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三十五章 垢净明存


   日期:2022/2/18 12:3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我们继续往下讲,前天讲到第三十四章,“处中得道”。这个“处中得道”很重要,因为我们在修行中要不急不躁、不懈怠,这是很重要的一关。但是我们必须得清楚:勇猛是智慧。你要是不懂得勇猛智慧,就不会有一个不急、不躁的问题。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过“急”,你再有一个所谓的“不急”,得中道义就不存在了。

这个中道义,你首先得看看我们自己是否在急修,有的人并没有急,就认为自己已经急了,所以我得缓缓修。你想得到那个中道义是不可能的。这个中道义必须在急的基础上,你再把它缓下来,这才有一个中道义。否则的话,我们本来想得到中道义,但是实际上已经是懈怠了,以为那是中道义,这也是一大弊病。

很多人说:修道不能着急,着急就容易绷。他以这个为理由,实际上他也不太清楚,倒不一定是故意的。就是说,他害怕急,心里害怕,害怕急就缓下来了。实际上,他原先那个地步已经在缓了,而且他再缓一缓,那就成了懈怠了,懈怠加懈怠。所以说,你想在这里去求中道义,它就求不了了。

之所以给大家讲,因为这也是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说,我们要知道急和缓的关系,要处于不急不缓的中间才能得到中道义。首先,我们自己每天检查:我是不是在急修?这个很重要。有很多的人就把缓修的这个过程误认为是急修,他说:“我现在已经吃一顿饭了,也跟着两点钟起来,我这就是急修。”他不知道,他这里有很多误区的地方。

第一个,检查我们的用心问题,你起来的第一个念头,起床以后的念头、用心,你检查一下,是在做什么。有的人起来的第一个念头:“哎呀,太累了!再多睡一会多好!没办法,起来吧,再不起来要挨说了。”你已经不在修了,这已经是属于缓修的念头。

如果你起床第一个念头:“今天我得抓紧修行,这已经睡得差不多了,可以了,虽然有点疲劳感,还没睁开眼睛,那是我的习惯性。”你这才在修的范畴里。如果起来的第一个念头:“哎呀,我怎么多睡这么长时间,赶紧的,怎么又贪睡了!”这个念头属于急修的念头,和缓修不一样。这个念头是否正确,我们都得检查。这是起床刚一醒的念头。

第二个就是起床,有的人晚上睡觉的时候把袜子也脱了,光脚睡,衣服也打开,他不再修行,已经有睡觉的概念。起床以后找找袜子、找找东西,而且并不能马上离开床,而干吗呢?萎一萎,叠一叠被,不能及时离开床。没有及时离床,这已经是懈怠了。

我们起床应该是马上就起来,衣服都是现成的,袜子早就在那穿着,我们随时都准备着,像部队备战的那种状态,随时都准备了生死。从不会想:“我这一生还想去脱袜子、脱衣服,再想睡第二觉”,没有这个概念了。这个概念是世间人的概念,在我们修行中没有这种概念。我们是什么概念呢?就是一个:修行,就是修行。

睁开眼的时候,我们一看,“哦,已经睡了,行了,赶紧起来。”醒了以后,赶紧起床下来。不能说:“哎呀,刚打完板,我再休息三两分钟。”就这两分钟,都会在你脑子里种下一个懒惰的思想,所以这样不行。

起床的这个念头一定要及时,不光是念头要有,而且还要离开,马上起来,赶紧下床,下床收拾收拾,赶紧处理自己的事情,不能在床上靠着。你要是在床上靠着,本身就有个贪恋床。佛在八关斋戒就告诉了,不允许坐高广大床。万佛城的要求是不倒单,就是因为床也是我们生死的一个根本,我们现在都贪恋在床上,所以这个床也是很麻烦的。

现在就举了这个例子,还有很多。从起床开始到上殿、排班等等,我们都有一个用心的问题,得道不得道就在这上。我们想修的就是直心,有时候我们虽然也跟着大家去做,但是为什么不得道?就因为我们这里用心不正确。直心是道场,因为你老给自己加了一个缓冲的念头,实际上就影响了你的直心,影响了你的整个效果。事情还做了,但效果不好。你多贪恋那几分钟,实际上就给自己的习性造成了一个环境,这样的话会影响我们得中道义的。

在这个不急不躁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知道急修和过分的急不一样。我们一定要知道什么是勇猛,要是不知道勇猛,我们往往把缓修当成是急,去对治这个急修了,而失去智慧。所以大家应该清楚,修道就不能让念头跑了。

当我们特别急的时候,心里感到烦躁的时候,这时候要缓,缓一缓。像开水开了,怎么办?我稍稍对点凉水,对点凉水,它就会缓一缓。缓的目的不是别的,让心情稳一稳,我再去修,并不是说我从此以后不修了。有的人刚一修,比如磕个大头,肚子疼了或是有点难受,“得了,我就不磕了。”就像因噎废食,被食物噎住了以后,以后不吃饭了,这个人就笨了。

我给大家讲这些主要是说明:不能过分,但是也不能懈怠。我们现在主要是不要懈怠,这个是主要的。我们离这个急还差得远,因为什么呢?因为你的眼眵还没有出来,眼睛还没有红,你嘴里还有味道,走道还东看西看,这就说明你的心还没修到那个地步。真正急的时候,那你成天连头都不会抬的,那眼睛都是通红的,修得火都上来了,都上到脑袋顶上去了。只有这个时候,你才有一个修的模样——这是我的看法,你这个时候才有一个修的模样。

但是大家也得注意什么呢?就是别急、别躁,别让一时的心情激动影响你以后的修行。你别为了修这一会儿功夫,而且耽误时间,这也不好。但你也不能说:“我已经努力修行好一会了,哎呀!我别急了,赶紧多放松,多休十天。”那也不行。自己给自己创造休息的条件,这个不合适。

我们心里应该时时的有一个标准,每时每刻都不让它松懈,而且心里还能调整好。这样的话,时间长了,我们就把自己的念头空下去了,当不再打妄想的时候,中道义就现前了。把它调整好,身体调整好,时间概念调整好,意念要调整好,不让它生烦恼。生烦恼就是因为我们第一个念头不正确,已经有念头不正确。念头不可能不生,但是你用的不是善的念头,所以必然要生出烦恼。如果我们用得非常正确,而且天天都在法喜之中,道就不会失去,一定会得道的。

好,我们下面讲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五章 垢净明存

佛言:如人锻铁,去滓成器,器即精好。学道之人,去心垢染,行即清净矣。

第三十五章,“垢净明存”。“垢”是污垢的垢;“净”是相对来说,垢去了,它就净,因为有了垢就有了净,无垢无净。这个污垢去掉了,就“明存”。这个“存”代表什么意思呢?我们下面开始讲。

【释】这是本经第三十五章。“佛言”,佛说。“如人锻铁”:好像人锻炼铁一样。“去滓成器”:把铁的渣滓去了,然后做成器皿。“器即精好”:铁的渣滓没有了,造成什么样的器皿都是非常好的。如果渣滓不去就造不出好的器皿。

“学道之人,去心垢染”:修行学道的人要把心里的染污都去了。去了染污心,就是清净心;染污心不去,清净心就不现。也就像铁里的渣滓不去,就不能成为一个好的器皿。人人都可以成道,都是个道的器皿。可是如果染污心不去,就不能载道,不能成道。所以想要成就道果,先要去染污心,去垢染。

垢染就是心里的欲,尤其是淫欲心。淫欲心若不去,这就是有垢染;淫欲心若是去了,就是没有垢染。没有垢染就是清净心,所以说“行即清净矣”:行是修行的行门,你所修行的行门都会清净的。心里的染污如果不去,修行就不能得到清净。淫欲心固然是污染,但是这是最大的,其余的如贪心、嗔心、痴心、慢心、疑心,这都是垢染的心,都要把它们去了。这样修行才能与道相应,返本还源,返回本有的清净心。

我们都知道,炼铁就是把它那些渣滓都要提取出来,剩下的就是有用的。因为不提取出来,它就起一种破坏的作用。你想把它弄得很柔软、很精美,没有窟窿、没有粗糙的这种现象,而且能够坚固。但是如果有渣滓,那都是不行的,你必须得把它去掉,去掉了才能有用的。我们人心也是这样,我们心里的污垢要比铁里的渣滓更难去,而且那污染是很深很深的。我们必须把这些东西去掉才行,去掉了才能有用的;你不去掉,它不会有用的。

所以我们每天的早起、诵咒、学习等等的活动,都是在去掉这些渣滓,这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平时我们要观察自己的心里,当起了恶念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像一个里面有渣滓的东西,我们赶紧把它剔除出去。剔除的办法,可以念咒、念佛……等等的方法都可以,或是用念头就把它空掉,或者忏悔,用种种的方法把这些渣滓去掉。关键是什么呢?从你早上起来的第一个念头开始,以后的念头处处要把它摆正,你不要把它给弄偏了。修行就在我们的一念摆正和不摆正之间,同样的事情,你也同样去做,但是效果不一样。

古时候有兄弟俩,人家说这哥俩是同时生的,就是时辰都分不清楚,所以你弄不清楚谁大谁小。吃饭、穿衣都一样。但是后来遇到一个事情,有个女人在他们要考状元的时候,就对他哥哥进行调戏,所谓的哥哥吧!但他哥哥特别正,而且马上就拒绝了这个女人的诱惑,批评她。他发现这个问题以后,马上就跟他弟弟讲了,说:“你可要加小心,有这么个事我跟你说一说。”他弟弟答应得很好,但却受这个女人的诱惑,勾搭在一起,后来又抛弃了她,这个女人因此愤怒而死。那弟弟在考试的时候没有考中,后来家庭败落等等的事情都发生了,兄弟俩的后半生就是明显的不一样了。什么原因呢?他出生的时间、受的教育,甚至吃的都是一样的,什么都一样的,但是他最后的行为不一样,后果也不一样。他哥哥最后子孙满堂,处处是好;而他弟弟最后连儿子都保不住了。他俩最后的命运就发生这么大的差别,就是因为用心不正确。

我们也是这样,同样是出家了,如果我们不好好用心,我们最后的结果也会是那样。你不在用心上下功夫,不在去毛病上下功夫,只是在表面上用功,别看是同等的教育、同等的条件,最后的结果会有差距的。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这个用心的重要,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用心,我们就会与道相应。

修行佛法就是去毛病、去习气。有的人就问我,他说:“师父,什么是道?”我说:“你去毛病、去习气呀!”他说:“你说得对,但是我问的是:什么是道?”我说我也没法给你答,怎么答?我就说什么叫修道?就是去毛病、去习气。那个道不可以用语言来衡量、来说的,它本来是没人相、没我相、没众生相,哪来的语言?是不是?有的人说:“你若真懂,它就有语言。”就算有语言我们也听不明白。本来说“去毛病、去习气”已经足够足够的了,这已经是不得已而说,已经说得很明确了,他另外还要找个道,这人就是愚蠢。

我们应该知道,修道之人首先应该去污染、去习气,你就把你的毛病习气全部摘除去,这样的话,我们就会成为一个好的器皿,干干净净的一个器皿,变成有用的东西了。要器皿干吗呢?就是可以做任何事情,可以装东西,你装水呢,这个水是干净的;你装饭,饭也是干净的,你装什么都行。否则的话,什么东西也装不进去,因为它已被污染,污垢早就把它堆满了。

所以我们要把心里的污垢去掉,这个污垢主要就是欲望、贪欲心。你有了贪欲心,你再想悟道,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你的念头不正确了,再想和道相应,它就不可能了。我们必须要去掉污垢心,你才能与道相应。有的人尽打这些想象的主意,自己还保留着那种自私和淫欲心,心里想着,但是劲还往修道那面使。他想:这样的话,我毛病不用去掉,我还能得道,还能有正确的知见。那我们说,这个事情能不能达到?

就是说,有的人有种种的贪欲心,还有很多的毛病,他就搁心里,也不想去掉,他觉得去掉挺累,说:“我就在心里搁着吧,没事还能打个妄想什么的。”完了一面还要求道,还想得到什么,你说会不会有这个可能性?

弟子:这个不能得。

那为什么?

弟子:因为他这个东西在那搁着,没往外拿。好像一个桶似的,里面东西没倒出去,再想往里装,那是不可能的。

好,答得对,就是这样。

如果你没有清净的戒律,你想生出来一种佛的知见,你说可能吗?现在有多少人,他一边在贪着自己的一部分享受,那面还想得到道,他有时候还说自己能正确地理解佛法,我看那都是在自己骗自己。因为他心口不一,心行不一,处处都不一,他说出的话都不真实,他怎么与道相应?那道不是嘴说叫道就是道了,它不是你想说的和书上说的一样那就是道了,它没有用!

我们要求的是心行一致。这个是很重要的一关,不是心里想一套,行一套,完了嘴上说一套,那都不好使的。心行必须得一致,这个行包括口,不是我心里想吃饭,我的行为就吃饭去了。那不行,你心里想的是清净的事情,清净是你的心,忍辱是你的心,不贪是你的心,这是真心。

如果你的行为没有按照戒律去做,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知见。有的人虽然讲得很好听,说的好像是正确的知见,但它不是正确的知见,因为它有其形而无其实。有其形无其实,能不能度众生呢?谁能说一说?

弟子:不能。

为什么不能?

弟子:因为他只有言传没有身教,言行不一致,那肯定不好使。

不能度众生,因为有其形无其实。虽然说得很好听,讲得很好听,但没有丝毫用处。为什么有其形?“哎呀!他讲的是佛经上的话。”但是他为什么不能度众生,是他的行为不行?关键是什么?是没有心,他没有心,这个人的心是污染的。虽然他嘴说的是佛经里的词句,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呢?是在欺骗,是在骗你,就像一个骗子跟你在唠嗑,这就是骗子。他那个心发出来的不是檀香味,是什么呢?是那个狐骚味。

我们受益的并不是语言,我们受的是心,世界上的一切万物都是唯心所造,我们听懂一句话或明白一句话,就是心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有其形无其实那就等于骗子,而且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在行骗。行骗的人绝对不会有正确的知见,因为正确的知见是内外一致,是清净的,而他那里面无有其实,本身就不清净,他怎么能讲出佛法来?

就像刚才讲的那个器皿似的,它已经堆满了污垢,怎么能装进水呢?不可能的事实。已经是不可能的事实,为什么我们还要承认?说:“你看,他说得有道理啊,他挺对啊,这不也行吗?”内外不一致,我跟你说,可坑人了,我们应该警惕。我们内外必须得一致,不能有半点虚伪的地方。虽然我们有时候一下子做不到怎么办?我们去努力,不能说大话。我们一定要去掉自己的污染,去掉自己的贪嗔痴,做不到怎么办?我们得有惭愧心,按戒律去做。

有的人说:“你看看我这些东西,别人跟我要这块布,我没割舍给他,我还寻思自己还要用这块布呢。你看他还有那么多布,还跟我要。”你没给他,这个心已经就是不真实了,以为一块小布不算个啥,同样也是污染。我们平时发愿说连自己的生命都要布施给众生,而人家需要一块布的时候,我们都不割舍给他,何况其它的东西?

一点东西,我们都要去争个高低,你怎么能够说你能修行佛法?是不是?你怎么再装佛法?你听佛法的时候,干听不明白,就算是你把词句全背下来,它也不好使,因为你和佛法不相应。佛讲的所有的话都是无我,你那里已经有“我”了,你怎么使劲它也不相应,就算放一起也不能对在一起,两者就是不能合一。听是听了,事也做了,但是它就是不能合一。不能合一,说明我们这有污垢。我们为什么没得道?就说明我们的污垢还是有很多的,它不能和道相应。这就是我们修行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了。

我们不能载道、不能成道,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这个污垢心去掉,没有认真地按戒律去做,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我们虽然出家,但是还有很多习惯没有克服掉,老起嗔恨心,能行吗?别人说句话,你就有想法了,那不行。哪那么多想法啊?那还行?不行啊。看见小的我们应该爱护,看见老的我们心里恭敬。不能嫌弃任何人,什么人都不能嫌弃,就是一个傻子都不能嫌弃。至于别人怎么样,我们先不管,首先我们的恭敬心要到位。你常常发这恭敬心,道才能来的。什么事情都是依教奉行,把“我”得克服掉,这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咱们这种修行方式,你首先得有一个概念:“哎呀,太适合我了,太好了,我就想这么做呢!”你有这种概念以后,这样用心了以后,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起烦恼。你要是说:“哎呀,这不行,这太累了,这干吗一天老干活?这不耽误修道吗?”完了!他另外去找道去了,心里不行,而嘴上去找道,或用其它方式找道,这样就坏了。那个道就在一念心上。

严格持戒是很重要的。现在的人都想好好修,关键就是在这个方法和肯不肯去做上。昨天来个人,他到山东去了。山东有个小庙,就咱们观音殿那么大,里面可能有几个沙弥。他听着他们在背后议论,不知怎么提到大悲寺了,说:“修行得上大悲寺去,大悲寺那地方挺持戒,唯独的就是太严了。”他说那意思就是咱们这里是修行的地方。

过去外面对咱们还有想法:“是不是外道啊?”现在不是了,现在确实承认你持戒,但就是严一点。他们很想来,但是怕严。你怕严,不严它能去掉东西吗?我们自己这么修都还有惭愧心,你不这么做,想去掉东西,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就这么做,觉得还有很多的漏洞在那地方,是不是?外面对我们充满了希望,也是对他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称赞大悲寺不是称赞我们,他称赞谁?他称赞他的未来,对佛戒产生了更大的信心,他看到希望了。我们也是,我们对未来的大悲寺也充满希望,我们得努力,创造一个更好的大悲寺。

所以你不想光有其形无其实,那就得认真地去修道,心行得一致。就算不一致,你得往这个目标去努力,这才行,这就比较好了。

这一章主要是告诉我们,不光要去掉淫欲心,还要去掉贪心。你不要贪东西。特别是吃饭,没打到你跟前的时候,千万别吱声,别比划,“哎呀,你赶紧过来给我打!”或是不给你打,你就生气了,那不行。你得老老实实地坐那,眼皮也别抬,心里很平静的,就做好了今天吃不着饭的想:“打给我,我就吃,打不到就拉倒了。”就得那样想。你想吃的东西,要是没打给你,正好帮你去掉贪心。就得这么想,那才行的。这个贪心,什么贪心都不能有,一定要去掉。

另外还有嗔恨心,我们修道的时候最容易发生嗔恨心。不点小事,本来不应该发生的,但是为什么发生了?是我们把过去的习气带入到这里来了。嗔恨心绝对不应该有,它这个障道。

还有一个痴心,就是佛讲的道理和师父讲的道理,他没有去认真领会,而且总是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不知道这是无价之宝,所以说愚痴。

还有一种慢心,刚修点道,自己就觉得:“哎呀,我明白了些。”当时腰板就直了,说话也不一样了,都是教训别人。那完了,这就是慢心起来了,这不行。你记住了,越是得道的人,说话应该越柔和。柔和不是假装的,不是心里瞧不起人家,但嘴里说得挺“柔和”,“啊,你挺好。”捧人家。捧完人家的目的呢,你得说我好。“你现在挺好、挺努力,确实了不起,比我强多了。”人家没吱声。“哎呀,你确实了不起,你看看,你那事做得多好,比我强多了。”一再强调“比我强多了”,人家最后逼得没办法,“哎呀,你现在也不错。”得了,满意了,这回满意了。为了换取这一句话,所以说这不行。

有了愚痴心和慢心都不行,老想换得表扬不行,或是瞧不起同修,那也不行。“这个人不行,你看那个人那么多毛病。”那不行。今天我就跟一个沙弥说过:“一个人,他都有好的地方,还有一个缺点的地方。在这个问题上他可能表现不好,你可能比较突出一点,但他其它的优点是你比不了的。”你要是研究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起慢心,一点都不能让它起,一起马上要控制下去。

还有疑心,一会儿觉得正确,“哎呀,师父讲得太好了,我就知道修什么了。”一会儿,“哎呀!道就这样啊?”起怀疑了,这是大怀疑。还有一种怀疑,就是道友之间的怀疑。“哎呀,我这东西放这,谁动了?你看我刚才明明搁这,它怎么就没有了呢?或是怎么跑这来了?是不是谁故意给我挪的,挪的目的是什么呢?嫌我碍事呀?”怀疑人家,怀疑东、怀疑西,结果嗔恨心就起来了,这不行的。

你永远不要怀疑别人,疑心不要有。你应该认为天下人都是未来佛,有情无情都会成佛道的。你得有这个心,有坚定的信念,一丝一毫都不能动摇的。别说没给你挪,就是给你挪了,你都不能怀疑是别人挪的,因为啥?都是自己挪的。如果你怀疑是别人给你挪的,那已经有我相、人相、众生相了,是不是?你已经离开道了。在世间法上,这个道理你可能能讲得清楚,能占理;在佛法来讲,你一点理也没有。

在世间上,你东西放这了,他顺便给你挪过来,你说:“你凭什么挪?这不犯盗吗?我这挺好的东西,你干吗给我挪过来?不行,我还得挪过去。你这还了得,我的东西你就给随便挪了,你比我多什么?”就这种心,嗔恨心、怀疑心都有了。有这个心,你还想成道,它可能吗?不可能的。

我们就犯了个疑心和慢心、嗔心这种病,要想成道,你必须没有这个,对天下任何人都不怀疑。就算把你给送进监狱,你都不能怀疑他。说这个人明天会一刀把你砍掉,你都不能怀疑他。说把这脑袋砍掉,就算砍完了,你都不能怀疑他。为什么呢?释迦牟尼佛前生的时候,被歌利王把四肢都砍掉了,耳朵、鼻子都给削掉了,佛就是不起嗔恨心,什么原因?从来没有怀疑过他,没有那个疑心,说他是个魔呀什么的,是来破坏我道行的,没有这个概念。佛只有一个心,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这都是在成就自己。就这一个心,无往而不胜。

我们只有去掉这些毛病,这个污染就去掉了;去掉了,我们才能与道相应,返本还源,返回本有的清净心。什么是本有的清净心?就是“明存”。这个“存”是找到我们本有的,“存”早就存在了,存在那地方。这个“明存”就是找到我们原来本有的那个。

好,今天就讲到这。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妙祥法师)(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妙祥法师)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三十四章 处中得道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三十三章 智明破魔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灭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二十九章 正观敌色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二十七章 无著得道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二十六章 天魔娆佛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二十五章 欲火烧身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 

 妙祥法师: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