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冯学成居士:云门说宝镜 之十 曹洞宗护持之道


   日期:2022/3/6 0:54: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云门说宝镜 之十 曹洞宗护持之道

1、禅门中的君臣父子

“非情识到,宁容思虑”,走到这里恰恰不要给自己开后门。遇到这样的事要在佛经里找证明,遇到那样的事要在祖师语录里找证明,我的境界对不对?我见到光了,看到影了,见到《宝镜三昧》中说的“木人方歌,石女起舞”了,是不是进入状态了?

真正的境界不是这样的。所以说,我们要善于用功,这是一个前提。中观、般若、唯识等等一些理论要有所了解,应该树立正知正见,先在比量上有一个证量。比量上的证量是不可少的,有了解悟的基础,才能把握证悟的机会。

“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这一句是总结。什么是君臣?什么是父子?《宝镜三昧》借用儒家的君臣、父子关系,来说明禅宗里宾、主的关系,这与曹洞宗中所讲“君臣五位”实际上是一回事。什么是宾?什么是主?什么是君?什么是臣?首先要明白这个概念。真如是主,万法是宾;能知是主,所知是宾。所知包括外边的万事万物,也包括了内心的种种境界、种种念头。很多人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境界,这些出现的境界实际上都是所知,是宾不是主。大家一定要把“宾主”区分开来,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万法是宾,一是主;万法是臣,一是君;万法是子,一是父。但“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的人常把“万法归一”挂在嘴边,但是还不知道真正的“一”是什么。

当年严阳尊者参赵州老和尚问:“一物不将来时如何?”赵州老和尚说:“放下,放下”。尊者又问:“既是一物不将来,放下个什么?”没有什么东西还放下个什么东西呢?赵州老和尚说:“放不下,担起去。”尊者言下大悟。原来他把什么都放下了,唯独把“空”担在身上。所以说“万法归一”,“一”也要放下。

大家应该明白我是主、我是父,其它的全都是宾。真如佛性是主,真如佛性所产生的万法是宾,一切都要“臣奉于君,子顺于父。”要牢记祖诲,不然老是处于“宾”的状态,那就只能在分别境上打滚儿,在六道轮回里轮转了。

2、曹洞纲宗与丛林规范

有一位比丘去参曹山,说:“某甲从偏位中来,请师向正位中接。”曹山说:“不接。”这位僧人说问:“师父慈悲,为什么不接?”曹山祖师答道:“恐落偏位中去。”你看,我要一接引,就落到偏位中去了。大家想一想这其中的厉害!

当年云门祖师去参曹山的时候,问他:“密密处,为什么不知有啊?”曹山回答说:“只为密密,所以不知有。”云门祖师又问:“此人怎么样去亲近呢?”他说:“不能向密密处亲近。”云门又问:“不向密密处,还亲近得吗?” 曹山说:“始得亲近。”于是,云门祖师顶礼叩拜。曹山祖师是唐末时期最厉害的一位禅师,他在这里与云门祖师的问答值得好好去参!

又有一位比丘去参曹山的时候说:“师父,弟子浑身是病,请师医。”曹山祖师说:“不医。”这个比丘又问,为什么不医啊?你老人家为什么不发点慈悲?曹山一口回他:“就是要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成!”你说曹山祖师到底是慈悲不慈悲啊?禅宗就是这样,自己的因自己了,谁给你医啊?自己的烦恼,自己的业障只有自己了,谁都帮不上忙。

祖师的语言其实是最高最妙的药,可以说是九转还魂金丹,是可以立地成佛的药。所以我们要看到祖师接引人的精彩之处,更要在修行的见地上时时注意“臣奉于君,子顺于父。”如果不这样做那就变成了“不顺非孝,不奉非辅。”那么我们就会落二落三,在见地上覆水难收,难以归宗了。

另外,在寺庙的规矩上也有宾主关系,也有一个君臣、父子的关系。对我们而言,老和尚是父、是主,我们是子、是宾。方丈和尚在此主持佛法,教化一方,在这个方面他是属于主位。各位常住作为四方来参学的,必须服从方丈和尚的统一安排,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做到“臣奉于君,子顺于父。”这个不是开玩笑。丛林是庄严之地,是佛法教化的重地,如果规矩坏了,没有一个从上到下纪律严明的僧团,这是不行的。在坐的师父走过很多寺庙,也看到过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所以大家更应该珍惜云门寺的道风。这是从虚云老和尚到佛源老和尚,到现在的大和尚一直传下来的道风,大家要好好的爱惜、护持。

曹洞宗为什么能流传一千多年?在日本它是非常神圣的。尽管临济宗在日本有二十多派,但二十多派加起来也未必会有一个曹洞宗的力量强大。为什么呢?因为曹洞宗的纲宗绵密。就像我们前边说的一样,“今有顿渐,缘立宗趣。宗趣分矣,即是规矩。”这实际上是从两方面来讲。一方面是从我们明心见性,心地法门上来说;另一方面是针对丛林的道风而言。大家都知道一个宗派之所以能够成立,它必然有几个基本条件:第一要有祖师,第二要有道场,第三要有规矩。规矩即是纲宗,它包括心法上的纲宗和丛林规范。唯有这样,一个宗派的建立才可能有几代人或者是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否则就形不成一个宗派。

六祖大师之后有很多祖师,为什么有的祖师能自成一派?有的祖师如船子和尚、岩头和尚却没能形成自家的宗派呢?关键在它的传承。如果没有一个连续的传承,三代以后就没有人了,自然就断了香火了。另外,法上的纲宗与修学的规矩没有传下来,没有形成一个专门的体系,也是不能一脉相传,形成一个独立宗派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临济宗、法眼宗等都有自己独特的道统、规矩,传承的时间长,才能称之为一个宗派。禅宗就是这样一代一代有凭据地传承下来的。

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的传承有所不同,它不是亲予授受。比如说净土宗到目前才十三祖,每代之间会隔很长时间,甚至是一二百年。但是它的法门在,它的纲宗、规矩传承下来了。所以说“臣奉于君,子顺于父。不顺非孝,不奉非辅。”对一个僧团,一个宗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如果我们小看的话,不尊重这个原则,就会犯很大的错误,给僧团、丛林带来麻烦。

3、没人说你是哑子

“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但能相续,名主中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句。祖师留给我们的法,并不是要我们敲锣打鼓地去外边张扬。心法是自受用的,是自己了生脱死的无上法要,在最初的阶段必须潜行密用。

赵州老和尚说,三十天不说话,没有人说你是哑子。我们看到一个师父,每天兢兢业业地做自己的事,不说一句话,那我们会认为这个师父了不得,十分精进。如果一个人在修法的时候既张扬又鼓吹:我今天在修这个法,明天要修那个法,这个法不行,那个法也不行。大家会对他有什么看法呢?说一套做一套不行,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也不行,特别是在道法上必须潜行密用。心地法门并不是像电视节目,虚张声势,热闹非凡。严格的修行是一种很苦、很孤独的,是“内心深处闹革命”的这么一个过程。修行者必须在自己的身心性命上如实地下功夫,洗心革面、易筋洗髓,旁人是一点忙也帮不上的。自己的心病还得自己的心药来医,所以必须潜行密用。

禅宗的历代祖师在明心见性之后,都要隐藏一段时间。六祖大师得法以后,在猎人堆里隐藏、磨练了十五年;云门祖师在灵树藏了八年;德山祖师在太浮山洞一呆就是三十年;临济宗的慈明和尚也极为了得,他隐修十多年才得出名的。

慈明和尚的禅法在北宋中期相当霸道,相当厉害,但是他一开始并没有在外边当方丈摆气派,而是在丛林里干杂活。做了十多年后,才被他的一个师兄认出,劝说他,我们的师父汾阳老和尚已经圆寂了,现在临济宗已经没有当家的人了,你必须出来担当这个重任。这样苦劝之下他才出山。德山祖师侍奉龙潭祖师三十年。龙潭和尚圆寂后,当时的太守叫他出来主持德山精舍,他不肯去,怎样劝他都不肯去。后来太守想了一个主意,说如果你不出来做住持,就给你加一个贩卖私盐的罪名,判十年徒刑,关进监狱里去。德山祖师没办法,才出山任住持。

云门宗很著名的雪窦重显禅师,破参得法之后,他的一位当大官的同乡曾会对他说,恭喜啊,你现在已经破参了,下一步打算到什么地方去啊?他说我打算到灵隐寺去。曾会马上说,我跟灵隐寺的住持关系非常好,我给你写封介绍信,你到了那里应该没问题。过了几年,这位大官到灵隐寺来看望他的老朋友,翻了半天花名册,都没有找到雪窦禅师的名字。他不放心,又一个寮房一个寮房地去找,还是没有找到。最后,他让灵隐寺的住持把寺内所有的和尚,包括在外边化缘的全部召集到一起,才找到了雪窦禅师。这下子曾会抱怨说:“老兄啊,我给你写的推荐信呢?你是可以当宰相、当祖师的人啊,怎么还在这里当清客呢?”雪窦禅师回答说:“信是你写的,可我又不是替你送信的邮递员,你这封信和我有什么相干呢?”

这就是祖师的“主”,也是祖师“潜行密用,如愚若鲁”的实证。在他们还没有升座的时候,没人谁知道他们是祖师。我们这里在坐的各位法师,谁是祖师啊?谁会在不远的将来响当当地教化一方啊?我不知道,只有你们自己心里边有数。

4、成为主中主

最后还有一句“但能相续,名主中主。”修行一定要有相续,要有主动性,更要有连续性。有些人开始很用功很精进,修了三五年,开始生烦恼了。哎呀,我的修行也就这样了,没什么进步,还是回家睡大觉吧,还是赶紧还俗吧。如此退失是万万不可的。

“潜行密用,如愚若鲁”,一定要有韧劲,十年如一日、二十年如一日、三十年如一日,用出家人的话来说就是“尽形寿”——用自己全部的生命来修行,完成佛祖传给我们的如来家业,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主中主。洞山祖师快圆寂时,有人问他:“什么是主中主?”洞山祖师回答说:“宾中主尚未见到,还有什么资格谈主中主?”所以说“恁么道即易,相续也大难。”主中主是说来容易,若非持之以恒,相续不改,实是难得。

讲了四个晚上,终于把《宝镜三昧》讲完了。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仓促上阵,不是之处,还望大和尚、各位法师指正。

谢谢大和尚,谢谢常住,谢谢各位师父!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冯学成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冯学成居士)  

 冯学成居士:云门说宝镜 之九 特立独行之宗门作略 

 冯学成居士:云门说宝镜 之八 肯心自许的艰巨历程 

 冯学成居士:云门说宝镜 之七 宗趣与规矩 

 冯学成居士:云门说宝镜 之六 密不透风的曹洞纲宗 

 冯学成居士:云门说宝镜 之五 禅宗的见地与功行 

 冯学成居士:云门说宝镜 之四 独彰佛心之不二法门 

 冯学成居士:云门说宝镜 之三 全提向上祖师禅 

 冯学成居士:云门说宝镜 之二 从临济祖师的法语入手 

 冯学成居士:云门说宝镜 之一 什么是宝镜三昧 

 冯学成居士:禅修备考六则 

 冯学成居士:忆维摩精舍诸老宿 

 冯学成居士:养喜神以为召福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