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法师开示

 戒法法师:当今佛教的思考


   日期:2022/3/12 23:53: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当今佛教的思考

    近年来,佛教界以及学术界的一些人士一直都在为佛教的健康发展寻找出路,从而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我觉得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僧团的自身建设问题。僧团自身问题如果解决了,那随之就能把当今佛教的其他问题也解决了。

    最近在学习中国佛教古代寺院的僧团制度,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如果僧团管理的很好,僧众们又能如法的修行,那不管是社会人士,还是朝庭当权者都会非常的尊重。比如东晋的道安大师所管理的僧团,又如慧远大师所创建的庐山教团,当时桓玄提出沙汰僧伽(所谓沙汰僧伽,就是进行整顿寺院,把不合条件的僧人强制让他还俗)的时候,就特别的表示:慧远大师的僧团不在沙汰的范围之中。还有僧朗大师(佛图澄弟子,跟道安大师是师兄弟)在泰山所引领的僧团也不在沙汰之列。这是一个很值得省思的现象,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如果一个很好的僧团,那不但对僧团个人修行有帮助,还能影响世间人士对佛教的信心。

    那如何建构一个和合、安乐、清净的僧团呢?我想分为几个层次来说明。

    一、我觉得首先要认识佛陀在世的时候用什么办法来管理僧团的?(佛陀通过制定戒律来管理僧团)

    二、第二点我们要知道佛陀通过戒律来管理僧团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总的来说,有三方面的意义:一是为了僧团的和合、安乐、清净;二是为了化导世俗;三是为了僧团个人的修行。如此就能令正法常住。)

    三、由于时空因缘的变迁,又无法完全依托戒律来管理当今的僧团,所以又要认识戒律的不可变性与可变性两方面的内涵。在可变性方面,过去的很多祖师大德在管理僧团方面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比如各种丛林清规等。

    四、在吸收过去经验的同时,就要结合当今的实际问题,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因此,我们目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对佛制戒律要有很好的学习与把握,同时还要认真研究中国佛教的僧制制度,特别是丛林清规的研究。只要对传统佛教有很好的学习与把握之后,才能如法的管理好当今的僧团。不然就会往往管理者随顺自己的世俗能力,凭着自己的世俗习性在管理着僧团,那这个寺院无疑就会产生一片乌烟瘴气的结果。

    本来出家修行人是不须要让人管理的,但我们中国寺院的特点大多是集体修行的方式。 多人乃至上百人聚集在同一处,必须要解决很多问是,比如日常生活的饮食、起居等问题,还要有人专门对外的接待等等,所以必须要有人负责这些事务,管理日常的事务,目的在于能够让僧众安心办道,这是建立僧团管理组织最初的用心所在。

    当今佛教的各类管理者要认识清楚佛教管理的根本精神——为僧众服务,为僧众创造良好的修行条件,令僧众能安心办道。这是佛教管理者所必须要明白的。

    仅仅有制度还是不够的,必须还要有修行的内容,就是六和合当中的“见和同解”。知见的建立,也就是修习智慧的一块。这就是关系于佛教的核心思想,那就是戒、定、慧三学的内容,对于佛法修学来讲,这是一个整体。对佛教僧团建设而言,同样是不能分开来考虑。

    前面谈到的僧团建设,首先是从戒学的角度,通过戒律(包括丛林清规等僧制)来为僧团建设提供制度上的保障,但这只是一种现象上的管理。佛教更是要通过外在的管理来达到内在的自我管理,这就是定学与慧学的内容。定学是调练心灵的一种手段,慧学是断除烦恼的能力。如果每个僧人把内心的烦恼都解决了,那何须管理呢?但目前我们还没把烦恼解决的时候,还须要借助外在的力量来约束自己,在约束的同时就要不断的调练自心,培养能力。这是建构当今僧团必须要全面考虑的内容。如果我们能建立并且能住在这样氛围的僧团中,那将会是非常的自在与快乐。

    僧团问题解决了,那其他问题也就随之而解。就如化导世俗而言,如果僧团能清净、和合、安乐,自然而然就会让人产生尊敬。在这种意义上说,身教确实有他特殊的价值。

    当今佛教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当然我们也要确信这是我们的共业所感,这也是我们没有福报的体现。同时我们也发现,旧的问题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来了,造成了解决问题上的更加难度。可能因为当今僧团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许多人转向了“接小庙热潮”的风气,这对佛教的健康发展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