能规划自己尽未来际的慧命?我们真的是在无明中过日子。如果不是佛陀真正体会到真理来指导我们,哪一个人能有路可走?了不起就是在崇拜和他力依赖中,也是胡里胡涂地来,胡里胡涂地走。你说你上天堂了,谁知道你是怎么上天堂的?有没有死人回来真正告诉你他去了那里?谁能证明?坦白讲,我们都是在无知烦恼和无奈中一天天胡里胡涂地过日子!不管你现在是何身分,到你死的那一剎那,你会忽然想起一个问题:我这一生在搞什么?到底得到了什么?面对死亡时,你真的认为这一生活得有价值吗?往后就没有问题了吗?只有见道解脱者才能坦然,其它任何人都无法说这一生活得真正有价值,往后再也没有问题了。

如何观察我们这个色身五蕴(包括六处)的功能和运作?里面有一个叫“我”的灵魂吗?真的是它在主宰生死吗?是由它来规范一切的吗?谁来主宰规范你的生死轮回?什么叫业力?我们真的明白吗?这里就点出重点:必须面对我们现实经验的身心,从身心中去体证认识观察,只有透过彻底地观察,明白它的内涵,我们才知道真相,才能找到真正的因。请问:你们所知道的任何宗教派系有这样真正在探讨真相的吗?还不是在依赖拜拜求平安中!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开一切灾难,死后必定可以往生到哪一个永生不灭的地方,是否在这个幻相里?其实真正的佛法不是这样的,佛法是很清楚明白平实的:就在我们的五蕴生命中去了解它。所以第一步你必须先观察自己这个五蕴身心,看清楚它的和合性、功能性以及相依相缘的必然性,否则如何去解决?

但根本而彻底的解脱,非着重于对有情自身的反省体察。观察以后,找到了原因,还要懂得反思,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这样才有下手处,最后从法的体证中真正超越出来。过去我们虽然胡涂,现在学到了佛法的正见,找到了真正的下手处,看出了痛苦烦恼生死的真正因缘,就可以解决它。不然只看到问题,又不能解决有什么用?佛法讲的是苦集灭道,找到苦的真正原因,就有方法消灭它。

我们可以从佛陀时代的情况看出佛法的奥妙,那时亲近佛陀的人比现在的人幸福多了!佛陀是一个觉者,能信任听从他的话,当下依照他的方法体证反省,马上就可以受用。那时亲近佛陀的人,甚至只有第一次见面向佛陀问法的,佛陀给他一点小小的指导,就得了法眼净(证初果),跟随着他出家修行的大部分都证了阿罗汉。现在为什么不能?流传了二三千年的佛教如今变成只有信仰,还告诉我们:我们的业力深重,靠自己是没有办法的,只有等佛来救度,等往生到哪里去,以后再解脱。佛法为何变成这样?如果不找到佛法真正的根源,照佛陀的方式去理解的话,那我们就只能生活在佛法流变的方式中,还谈什么解脱!从这里就知道,正见何其重要!为什么佛陀时代的弟子们一听法就得法眼净证初果,修行没多久就证了四果?现在不要说证四果了,想要见法都比登天还难!为什么?都没有注意自己身心的问题啊!没有谈如何去发觉问题,如何超越而远离颠倒梦想,如何真正的离贪欲而解脱。现在都在谈满足欲望:信者可得加持;布施者可得福报;信仰者就可得救。请问:不去探讨真正的原因,如何解除你的问题?前面也提及,佛法是信智相成的,不是一个信字就能解决,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慧――般若,是了解诸法实相的般若智能。上课的目的就是要建立各位的正知见。我们的痛苦烦恼从哪里来?是由我们的行为造作而来。行为造作从哪里来?由我们的观念而来。如果观念正确,怎会带来痛苦烦恼生死相续?很简单,就是我们的思惟模式、自以为是的认知有问题。如果懂得反省,就能找出问题,才有修正和解脱的机会。我常譬喻,我们的观念就像计算机的软件,那一套软件的操作产生计算机的一切功能作用。我们里面也有一套软件,它是随着我们各人的经验知识、环境背景等种种综错复杂的因缘条件来完成的,只是我们不了解而已。所以我们每一个人的软件各有差别,展现出来的行为也千差万别,它所带来的痛苦烦恼就是这个身体所造作的,那束缚这个身体有用吗?你硬性叫它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它会听话吗?把一个罪大恶极的犯人关他三十年,出狱后他的问题能解决吗?他能变成圣者解脱者吗?你束缚他的身心,压制他的行为,但他里面的软件并没有改变,他出狱后的行为还是根据那一套思维模式在运作。修行也是如此,信仰或戒律的压制束缚能否改变我们的程序?很多人学法很虔诚敬爱精进,为何还是不能解脱?因为你依据的那个软件程序是有问题的,怎么能解脱?

所以各位要明白:今天我们学法为什么重上课,而不是重那种信仰苦行?就是要修正我们错误的软件,然后输进去正确的软件。软件真的正确了,观念就会正确;观念正确了,行为就会正确,这是必然的。这样你们就知道修行从哪里修了,不是单纯的信仰或控制自己的习性而已。习性如何控制?所以不是控制而是转化,从我们的程序即思惟模式去转化,因此上课何等重要!理解了法的真实义,才知道我们过去思惟模式错在哪里;接受了正确的讯息,就修正了错误软件;随着对真相的明了体证,思惟模式就照着正确的因缘在运行。那时不用刻意去修正我们的行为,就好比计算机的运作根据的是软件程序,只要修正了计算机的软件,出来的功能绝对是正确的。

很多人问师父:“你讲的我都懂,可就是为什么我做不到?”如果作为听过耳边的观念知识,那是一下子就过去的,因为没有生命的体证和震撼,没有很深刻地去体证了解,那一种“懂”是不深刻的,所以知识与体证之间还有距离。真正的修行,是在理论的听闻后,从生命中去实践而感受明白,这与观念上稍微听一听的明白,差距是相当大的。譬如听闻到法师的开示,知道众生有我执自私,所以就要破我执,要舍。但是你真的能舍吗?不是我听到后就已经舍了,而是真的能关怀众生,尽我的能力去帮助别人,你真的这样去做了,那一种舍的体验才是如实的,才能体会无我,才能破我执。有些人说:师父你讲的我都知道。问题是你从来不做,从来不去实证,那怎么能体会舍的真实义呢?又如何破除我执呢?所以要切实的修正软件的程序,但还要透过实践。理论明白了,软件的修正只是一个指引方向,只是原理方法,必须透过实证,才能明白理论的正确性,体会到确实如此,被我们的意识深深地吸收了,才真正变成你的思想。那时就不用刻意改变自己,因为你的行为是根据那个思想程序在运作。这个道理有很多人不了解,所以修行都在压抑控制。真正的修行必须从心灵观念中去转化,唯有了解我们错在哪里,才能建立正确的信息,真正了然于胸,才能奉行,然后自然转化一切的行为,这是修行的重点。

 所以,要根本而彻底地解脱,非着重于有情自身的反省跟体察。我们听了法,如何真正体证到法确然如此?如何真正转化我们的意识?意识接收了法义,真正吸收后出来的程序绝对是根据这个,怎么还会犯错呢?自然不会颠倒执着,不会去造作痛苦的因了。也许我们都被火烫过,如果你经验过手被火烫的那种感觉,即便是一次,以后看到火,自然不会再把手伸进火中,因为了解到火会烫人,很痛苦的,就是这么简单。因为那个体证的感觉太真实了,是生命中的体证。现在大家都感到了苦,那就不要再跳进痛苦烦恼中了哦!就像不把手伸进火中一样。但奇怪的是,我们的身心明明在痛苦中,为何仍然在制造痛苦,要深思啊!当你透过反省体察深入了解身心痛苦的真相时,就全然不一样了。所以要反省观察自己,了解自己身心的运作模式。如果对自己的内在身心没有一分了解,就不知道我们痛苦烦恼的因从何而来,更没有下手解决的地方,下面谈的三处观就是对于我们自己身心的分析观察。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体方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体方法师)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3 四谛总说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2 前言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a1 解脱之道开课缘起 

 体方法师: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二章 空宗与有宗 

 体方法师: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一章 中道之实践 

 体方法师: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章 谈二谛 

 体方法师: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九章 现象与实性之 

 体方法师: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八章 中观之诸法实 

 体方法师: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七章 有时空动 

 体方法师: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六章 八不 

 体方法师: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五章 中观之根本论 

 体方法师: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三章 缘起之生灭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