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法师开示

佛教故事

幸福人生

在线共修

经咒学习

大宝法王

道证法师

净土法门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佛教仪轨

佛友商讯

电 子 书

 

大安法师

法宣法师

星云法师

 

素食护生

佛教问答

世间百态

热点专题

戒杀放生

慧律法师

净界法师

圣严法师

全部资料

佛教知识

法师介绍

佛教寺庙

佛教新闻

戒除邪淫

慈诚罗珠

寂静法师

海涛法师

热门文章

积德改命

精进念佛

深信因果

消除业障

学佛感应

益西彭措

达真堪布

证严法师


首页 -->居士文章

 张秉全居士:心具十界,一念三千浅释


   日期:2022/12/10 7:19:00     下载DOC文档         微博、微信、支付宝分享

心具十界,一念三千浅释

 “心具十界,一念三千”是台宗基本教义之一。《摩诃止观》卷五中说:“夫一心具十法界,一法界又具十法界,百法界,一界具三十世间,百法界即具三千世间。此三千在一念心”同书又设问云:问:“一念具十法界,为作念具?为任运具?答:诸性自尔,非所作成。”这段话译成白话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具十法界。每一界又互具十法界,便成百法界,界界各具十如是,则成千如是。此千如是中又各具五阴、世间、众生三种世间,则成三千如是。所以说:“心具十界,一念三千。”设使有人问:这一念具足十法界,是作意才具足呢?还是天然而然具足?答:本来心中自具,并非作意才有的。

此一念心具三千的理论,是智者大师解释《法华经》中提出来的,此前,无人道及。“义蕴佛经,名出智者。”一念心具三千之理,佛经中原有此义,非智者大师自创其说。如《华严经》中说:“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无法不造作,心如佛亦尔,佛如众生然,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又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都是说明一念具十法界,皆唯心造。十界之外,更无一法可得。

何谓十法界?即佛法界,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此为四圣法界)天法界,人法界,修罗法界,畜生法界,饿鬼法界,地狱法界,(此为六凡法界)。

如上所说界界各具十如是,,此十如是内容是什么?十如是出于《法华经方便品》:“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简释如下:一、如是相。相指相状、相貌,相在外边,一望可知。即十界依正大小妍丑等诸相。二、如是性。性表内在,不可改移。如畜生以愚痴为性,修罗以嫉妒为性。三、如是体。主质名体,众相的体质,各有不同。四、如是力。功能名力,众相各有其功能力用。五、如是作。构造为作,众相各有造作。六、如是因。习因为因,众相生起,各有本因。七、如是缘。众相生起,皆仗众缘助成。八、如是果。习果为果,众相善恶大小,皆是随因成果。九、如是报。酬果为报,果分好丑不同,称为报。十、如是本末究竟等。初相为本,后报为末。众相各有事理归趣为究竟。

上述解释,比较抽象,以人法界为例而说明之。一、如是相。人之形相为相,妍丑不同。二、如是性。人之性分,就是人,不可改作他物。三、如是体。人以骨肉之质为体。四、如是力。人有善恶力用。换言之,人既能作善,也能作恶为力。五、如是作。人能起造善恶之事为作。六、如是因。造善是习善因,造恶是习恶因,故名因。七、如是缘。习善必须有善缘相助,习恶必须有恶缘相助。八、如是果。习善之因,则结善果。习恶之因,则结恶果,故名果。九、如是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虽俱是人,报分胜劣,故名报。十、如是本末究竟等。人相为造因之本,受报为招果之末。究竟为归趣,即纲常五戒为人道所归之理也。其他九界,可类推而知。

此十如是,皆是如实中道实相,故名十如是。所谓一色

一香,无非中道是也。

大抵一期报身,皆有三报。三报即三世间。一、正报五

阴世间。十法界四圣六凡,正报之五阴色身,胜劣悬殊。三恶道为有漏恶五阴,唯受苦报。三善道为有漏善五阴,受报苦乐相间。四圣之正报五阴,随其证果,胜妙有等差。二、依报国土世间,为正报五阴所依止。十法界依报国土也是胜劣悬殊。地狱众生唯住狱城,是铜是铁是石是火。畜生依水陆空,阿修罗居住海底、海边、或空中。人唯地居,天住天宫。罗汉住方便有馀土,菩萨若破无明,则居实报。唯佛居常寂光净土。所以《仁王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唯佛一人居净土。”三、假名众生世间。揽五阴而成身,故称众生,约一期报身而有十界差别。揽三途五阴为受苦众生,揽人天善五阴为受乐众生,揽无漏五阴为二乘众生,揽慈悲心五阴为大士众生,揽微尘相好五阴为无上众生,即佛也。但此仅是假名分别,离五阴实法,了不可得,故称假名众生世间也。

此三千诸法,理具事造,同居一念。未起念时,仅名理

具。才起心念,即名事造。介尔心起,(介尔,极短促之一念)必落于一界,即有十法界生起业因。当人若起十恶五逆之心,即是地狱业因。若起贪欲悭贪之心,即饿鬼业因。若起爱见痴想之心,即畜生业因。若起争胜嗔斗之心,即修罗业因。若起纲常五戒之心,即人道业因。若起十善五戒之心,即天道业因。若起厌苦入灭之心,即声闻业因。若起因缘性空之心,即缘觉业因。若起六度化人之心,即菩萨业因。若起平等法界圆融无碍之心,即是佛不思议功德业因。

此一念心,不起则已,一起即法界全体而起,非是少份,

故幽溪大师说:“法界圆融体,作我一念心,故我念佛心,全体是法界。”

智者大师的《十乘观法》,教人但观现前一念,当体即

空即假即中之心,即是不思议妙境。此乃台宗圆顿观法,苟能从此一门深入,直阶圣地无疑。

 



下载DOC文档     微信分享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站内相关文章:张秉全居士)(五明学佛网相关文章:张秉全居士)  

 张秉全居士:《法华》奥典,妙冠群经 

 张秉全居士:无上醍醐,纯圆独妙。--简述《法华经》五重玄 

 张秉全居士:无情也有佛性吗? 

 张秉全居士:《四教仪集注》与蒙润大师 

 张秉全居士:三千有门颂浅释 

 张秉全居士:能行四法,必得是经。 

 张秉全居士:略述台宗五悔大意 

 张秉全居士:略述台宗《十乘观法》 

 张秉全居士:弘扬台宗,必须走台净结合之道路 

 张秉全居士: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与 是法住法位,世间 

 张秉全居士:《妙法莲华经》题解 

 张秉全居士:《法华经》在五时八教中之地位及其五重玄义